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選擇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A A C B D B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A A B C D B A A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C A A C B C D D A二、非選擇題(3小題,31題16分,32題11分,33題13分,共40分)31.(16分)(1)土地改革;意義: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鞏固了人民政權,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2)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要以我國的國情為根本進行社會主義建設。31.(11分)(1)變化趨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2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著從單一到豐富(2分)。(2)表格:(3分)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B:1992年;C: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聯系:(4分)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史實2分),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推動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史論2分)。33.(13分)(1)時間軸: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5分)(2)小論文:(8分)示例一:史實:④ ⑤(1分)觀點:科學家們推動了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2分)論證:鄧稼先1950年獲得美國博士學位后回國,一生為國家秘密從事原子彈研制和試驗工作,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廣為人知。錢學森于1955年沖破重重阻力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回到祖國,參與組織領導了我國運載火箭、導彈、衛星的研制和試驗工作,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4分)結論:雖然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祖國。(1分)其他觀點,如:科技工作者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自力更生/大力協同,可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來談)推動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機密★啟用前)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說明: 1.全卷含答題卡共11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為80分鐘。2.本次考試范圍:統編版八年級下冊內容。3.答卷前,考生根據學校要求,人工批改學校考生在答題卡左側橫線處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學校、姓名、學號信息;網上閱卷學校無須填寫,只需正確貼條形碼信息即可。4.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上。5.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答題卡不得使用透明膠或涂改液。不按以下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現代著名記者、編輯和評論家徐鑄成回憶:“回想起那時,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濟濟一堂,各抒己見。共商建國大計……感到了民主的滋味。”與此相關的會議是(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D.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2.1949年10月1日,在開國大典上,五星紅旗、北京天安門、《義勇軍進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構成的國家形象符號在儀式的操演中確定,標志著新中國正式誕生,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對“新紀元”的理解,正確的是( )A.中國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 B.中國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中國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時期 D.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3.抗美援朝戰爭進入對峙階段后,1951年6月蘇聯提議五大國(蘇聯、法國、英國、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和平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表示,如今國際上任何重大問題,如果沒有蘇聯和新中國參加都無法解決。隨后,美國同意和談。這表明( )A.上述五大國在聯合國中開始發揮決定性作用B.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基本準則D.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1頁——)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下列選項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A.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B.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D.為國家的工業化開辟了道路5.1952年,我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如調整后的天津大學下設土木建筑、電信、機械等7個工程系,20個專業和13個專修科,從綜合型大學轉變為多科性工業大學。這種調整主要是為了( )A.適應國家建設需要 B.深化經濟體制改革C.發展航空航天技術 D.貫徹落實雙百方針6.右圖為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家蔣兆和1951年創作的《領到土地證》,此畫反映了當時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國家土地所有制 B.集體土地所有制C.農民土地所有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7.2025年是我國“十五五”謀劃開局之年。某中學準備舉辦一場“一五”計劃成果圖片展,下列哪項適合采用(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武漢長江大橋建成C.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D.“遼寧艦”交接入列8.據統計,1952年我國全國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在沿海各省,“一五計劃”期間的重大工業投資項目中,東北占44.3%,中部地區占32.9%,西北地區占20%。這說明“一五計劃”( )A.導致我國工業地區發展不平衡 B.使得我國的國民經濟比例出現嚴重失調C.體現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特點 D.初步改變了工業地區布局不合理的局面9.右圖所示為1953年蘇州市簽發的一份女性選民的選民證。這張選民證直接見證了( )A.生產關系發生深刻的變革 B.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D.婦女成為民主建設的主力10.蘇州東山人沈萊舟1927年在上海創辦了民族品牌“恒源祥”。他曾對子女說:“現在我把廠都交給了國家,由國家去經營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點心思收股息,有什么不好?”這段話反映了社會主義改造中的一大創舉,它是( )A.拍賣政策 B.限制政策 C.贖買政策 D.沒收政策11.2025年是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62周年,62年來,雷鋒精神影響了幾代中國人。雷鋒精神的核心是( )(——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2頁——)A.無私奉獻 B.憂國憂民 C.實事求是 D.執政為民12.《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記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爭取在‘四五’計劃期間,在農村普及小學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計劃完成時,全國中小學生在校數量出現了一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高峰。與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學生人數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數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數增加了10.3倍。”該記述應納入的學習主題是( )A.新中國政權的鞏固 B.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C.改革開放初見成效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13.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國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員達529批,共3213人。其中,經黨中央批準的國家級政府經濟代表團有四個。這些考察( )A.為改革開放作了準備 B.加快市場經濟體制建立C.為深化改革打下基礎 D.推動冤假錯案平反工作14.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特約評論員文章,12日《人民日報》便轉載了這篇文章,隨即點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國性辯論的火花。這場辯論的主題是( )A.真理標準問題 B.姓“資”姓“社”C.黨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錯案15.“再看稻菽千重浪,包干到戶生產忙。”對聯的內容折射出時代的變遷。結合所學,判斷其反映的是( )A.鄉鎮企業的發展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C.經濟特區的建立 D.“三步走”戰略部署的提出16.1984年7月,為打破經營困境,北京天橋百貨商場進行股份制改革。首批發行的300萬元股票,很快被認購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場有了資金,有了經營自主權,經營規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B.區域地理位置相對優越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實行 D.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影響17.下列選項中,對表格的信息概括最全面的是( )時間 開放層次 涉及城市或地區1980年以后 經濟特區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1984年 沿海開放城市 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985—1990年 沿海經濟開放區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上海浦東開發區等1992年以后 沿江、沿邊和內地開放城市 重慶、武漢、滿洲里、昆明、烏魯木齊等A.一個國家閉關自守是不可能長期發展的 B.鄧小平不愧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C.沿海開放城市使對外開放由點連成了線 D.我國逐步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18.一位外國政要在評價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時說:“中國的經濟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正沿著一條正確的道路穩步前進。”這條正確的道路是( )(——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3頁——)A.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C.優先發展重工業的道路 D.自力更生的社會主義道路19.“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鄧小平的這段講話( )A.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 B.指導建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C.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政策 D.推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20.閱讀《2020年脫貧攻堅成果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布局中,與表格內容有直接對應關系的是( )農村脫貧人口 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實際增長 與全國居民相比的增速551萬 12588元 5.6% 3.5%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國 D.全面從嚴治黨21.下列是《百年中美關系》一書中的部分目錄,以下內容屬于第四章的是( )第二編 兩大國從對峙走向緩和( 1949-1976)第一章 中美兩國分道揚鑣第二章 中美陷于敵對關系第三章 美國試圖調整對華政策第四章中美探索關系正常化 ……A.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B. 抗美援朝戰爭C. 尼克松訪華 D.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2.為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目標將在______實現( )A.2027年 B.2035年 C.2049年 D.2056年23.2019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這( )A.是“一國兩制”的創新實踐 B.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新舉措C.形成世界貿易新的發展中心 D.帶動民族地區建設新發展24.2005年3月,《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指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國家和平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這反映我國以國家法強調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是(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C.臺灣實行高度自治 D.兩岸政治對話的開展(——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4頁——)25.2023年4月15日,非洲蘇丹首都喀土穆多地發生武裝沖突,安全風險急劇上升。中國派正在亞丁灣護航的導彈驅逐艦南寧艦等,于4月27日將首批668名中國同胞安全撤離到沙特阿拉伯的吉達港。材料從根本上說明( )A.人民海軍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B.改革開放后中外人員的流動不斷增強C.中國軍隊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堅強后盾 D.人民解放軍已經建立起聯合作戰體系26.會議通過了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會議體現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這次“會議”( )A.召開地點是瑞士日內瓦 B.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C.邀請西方殖民國家參加 D.因為美國干涉終未能成功舉辦27.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歷史潮流不可抗拒》。社論指出,這是聯合國內一切維護正義的國家多年來進行不懈斗爭的結果。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任何勢力也阻擋不了的歷史潮流。社論中的“結果”是指( )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促成印度支那問題得以解決C.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8.中國已從當年被輕視的“東亞病夫”發展成為今天的體育大國,繼2008年在北京成功舉辦第29屆夏季奧運會后,2022年再次成功舉辦第24屆冬季奧運會。這主要是因為( )A.運動健兒努力拼搏 B.全民健身計劃的推行C.中國人民重視體育 D.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29.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它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30.進入21世紀,人們開始關注“綠色食品”,超市中“有機”食品和帶有“綠色食品”標志的商品種類繁多,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這反映出( )A.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文化事業不斷發展 C. 電信產業規模擴大 D. 居住環境明二、非選擇題(3小題,31題16分,32題11分,33題13分,共40分)31.(16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土地政策經過過多輪調整。(——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5頁——)【第一階段:土地夢想的實現】材料一【第二階段:有分到合的過程】材料二 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第三階段:探索中的失誤】材料三 早稻畝產二萬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的高產“衛星”,從湖北省麻城縣麻溪河鄉和福建省南安縣勝利鄉的田野上騰空而起了。——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報》社論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鎮鄉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第四階段:新時期農民的創舉】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18戶村民秘密開會,決定實行“大包干”。包干到戶的第一年。這個自實行農業合作化以來從未向國家貢獻過一粒糧食的生產隊第一次向國家貢獻糧食4萬斤,油料2萬斤。小崗村的奇跡,使人們看得到了 農村改革的希望。材料一中的圖一及圖二反映了建國初期我國農村社會改革中的什么歷史事件?它有什么意義?(6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事件使我國的土地所有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當時農村出現哪兩大運動?(2分)(4)據材料五,指出“農村改革的希望”指什么?(2分)(5)上述材料說明了農村發展中既有經驗又有教訓,這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啟示?(2分)(——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6頁——)32.(11分)改革開放·社會變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紀70年代的衣著 21世紀的衣著——摘編自《中國歷史》 八年級下冊、《中國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下冊材料二中國改革開放大事記時間 事件 影響1978年 A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B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有利于我國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2001年 C 開辟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新途徑2020年 我國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摘編自《中國歷史》 八年級下冊閱讀材料一,概括中國社會的變化趨勢。(4分)(——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7頁——)(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將表格中A、B、C處的信息補充完整,(3分)并闡釋材料二與材料一的聯系。(4分)33.(13分)科技成就·科技工作者·家國情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編號 史實①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國西部戈壁,伴隨著一聲霹靂巨響,巨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宣告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② 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③ 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④ 鄧稼先(1924-1986年),早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后赴美國留學,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后回國。1958年的一天,在二機部部長辦公室里,鄧稼先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我國自己的原子彈談何容易,那時我國還沒有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缺乏資料,外國的研究成果又都嚴格保密。鄧稼先說:“天底下的路都是從無到有走出來的。”后來,他和許多科學家同心協力,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夜以繼日地工作,終于成功。鄧稼先一生從事原子彈研究,積勞成疾,身患癌癥,于1986年逝世。研制原子彈是國家機密,所以鄧稼先一生都默默無聞工作和奉獻著,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廣為人知。⑤ 錢學森(1911-2009年),早年畢業于交通大學,后赴美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在美國從事教學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學院聘為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火箭專家。他于1955年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參與組織領導了我國運載火箭、導彈、衛星的研制和試驗工作,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⑥ 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⑦ 2003年10月,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⑧ 2008年9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⑨ 2021年6月,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摘編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閱讀材料,制作中國科技成就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的歷史時間軸。(5分)(2)閱讀材料,圍繞“科技工作者”這個主題,選取兩個相互關聯的史實,自擬觀點,加以論述。(8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規范)(——2025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總11頁——第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docx 廣東省河源地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