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選擇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C A C C D B B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C C D D A B A B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D B D A C B C A B二、非選擇題(3小題,31題16分,32題12分,33題12分,共40分)31.(16分)(1)原因:南方相對和平穩定,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 北方人民多次大規模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有利于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南方統治者重視經濟發展,采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6分)(2)影響:南方經濟發展,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南方經濟發展帶動了文化的進步,北宋時南方人在全國統一科舉考試中優勢明顯,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4分)(3)變化:唐朝市有嚴格的時間限制,而宋朝城市商業突破了時間限制,買賣晝夜不絕。(2分)因素: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為商業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政府重視商業發展;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交通的發達;紙幣的出現和使用。(4分)32.(12分)(1)相同之處:都有娛樂功能。相異之處:漢軍事功能,宋側重娛樂功能。(4分)(2)作用:展示國家實力;增強國家凝聚力;促進不同民族文化交流。(4分)(3)新現象:成為一種職業,出現專門經營毽球的店鋪。(2分)原因:經濟繁榮;城市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2分)33.(12分)(1)背景:明朝前期,國力強盛。(2分)中國形象:對外友好、睦鄰的大國形象。(2分)(2)政策名稱:閉關鎖國。(2分)影響:使中國失去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4分)(3)啟示:開放則興,閉關則衰;國際關系應倡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重視經濟發展,推動社會發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機密★啟用前)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說明: 1.全卷含答題卡共11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為80分鐘。2.本次考試范圍:統編版七年級下冊內容。3.答卷前,考生根據學校要求,人工批改學??忌诖痤}卡左側橫線處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學校、姓名、學號信息;網上閱卷學校無須填寫,只需正確貼條形碼信息即可。4.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上。5.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答題卡不得使用透明膠或涂改液。不按以下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重大變革??婆e制度正式創立的標志是( )A.隋文帝依才能取士 B.隋煬帝設置進士科C.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 D.武則天創立殿試2.建構歷史主旨是掌握歷史階段特征和進行歷史學科深度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隋唐時期的歷史主旨是( )A.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B.政權分立和民族交融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3.《河南志》這樣描述隋唐時期大運河洛陽段:“天下之舟船所集,常萬余艘,填滿河路,商旅貨易,車馬填塞?!边@說明隋唐大運河的基本功能是( )用于皇帝享樂 B.發展對外貿易 C.溝通南北經濟 D.掌控經濟命脈4.唐代社會涌現出一大批天下聞名的女性人物如女皇帝武則天、女將軍平陽公主,女官上官婉兒女詩人薛濤等?!堵尻栙に{記》中記載唐朝婦女“其俗夫人挎衫束帶乘馬馳走,與丈夫無異?!碧拼呐€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傳入的胡服。這些現象直接反映了唐朝( )A.開放的社會風氣 B.婦女地位高于男性C.繁榮的市場經濟 D.充分體現民族交融5.唐朝對突厥降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將約半數人口安 (——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1頁——)置在西起靈武、東至幽州的地區,設置羈縻府州管轄,以突厥貴族為都督、將軍;讓近萬家突厥人入居長安,其酋長多有封官。這些舉措( )A.強化了西域的軍事防御體系 B.消除了唐朝的北方邊患問題C.體現了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 D.導致了唐朝內部政局的動蕩6.右圖反映的唐朝后期政治形勢是( )A.繁榮開放 B.政權分立C.藩鎮割據 D.起義頻發7.由葉楚橋著的《桃李春風一杯酒》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品讀唐朝最具代表性的18位詩人的詩作和人生。下列選項中,可能是作者評價杜甫的是( )A.“佛系”詩人,卻活得精彩絕倫 B.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C.一個樂天知命的“保溫杯”大叔 D.愛國,對人類命運的擔憂和理想境界的追求8.唐代詩人陸龜蒙“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詩圣杜甫“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詩僧皎然“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以上詩句描繪了唐朝的( )A.農業的進步 B.手工業成就 C.商業的繁榮 D.技能的改進9.根據右表可知,隋唐時期科技( )A.吸收了外來文化B. 走在了世界前列C.影響了周邊國家D.促進了農業發展10.日本平城京仿照唐朝的長安城,呈棋盤狀布局,宮殿、官署、市場等功能分區明確。新羅引入唐朝的茶種,并學習唐朝制茶工藝和茶文化,在國內推廣飲茶之風。這說明( )唐朝建筑技術先進 B.唐文化在亞洲的傳播范圍有限C.中國文化影響廣泛 D.日本和新羅缺乏文化創新能力11.七年級同學正在讀“黃袍加身”“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與之相關的皇帝是( )A.宋太祖 B.宋真宗 C.宋神宗 D.宋徽宗(——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2頁——)12.《女真進士題名碑》的碑文記載了金哀宗正大元年女真進士的考取情況,由此可知,女真族學習和借鑒的中原文化是(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科舉制13.有學者認為,宋元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不僅表現在各族之間的沖突與戰爭,更表現在經濟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下列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 )A.契丹族建立遼政權 B.黨項族建立西夏政權C.回族的形成 D.蒙古族建立元朝14.宋代以武舉來選拔武將,但據張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舉共開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還不及一榜文舉取士之多。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科學技術成就突出 B.社會階層的流動加強C.采取重文輕武政策 D.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15.北宋曾把與契丹政權邊境地區的一些地名修改。如“威虜”改為“廣信”,“破虜”改為“永靜”等。這反映了雙方關系從戰爭狀況到和平狀態的轉變。這一轉變是因為( )A.宋金和議 B.宋夏和議 C.北宋滅亡 D.“澶淵之盟”16.宋代紙幣“交子”是雙面雙色印刷,版面圖文兼顧美觀、整潔、大方的審美需求,以藍色、黑色印刷圖文版面為主,同時配以石朱紅印章。從“交子”印鈔銅版的印片中可以清晰了解到紙幣的發行者,數額,在復雜圖案的雕刻之中暗藏有他人不容易仿制的細節。宋代紙幣的制作( )A.提升了貨幣的實用價值 B.便利了私人的印制發行C.體現了活字印刷的靈便 D.充滿了古代工匠的智慧17.《唐六典》記載:“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日落前)七刻,擊鉦(古樂器名)三百聲,而眾以散?!薄秹袅讳洝酚涊d:“杭城(即南宋都城臨安)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庇涊d反映( )A.南宋商業活動已突破嚴格的時間限制 B.唐代商品的種類不及南宋豐富C.唐宋商業活動都嚴格按坊市制度進行 D.宋代都市商貿活動輻射到鄉村為平抑物價,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在汴京設立了“京師市易務”,后改稱為“都市易司”,同時在重要城市和邊境地區宋朝設了“市易務”。這些舉措( )阻礙了中外貿易往來 B.規范了商業經營活動(——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3頁——)C.推動了城鄉協調發展 D.改變了重農抑商政策19.蘇軾在杭州知府任上準備要修理一座寺廟時,卻發現按照制度,超過一萬錢的公費,竟然需要中央批準。就此類問題,蘇轍曾形象地總結道:“舉四海之大,而一毫之用必會于三司(三司即宋代中央財政的最高管理機構)。”這體現了北宋( )中央集權的加強 B.地方官員權力過大C.商品經濟高度發達 D.寺廟經濟獨立20.宋詞是在唐詩的基礎上,為適應社會生活需求而對詩進行的改良。它風格多樣,內容廣泛,涌現出很多杰出的作品。宋詞興盛的根本原因是( )A.統治者的提倡 B.城市繁榮、市民階層興起和壯大C.科舉制的推動 D.宋元時期,民族交融進一步加強21.澶淵之盟后,出現了“遼海編戶數十萬,耕墾千余里”“遼之農谷至是為盛”的景象。宋每年按約所輸歲幣,使遼的“軍國經費多所仰給”……宋遼之間的榷場貿易有了迅速的發展。據此可知澶淵之盟( )A.使北宋的財政狀況日益好轉 B.加劇了遼宋民族之間的矛盾C.加速了遼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D.造成北宋官僚隊伍日益膨脹22.金庸先生的小說《天龍八部》通過對宋、遼、西夏、大理政權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的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這一時期時代特征是( )早期國家的建立與發展 B.繁榮開放時代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D.民族政權并立23.戚繼光在《韜鈐深處》一書中寫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编嵆晒υ凇稄团_》中寫道:“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痹娭?br/>“海波平”“逐荷夷”的壯舉( )A.加強了對西藏的有效管理 B.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民族利益C.鞏固了明政權的統治秩序 D.抗擊了當時世界頭號殖民帝國24.有學者認為,西夏黨項人與鮮卑吐谷渾、隋唐以來的中原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上交往密切,逐漸接受了漢族傳統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進而形成了西夏文化,西夏文化的形成主要雜糅了中原文化、黨項文化、吐蕃文化、鮮卑文化、回鶻文化,也與契丹文化及女真文化關系密切??梢?,西夏文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宋朝實行崇文抑武政策 B.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C.元朝最終完成全國統一 D.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25. 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大旱,蝗災肆虐,瘟疫流行。安徽鳳陽一戶朱姓人家貧病交加,半個月內數人去世。家中幼子難忍饑餓出家為僧。他就是后來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朝( )A.朱元璋 B.朱允炆 C.朱 棣 D.朱高熾26.明初,明太祖廢除中書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后來設立內閣,但內閣起初僅(——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4頁——)為皇帝的顧問機構,六部的權力較弱。到了仁宣之后,文官治國的思想逐漸濃厚,行政權逐漸向內閣和六部轉移。這一做法( )促進了民族交融 B.使明朝尊孔崇儒思想傳播C.加強了中央集權 D.使明朝綜合國力不斷增強27.在山東蓬萊戚繼光故居,浙江義烏、慈溪戚繼光練兵處,浙江臺州、臨海戚繼光得勝處,均建有戚繼光紀念館。這些紀念館,除了展現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圖等文物外,更承載著他當年反侵略戰爭的歷史,戚繼光的貢獻是( )A.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偉大貢獻 B.基本解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C.從荷蘭殖民者的手中收復臺灣 D.促使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28.鄭和7次遠航,船隊最多時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鄭和的船隊采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遠洋航海技術,能夠準確地測定航區、航線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風、海流進行航行。這主要反映了鄭和下西洋( )A.一共在海洋上航行了二十余年 B.目的是提高明朝的國際地位威望C.具備宏大規模和先進航海技術 D.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偉大貢獻29.清康熙《陜州志》載:順治末,秦人自南洋攜玉米種歸,其株耐寒、不擇壤,隴畝山陂皆可植,畝收廿石。初作輔糧,漸為主食。至康熙中,陜中丁冊較國初增五倍,民諺曰“玉米一熟,萬家添口”。由此可知,這一現象直接推動了( )A.人口迅速增長 B.農業技術進步 C.土地兼并加劇 D.海外貿易擴大30.乾隆中后期,農耕社會已無力吸納人口暴漲后的剩余人力。人地爭食加劇,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社會財富也無法有效地累積,社會普遍貧困化。材料論述了( )A.工業文明沖擊下的清朝經濟 B.人口增長與清朝盛世的危機C.農耕社會向工業社會的過渡 D.小農自然經濟旺盛的生命力二、非選擇題(3小題,31題16分,32題12分,33題12分,共40分)31.(16分)中國經濟重心南移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經濟重心南移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東漢末年到東晉初期;唐朝中葉到五代時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大規模的南遷,在給南方帶來人口壓力的同時,也為南方經濟的開發和進步創造了條件和機遇。到北宋時期,南方經濟已經顯出超過北方的強勁勢頭,而南宋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已成為定局。——節選自范文瀾、蔡美彪 等著:《中國通史》材料二 元朝時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為將南方(——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5頁——)財賦順利北運,元朝重新開通了大運河,改變隋唐時迂回曲折的航線,大大縮短了航程。元朝還創造性地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主要任務也是運輸江南的糧食。南方經濟發展帶動了文化的進步。北宋時,南方人在全國統一的科舉考試中優勢明顯,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額,分別錄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帶尤其成為人才集中的地區。——節選自陳高華、史衛民《中國經濟通史·元代經濟卷》(2000)材料三歷史現象 出處“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日落前)七刻,擊鉦(古樂器名)三百聲,而眾以散?!?《唐六典》"杭城(臨安)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東京夢華錄》卷十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述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4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與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商業所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影響這一歷史時期城市商業發展的主要因素。(6分)(——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6頁——)32.(12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多彩,體育是其中一項代表領域。古代中國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如蹴鞠、拔河、毽球等項目。恰逢2025年足球村超全國賽廣東和平賽區在和平縣盛大開幕,現代足球起源就是蹴鞠。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體育項目 朝代 文獻資料項目一 蹴鞠 漢 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習之。 ——漢 劉向《別錄》宋 舉目則秋千巧笑,觸處則蹴鞠疏狂 ——《東京夢華錄》項目二 拔河 唐 “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戲繁會,令壯士千人,分為二隊,名拔河于內,實耀武于外” ——唐 薛勝《拔河賦》項目三 毽球 宋 據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記載,在宋代毽球是36個謀生活的小職業之一。當時,南宋都城臨安設有專門經營毽子的店鋪就達數十家。 ——整編自相關文獻(1)根據項目一,概括漢宋蹴鞠在功能上的異同。(4分)根據項目二和所學知識,談談拔河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4分)(3)根據項目三和所學知識,指出毽球在宋代出現的新現象,并分析產生新現象的原因。(4分)33.(12分)鄭和曾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明朝依靠強大的國力,大力發展海軍,建立起強大的特混艦隊。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容的大國,有18400多公里的海岸線,鄭和曾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br/>(——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7頁——)——《鄭和下西洋的基本條件與科技保障》材料二 鄭和率領的船隊雖然是一支龐大的艦隊,但從來沒有進行過侵略他國的活動,而是重在進行友誼的傳播、維護和平。鄭和的船隊運用各種手段調節各國間的矛盾,平息沖突,震懾和打擊倭寇,消滅海盜;鄭和下西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將中華禮儀、儒家思想、農業技術、制造技術等帶到了落后地區,促進那里的開發。——《淺談鄭和下西洋之目的與影響》材料三 自清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限制貿易政策的實施,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很大的消極作用。它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使中國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中國歷史十五講》(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朝時鄭和下西洋的背景。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鄭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示了怎樣的中國形象。(4分)(2)依據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對外政策的名稱。并依據材料三概括指出該政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6分)(3)根據所學知識,請你思考不同時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影響對我國當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何啟示 (2分)(——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docx 廣東省河源地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