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南省長沙市長郡雙語雨花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南省長沙市長郡雙語雨花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5年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卷
七年級歷史
滿分:100分 時量:60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小題4分,滿分56分)
1.觀察《隋朝大運河示意圖》。有學者認為:“隋朝大運河連接了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以下選項最能準確概括其歷史作用的是:(B)
耗費了巨大民力,直接導致了隋朝滅亡
便利了南北交通,鞏固了國家統一,促進了經濟交流。
主要用于隋煬帝個人巡游享樂,勞民傷財。
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使南方經濟完全超過北方。
2. 貞觀五年,有司上書言:“皇太子將行冠禮,宜用二月為吉,請追兵以備儀注。”太宗曰:“今東作方興,恐妨農事。”令改用十月。上述材料說明唐太宗(A)
A.以民為本,避免干擾生產 B.虛心納諫,變革禮儀制度
C.善于謀略,選準冠禮時機 D.提倡節儉,減輕人民負擔
3.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這些文物反映了(  )
A.南方經濟發達 B.中外文化交流
C.民族交往與交融 D.邊疆地區的開發
4. 觀察如圖中國朝代更替示意圖(局部),圖中的a時段處于我國的(  )
A.隋朝時期 B.元朝時期
C.春秋戰國時期 D.五代十國時期
5.“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乘車。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這兩首詩歌描述的少數民族分別是()
A.契丹和女真 B.契丹和黨項
C.女真和黨項 D.女真和蒙古
6.如圖是小歷同學參加中國古代歷史漫畫大賽的獲獎作品《稱重》。圖中,趙匡胤正在衡量“文”與“武”的重量。這幅作品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
A.隋朝科舉制度創立 B.唐朝社會風氣開放
C.宋初重文輕武政策 D.明清君主專制加強
7.某歷史興趣小組運用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方法搜集到以下論據。據此推斷他論證的觀點是(  )
活字印刷術傳入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地區及波斯和歐洲,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火藥傳到歐洲后,對其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社會變革 指南針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A.中國古代科技發展水平始終領先世界
B.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推動了世界文明發展
C.四大發明對歐洲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D.各國相互學習借鑒推動科學技術進步
8.中國抗疫成果得到世界認可,經濟復蘇步伐吸引全球眼光。在本次新冠肺炎的治療中,中醫發揮了重大作用。在下列人物中,為中醫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是(  )
A.羅貫中 B.宋應星
C.李時珍 D.徐光啟
9.史料記載:“永樂三年,(上)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攜金幣。造大船,自蘇州泛海至福建,復至福州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五年九月,和等還,諸國使者隨和朝見。”由此可見,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開拓海外殖民地,掠奪資源
B.宣揚國威,加強與各國的友好關系
C.尋找新的貿易路線,發展民間商業
D.傳播佛教文化,促進宗教交流
10.《明季北略》中記載李自成的起義口號:“天降奇荒,所以資自成也。”這反映出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之一是()
A.土地高度集中 B.自然災害嚴重
C.封建統治腐朽 D.賦稅徭役沉重
11.以下史實的歷史作用的共同點是(A)
鄭成功收復臺灣 清朝在臺灣建制
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清初在東南沿海抗清的鄭成功打敗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 鄭成功后代割據臺灣。清政府打敗鄭氏軍隊,臺灣歸入清朝版圖,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A.維護了祖國領土完整 B.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C.推行了閉關鎖國政策 D.實現了清朝對全國的統治
12.學習明清歷史后,四位同學參加了主題演講活動。以下是四位同學的演講標題,其中能準確地概括這段歷史基本特征的是(  )
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二、材料分析題(13題10 分,14.15.16題各14分。共52分)
13.中國古代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延續了兩千多年,構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朝代 組織機構 作用
明朝 A 明太祖設立的特務組織,對官吏和百姓進行嚴密的監視。
清朝 軍機處 B
請回答:
(1)仔細觀察材料一中的三幅圖,分別指出圖二、圖三所體現的制度主要在哪個朝代實行?(2分)圖二所示的地方行政機構,對后世有何影響?(2分)
元、明,(2分)是中國省制的開端(2分)
(2)請寫出材料二表格中A、B兩處的內容。(2分)綜合以上材料,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呈現出怎樣的變化趨勢?(4分)
廠衛特務機;君主專制達到頂峰。(2分)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君主專制不斷加強至頂峰,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4分)
14: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邊疆的安定對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有著重要意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唐太宗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同他們真心相待,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他與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關系,既是國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證了民族關系良性運行。
--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清朝遼闊的疆土上,生活著漢、滿、蒙、回、藏等諸多民族。清朝在邊疆地區分設機構,進行有效的管轄。清朝的統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
--摘編自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與邊疆治理》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唐太宗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體現了怎樣的民族政策?(2分)列舉一例唐太宗時期與西藏地區交往的史實。(2分)
開明的民族政策(2分);文成公主入藏(2分)
(2)材料二中A、B兩處機構的設立有何意義?(2分)明朝為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管轄,設置了哪一機構?(2分)
標志著西藏和臺灣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2分)奴兒干都司(2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哪一條約從法律上明確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2分)根據材料三,指出清朝對邊疆進行有效管轄的積極作用。(2分)綜合上述內容,請談談你對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認識。(2分)
《尼布楚條約》(2分)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2分)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有利于國家發展,我們要堅決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同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行為作斗爭。(2分,符合題意即可)
15.史料是通向歷史認識的橋梁,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研讀下列史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表1唐代全國人口統計(單位:萬人)
年號 時間 戶數(萬) 人口(萬)
天寶14年 755年 891 5292
廣德2年 764年 293 1692
元和15年 820年 237 1576
材料二:為中國古代局部人口分布變化圖
材料三:
圖2(宋)青白釉刻劃花卉紋葵口碗此類碗屬花瓣形,淺腹,圈足。施青白釉,釉色瑩潤。內壁有五道花瓣紋為飾。造型精致,為義窯的代表之作。 圖3(宋)金腰帶腰帶工藝精良,帶體呈麻花狀,帶扣裝飾細膩浮點狀紋飾,極具異域風情。據專家推斷,這種腰帶形制鮮見于中國國內,應該為中東地區器物樣式。 圖3(宋)“濟南劉家功夫針鋪”銅板(已知世界上最早商標廣告)
根據材料一的表1及所學知識,分析唐代人口數量變化情況及主要原因。(4分)
表2中,中國古代人口處于增長態勢的地區有哪些?(2分)其反映的經濟發展現象是什么?(2分)
(3)文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從材料二的任選一件文物,你能從中獲取關于宋代經濟發展的什么歷史信息并予以說明。(6分)
故答案為:
(1)變化及原因:人口不斷下降;安史之亂;地區:長江流域;現象:經濟重心南移。
(2)歷史信息:圖1:宋代手工業興盛;圖2:宋代海外貿易繁榮;圖3:宋代商業發達。說明:根據圖片進行說明
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在當時(隋唐時期)的條件下,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我國的這一制度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人稱它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陳寅恪先生曾評價宋朝:“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之世。”宋代文化的高度發展是繼承并發展秦漢以來特別是隋唐五代以來文化成就的結果。京師設有國子學、太學等官辦學校,私人講學授徒亦蔚然成風,其中石鼓、岳麓、白鹿洞、應天書院聞名全國,這為宋代文化發展提供了條件。活字印刷術使印刷圖書有了更為方便的技術方法,也便利了文化的普及。
--摘編自李曳白《中國文藝復興:屢遭欺凌的宋代為何文化繁榮》
材料三:《自然科學大事年表》統計
年代 科技發明(件) 中國 世界其他國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1)材料一中提到的“這種制度”指的是哪種選官制度?(2分)它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2分)
科舉制度(2分)隋煬帝設進士科(2分)
(2)根據材料二,從科技角度分析促進宋代文化發展的因素。(2分)其中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2分)
因素:活字印刷術等先進技術的推動。(2分)畢昇(2分)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思想和外交兩個方面分析明清時期中國科技發明占世界科技發明總量比重發生變化的原因。(4分)綜上,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應該怎么做?(2分)
原因:八股取士和閉關政策(4分)堅持對外開放、重視教育改革與時俱進(2分,言之有理即可)2025年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卷
七年級歷史
滿分:100分 時量:60分鐘
命題人: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觀察《隋朝大運河示意圖》。有學者認為:“隋朝大運河連接了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以下選項最能準確概括其歷史作用的是:( )
耗費了巨大民力,直接導致了隋朝滅亡
便利了南北交通,鞏固了國家統一,促進了經濟交流。
主要用于隋煬帝個人巡游享樂,勞民傷財。
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使南方經濟完全超過北方。
2. 貞觀五年,有司上書言:“皇太子將行冠禮,宜用二月為吉,請追兵以備儀注。”太宗曰:“今東作方興,恐妨農事。”令改用十月。上述材料說明唐太宗( )
A.以民為本,避免干擾生產 B.虛心納諫,變革禮儀制度
C.善于謀略,選準冠禮時機 D.提倡節儉,減輕人民負擔
3.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這些文物反映了(  )
A.南方經濟發達 B.中外文化交流
C.民族交往與交融 D.邊疆地區的開發
4. 觀察如圖中國朝代更替示意圖(局部),圖中的a時段處于我國的(  )
A.隋朝時期 B.元朝時期
C.春秋戰國時期 D.五代十國時期
5.“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乘車。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這兩首詩歌描述的少數民族分別是( )
A.契丹和女真 B.契丹和黨項
C.女真和黨項 D.女真和蒙古
6.如圖是小歷同學參加中國古代歷史漫畫大賽的獲獎作品《稱重》。圖中,趙匡胤正在衡量“文”與“武”的重量。這幅作品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
A.隋朝科舉制度創立 B.唐朝社會風氣開放
C.宋初重文輕武政策 D.明清君主專制加強
7.某歷史興趣小組運用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方法搜集到以下論據。據此推斷他論證的觀點是(  )
活字印刷術傳入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地區及波斯和歐洲,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火藥傳到歐洲后,對其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社會變革 指南針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A.中國古代科技發展水平始終領先世界
B.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推動了世界文明發展
C.四大發明對歐洲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D.各國相互學習借鑒推動科學技術進步
8.中國抗疫成果得到世界認可,經濟復蘇步伐吸引全球眼光。在本次新冠肺炎的治療中,中醫發揮了重大作用。在下列人物中,為中醫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是(  )
A.羅貫中 B.宋應星
C.李時珍 D.徐光啟
9.史料記載:“永樂三年,(上)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攜金幣。造大船,自蘇州泛海至福建,復至福州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五年九月,和等還,諸國使者隨和朝見。”由此可見,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開拓海外殖民地,掠奪資源
B.宣揚國威,加強與各國的友好關系
C.尋找新的貿易路線,發展民間商業
D.傳播佛教文化,促進宗教交流
10.《明季北略》中記載李自成的起義口號:“天降奇荒,所以資自成也。”這反映出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之一是( )
A.土地高度集中 B.自然災害嚴重
C.封建統治腐朽 D.賦稅徭役沉重
11.以下史實的歷史作用的共同點是( )
鄭成功收復臺灣 清朝在臺灣建制
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清初在東南沿海抗清的鄭成功打敗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 鄭成功后代割據臺灣。清政府打敗鄭氏軍隊,臺灣歸入清朝版圖,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A.維護了祖國領土完整 B.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C.推行了閉關鎖國政策 D.實現了清朝對全國的統治
12.學習明清歷史后,四位同學參加了主題演講活動。以下是四位同學的演講標題,其中能準確地概括這段歷史基本特征的是(  )
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二、材料分析題(13題10 分,14.15.16題各14分。共52分)
13.中國古代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延續了兩千多年,構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朝代 組織機構 作用
明朝 A 明太祖設立的特務組織,對官吏和百姓進行嚴密的監視。
清朝 軍機處 B
請回答:
仔細觀察材料一中的三幅圖,分別指出圖二、圖三所體現的制度主要在哪個朝代實行?(2分)圖二所示的地方行政機構,對后世有何影響?(2分)
請寫出材料二表格中A、B兩處的內容。(4分)綜合以上材料,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呈現出怎樣的變化趨勢?(2分)
14.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邊疆的安定對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有著重要意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唐太宗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同他們真心相待,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他與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關系,既是國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證了民族關系良性運行。
--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清朝遼闊的疆土上,生活著漢、滿、蒙、回、藏等諸多民族。清朝在邊疆地區分設機構,進行有效的管轄。清朝的統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
--摘編自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與邊疆治理》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唐太宗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體現了怎樣的民族政策?(2分)列舉一例唐太宗時期與西藏地區交往的史實。(2分)
(2)材料二中A、B兩處機構的設立有何意義?(2分)明朝為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管轄,設置了哪一機構?(2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哪一條約從法律上明確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2分)根據材料三,指出清朝對邊疆進行有效管轄的積極作用。(2分)綜合上述內容,請談談你對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認識。(2分)
15.史料是通向歷史認識的橋梁,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研讀下列史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表1唐代全國人口統計(單位:萬人)
年號 時間 戶數(萬) 人口(萬)
天寶14年 755年 891 5292
廣德2年 764年 293 1692
元和15年 820年 237 1576
材料二:為中國古代局部人口分布變化圖
材料三:
圖2(宋)青白釉刻劃花卉紋葵口碗此類碗屬花瓣形,淺腹,圈足。施青白釉,釉色瑩潤。內壁有五道花瓣紋為飾。造型精致,為義窯的代表之作。 圖3(宋)金腰帶腰帶工藝精良,帶體呈麻花狀,帶扣裝飾細膩浮點狀紋飾,極具異域風情。據專家推斷,這種腰帶形制鮮見于中國國內,應該為中東地區器物樣式。 圖4(宋)“濟南劉家功夫針鋪”銅板(已知世界上最早商標廣告)
根據材料一的表1及所學知識,分析唐代人口數量變化情況及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圖1中,中國古代人口處于增長態勢的地區有哪些?(2分)其反映的經濟發展現象是什么?(2分)
文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從材料三的任選一件文物,你能從中獲取關于宋代經濟發展的什么歷史信息并予以說明。(6分)
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在當時(隋唐時期)的條件下,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我國的這一制度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人稱它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陳寅恪先生曾評價宋朝:“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之世。”宋代文化的高度發展是繼承并發展秦漢以來特別是隋唐五代以來文化成就的結果。京師設有國子學、太學等官辦學校,私人講學授徒亦蔚然成風,其中石鼓、岳麓、白鹿洞、應天書院聞名全國,這為宋代文化發展提供了條件。活字印刷術使印刷圖書有了更為方便的技術方法,也便利了文化的普及。
--摘編自李曳白《中國文藝復興:屢遭欺凌的宋代為何文化繁榮》
材料三:《自然科學大事年表》統計
年代 科技發明(件) 中國 世界其他國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一中提到的“這種制度”指的是哪種選官制度?(2分)它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2分)
(2)根據材料二,從科技角度分析促進宋代文化發展的因素。(2分)其中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誰?(2分)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思想和外交兩個方面分析明清時期中國科技發明占世界科技發明總量比重發生變化的原因。(4分)綜上,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應該怎么做?(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纳雍县| 韶山市| 岑巩县| 大同市| 富川| 壶关县| 建昌县| 高雄市| 綦江县| 昌江| 铜鼓县| 广宁县| 通化市| 炎陵县| 邵阳市| 习水县| 广南县| 松滋市| 曲阳县| 永德县| 山东省| 庆阳市| 龙山县| 天津市| 慈利县| 凤山市| 建宁县| 平昌县| 临夏市| 开鲁县| 新余市| 汝南县| 建始县| 鹤峰县| 泰和县| 阳山县| 昔阳县| 白水县| 惠安县| 黎平县|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