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末考試(歷史)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D C B D C A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C A B D A B C D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A C D A B二、材料問答題26.(14分)(1)困難:(從氣候地理環境分析)環境惡劣(沙漠、山川、雪山阻隔、);路途遙遠;(從人文社會角度分析)缺衣少食;宗教文化差異容易產生沖突;強盜威脅;言語不同,與所經地方人們溝通困難等。(言之成理即可,每點2分,4分)(2)特點:厚往薄來;明朝與朝貢國政治、經濟與文化聯系密切;(每點2分,任答2點,4分)(3)危害:減少清王朝財政收入,增加財政困難;減少了人民收入;使中國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每點2分,任答2點,4分)啟示:閉關政策不利于國家發展,國家應堅持對外開放政策。(言之成理即可,2分)27.(14分)(1)表現:城市布局打破了時間空間限制(出現街市和夜市);出現娛樂場所(瓦子、勾欄);政府監管放松。(4分,每點2分,任答2點)(2)因素:受統治者的政策影響;受生產力發展的影響(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受地理環境影響;受政局的影響(或答戰亂影響)。(4分)(3)總趨勢:逐步向沿(運)河、沿海聚集集;南方城市逐步增多,由北方逐步向南方聚集。(2分,任答1點即可)原因:北方長期戰亂破壞;北方地區過度開發;海外貿易的興盛;商業市鎮興起;沿(運)河、沿海等水路交通便利城市興起;經濟重心南移。(4分,每點2分,任答2點) 28.(12分)(1)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1點4分,共4分)(2)示例:話題:制度創新促進國家發展(或制度創新與國家發展、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等,2分)論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的不斷創新推動了國家發展。隋煬帝時,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創立,擴大統治基礎,對社會階層流動起到積極作用,提高了整個官僚隊伍文化素養;隋朝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善,加強了中央集權,出現了盛世局面;元朝統一后,開創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有效管轄遼闊的疆域。(答出兩個史實并論證,可得4分)結論:綜上所述,制度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發展的動力,是國家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2分)00■7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末考試(歷史)答題卡學校:姓名:試室號:座位號:注意事項:考生號1.選擇題作答必須用2B鉛筆,修改時用塑料橡皮擦干凈。筆答題作答必須用黑色簽字筆填寫,答題不得超出答題框。Co3Co]C0]C0JC0]C0]C0]C03C0JC0]2.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C1]C1]C1]C13c13C1]C1C1]C1]C1]C2]C2]C2]C2]C2]C2]C2]C2JC2]c2]C3]C3]C3]C3]C3]C3]C3]C3]C3]C3]缺考標識,考生禁填[4們[41[4]C4]C4][4]C4]C4]C4c4]C J5[5][5]c5]C5]C5]C5]C5]C5][5]由監考員填涂[6][6][6]6]C6][6]C6]C6]c6]c6]C7][7][7]t73C7]C7][7]c7]C7]c73C8]C8]C8]C8]C8C8]8]C8]C8]c83選擇題填涂說陰】C93C9]C9]C9]c9]C9]C9]C9]C93c9]正確填涂:■錯誤填涂:片 加C燈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CA3 CB3 CC3 CD36CAJ CB]CC]CD311CA3CBJ CC]COJCA]CB]CC]CDJ7CAJ CB]CCJ CD]12CA3 CB]CC3 CD]3CAJ C83 CC3 CD3CAJ CB3 CCJ CD]13CAJ CB]CC]CD]4CA3 CB3 CCJ CD]0CAJ CB3 CCJ CDJ14CA]CB]CCJ CD]CA]C83 CC]CD]oCAJ CBJ CC]CDJ15CAJ CB3 CC3 CD]16CAJ CB]CC]CD]21CAJ CB]CC]CD]17CAJ CB]CC]CD]22CAJ CB]CCJ CD]18CA3 CB]CCJ CD]23CA]CB]CCJ CDJ19CA]CB]CC]CD]24CAJ CB3 CC]CD]20CA]CB3 CC]CD]25CAJ CB]CCJ CD]二、材料問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和27題14分,第28題12分,共40分)26.(14分)(1)(4分)(2)(4分)七年級歷史答題卡第1頁共3頁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末考試歷史本試卷共6頁,28小題,滿分90分。考試用時6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考生號、試室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客觀題(共5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1.唐代史學家杜佑評價大運河:“自是天下舟船皆達于河,南北貨殖流轉無滯。”這表明,杜佑認為大運河有利于A.促進民族交融B.保障絲綢之路C.南北經濟交流D.加強中央集權2.唐代科舉制常設科目主要是明經科和進士科。二者最后都要考時務策,考察學子對國計民生的政治見解。學子科舉及第后,要成為真正的官員,還必須經過吏部嚴格的考試。吏部考察的內容包括:身、言、書、判。這說明唐朝選拔官員A.只依據考試成績B.注重德才兼備C.只注重行政經驗D.突出政績為先3.魏征曾提出:“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他強調國家要避免陷入混亂,統治者必須要有A.憂患的意識B.環保的意識C.納諫的意識D.愛民的意識4.唐朝時,官營鑄錢業成為一個重要部門,玄宗時全國鑄錢爐有九十九座,每年鑄錢達三十二萬七千貫左右。鑄有著名的“開元通寶”錢,開創了十文重一兩的先例。這反映出當時A.對外貿易興盛B.各族交往頻繁C.政治制度創新D.商品經濟繁榮5.安史之亂期間及其后,唐朝陸續在內地增設藩鎮,藩鎮管轄地區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有些藩鎮獨立性很強。這種局面的主要危害是A.加劇階級矛盾B.削弱邊疆治理C.削弱了中央集權D.導致政治腐敗6.以下唐詩反映了唐朝與少數民族的關系。由此可以推知,唐朝作者詩名詩句王維《使至塞上》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周繇《送入蕃使》早終冊禮朝天闕,莫遣虬髭染塞霜。張籍《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柔遠安夷俗,和親重漢年。七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末考試評分標準 歷史 答案6.26定稿.docx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 七年級下 歷史答題卡.pdf 廣東廣州南沙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