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邯鄲市廣平縣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試卷 說明:1.本試卷共4頁,滿分 60分。2. 請將所有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 (本大題共 1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 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成語 “ 一衣帶水 ” 出自《南史 · 陳紀下》,隋文帝對宰相說: “ 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 不拯之乎 ” 之后隋文帝于 589年滅掉南朝,統一全國。 589年用公元紀年法應表述為A.公元 5世紀后期 B.公元 5世紀早期 C.公元 6世紀后期 D.公元 6世紀早期2.歸納總結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圖學習筆記歸納的學習主題是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3.唐朝前中期,渝州地區人口增長較迅速,大量的無地農民紛紛涌入深山莽原,開墾土地,開發山 林。這一現象A.促使我國經濟重心南移 B.有利于渝州區域經濟開發C.推動北方少數民族南遷 D.推廣了玉米等高產農作物4.《宋史》記載沈括 “ 赴任延州(今延安),兼任鄜延路(今陜西富縣)經略安撫使” ,其職責主要是抵 御下面哪一個游牧民族政權的威脅A.蒙古 B. 金 C.西夏 D.匈奴5.傳統節日習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長期積淀的結果,在詩詞作品中廣為出現。蘇 軾詞中 “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描繪的傳統節日是A.端午節 B.清明節 C.春節 D.中秋節6.元朝在行省轄區和疆界范圍上有很明確的劃分,尤其是江浙行省所轄的 “ 四至八到 ” ,史書記載 最為明晰,即東至大海,西至鄱陽湖與江西行省南康路接界,北至揚子江與河南行省揚州路接界, 南與江西行省潮州路接界,東南到漳州路海岸接界,西南與江西行省建昌路接界,東北到松江府海 岸,西北與河南行省安慶路接界。這表明元朝設行省的主要目的A.加強中央集權滿足中央財政需要 B.打破地理界限加強中央軍事控制 C.有利于地方官員在行省內的管理 D.防止武將專權加強對地方的監察7.漢語中的 “ 站 ” 本義是 “ 立著 ” “ 停下 ” ,元代漢蒙語并用合成 “ 驛站 ” 一詞,漢語采用蒙古語 jam(驛傳)的譯音,遂發展為如今車站的 “ 站 ” 義。這說明A.儒家思想受到沖擊 B.元代重視文化建設C.交通發展強化統治 D.民族交融豐富文化8.明朝在戶部設置太倉庫, “ 專備三邊軍餉 ” ,與皇室的內庫有別。明神宗時,皇室的日用、婚喪 等花費遠超以往,皇帝 “ 數取太倉銀入內庫” 。這導致明朝A.物價不斷飛漲 B.與清軍作戰失利C.官員職權范圍縮小 D.國家財政體制被破壞9.明朝中后期,以萬里海疆為對象,明人繪制了《全海圖注》《沿海山沙圖》《萬里海圖》等眾多 海防圖,流傳至今的就有十多種。這表明,當時A.造船技術發達 B.海防意識增強 C.海外貿易興盛 D.遠洋航行開啟10.1762年,清朝以伊犁為 “ 新疆都會 ” ,籌劃當地駐兵屯田,決定 1764年至 1766年,將涼州和莊浪滿洲、蒙古兵悉數攜眷遷往伊犁永久駐防。這一決定旨在A.使清朝實現對全國的統治 B.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 C.加強清朝對西北地區管轄 D.幫助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11.清朝建立后,制定并執行“ 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齊其政而不易其宜” 的民族方針。下列舉措中最 能體現這一方針的是A.設西域都護府 B.設立軍機處C.設置中書省 D.實行金瓶掣簽12.古錢幣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錢幣形制的沿革體現了我國古代A.文化的多樣性 B.思想的開放性 C.文明的延續性 D.外交的和平性二、非選擇題 (本大題共 3個小題,13題 12分,14題 12分,15題 12分, 共 36分)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一 唐朝墓葬出土的貨幣文物(節選)七年級歷史試卷 第 2頁(共 4 頁)材料二 最早的紙幣誕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時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為躲避 隋唐戰亂,經濟相對獨立,貿易繁榮,因缺銅而依賴鐵錢,鐵錢與銅錢的比價根據記載似乎在 10 : 1 ,攜帶不便。最終,四川茶葉和馬匹等貿易的發達以及四川的鐵錢的笨重,導致交子在相對獨立 和特殊的四川誕生。————摘編自徐瑾《白銀帝國》材料三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因征稅、發餉、貿易及宣示主權的需要,在南疆鑄行紅錢,促 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使新疆地區的貨幣文化完全納入了中國貨幣文化體系之中,符合新疆與祖國 內地統一的歷史大趨勢。————《清代葉爾羌局及其鑄錢研究》(1)文物史料有實物史料、文獻史料、圖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類型。據此,寫出材料一貨幣文物的史 料類型,概述這些史料可用于研究唐朝歷史的內容范圍。 (4分)(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北宋四川地區出現紙幣的原因。 (4分)(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明清朝前期為鞏固西北邊疆所做的努力。 (4分)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一 北宋時期南北經濟比較表年代 南方 北方 南北之比賦稅(貫) 1045年 35, 811, 000 45, 095, 000 44:56墾田(畝) 1077 年 318, 480, 00 0 143, 175, 00 0 69:31————葛金芳《兩宋社會經濟研究》 材料二 南宋時期南北經濟比較表年代 南宋(南方) 金朝(北方) 南北之比人數(人) 1200年 80, 600, 0 00 43, 800, 0 00 65:35賦稅(貫) 1196年 60, 000, 0 00 14, 319, 0 00 81:31————葛金芳《兩宋社會經濟研究》(1)根據材料一 ,簡述北宋時期中國南北方在賦稅、墾田方面發生的變化。 (4分)(2)根據材料二,概述南宋時期南北方在人數、賦稅方面發生的變化(2分)(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南北方在賦稅、墾田和人數方面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6分)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明 朝 全面 改革 官制 中央 廢除丞相和中書省,權分六部;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地方 取消行省,設 “ 三司 ” ;諸子為王影響 使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加強廠衛 明太祖 錦衣衛 明成祖 東廠影響 社會慌恐,人人自危,社會矛盾激化八股 取士 考試內 容 “ 四書 ” “ 五經 ”答題要 求 朱熹的《四書集注》 答卷格 式 八股文影響 禁錮思想,使應試的人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清 朝 軍機 處 時間 雍正 特點 簡、速、密影響 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并達到頂峰文化 專制 表現 文字獄;尊孔讀經、禁書毀書影響 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 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1)根據材料,概括明朝實行八股文的根本目的。 (2分)(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有關知識加以論述。 (要求:觀 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10分)參考答案1-5CABCA 6-10 DDDBC 11-12DC13.(1) 材料一貨幣文物的史料類型為實物史料。這些史料可用于研究唐朝的貨幣體系、中外貿易交流, 以及唐代經濟繁榮與鑄幣技術發展。(2) 北宋四川地區出現紙幣的原因包括:經濟獨立性與貿易繁榮:四川因隋唐戰亂后形成相對獨立的經濟體系,茶葉、馬匹等貿易發達; 貨幣困境:缺銅導致依賴鐵錢,鐵錢與銅錢比價懸殊,攜帶不便;交子的創新需求:為解決鐵錢笨重問題,適應大宗商品交易需求。(3) 清朝前期鞏固西北邊疆的努力包括:軍事平叛: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維護領土統一 ;經濟整合:鑄行紅錢(南疆銅錢),統一貨幣體系以促進貿易和稅收; 主權宣示:通過貨幣改革強化新疆與內地的政治經濟聯系。14.(1)北宋時期賦稅 :1045年南方賦稅占比 44%,北方 56%,北方仍占優勢但差距縮小。墾田 : 1077年南方墾田占比升至69%(北方 31%),南方耕地面積遠超北方,反映農業開發重心南移。(2)南宋時期南北方人數 :1200年南方人口占比 65%(北方 35%),南方人口優勢擴大。 賦稅 :1196年南方賦稅占比 81%(北方 19%),南方成為國家財政主要來源。(3)變化原因:北方戰亂與人口南遷:南方自然條件良好與政府政策。15.(1)明朝推行八股取士的根本目的是強化思想控制,培養順從皇權的官僚階層。(2)觀點: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強化通過制度變革與文化控制,最終達到頂峰。①制度變革:權力集中與機構重塑明朝廢除丞相制,六部直隸皇帝,地方設三司分權,形成 “ 皇帝—六部—三司 ” 垂直管理體系。 設為五軍都督府,實現軍政分離,進一步削弱相權。清朝雍正設軍機處,君主直接掌控軍政大權,標志著專制制度頂峰。②文化控制:思想禁錮與社會管控八股取士以《四書集注》為綱,禁錮士人思想,塑造皇權依附性官僚。 文字獄與禁書政策,阻礙思想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