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4課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統編版新教材(2024版)二里頭一號宮殿復原想象圖商朝形勢圖利簋和銘文拓片播放視頻《夏商周的更替》新課標要求:1.知道具有奴隸制特點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與發展;2.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核心素養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實,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時空觀念、唯物史觀)2.過程與方法: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內容及作用。(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朝代興衰認識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家國情懷、唯物史觀)《三字經》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約2070B.C.約1600B.C.1046B.C.770B.C.475B.C.221B.C.傳說時代史前時代先秦時期夏商西周東周256B.C.春秋戰國奴隸社會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公元紀年法:是以耶穌誕生的那年作為公元元年,這一年以前的年份稱為公元前多少年。年代、世紀:10年為一個年代;100年為一個世紀。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出現私有財產出現貧富分化氏族貴族戰俘、罪犯和平民早期奴隸主早期奴隸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國進入奴隸社會。國家的出現歷程春秋戰國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0年前475年前221年前476年前771年夏朝商朝西周東周奴隸社會形成奴隸社會發展奴隸社會鼎盛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立我國奴隸社會的更替大禹治水像(漢畫像石拓片)一、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戴冠冕的夏禹像(馬麟繪,宋代)思考:對比兩幅圖片,禹的形象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第一幅圖大禹衣著樸素,第二幅圖大禹衣著華麗。他的身份由部落聯盟首領變為了夏朝的創立者。1.夏朝的建立任務一:閱讀史料,結合教材P22內容,完成下列有關夏朝建立的表格。“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日夏后,姓姒(si)氏。” ——《史記·夏本紀》時間建立者都城措施地位意義約公元前2070禹陽城(今河南登封)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征服南方三苗、制定制度、發展生產夏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標志著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我國進入文明時代。軍隊、法庭、監獄、政府等的出現標志著國家的誕生。 ——詹子慶主編《中國古代史》夏朝建立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已有比較成熟的國家形態。任務二:材料中“天下為公”“天下為家”的“公”和“家”,分別指的是什么 “天下為公”的“公”是指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不傳子;“天下為家”的“家”是指帝王把國家政權世代據為己有,把國家當作一家的私產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 ——《禮記·禮運》夏朝建立后,繼任王位的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一變化意味著什么?禹的兒子啟不是通過禪讓,而是憑借強大的勢力繼承了王位。意味著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開始“家天下”。禹鑄九鼎空間定位:夏朝的中心區域主要集中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帶。2.“家天下”夏禹王像伯益像啟像禹死后,下一個領導者是誰?禹死后,啟憑借勢力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1、材料中的“天下為公” 和“天下為家”分別實行的是什么的制度?2.“天下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天下為公:禪讓制 天下為家:世襲制是指帝王把國家政權世代據為己有,把國家當作一家的私產。角色扮演,情景再現:“公天下” “家天下”旁邊:禹死后人們對王位繼承產生了爭論……甲:國王禹死了,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乙:怎么會這樣呢,按理應讓給伯益的。伯益可是大家一致推薦的呀。甲:還不是大禹有私心,不讓伯益擔當重任,使得伯益在群眾中缺乏威信。而讓兒子啟及其親信擔當重任。乙:是呀,早就聽說禹一直有意培養啟,而且啟的能力還行。甲:這世道呀,真是變了!3.世襲制與禪讓制的異同:3)產生首領的方式:世襲制是通過繼承的方式產生,而禪讓制是通過推舉的方式產生——是公天下。4)憑借的條件:禪讓是憑借候選人的才干,世襲制是憑借著血緣關系——是家天下。2)世襲制:1)禪讓制:在位君主生前便將統治權讓給他人,君主自愿進行,是為了讓更賢能的人治理國家。分外禪和內禪,不導致朝代更替。歷史上將國王權位視為一家一族的私產,實行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的制度叫王位世襲制。4.國家的構成要素:軍隊、刑法、監獄、城堡和宮殿歷法(夏歷 )夏朝建立了軍隊,設置了官職,監獄,制定了刑法,還修筑了城堡和宮殿,所以夏朝已經是一個國家。5.夏朝國家機構的實質: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任務三:觀察二里頭遺址,你有何發現?你能得出什么結論?6.二里頭遺址遺址中有大型宮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為王室服二里頭一號宮段復原想象圖務的手工業作坊,還有貴族和平民的生活區、墓葬群,還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禮儀的精美玉器和樂器、青銅酒器、鑲嵌綠松石的龍形器,它們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貴禮器,反映了夏朝時期的文明發展水平。夏朝宮殿基址群發掘現場偃師二里頭夏朝宮殿遺址復原圖從宮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區和墓葬的劃分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二里頭遺址是一個經過嚴格規劃而表現出某些規律性模式的大都邑,層次清晰,秩序井然,處處體現著等級結構的存在。反映夏朝時期的文明進程夏朝時期已有階級的存在且文明發展水平較高8.夏朝后期的統治夏桀“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又筑傾宮、瑤臺,生活更加奢侈腐化,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也更加殘酷,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史記·夏本紀》1)夏桀的暴政表現:夏桀不修德行,統治殘暴,用武力傷害百姓,引起民眾的反抗……2)滅亡原因:暴虐成性、荒淫無度、大興土木、剝削百姓夏桀把人當坐騎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主要統治地區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帶7.夏朝的范圍:任務四:觀察漫畫,閱讀史料,簡述夏朝后期的統治狀況?夏桀,又名癸,商湯把他謚號桀(兇猛的意思)。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鉤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國亡,被放逐而餓死。為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時日(桀)曷喪?予及汝皆亡。”翻譯:太陽(夏桀把自己稱為太陽)什么時候才滅亡啊,我們愿意和你同歸于盡!夏朝前后經歷了400多年,統治后期,各種很矛盾激化,國勢走向衰微。末代君主夏桀窮奢極欲,殘暴無道,民怨沸騰,夏朝陷入全面統治危機。二、商朝的統治昔有成湯,自彼氐羌(邊遠的少數族),莫敢不來享(進貢),莫敢不來王(朝見),曰商是常(永遠的主人)。——《詩經·商頌》約公元前16世紀,商的首領湯聯合一些部落,發動推翻夏朝統治的戰爭。雙方大戰于鳴條(今河南封丘),夏桀戰敗,夏朝滅亡。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起新的王朝—商朝。時間建立者都城統治性質:措施約公元前1600年湯以亳(今河南鄭州)為都城,后盤庚遷徙到殷(今河南安陽)增強軍力,設置監獄,制定刑法,加強對奴隸和平民的控制。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1.商湯滅夏時空觀念、史料實證任務一:閱讀史料,觀察地圖,結合教材23內容,完成有關商湯滅夏的表格。任用賢才(政治)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使經濟得到發展(經濟)人民生活相對安定(生活)商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出土文字證實的王朝。2.走向強盛史料實證、唯物史觀任務二:閱讀史料,結合教材23-24內容,思考為什么湯執政時期商朝走向強大?湯夙興夜寐,以致聰明。輕賦薄斂,以寬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窮,吊死問疾以養孤蠕,百姓親附,政令流行。 ——[西漢]劉安:《淮南子·修務訓》翻譯:商湯起早摸黑,用盡智慧思考國家大事;減輕賦稅,使人民能過得寬松富裕;布施德惠,以救濟貧困;憑吊死者,又寬慰病人,供養孤兒寡婦。因此人民親附湯王,使政令能順利執行。原因:效仿禹舜,以德治民;任用賢才;發展生產,商朝很快強大起來;關心人民,人民生活相對安定。3.多次遷都任務三:識讀地圖,閱讀教材24內容,思考商朝為什么要多次遷都?其中盤庚遷殷的影響是什么?遷都原因:躲避自然災害;緩和階級矛盾;發展經濟盤庚遷都到殷后,商朝保持了相對的穩定,迎來了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新時期;盤庚遷殷是商朝的一個巨大的轉折點,扭轉了商王朝的頹勢,走上了中興的道路。盤庚遷殷的影響:4.殷墟任務四:觀察下列考古發現,結合教材P28內容,你有何發現?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鳳婦好墓出土的青銅鉞婦好墓出土的征戰甲骨在這里發現了大型宮殿、宗廟建筑遺跡和墓葬區,墓葬區有13座王陵、1400多個祭祀坑、大量貴族和普通民眾的墓葬。說明奴隸主與奴隸平民的階級分化嚴重。都城內有專門鑄造銅器和制造玉器、骨器、陶器的作坊,說明當時手工業很發達。殷墟還出土了大量的銅器、玉器、石器,其中有禮器、武器、裝飾品等,而最有名的當屬大量刻有占卜記事文字的甲骨。史料實證、唯物史觀商朝時,生產領域大量使用奴隸。奴隸被迫在農田上集體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貴族家中勞動,過著極其悲慘的生活。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奴隸主可以隨意把他們轉讓、買賣,乃至屠殺,用來作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為死去的奴隸主殉葬。5.商朝后期的統治任務五:閱讀史料,結合教材P24-25,概述商朝后期的統治狀況。史料實證、唯物史觀“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酒為池,懸肉為林”。——《史記·殷本紀》翻譯:炮烙之刑:即在銅柱上涂油,下加炭使熱,令有罪之人行其上,輒墜炭中活活燒死。以酒為池,懸肉為林:古代傳說,殷紂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為長夜之飲。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殉葬奴隸墓葬(一座商王墓,殉葬的奴隸有400多個)商朝后期,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奴隸主貴族更加腐朽。末代君主商紂繼位后,對外連年征伐,耗費國力;對內大興土木,橫征暴斂,嚴刑酷法,導致民不聊生。結合所學知識思考,根據這件陶俑,可以推斷出哪些歷史信息 ①商朝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奴隸主對奴隸殘酷剝削基礎上的。②奴隸生活悲慘,處境艱難。③商朝已制定了刑法(桎梏)。三、西周的興衰1.武王伐紂時空觀念、史料實證任務一:識讀地圖,閱讀銘文,閱讀教材P25內容,完成下列有關武王伐紂的史實填空。銘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聞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翻譯:在甲子日早晨,武王發動了對殷商的戰爭,此時歲星正當其位,這是一個吉祥的好兆頭,迅速打敗商紂王,占領商國。到了第七天,王的軍隊駐扎在闌地。因史官利在周滅商戰爭中觀天象、知天時、處吉兇,遂使武王迅速滅掉商朝,建立周朝,于是武王賞賜青銅于利。右史利用這些賞賜的青銅為他逝去的檀公鑄造了這件祭祀用的寶簋。周武王繼位后,于 統率各路聯軍,在 與商軍展開決戰,大獲全勝。周軍乘勝占領商都朝歌, 滅亡。周武王建立 ,定都 ,史稱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營建 ,加強對東部地區的控制。公元前1046年牧野商朝周朝鎬京西周洛邑2.武王伐紂勝利的原因史料實證、唯物史觀任務二:對商湯、周武王通過戰爭推翻腐朽舊王朝之舉,這條材料持什么立場與態度 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周易·革》材料對武王伐紂態度是持肯定贊揚態度,認為武王伐紂是順應民心的。結合史實,分析武王伐紂勝利的原因。內因:以農業立國,不斷拓展疆土,發展迅速;重用人才,得到呂尚、周公等人的輔佐;聯合各地勢力,組成龐大的政治聯盟;抓住時機,伐無道,除暴君,深得民心等。外因:商紂王的殘暴統治使其失去民心;牧野之戰,商軍倒戈。3.分封制的目的任務三:觀察地圖,閱讀史料,思考西周實行了什么制度?為什么實行這種制度?西周分封形勢圖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 ——《左傳》翻譯:封立親戚(周王室的同族)建立邦國,以各邦國來保衛周王室。封建:指封邦建國。封邦建國:拱衛周王室。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為穩定周初形勢,鞏固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根據視頻,結合圖文史料思考下列幾個問題。①西周是如何管理廣大疆域的?②分封對象有哪幾類?③以什么標準分封?④分封的目的及作用是什么?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左傳》封邦(土地、臣民)建國(諸侯國)藩(諸侯國為藩籬)屏周(保衛周朝)分封制宗親、功臣、先代貴族等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4.分封制的內容、影響史料實證、唯物史觀任務四:西周分封制中封者和被封者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對后世有何影響?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稱偏焉。 ——《荀子 儒效》翻譯:周公控制天下,分封七十一個諸侯國,其中姬姓的占了五十三個,但天下的人并不認為他偏私。分封對象權利 義務 按照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分封宗親和功臣1.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諸侯國2.在封地內再次進行分封1.定期朝貢2.服從調兵鞏固了周王對全國的統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小雅·北山》特點:①周王是最高統治者,天下共主。②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層層分封③等級森嚴,臣屬關系明確5.周朝的禮樂制度任務五:閱讀教材,什么是周朝的禮樂制度?西周不同等級青銅鼎的使用數量曾侯乙編鐘見證了周朝的禮樂制度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弟弟周公旦輔佐年幼的周成王。為了鞏固周王室的統治,周公旦“制禮作樂”,制定了一套嚴密的禮樂制度,包括嚴格區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親疏、尊卑、貴賤等地位的禮儀,以及與這些禮儀相配套的樂舞。例如,青銅鼎的使用數量有嚴格的區分,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樂舞也有不同的標準,天子用八橫八縱共64人的規模,諸侯用六橫六縱共36人的規模,大夫用四橫四縱共16人的規模。禮樂制度就是對統治階級日常的政治、社會活動,例如祭神、結婚、喪葬等,制定一些規則和儀式,并配有特定的音樂。不同等級的貴族要行不同的禮儀和樂舞。它是維護分封制的工具,體現了嚴格等級制度,有利于維護西周政治穩定。周公旦為何要制定禮樂制度?6.西周的衰亡唯物史觀任務六:觀察圖片,閱讀教材,簡述西周衰亡的過程。公元前771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公元前841年周厲王與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厲王逃亡。周幽王時,烽火戲諸侯,朝政更趨腐敗,內外矛盾激化。被犬戎滅亡夏、商、周三代的亡國之君分別是誰?他們的滅亡有何相似之處?從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夏桀商紂王周幽王都是因統治者實施暴政而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統治者要勤于政事,愛護百姓。周武王滅商后不久,即封其弟周公旦于魯,后周武王去世,其子周成王繼位。由于周成王年幼,于是周公旦便留在都城輔佐周成王,而派嫡長子伯禽代替他受封魯國。周成王則下令將奄國和“殷民六族”賜給伯禽。伯禽擔任魯國國君后,淮夷徐戎等反,于是率師伐之于費,作《費誓》,平息叛亂。為何伯禽能代替周公旦受封魯國?伯禽是周公旦的嫡長子,原則:嫡長子繼承制伯禽受封諸侯獲得了哪些權利?建立諸侯國,管理土地和人民,封國內再分封,具有一定獨立性。伯禽為什么要率軍平息叛亂?伯禽身為受封的諸侯需要向周王承擔一定的義務,如進獻貢賦,軍隊服從周王調遣,鎮守疆土等。朝代 都城 建立者 暴君 滅亡原因夏朝商朝西周陽城禹桀夏桀窮奢極欲,殘暴無道,民怨沸騰亳(殷)湯紂王貴族更加腐朽,商紂連年征伐,耗費國力;對內大興土木,橫征暴斂,嚴刑酷法,導致民不聊生。鎬京周武王周幽王國王與民爭利,朝政更趨腐敗,內外矛盾激化。結合所學,制作一張夏商西周興亡的表格,從中你對朝代更替規律有何認識?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強盛共同原因:統治者勵精圖治,任用賢才,發展經濟;滅亡共同原因:統治者殘暴,朝政腐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認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了中國的河南安陽殷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殷墟為我們研究的歷史提供了依據。上述空白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鞏固練習:B2.《史記·夏本紀》記載:“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事標志著( )A.世襲制的確立 B.禪讓制的確立C.華夏族的形成 D.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3.“周人以西方的一個小國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單薄,不足以鎮壓東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異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東方,以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 )A. 禪讓制 B. 分封制 C. 郡縣制 D. 行省制史料實證DB4.據古文獻記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時候,都把本族來源與黃帝族系聯系起來,自認為是黃帝的后裔。這表明( )(家國情懷)A.夏、商、周均秉承“無為而治”理念B.夏、商、周的祭祀活動十分頻繁C.推崇“君權神授”是先秦政治特點D.中華民族同宗共祖意識源遠流長D5.中華文明早期,廢“天下為公”而行“天下為家”,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人們“各親其親,各子其子”。這一現象開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A6.我國省級行政區簡稱的由來大體有三種:第一,取全稱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第二,因境內山、河、湖而得名;第三,由古地名或古國名演化而來。下列省份簡稱的由來屬于第三種的是( )A.河南湖南 B.江西陜西 C.遼寧浙江 D.山東山西D7.《荀子》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與此相關的制度是( )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B8.西周時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視,考察諸侯的政績,諸侯則需定期朝覲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級。周王旨在( )A.發展農業生產 B.提高軍隊實力C.鞏固國家統治 D.加強封建專制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