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4一2025學年度遼寧省縣域重點高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即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距今5300年至4300年的良褚古城遺址中發現了宏偉的水利系統工程,工程由谷口高壩、平原低壩、山前長堤及天然溢洪道組成,蓄水量相當于3個西湖。整個工程通過高壩攔洪、低壩蓄水、長堤導流,實現防洪、灌溉、航運綜合管理。這表明,良渚文化時期常A.民眾受到殘酷的剝削B.精耕細作能力顯著提高C.原始族群布局被打破D.社會動員組織能力較強2.下表為有關春秋時期的文獻記載。這表明當時記載出處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祝聘(鄭《左傳·桓公五年》國將領)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維持軍隊指揮)楚子伐陸渾之戎,遵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左傳·宣公三年》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A.周天子專制集權弱化p擬B.禮樂秩序遭到了破壞C.社會轉型任務已完成D.世襲制度逐漸被摒棄3.西漢前期,丞相多由功臣擔任。西漢中后期,丞相多出自精通儒學的“布衣”,皇帝更注重丞相的品德而非執政能力,與丞相的關系也比較疏遠。導致上述變化的原因是歷史第1頁(共8頁)①貴族政治特權被廢除②家族門第觀念的淡化③官方主流思想的變化④中央行政中樞的調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開鑿于初唐時期的敦煌莫高窟《張騫出使西域》壁畫,是洞窟中的佛教史跡畫中時間最早的壁畫。其中壁畫《張騫拜別皇帝》畫面的榜題寫道:“前漢中宗(公元前91年一公元前48年1月10日在位)既獲金人(佛造像),莫知名號,乃使博望侯張舞往西域大夏國(阿富汗古國名)問名號時。”該壁畫A.印證了西漢已經出現佛造像B.客觀反映了漢代佛教的傳播C.提供了研究唐代宗教的史料D.是中國最早的宗教洞窟壁畫5.明代中后期,“蘇(州)民無積聚,多以絲織為生。東北半城皆居機戶,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染坊罷而染工散者數千人,機戶罷而織工散者又數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一旦失業,則生計無著,故有‘得業則生,失業則死’之語”。這可以用來佐證當時A.人身依附關系進一步強化B.機戶和機工間形成融洽關系C.手工業生產完全依賴市場D.手工業生產領域出現新現象6.中國近代自曾國藩任兩江總督以后,“左宗棠、曾國荃、劉坤一、魏光燾、李興銳更迭居之,遂有非湘人不能任兩江之諺”。羅爾綱提出:“自從曾國藩做兩江總督以后,曾國荃、劉坤一相繼任職,差不多直到清末,南京就成為曾國藩一系湘軍反動派統治的地區。”這表明A.官員任用呈現出多樣化B.地方割據勢力逐漸膨脹C.晚清中央集權體制崩遺D.晚清政權結構發生變化7.1904年,清政府頒布的《公司律》對股份轉讓和股東權利等方面做出了規定。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證券交易所條例》,對證券交易場所的設立、組織和交易規則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些規定A.開啟了金融領域近代化之路B.確保了股票市場的有序運行C.提供了證券交易的法律依據D.得益于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歷史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