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課 古代印度 課件(內嵌視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課 古代印度 課件(內嵌視頻)

資源簡介

(共21張PPT)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古代亞非文明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跨學科縱橫】思考古代印度和現在的印度是同一概念嗎?有什么特點?
古印度≠今天印度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
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爾等國。
印度的名稱起源于印度河,中國古代稱它為“身毒”(yuān dú)或“天竺”,唐玄奘著《大唐西域記》中始譯為“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發源地
每年尼羅河定期泛濫,當洪水退去后,兩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農業生產。
古代印度
喜馬拉雅山
相關史事
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都是城市遺址。從遺址看這兩座城市的建設都經過精心規劃。城市分為上城和下城兩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區和工商業活動區,街道筆直寬闊垂直交叉,街區整齊劃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統。
印度河流域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于哪一大河流域?其早期文明遺址有?
視頻: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3.興衰歷程
產生
鼎盛
外族入侵
衰落
約公元
前23世紀
約公元
前18世紀
公元
前1500年左右
早期文明:
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
雅利安人侵入
北部出現小國家
公元
前324年
公元
前187年
孔雀王朝統治時期基本實現統一
多次受
外族侵擾
巴克特里亞人
希臘人
安息人
塞種人
大月氏人
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沒有延續下去。
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王宮遺址
孔雀王朝因其創建者旃陀羅笈多出身于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該王朝是第一個基本統一印度的政權。開國君主月護王,定都華氏城,歷九位君主,享國139年。
農業和工商業都比較繁榮,出現了許多工商業中心城市,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古史籍記載,華氏城長約15公里,寬約2.8公里,城周圍環有寬闊壕溝,護城墻有570座城樓和64座城門。皇宮花園養著孔雀,綠樹成蔭。
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過武力征伐擴大王朝的版圖,但擴張戰爭的殘酷血腥對阿育王震撼極大,他深感痛悔,決心皈依佛教。下令在各地立柱鑿山,編纂整理佛經,修建寺院佛塔,派遣子女在內的使者到鄰國去傳教,對佛教的傳播貢獻極大。因此后世很多佛塔佛柱都以“阿育王”名字命名。
阿育王像/成都博物館藏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4.文明成就
數學:阿拉伯數字
宗教:佛教
佛像藝術
文學:梵文史詩
古代印度人民創造了從0到9的計數法。(阿拉伯數字發源于古印度,后被阿拉伯人掌握、改進,并傳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將這些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對中國產生很大影響。
是世界文學中少見的長詩,內容很豐富,基本內容是神話性質的,但也反映了當時印度社會生活多方面的內容,還反映了雅利安人在向東、向南擴展中的一些斗爭情況。
二、森嚴的種姓制度 1.產生
雅利安人
材料 當白膚色的雅利安人跨進一塊陌生的土地時,其中一個最顯著的標志把他們與當地的人分開,就是膚色。……從這一基本點出發,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劃分為兩部分:雅利安瓦爾那和達薩瓦爾那。
——《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種姓制度
“種姓”一詞在印度的梵文中稱“瓦爾那”,意為膚色。
二、森嚴的種姓制度 2.內容
統治階級
被統治階級
賤民
排除在種姓制度之外:“不可接觸者”——賤民
他們一般是屠夫、劊子手、掃街、鞋匠等人,處于社會的最底層。走路的時候還要在身上掛鈴鐺或敲打兩根木棍,提醒人們即使避開他們。
——賤民
二、森嚴的種姓制度 2.內容
每年尼羅河定期泛濫,當洪水退去后,兩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農業生產。
【材料研讀】閱讀材料并根據課本內容分析種姓制度的特點
材料一:瓦爾那的社會等級地位取決于其家庭出身,嚴格按照血統關系世襲。
——培倫《印度通史》
材料二:出身低賤的人由于貪婪而從事高貴種姓的職業為生,國王應立即剝奪其一切所有,并處以流放。 ——《摩奴法典》(第十卷)第96條
材料三:不得以較低種姓氏與高級階層結婚,使高貴的血統受到污染。
——顏剛威《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溯源》
①各等級世代相襲
②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
③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
實質:維護奴隸主特權的社會等級制度
等級世襲
貴賤分明
職業固定
實行內婚
二、森嚴的種姓制度 3.特點
二、森嚴的種姓制度 4.影響
這種制度……讓印度社會保持了強大的穩定性,更給予了印度人極高的民族認同感,讓印度雖然歷經侵略和征服,卻依然保持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個封建王朝——莫臥兒帝國長達幾百年的伊斯蘭教統治也沒有讓印度伊斯蘭化。——澎湃新聞《印度:種姓制度是如何阻礙印度發展的》
(這種制度)扼殺了占人口大多數的低種姓人群的奮斗動力……由于經濟貧困、缺乏教育、眼界狹窄……很多低種姓百姓還是像他們的祖祖輩輩一樣,守在自己種田、屠宰、理發、掏糞的世襲崗位上等待“來世”。……當占社會大多數的底層沒有改變自己處境的動力時,社會怎能不缺乏生機與活力? ——澎湃新聞《印度:種姓制度是如何阻礙印度發展的》
積極:在一定程度上為種姓內的成員提供了保護,有利于維護統治及社會安定。
消極:制造了種姓隔離、維護社會不平等;
使下層民眾備受壓迫和歧視,激發社會矛盾,延緩社會發展的進程。
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種姓制度阻礙了印度社會的發展,也極大的引發了中下層民眾的不滿。公元前6世紀,印度出現了反婆羅門統治的社會思潮,佛教便應運而生。
1.佛教創立的背景:
2.佛教創立的時間、地點:
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
3.佛教的創始人:
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
喬達摩·悉達多是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城釋迦族的王子。相傳,他年輕時駕車出游,途中先后遇到老人、病人和死人,他們褻老、羸弱的身影和凄慘的景象讓他內心深感痛苦,感到人生皆苦,于是決心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道路。于是,他舍棄王族生活,離家修行,坐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樹下,經過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終于大徹大悟,創立了佛教,后來人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圣人”。
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4.佛教的教義:
⑴提出“眾生平等”
⑵宣揚“忍耐順從”
佛教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VS
: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
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
(獲得下層人民的支持)
:得到國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獲得上層統治者的支持)
5.佛教在印度的興衰:
大約10世紀,佛教在印度的地位被印度教取代
佛教的實質:
古代印度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工具
6.佛教的傳播:
公元
前3世紀后
公元
前1世紀
通過佛教的傳播,印度文化對周邊地區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古印度佛教繪畫圖片
古印度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
古印度洞窟坐佛
古印度佛教藝術遺址
一方面沒有發動種姓制度中的下層去反抗上層權威;另一方面, 它也不能創造一種新的社會結構去取代種姓制度。
為何佛教在印度的影響力甚微?
種姓制度贏得了印度
而佛教贏得了世界
古 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
早期文明—產生小國—孔雀王朝(鼎盛時期)
發源地:
發展歷程:
文明成就:
阿拉伯數字、佛教、種姓制度等
森嚴的種姓制度
婆羅門
剎帝利
吠 舍
首陀羅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公元前6世紀
眾生平等
忍耐順從
公元前3世紀后向外傳播
時間:
教義:
傳播:
特點:各等級世代相襲、貴賤分明
實質:保護奴隸主貴族特權
黃金之國
大象之國
古代亞非文明——四大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中國文明
發源地
文明 誕生時間
早期 文明 成果
共同地理 環境及 原因 啟示 共同地理環境:
都發源于大河流域;
北緯20度—北緯40度。
《漢謨拉比法典》
陰歷、楔形文字
計數法中60進制
空中花園等
尼羅河流域
約公元前3500年
金字塔、太陽歷
象形文字
孟斐斯和底比斯城市等
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黃河、長江流域
約公元前2070年
約公元前3500年
約公元前23世紀
甲骨文、青銅器等
種姓制度
佛教和佛像藝術阿拉伯數字
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城市等
1.早期文明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較大。
2.不同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使人類文明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共同原因:大河流域氣候溫和,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
活動與探究:這是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亞非文明地圖,請回答:
(1)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寫出古代文明的名稱,并寫出它們產生的大致時間。
(2)這些古文明是在什么樣的地理環境中發生和發展的?為什么?
古代埃及、公元前3500年;古代兩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
古代印度、公元前23世紀;古代中國、公元前21世紀;
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水源豐富,適合農業生產,為人類生存提供良好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嘴山市| 平顺县| 二连浩特市| 周宁县| 青龙| 西乌| 阳城县| 大石桥市| 唐河县| 深水埗区| 县级市| 祁东县| 丰镇市| 普格县| 泽州县| 霞浦县| 宁强县| 集贤县| 民县| 永丰县| 思茅市| 富平县| 洛浦县| 汶川县| 雅安市| 孝昌县| 东阿县| 南陵县| 鹤庆县| 沙洋县| 凌海市| 湾仔区| 尉氏县| 梅河口市| 吴堡县| 卢湾区| 望奎县| 井研县| 息烽县| 浦北县|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