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青海省西寧市第二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青海省西寧市第二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西寧二中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
高二年級歷史學科期末考試卷
(本試卷滿分:100分 時間:75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
一、 單選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
1. 先秦許多名臣出身微賤,如“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魏晉時期則愈加強調官吏的出身和門第。這反映了魏晉時期( )
A. 宗法思想逐漸退出政壇 B. 儒學被用于規范君臣關系
C. 選官制度影響官僚政治 D. 天下大同替換為社會不公
2. 漢初賈誼評價秦朝反擊匈奴的效果時說:“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桑弘羊也認為,經蒙恬反擊之后,“匈奴勢懾,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由此可知,秦朝反擊匈奴( )
A. 成為建立大一統的關鍵一步
B. 有利于保障農耕文明的發展
C. 彰顯了中央集權制的優越性
D. 推動了中原文化向邊疆擴展
3. 唐代文獻中哪吒是佛教護法神,到了宋朝,哪吒的故事中出現“剔骨還親”的感人篇章,此后,哪吒的形象開始在一些道教典籍中出現,從原來兇惡的佛教護法神,轉變為一個具有叛逆性格的道教孩童神將。這反映出( )
A. 宋朝崇文抑武國策 B. 佛教重視家庭倫理 C. 儒釋道三教的融合 D. 理學成為官方哲學
4. 《容齋續筆》載:“國朝故實,臺、諫官元不相見。故趙清獻公為御史,論陳恭公,而范蜀公以諫官與之爭。……今兩者合為一府,居同門,出同幕,與故事異。”這一制度變化( )
A. 有利于精簡中央機構人員 B. 激化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C. 導致了宋朝政治日益腐敗 D. 適應強化專制皇權的需要
5. 南北朝時期,佛教中的菩提樹形象類型豐富、形態多樣,其源頭可追溯至漢代以來的各種神樹圖樣。其中最為常見的扇形闊葉菩提圣樹是以求仙問道的玉樹崇拜貫穿主線。這體現出南北朝時期( )
A. 佛道文化交融互鑒 B. 農耕生態環境良好
C. 佛教社會地位低下 D. 佛教本土化的趨勢
6. 唐朝兩稅法實行后,以經營土地為生的農民為完成兩稅中用貨幣繳納的部分必須出售部分農副產品,農村中也大量出現了“茶戶”“園戶”“漁戶”等專業化的商品生產戶。這說明兩稅法的實行( )
A. 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困難 B. 加重了農民的賦稅負擔
C. 促使農業經營方式變化 D. 改變了重農抑商的傳統
7. 漢末有范升九歲,“通《論語》《孝經》”。東漢初王充,“八歲出于書館”,因學習出眾,“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東漢末有馬續“七歲能通《論語》”。荀爽“年十二,能通《春秋》《論語》”。漢順帝梁皇后“九歲能誦《論語》”。據此材料,無法得出的結論是,漢代( )
①科舉制的社會認同度高 ②社會思想活躍
③基層社會教育的體系化 ④儒學的世俗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8. 研究發現,東漢時期“災異”的出現顯著增加了三公遭到貶職、下獄、甚至被殺的概率,特別是當日食和地震出現時,三公的平均任期顯著縮短。這反映了東漢時期( )
A. 儒學的正統地位得到鞏固 B. 災異責任的劃分更為細致
C. 天人感應說的初衷被異化 D. 傳統文化影響中外朝運行
9. 《資治通鑒》記載,唐初,中書令由皇帝處領旨,交其屬下中書舍人六員起草詔令,“凡軍國大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所署意見由中書侍郎、中書令審覆后,交門下省駁正,然后由尚書省頒下執行。這一制度反映了唐初( )
A. 注重中樞決策的合理性 B. 實行集體決策削弱相權
C. 中樞決策權力發生轉移 D. 三省體制已經遭到破壞
10. 宋初“儒將”泛指出身儒生的文士統兵者與“恂恂若儒生”的武將。北宋中后期“儒將”含義強調科舉出身和文資身份,漸為文士所專有。南宋時期“儒將”的標準悄然放寬,“崇詩悅禮”成為評判儒將的重要依據。宋代“儒將”含義的演變折射出( )
A. 政治形勢的變遷 B. 崇文抑武政策的貫徹
C. 科舉制度的發展 D. 中央集權的日益強化
11. 1083年成都錦院建立,主要出產四種錦:上貢錦、官誥錦、臣僚襖子錦和廣西錦。由此可以推斷( )
A. 成都是宋代織錦業最發達的地區
B. 成都錦院屬典型的官辦手工業
C. 宋代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強
D. 宋代已出現新型生產關系萌芽
12. 《漢書·西域傳下·渠犁》記載文帝時采納晁錯建議:“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 對此隋唐時期訓詁學家顏師古注:“馬復,因養馬以免徭賦也。”結合時代背景可知此措施( )
A. 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B. 確保了絲綢之路的暢通
C. 促進了農耕動力的變革 D. 準備了反擊匈奴的條件
13. 唐太宗時期,大臣封德彝建議將征兵年齡從21歲提前到18歲,雖然相關誥敕經皇帝簽署并下發到門下省,但給事中魏征堅決不肯署名,最后誥敕沒有頒行。材料反映了唐朝
A.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 給事中負有起草詔敕職責
C 中書省權力遠遠超越門下省
D. 相權對皇權有一定的制約
14. 姜寨聚落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是一處原始社會部落遺址,距今約五六千年。據考證它由五個大家族組成一個氏族公社,遺址區有氏族公共墓地,各個墓葬隨葬品不多,差別也不大。下列關于姜寨聚落遺址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尚未產生明顯貧富分化 ②以打制方法制作農耕石器
③是仰韶文化典型代表 ④房屋建造的樣式為干欄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5. 隋朝王通在《中說》稱“詩書盛而秦世滅,非仲尼之罪也;虛玄長而晉室亂,非老莊之罪也;齋戒修而梁國亡,非釋迦之罪也”“三教于乎可一矣”。這反映了( )
A. 秦朝因焚書坑儒而速亡 B. 儒學吸收佛道思想的新發展
C. 佛教是梁朝滅亡的根源 D. “三教合一”思想的初步顯現
16. 《續資治通鑒長編》指出,“中書出詔令,門下掌封駁,日有爭論,紛紜不決,故使兩省先于政事堂議定”,開元中“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自是相承,至于國朝,莫之能改”,故謂“非不欲分也,理勢不可復分也”。這反映了( )
A. 政務處理程序分工機制完善 B. 三省制下相權遭到嚴重削弱
C. 中樞機構調整順應實際需要 D. 行政效率低下引發政治混亂
17. 西漢初期,女子頗有先秦遺風,并無婦人之貞節等方面的要求。西漢中期以后,不僅男尊女卑之風愈演愈烈,而且對女子“從一而終”“守節”等倫理要求也呈增強之勢。西漢女性倫理的變化( )
A. 說明國家統一利于家庭穩定
B. 表明女性道德自律意識增強
C. 反映了女性婚姻觀念的增強 D. 是社會主流思想影響的結果
18. 漢文帝頒發詔書,“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警示眾臣切勿動輒以“誹謗”言罪,阻塞圣聽。這說明,漢文帝
A. 具備廣開言路的明君品質 B. 確立了新的中央行政中樞
C. 認可民貴君輕政治主張 D. 開創了君王善于納諫先河
19. 先秦至宋代,服飾的形制與特色經歷了如下演進∶夏商周—等級分明;春秋戰國一創新多變;秦漢—英姿颯爽;魏晉南北朝—豐富多彩;附唐五代—由儉入奢;宋代—清新自然。據此可知,中國古代服飾風格的演進
A. 具有顯著的時代性 B. 在傳承中走向成熟
C. 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D. 體現統治者的意志
20. 元代雜劇創作常常以大團圓的方式結局,甚至將傳統故事改編或擴編為圓滿的結局,同時還在眾多劇目中塑造了一系列叛逆女性的形象。這些現象反映出元代雜劇( )
A. 凸顯了元代的文化自信 B. 摒棄了傳統戲劇的敘事結構
C. 迎合了市民的審美情趣 D. 體現了西學東漸的時代特征
21. 東漢末年,名教虛偽,玄學興起。玄學家以《老子》《莊子》和《周易》為依據表達思想和寄托精神。在理學興起前,許多士大夫醉心于此。魏晉玄學出現的背景是
A. 儒家學說一度失去正統地位
B. 九品中正制重視德行才能
C. 老莊學說的思辨性受到重視
D. 門閥政治受到了沖擊挑戰
22. 鄭和下西洋時,每次都帶去大量的瓷器、茶葉、鐵器、農具、絲綢、錦綺和金銀等各類商品,每到一地,即首先向當地國王或酋長宣讀明朝皇帝詔諭,邀請各國派使臣到中國,賞賜錦綺紗羅和金銀貨幣等,并接受當地貢品,然后就用船隊所載貨物進行互市交易。這反映明朝( )
A. 重視發展海外貿易 B. 具有朝貢貿易特征
C. 具有海洋主權意識 D. 熟知近代外交準則
23. 唐代時我國就出現了專供客商存放錢財、經營貨幣兌換的機構——柜坊。北宋時期出現了交子鋪,以后又出現了典當、錢莊、銀號等金融機構。明末,錢莊已經成為能夠獨立經營的金融組織,不僅經營兌換,還辦放款,也發行具有流通性質的匯票。這些現象( )
A. 說明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銀行
B. 原因是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商品經濟的發展
C. 表明歷代政府鼓勵商業發展
D. 說明白銀已經成為普遍的流通貨幣
24. 據《戰國策》記載,齊相孟嘗君曾被廢歸薛邑。后來齊王又希望他“顧先王之宗廟”,暫且回國執掌政務,孟嘗君則提出“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宗廟落成后,孟嘗君安心了。這主要說明
A. 戰國時期已經“禮崩樂壞” B. 宗法觀念得到進一步鞏固
C. 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 D. 諸侯和大夫權力相互制約
25. 唐代科舉的錄取方式較為多樣,考生除了可以憑自己的考試成績錄取外,還可以將自己的詩詞作品通過“投獻”給達官顯貴,以求得賞識得以錄取;再者如“通榜”,主試者將自己賞識的考生列上名單,錄取時甚至可以不必看應試者的試卷就可以定好錄取名單。由此可見,唐代科舉
A. 奠定了門閥士族統治的基礎 B. 仍屬于貴族政治的一部分
C. 尚存有舊時舉薦選官的痕跡 D. 完全失去選拔人才的作用
第Ⅱ卷(非選擇題)
二、材料題
2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世紀初的唐朝,是中國專制時代歷史上最為燦爛光輝的一頁,當帝國對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際,其內部組織按照當時的標準看來,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積月深,這也是一段創造系統的時期。唐朝這種近于至善的內部組織,表現在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為“三省分工”……而這種體系與后世西洋所謂“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論唐太宗如何的開明,他的政府無可避免為一種專制體制。
——摘編自黃仁宇《中國大歷史·第二帝國:已有突破,但未競事功》
材料二 北宋時期,中國仿佛進入現代,物質文化蓬勃發展。開國君主趙匡胤打破傳統中國作風,以務實的態度從事各項改革,這種改革發展趨向從政府的組織上看,在保持門面前后一致的基礎上,創立了許多新機構,這些新機構功能上更具有彈性,在業務上超越舊機構。可是這些機構只獲得局部成功,最終卻沒能改變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一個朝代。
——摘編自黃仁宇《中國大歷史·北宋:大膽的試驗》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內部組織“近于至善”的表現。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以務實態度在政府組織方面做了哪些創新。
2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編自周光輝等《從文書行政到文件政治》
材料二 19世紀60年代以來,晚清政府開始接受電報這一新技術,總理衙門指出:“其意倡于俄,而英法繼之,一國揚其波,眾國遂隨其流。”1877年6月,李鴻章創辦中國第一條電報線——津衙線。其后,電報通信逐步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近代著名外交家曾紀澤是把電報通信技術引進到外交通信中的先驅。在1878年曾紀澤出使歐洲之前,其前任駐英公使郭嵩燾呈給清廷的奏報,或用“公牘”,或用“信函”寄回國內,費時甚久。曾紀澤為便于和清廷溝通,開始嘗試使用“電奏”。
——摘編自馬建標、林曦《近代外交的“通信變革”》
(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漢至隋唐文書行政的特點。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晚清“電奏”制度產生的原因。
28.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 春秋時期,吳國最初出于軍事需要,在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溝通長江和淮河的“邗溝”。秦以后,改建了邗溝新道,為以后大運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隋代為了轉運江淮地區糧草,加強東北地區邊防,解決北伐高麗轉運糧草的需要,隋煬帝開鑿永濟渠,重修江南河,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北達今天的京津地區,南達太湖流域,溝通河、海、淮、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的運河,成為中國東部地區南北交通的最重要通道。這不僅使運河沿途城市經濟發展,唐代的東都洛陽、北宋汴京、南宋臨安都處于這個運河之上,而且大運河也成為維系唐宋政治中心正常運轉的生命線。元初,河北永濟渠不能完全通航,向東南轉運糧草受限。為此,元代修筑從山東東平至臨清的會通河,又在通州與大都修鑿通惠河,形成一條南起杭州經入大都,長達1500余公里的京杭大運河。運河修成后,漕運十分發達,歲運糧米在500萬擔以上,沿岸通州、臨清、濟寧等商業發達,成為著名的經濟都會。大運河明清兩朝多次維護,對江淮間南河進行了治理。運河漕運十分繁忙,在運河上的漕船經常在11775艘以上。1855年,黃河決口,黃淮分離,而淮河下游河漕淤塞,淮南運道受到較大的影響。1874年,漕船由海輪代替。1900年,漕運全罷,海運河運全部廢止。至此通行了1200多年的漕運宣告結束,運河的長途運輸走向衰落。
——據藍勇《中國歷史地理學》
(1)依據材料概括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工程的三個主要階段,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元代重修運河的條件。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以后京杭運河衰落的原因。概括指出京杭大運河對推動中國古代經濟和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
2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18世紀 西方傳教士贊美儒家思想,中國社會政治制度(科舉)開明,極少宗教戰爭,物質生活豐富;啟蒙思想家贊美孔子“只述諸道德,不宣傳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規范,稱中國是“一個由開明君主統治的理想國家”。
19世紀 西方傳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敗麻木的中國稱為“睡獅”,封閉、邪惡、停滯、墮落。
20世紀初 傳教士、軍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國基本是貧困、骯臟、混亂、殘暴、危險的地獄。
20世紀三四十年代 美國軍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個大有希望的新中國形象:純樸、智慧的傳統社會,“崛起的英雄”。
——摘編自邱世兵《中國國際輿論環境的歷史變遷——略論西方的中國觀的演變》
上表為16—20世紀30-40年代西方中國觀念的變遷有關言論。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提示:可以提取4個時期的完整信息,也可以提取2個及以上時期的 信息進行答題)
西寧二中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
高二年級歷史學科期末考試卷
(本試卷滿分:100分 時間:75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
一、 單選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
【1題答案】
【答案】C
【2題答案】
【答案】B
【3題答案】
【答案】C
【4題答案】
【答案】D
【5題答案】
【答案】D
【6題答案】
【答案】C
【7題答案】
【答案】C
【8題答案】
【答案】C
【9題答案】
【答案】A
【10題答案】
【答案】A
【11題答案】
【答案】B
【12題答案】
【答案】D
【13題答案】
【答案】D
【14題答案】
【答案】B
【15題答案】
【答案】D
【16題答案】
【答案】C
【17題答案】
【答案】D
【18題答案】
【答案】A
【19題答案】
【答案】A
【20題答案】
【答案】C
【21題答案】
【答案】C
【22題答案】
【答案】B
【23題答案】
【答案】B
【24題答案】
【答案】C
【25題答案】
【答案】C
第Ⅱ卷(非選擇題)
二、材料題
【26題答案】
【答案】(1)表現:三省六部趨于成熟,行政效率提高;相權一分為三,防止宰相權力過于集中;宰相共同議政,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
(2)創新:推行二府三司制;派遣文官做知州,設置通判進行監督;在地方設置轉運使,負責轉運地方財賦;剝奪將領的軍權等。
【27題答案】
【答案】(1)特點:建立統一的文書話語體系;逐漸規范化、成熟化;立法保障。流程分工明確。
(2)原因:清政府內憂外患的加劇;洋務運動的推動;李鴻章等開明之士引進;傳統文書通信方式低效;西方通訊技術傳入。
【28題答案】
【答案】(1)階段:春秋時期;隋朝;元朝。
條件:國家統一的完成;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
(2)原因:汽車、鐵路、輪船海運等現代交通工具和現代運輸方式的興起;河道的淤塞。
作用:經濟和文化方面,連接五大水系,成為貫通南北的交通動脈,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了中原和南方文化的融合以及南北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政治方面,加強了國家的統治力量;鞏固了國家統一,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29題答案】
【答案】示例一:論題:明末清初到19世紀在西方人眼中中國由開明變為墮落
論述:16到18世紀的明清之際,一方面由于中國是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政治相對穩定,科舉制度盛行,社會流動相對暢通;工農業生產高度發達,商業繁榮;思想統一,文化繁榮;另一方面,此時的西方社會,政治上多數處于天主教和封建專制的統治之下,社會矛盾尖銳,國家間戰爭不斷;經濟上與中國的貿易處于不利地位;同時啟蒙運動興起,由于批判封建專制和天主教統治的需要,中國儒家思想部分被采納。加上此時西方對中國政治制度、科舉、思想文化等了解的不全面,此時中國在西方的眼中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19世紀初,中國專制統治腐朽,對外閉關鎖國。中期開始,在對外戰爭中屢屢戰敗,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的附庸,且國人吸食鴉片,身體素質低下,社會落后和保守。而同時期的西方民主政治逐步確立和完善,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人文主義、自由平等等思想廣泛傳播,在西方人眼中中國的形象由開明變成了封閉、邪惡、墮落。
示例二:論題:20世紀初到20世紀30-40年代在西方人眼中中國由混亂變為崛起
論述:20世紀初,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后軍閥混戰,社會統治黑暗,各種斗爭風起云涌,經濟凋敝,民生艱難。而同時期西方國家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進入到“電氣時代”,加緊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資本輸出和瓜分,民主政治逐步成熟,此時在西方人眼中中國被貼上了貧困、骯臟、混亂等不良標簽。20世紀30—40年代,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全民族團結一致,堅持抵抗,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解放,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所以此時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的形象是純樸、智慧的,是“崛起的英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洋县| 屯昌县| 泗洪县| 东丰县| 金秀| 乌拉特中旗| 瑞丽市| 英吉沙县| 汾阳市| 平遥县| 裕民县| 安塞县| 新津县| 富裕县| 大英县| 太谷县| 祁东县| 伊春市| 揭阳市| 安顺市| 神池县| 辽阳市| 衢州市| 新建县| 蓬莱市| 长寿区| 汝城县| 建宁县| 马关县| 皮山县| 惠州市| 卢氏县| 大宁县| 榆中县| 衡东县| 梁河县| 浮山县| 吉林省| 曲阜市| 二手房| 榆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