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學期七年級期末學情調查歷史試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50分)請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個部分。2.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紙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請注意: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每小題1分)24.“壯志歸隋,掃平六代江南夢;堅心使命,結束五胡塞外爭。”此對聯頌揚了隋文帝A.擴大國家疆域B.開通隋朝運河C.加速民族交融D.實現國家統一25.隋唐時期把平等競爭機制引入選官制度,向社會各階層人士敞開入仕的大門。材料說明該選官制度A.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B.徹底消除社會等級差異C.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D.有利于社會階層的流通26.某歷史學習小組聚焦“治世盛世”制作了如下歷史人物名片。名片中的“君主”是君主:宰相:魏征、房玄齡、杜如晦農業:輕徭薄賦吏治: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A.唐高祖B.唐玄宗C.武則天D.唐太宗27.某中學在全校開展以“重回盛唐世,再走絲綢路”為主題的歷史項目化學習。下列史實與該主題有關的是A.張騫出使西域B.玄奘西行天竺C.北宋設市舶司D.鄭和七下西洋28.唐代的孫思邈在醫學和藥物學方面貢獻很大,被后世尊為“藥王”。他總結唐以前歷代的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著成A.《金剛經》B.《唐本草》C.《大衍歷》D.《千金方》29.“唐制,凡詔旨敕令,中書省定旨撰擬,門下省審議駁正,必得中書、門下一致,方可頒行尚書省施行。”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察舉制C.三省六部制D.科舉制30.以下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A.商業貿易繁榮B.手工業興盛C.民族交融加強D.農業技術進步Q夸克掃描王極速掃描,就是高效31.唐朝有“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名句,宋朝卻出現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說法,這一變化反映了宋朝實行A.尊崇儒術B.崇文抑武C.文化專制D.休養生息32.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唐朝中后期南方繼續發展,南宋時期“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東南”。以上變化反映了古代中國A.民族政權并立B.國家走向統一C.經濟重心南移D.民族關系發展33.以詩證史是史學研究的方法之一。“英雄已盡中原淚,臣主元無北渡心。”“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上述詩句共同反映了A.宋夏互市興旺B.安史之亂爆發C.南宋偏安東南D.南宋王朝滅亡34.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經濟上主張通過農業貸款和商業投資,以此調控經濟、增加收入,軍事上推行農民軍事化管理訓練。這次改革旨在A.促使南宋國富兵強B.擺脫統治危機C.提高社會文化素養D.增加宰相權力35.下面是元大都平面圖及部分建筑圖注。從這些建筑可以看出元朝統治者能德門安貞門建筑圖注外孔廟:古代祭祀孔子的場所)和仁門太廟: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一技徑城社稷壇:皇家祭祀社稷的場所,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齊用位國樞密院天子,都將“社稷”視為國家的象征。中書洛面濟順承門麗正門文明門國子監: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國家最高學府A.否定中央集權制度B.重視與推崇漢文化C.注重城市合理布局D.完全放棄游牧文化36.《元史 地理志》中記載:“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據此可知元朝A.交通發達B.制度完善C.科技發展D.經濟繁榮37.下圖是某同學繪制的思維導圖,空白處應填的內容是宋:分化事權,削弱相權明:廢除丞相制度清:設立軍機處A.思想控制加強B.中央集權加強C.君主專制強化D.監察體系完善38.時間軸是研究歷史的重要方式。下列史實與圖示中“?”相對應的是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清A.曲轅犁B.鑒真東渡C.建立廠衛D.澎湖巡檢司Q夸克掃描王極速掃描,就是高效可5陣2025年春學期七年級期末學情調查歷史試題參考答案24-28 DDDBD 29-33CDBCC 34-38BBACC 39-43BDABD 44-47CADA48.(1)大運河 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2分)(2)由陸上絲綢之路為主,到海上絲綢之路為主(或者:陸上絲綢之路衰敗,海上絲綢之路興起) (1分)原因:唐王朝對西域的控制喪失(或交通阻塞);經濟重心南移(2分)市坊界限被打破、 出現草市、早市、夜市 交子(紙幣)設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一個1分,共2分)(4)人地矛盾激化(或人均耕地面積減少;或人口增長造成土地緊缺)(1分)鼓勵墾荒、推廣高產作物、改進農業技術(1分)49.(1) 和親、會盟、冊封、設管理機構(一個1分,共2分)(2分)(2) 遼 和戰并存,以和為主(2分)(3)行省制 (1分)邊疆管理與內地一體化的趨向(1分)(4)國家領土版圖得到進一步開拓和鞏固,奠定了近代中國領土的版圖。(1分)冊封制度、駐藏辦事大臣、金瓶掣簽、設立噶廈(一個1分,共2分)(1) 畢昇(1分)指南針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同時為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答出一點即可,1分)(2)鄭成功收復臺灣不追求個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2分)(3)由軍事防御體系(或軍事工程)變成貿易場所(或各民族交往的紐帶)。(2分)(4)小說 (1分)趨勢:通俗化、世俗化、平民化、大眾化(答出一點即可)(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歷史試題.pdf 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歷史試題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