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懷化市鶴城區2025年上期期末教學質量抽測七年級歷史考生注意:1.本試卷兩道大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2.本試卷分答題卷和答題卡,請在答題卡上作答。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1.宋朝學者李綱評價隋文帝“自晉之亡,而天下分為南北朝,至隋文帝,然后混南北為一區”,據此可知,他認為隋文帝的功績是()A.加強中央集權B.社會經濟迅速發展C.結束分裂實現統一D.開通了大運河2.含嘉倉是隋唐時期國家最大的糧倉,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經考古發掘,含嘉倉遺址面積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其中考古重點發掘的160號倉,保存有50萬斤炭化谷粒。這反映出隋朝()A.結束長期分裂局面B.社會經濟發展,國力強盛C.順應民族交融趨勢D.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3.武則天遺言立無字碑,由后人評說自己的功過。下面是四位同學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知識,為武則天墓碑撰寫的一句碑文。你認為最恰當的是()A.統治殘暴,任用酷吏B.一統天下,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勵精圖治,唐朝進入鼎盛時期D.重用人才,發展生產,為盛事奠基4.202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山河詩長安》向我們重現了長安城的輝煌。長安城規劃井然有序,東、西兩市商鋪林立;人口百余萬:國內外商人、學者云集于此。由此可知,當時的長安城()A.市民生活豐富多彩B.民族交融C.繁榮開放D.農業發達5.唐詩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唐朝詩人中享有“詩仙”美譽的是()A.王維B.李白C.白居易D.杜甫6.唐開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圓仁來到今南通如東的國清寺。此后他走遍半個中國,研學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縣的熱情接待。這說明了唐朝()A.重視中外文化交流B.中外貿易往來頻繁C.實行開明民族政策D.社會生活豐富多彩7.貞觀十八年(644年),玄奘回國,唐太宗曰:“聞師訪道殊域,今得歸還,歡喜無量,可即速來與朕相見。”“殊域”指的是()A.吐蕃B.新羅C.天竺D.日本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8.北宋政治家畢仲游《西臺集》記載,王安石以振興的理由說服神宗,神宗信任他,也憂慮財政收入不足,于是散青苗、置市易、斂役錢、變鹽法,凡可以得財者,無不用。材料表明王安石變法的重點在于()A.加強軍事實力B.分散宰相權力C.增加財政收入D.提高文官地位9.右圖漫畫反映遼、宋、西夏時期的時代特征是(這里是我的地盤!這里是我的!A.民族政權并存李元吳—耶律阿保機B.大一統國家建立這里是我的!C.中華文明的起源一宋太祖D.繁榮與開放10.宋代《夢溪筆談》記載了中國古代的一項重大技術,它包括選泥、制料、刻字、燒制、排版、印刷等工藝流程。此項技術是()A.火藥制作B.活字印刷術C.指南針D.造紙術11.蒙古族歷史文獻《蒙古秘史》中,對12世紀的蒙古草原各部落的戰亂有這樣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轉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互相搶掠財物?!苯Y束這一局面的事件是()A.朱溫建立后梁政權B.鐵木真建立蒙古政權C.忽必烈改國號為元D.元軍攻入南宋臨安城12.明成祖在位22年,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亞非國家使節來華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況空前。這反映出鄭和下西洋()A.航海技術先進B.增進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C.擴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殖民地D.給朝廷增加了巨額的財政負擔13.“驅荷寇,播一世英明,藩王正氣參天地;辟荊榛,開千秋偉業,國姓遺風耀古今?!痹娋浞从?br/>的是()A.鄭成功收復臺灣B.乾隆平定大小和卓C.戚繼光平息倭患D.清政府在臺灣設省14.清朝規定出海商船只準帶鐵鍋一口,每人只許帶鐵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員必須詳細登記姓名、年齡、面貌、履歷、籍貫等;船只預先規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許帶米兩升。這些規定體現清朝()A.設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B.海外貿易興盛C.閉關鎖國的政策D.歡迎外國來朝15.《明太祖實錄》寫到“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以上兩則材料共同反映了()A.明清皇權不斷強化B.明清君臣關系和睦C.明清政治氛圍開明D.地方權力增大16.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認為“知”和“行”是一回事,不能分為“兩截”?!爸性莾蓚€字,說一個工夫”?!傲贾瑹o不行,而自覺的行,也就是知”。王守仁的這一思想()A.奠定了理學基礎B.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觀C.激烈反對君主專制D.強調了“知行合一”實踐的重要性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2025期末七年級歷史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D C B A C C A B B B A C A D17.【答案】(1)科舉制;(2分)進士科的創立;(2分)(2)圖一:隋朝或者唐朝;圖二:宋朝、北宋;(2分)加強中央集權、維護政權穩定、(或者強化皇權、解決唐末以來武將專權、政權動蕩的積弊)。(2分)(3)元朝。(2分)行省制(行中書?。?。(2分)(4)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皇權不斷加強)、中央集權不斷加強。(2分)18.【答案】(1)和親、會盟(2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出現新民族(2分),國家統一的政治、經濟條件(2分)。(3)①冊封達賴、班禪②設置駐藏大臣③建立金瓶掣簽制度(任答一點2分)(4)唐朝:第三種、宋朝:第二種、元朝:第一種(2分)(5)國家統一是民族團結的基礎,各民族團結一致,互助互愛,有利于社會發展、國家統一,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言之有理即可給4分)19.【答案】(1)示例:李時珍是我國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經過多年努力,編寫出《本草綱目》這部藥學巨著。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有重要地位。示例:沈括是我國北宋時期科學家,他創制了先進歷法,撰寫的《夢溪筆談》,在我國科技史占上有重要地位。(6分)(2)示例:端午節習俗:包粽子、賽龍舟、飲雄黃酒;傳說: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示例:中秋節:習俗吃月餅、賞月傳說:嫦娥奔月(任答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一個,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分)(3)京?。?分)(4)示例:郵票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分)20.示例:觀點:唐太宗與康熙帝都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君主論述:唐太宗重用人才,完善三省六部制,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治世局面,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其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和親)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康熙帝收復臺灣、擊敗沙俄,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促進了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現。小結:綜上所述,唐太宗于康熙皇帝作為杰出的歷史人物推動了歷史發展。(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8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上期七年級歷史期末試卷.pdf 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