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八年級下冊歷史期末考試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 ACCAD 6-10 DBCCD 11-15 ACBCD二、材料題16、答案:(1)途徑:以立法的形式、以蘇聯為師。(2分)標志: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分)意義: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任答一點得2分)(2)目的:克服農民分散經營中所發生的困難、解決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2分)辦法: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2分)(3)制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 “小崗村精神”: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等。(任答一點得2分,意思相近亦可)17、【答案】(1)填空: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求同存異;(每一點1分,共2分)意義: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②“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中國代表團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任答一點得2分)(2)變化:態度由以前的反對.孤立轉為要求改善。(2分,要求體現出變化)原因:新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劣勢地位,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美國尋求改善中美關系。(任答一點得2分)(3)中國方案: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分)面臨挑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國際戰略競爭日趨激烈,冷戰思維卷土重來;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不斷;恐怖主義、網絡攻擊、跨國犯罪、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等。(任答一點得2分)18、【答案】(1)標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2分);思想:科學發展觀。(2分)(2)示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立足國情、守正創新的發展之路。(1分)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立足農村生產力水平較低、農民渴望自主經營的國情,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經營權交給農民,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此后,面對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黨突破傳統觀念束縛,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至少列舉2個史實開展論述,一個史實加論述為4分,兩個史論結合則為8分)這些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在堅守社會主義方向的基礎上,從國情出發創新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獨特且成功的道路。(1分)試卷第2頁,共2頁2025年上期末考試試卷八年級科目:歷史注意事項:1、答題前,請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答題卡的姓名、考號、考室和座位號;2、必須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3、答題時,請考生注意各大題題號后面的答題提示;4、請勿折疊答題卡,保持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卡面清潔;5、答題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膠和貼紙;6、本試卷共18個小題,考試時量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1、何其芳在《我們最偉大的節日》中寫道:“在新的中國,人民的中國啊,你終于在舊中國的母體內生長,壯大,成熟,你這個東方的巨人終于誕生了?!迸c“東方巨人終于誕生”相關的是()A.開國大典B.抗美援朝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2、下圖是創作于1950年的漫畫,題為《為了保家衛國》。該漫畫反映的戰爭()中朝魚鮮A.導致了朝鮮半島分裂B.使美國深陷經濟危機C.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D.實現了祖國統一大業3、歷史學家費正清說:中國的革命正是由這樣兩種夢想推動著:一是愛國主義者想看到一個新中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處于社會底層的農民的地位,消除古代舊有的…社會差別。把第二種夢想變為現實的標志是()A.五四運動B.抗日戰爭C.土地改革的完成D.香港回歸4、1957年,中國的鋼產量達到了535萬噸,相比于1952年增長了296%。這說明()A.“一五”計劃的建設成效顯著B.社會主義改造推動重工業發展C.新中國轉型為先進的工業國D.初步改變了不合理的工業布局5、下面是著名愛國華僑領袖司徒美堂的一則日記,其內容反映了我國()這是祖國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好日子,這也是我個人一生難忘的好日子,很榮幸能參加大會。一千二百二十六位從普選中產生的代表在這兒聚首,要來制定一個過渡時期的…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確立。--1954年9月15日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B,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C.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6、“由于中國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將是在無產階級掌握政權并建立起強大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條件下進行的,而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又具有兩面性,這就保證了這種過渡可以采取和平轉變的方式。”為此,我們國家()A.制定”一五”計劃B.開展手工業合作化C.進行國有企業改革D.實行了贖買政策7、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學進行歷史探究學習時設計的,其中②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①②③④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1978年A.政權鞏固,社會過渡B.探索建設,曲折發展C.改革開放,繼往開來D.“左"傾泛濫,國家內亂8、社論是報紙及其主辦方就重大事件和問題發表的評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某興趣小組為探究中國的社會變遷,收集了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部分時期的社論,并整理出標題與部分內容進行分析。下列選項與表格空白處的內容相符的是()時間標題部分內容1972年1月聯合國發生的變化,是國際形勢大好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1日的一個生動反映。1979年1月1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1980年1月實現四個現代化,這是我們今后相當迎接大有作為的時代1日長時期的中心工作。A.人民志愿軍證明了中國人民力量和世界人民力量永遠不能被戰勝的真理B.早稻畝產三萬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畝產一萬多斤C.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轉變D.中國人民將要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獲得最后勝利9、下圖為1978年和1987年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各經濟成分所占比重圖。圖示占比變化的原因是()54.638%2.1%25.6%1978年1987年口全民所有制 集體所有制 非公有制A.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廣C.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D.對外開放從沿海逐步向內地推進10、1990年,鄧小平在上海期間,很少外出,他在思考,能采取什么大的動作,在國際上樹立我們更加開放的旗幟。在此“思考”下所采取的“大的動作”是()A.設立經濟特區B.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C.加入世貿組織D.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11、原產于古安息國的石榴,漢代時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因其“多子(籽)多?!?的寓意廣受歡迎。如今,粒粒晶瑩又抱作一團的石榴籽,成為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象征。下列為我國這種民族關系的形成奠定基礎的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八下歷史期末參考答案(1).docx 2025年八下歷史期末考試試卷(1).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