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5年中考真題銜接教材分類匯編:第1課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一、選擇題1.(2025·湖南長沙中考·9)1857年,馬克思對當時某事件如此定性:“這些事實甚至能使約翰牛也相信,他認為是軍事叛亂的運動,實際上是民族起義。”該事件是( )A.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B.印度民族大起義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D.納米比亞的獨立2.(2025·吉林中考·15)某中學歷史社團收集了“玻利瓦爾、甘地、扎格魯爾”的相關資料,他們研究的主題是( )A.思想解放潮流 B.社會主義發展 C.民族民主運動 D.福利政策推進3.(2025·四川宜賓中考·14)17世紀至20世紀,出現了一批被本國人民奉為英雄的歷史人物(如圖)他們受到推崇的共同原因是( )鄭成功 玻利瓦爾 扎格魯爾 甘地(1624—1662) (1783—1830 ) (1857—1927) (1869—1948)A.反抗侵略與壓迫 B.反對專制與獨裁C.謀求民主與平等 D.追求科學與進步4.(2025·江蘇蘇州中考·19)“人們不要忘記,拿破侖終于葬身在大海的深淵。我相信,誰要想在南美洲謀求王位的寶座,也一定是同樣的下場。”說這番話的應是( )A.克倫威爾 B.羅伯斯庇爾 C.華盛頓 D.玻利瓦爾5.(2025·四川成都中考·14)南美洲是足球的熱土,南美各國足球俱樂部的優勝球隊每年都會積極參加“南美解放者杯”的角逐。這一賽事的命名是為了紀念( )A.玻利瓦爾 B.扎格魯爾 C.哥倫布 D.卡德納斯1.(2024·山東德州中考·18)小明同學制作了如圖人物卡片,他為其確定的主題應該是( )玻利瓦爾 圣馬丁 章西女王 華盛頓A.反抗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民族英雄B.革除舊制,建立新興政權的革命領袖C.浴血奮戰,維護國家利益的封建王公D.指揮得當,贏得革命勝利的英雄人物2.(2024·山東威海中考·17)某同學檢索世界地名,發現很多地名以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命名,如:委內瑞拉的玻利瓦爾州、阿根廷的圣馬丁鎮、埃及的納賽爾湖。這些地名是為了紀念( )A.“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 B.引領啟蒙運動的思想家C.領導社會主義運動的革命家 D.領導民族解放運動的革命家3.(2024·江蘇蘇州中考·21)19世紀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和一戰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共同點是( )A.反抗的手段完全一致 B.印度土兵是斗爭的主力C.資產階級掌握領導權 D.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4.(2024·重慶中考(A卷)·14)某學習小組收集了以下歷史人物圖片,他們學習的主題應該是( )喬治·華盛頓 玻利瓦爾 孫中山 甘地A.近代科技的發展 B.社會主義運動C.文學藝術的發展 D.民族解放運動5.(2024·貴州黔東南州中考·11)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是( )A.玻利瓦爾和圣馬丁 B.華盛頓和林肯C.蘇克雷和佩雷斯 D.章西女王和甘地1.(2023·江蘇宿遷中考·18)在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的就職典禮上,南美"解放者"用過的佩劍被展示時,出席典禮的各國領導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備受尊崇,主要因為他推動了( )A.聯邦共和體制的初創 B.君主立憲的確立C.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 D.民主法治的進步2.(2023·浙江麗水中考·7)如表是某同學梳理知識時畫的一幅結構圖。下列最符合知識間聯系的主題是( )A.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的爆發 B.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和發展C.歐洲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擴展 D.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3.(2023·福建中考·23)如圖圈注的國家名稱以圖中人物的名字命名。這是為了紀念該人物( )圖11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形勢圖A.對民族解放的貢獻 B.最早發現這一地區C.重視發展北美經濟 D.反抗英國殖民統治4.(2023·遼寧阜新中考·21)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民族獨立運動,和圣馬丁一同被譽為南美“解放者”的是( )A.玻利瓦爾 B.章西女王 C.甘地 D.扎格魯爾5.(2023·廣東深圳中考·20)有學者認為“在19世紀的第一個四分之一時間里,玻利瓦爾就是美洲。”該學者觀點的依據是,玻利瓦爾( )A.領導了美洲獨立運動 B.收回了巴拿馬運河的主權C.發起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D.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6.(2023·江蘇宿遷中考·18)在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的就職典禮上,南美“解放者”用過的佩劍被展示時,出席典禮的各國領導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備受尊崇,主要因為他推動了( )A.聯邦共和體制的初創 B.君主立憲的確立C.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 D.民主法治的進步7.(2023·山東煙臺中考·23)所謂西方“大航海”以來的人類歷史,就是一部西方侵略和非西方反侵略的歷史。材料中的“反侵略的歷史”包括( )A.亞歷山大東征 B.美國內戰C.印度民族大起義 D.諾曼底登陸8.(2023·湖南衡陽中考·16)下列人物都是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其中一位與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統治者不同,他(她)是( )A.華盛頓 B.玻利瓦爾 C.章西女王 D.甘地9.(2023·湖南株洲中考·19)“出眾的美貌、智慧和頑強精神,使她成為所有叛軍領袖中對我們最危險的人物。”英軍統帥羅斯將軍回憶錄中的“她”是( )A.章西女王 B.甘地 C.撒切爾夫人 D.居里夫人10.(2023·遼寧撫順、本溪、鐵嶺、遼陽、葫蘆島中考·10)玻利瓦爾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和軍事家,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其理由是他( )A.反抗英國壓迫 B.建立巴黎公社 C.推動民族獨立 D.領導二月革命11.(2023·四川廣安中考·8)1819年,玻利瓦爾在委內瑞拉國公上說:“委內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須永遠是共和國。它的基礎是人民主權、分權、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隸制,以及廢除君主制和特權階級。”這表明他深受( )A.啟蒙思想和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 B.《共產黨宣言》和巴黎公社的影響C.十月革命和蘇維埃政權建立的影響 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影響12.(2023·四川涼山中考·11)哥倫比亞隊多次獲得南美解放者杯冠軍,該國際足球賽事的名稱是為了紀念為南美洲國家的獨立解放運動作出杰出貢獻的歷史人物。他們是( )A.圣馬丁和玻利瓦爾 B.章西女王和甘地C.扎格魯爾和卡德納斯 D.威爾遜和克里孟梭二、非選擇題1.(2025·陜西中考·14)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A 據統計,當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約有1/3的品種源自美洲資本主義一經產生,就必定不斷擴大市場交換的范圍,伸入并占有原來封閉的農本經濟的陣地,無止境地向可能達到的各個角落擴展。它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國家疆域,最大限度地為銷售其商品而開拓市場。 ——摘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圖B(1)圖A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依據圖B,概括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材料二(2)指出材料二時間軸上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人。結合中國近代史所學知識,分析該事件對中國產生的影響。(3)請從下列兩個觀點中任選一個(用序號表示),并從材料二時間軸中選擇相互關聯的史事對所選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規范)觀點:①世界和平需要各國人民共同維護 ②亞非拉國家的獨立與發展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 我選擇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擇史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闡述或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5·江蘇揚州中考·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他們破壞了本地的公社,摧毀了本地的工業,夷平了本地社會中偉大和崇高的一切,從而毀滅了印度的文明。……他們的重建工作在這大堆大堆的廢墟里使人很難看得出來。盡管如此,這種工作還是開始了。——據《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材料二大起義爆發后,芭依(女王)投入斗爭,成為領導人。1858年3月20日,英軍圍困詹西(章西)城,芭依一面指揮修筑防御工事,一面領導民眾堅壁清野,切斷英軍補給。在后來的戰斗中,女王身先士卒,奮力搏殺,壯烈犧牲,時年23歲。她的無畏精神一直激勵著印度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勇氣。——摘編自林太《印度通史》(1)據材料一,談談你對英國在印度雙重“使命”的理解。(3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大起義”的名稱并簡析其意義(5分)3.(2025·江西中考·23)亞非拉國家為了爭取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1858年8月,英國政府通過《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東印度公司,任命印度總督為副王,代表女王實施管理。11月,女王頒布詔書表示:“尊重當地王公的權利、尊嚴和榮譽”。——摘編自劉宗旭《世界近代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殖民政策的調整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2分)材料二在卡德納斯執政期間,政府撥出大量款項用于開辦學校。中學由1935年的49所增加到1941年的116所,各類業余技校由1934年的41所增加到1940年的95所。此外,政府還大力開展掃除文盲工作。1938年,墨西哥的文盲人數比1930年下降了14%。——摘編自張建華《世界現代史》(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卡德納斯教育改革的意義。(4分)材料三推進一體化是非洲國家和人民自主選擇的現代化道路。中國一直予以堅定支持并愿做非洲現代化道路的同行者。中國和非洲正在通過共同探索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回答歷史之問,攜手推進合作共贏、和合共生、文明共興的歷史偉業。——摘編自《人民日報》(2024年9月2日)(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近代以來亞非拉國家發展歷程談談你的認識。(4分)4.(2025·重慶中考·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1810—1826年的拉美獨立戰爭,在拉丁美洲的遼闊土地上摧毀了殖民制度,使絕大多數拉美國家獲得了獨立,出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阿根廷等 17個獨立國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美的政治版圖。拉美各國獨立后,紛紛頒布憲法,并很快廢除了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取消了商業專賣制度等。——據武寅主編《簡明世界歷史讀本》等整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以下表述的正誤。你認為正確,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后的括號內填“√”;不正確,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后的括號內填“×”。(2分)A.玻利瓦爾率軍解放了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率軍解放了南美洲北部地區。B.拉美獨立運動對拉美各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以及國際秩序產生了深遠影響。材料二 1945年,聯合國誕生時會員國總數是51個,大多數是歐美國家,且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起著主導作用。隨著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漲,越來越多的新興獨立國家加入聯合國,聯合國的會員構成發生了重大變化。到2011年,聯合國會員國總數達到了193個,2/3以上是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這些發展中國家逐漸開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成為國際事務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他們把聯合國看作是“讓全世界聽到我們聲音”的最重要的講壇。——據徐藍主編《世界近現代史》等整編(2)根據材料二,概括聯合國自成立以來發生的變化,(4分)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外交取得的與聯合國有關的重大勝利。(1分)材料三中國將始終做非洲現代化道路的同行者。……為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中方愿與非洲攜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共同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們要攜手完善全球科技治理,營造包容、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非方歡迎中方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全球數據安全倡議》,贊賞中方為增強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網絡、數據領域全球治理中的權利所作努力。——《關于共筑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北京宣言》(3)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中非科技合作的內容,(2分)在推進全球科技治理中,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結合所學簡析中國為什么“能”。(3分)(4)綜上,談談你的認識。(2分)1.(2024·山東濱州中考·28)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家發展的歷程。(16分)材料一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中,涌現出一系列杰出人物。(1)將以上人物按活動時間先后排序(填寫序號)。選擇其中一位人物,仿照示例為其撰寫小傳。示例納賽爾,埃及政治家,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起義,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建國后,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極大地維護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一場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戰爭,最廣泛地動員了各國人民,包括各殖民地人民,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中,極大地增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義意識,這種覺醒了的民族主義在打敗法西斯后自然地轉化為爭取民族獨立的思想武器。——摘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第三編》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傳統殖民大國的國際影響力大幅縮水,權勢從英法和較小的歐洲殖民國家相對地轉移到兩個新的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美蘇向來有反殖民的傳統,并且各以自己的方式來加速去殖民化的進程。——摘編自(挪威)蓋爾·倫德斯塔德《戰后國際關系史》(2)依據材料二、材料三,概括二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材料四發達資本主義大國恃強凌弱,利用已有的各種優勢,掠奪廣大發展中國家,甚至發動侵略戰爭。……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關系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處于國際分工的高端,不斷獲取高額利潤;而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講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處于受剝削的地位。——摘編自中國歷史研究院主編《世界簡史: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3)依據材料四,指出阻礙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因素。結合所學,列舉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建立國際新秩序作出的努力。1.(2023·安徽中考·16)反抗侵略,捍衛正義,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議,在“答題卷”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1)1931年,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2)1777年,瓦爾密大捷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為美國贏得最終獨立奠定了基礎。(3)1819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超過安第斯山脈,打敗葡萄牙軍隊,解放了哥倫比亞等地。(4)1943年,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形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2.(2023·山東東營中考·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威廉和瑪麗加冕材料二第一國際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創立了偉大的功勛。……它推動了歐洲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并培養了一批工人運動骨干,為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奠定了基礎。列寧說“第一國際的活動對所有國家的工人運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留下來深遠的影響。”——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1)根據材料二,指出第一國際有哪些“偉大的功勛”?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說明第一國際對“工人運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材料三《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文告》(1858年11月1日)聯對印度發生的禍害和苦難深為哀惋,這些禍害和苦難是由一些心懷叵測者的行動引起的,他們用虛偽的傳用欺騙他們間己本國人,因而導致公開的叛變。朕的武力在鎮壓這次叛變的戰場上已經顯示出來。——蔣相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上冊)章西女王(約1835—1858年)(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3.(2023·黑龍江龍東中考·21)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歷史人物。(3分)(1)《黃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__________(2)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是__________(3)領導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女英雄是__________4.(2023·黑龍江綏化中考·31)(1)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五銖錢。(2)重慶談判簽署了“雙十協定”。(3)“遼寧艦”是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4)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來克星頓的槍聲。(5)圣馬丁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答案與解析】一、選擇題1.【答案】B【解析】1857—1859年,印度爆發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大起義,符合材料中1857年及“民族起義”描述,故該項正確,故選B項;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時間是19世紀初,與1857年時間不符,排除A項;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始于20世紀20年代,時間不符,排除C項;納米比亞的獨立是在1990年,時間不對,排除D項。2.【答案】C【解析】玻利瓦爾領導拉美獨立運動,甘地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扎格魯爾領導埃及華夫脫運動,他們都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與民主權利而斗爭,屬于民族民主運動范疇,故選C項;思想解放潮流強調思想領域變革,而題干三人主導的是實際抗爭,并非思想方面,排除A項;社會主義發展以無產階級革命和公有制為特征,如十月革命,材料人物屬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范疇,排除B項;福利政策出現在二戰后,且是資本主義國家為緩和社會矛盾推行舉措,與題干人物活動時間不符,排除D項。3.【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中的人物“鄭成功”“玻璃瓦爾”“扎格魯爾”“甘地”并結合所學可知,鄭成功抗擊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是反抗外來侵略,玻利瓦爾領導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屬于反抗侵略與壓迫,扎格魯爾領導埃及華夫托運動,為爭取埃及獨立而斗爭,是反抗英國殖民侵略,甘地領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反抗英國殖民統治,是反抗侵略與壓迫:這些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反抗外來侵略與殖民壓迫,故選A項;玻璃瓦爾領導拉丁美洲人民反抗的是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并未涉及到反對專制與獨裁,排除B項;鄭成功反抗荷蘭侵略者并未體現謀求民主與平等,排除C項;圖片中的四位人物所做事跡均未體現追求科學與進步,排除D項。4.【答案】D【解析】玻利瓦爾領導了南美洲獨立運動,致力于打破殖民統治,反對有人在南美洲謀求王位,從材料“誰要想在南美洲謀求王位的寶座,也一定是同樣的下場”,可體現其反對殖民統治、王位復辟的立場,故選D項;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人物,主要活動在英國,與南美洲無關,排除A項;羅伯斯庇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領導者,活動范圍在法國,和南美洲謀求王位話題不符,排除B項;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主要針對英國殖民統治,未涉及南美洲王位問題,排除C項。5.【答案】A【解析】“南美解放者杯”旨在紀念南美獨立運動領袖玻利瓦爾,他在19世紀初領導南美眾多地區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為南美洲國家的獨立和解放事業做出卓越貢獻,故選A項;扎格魯爾是20世紀埃及民族運動領導人,致力于埃及獨立,與南美歷史無關,排除B項;哥倫布是15世紀末意大利探險家,在西班牙支持下發現美洲,但主要與殖民活動相關,并非南美解放者,排除C項;卡德納斯是20世紀30年代墨西哥總統,推動土地改革等,但活動范圍在北美,與南美解放無關,排除D項。1.【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了拉美獨立運動,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被稱為南美的“解放者”。章西女王領導印度民族大起義,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都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因此以上歷史人物都是反抗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民族英雄,故選A項;章西女王是印度封建王公,不屬于資產階級,與革除舊制,建立新興政權的革命領袖說法不符,排除B項;只有章西女王屬于封建王公,其他人物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領導者,排除C項;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了,沒有贏得勝利,排除D項。2.【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了拉美獨立運動,納賽爾是埃及獨立運動領導人,他們都是領導民族解放運動的革命家,故選D項;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排除A項;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是引領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排除B項;三者沒有領導社會主義運動,排除C項。3.【答案】D【解析】據所學可知,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因此,共同點都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故選D項;印度民族大起義采取了暴力反抗的形式,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非暴力形式,排除A項;印度民族大起義主力是士兵,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群眾,排除B項;資產階級掌握領導權與史實不符,19世紀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義由封建王公領導,而20世紀初的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由民族資產階級掌握了領導權,排除C項。4.【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喬治·華盛頓、玻利瓦爾、孫中山、甘地”和所學知識可知,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玻利瓦爾率領隊伍,克服艱難險阻,越過常年積雪的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解放了哥倫比亞、 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都在為救國奔走,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甘地領導印度人民采取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抵抗英國的殖民統治:所以他們學習的主題應該是民族解放運動,故選D項;近代科技的發展涉及牛頓的萬有引力、生物進化論等內容,排除A項;社會主義運動主要涉及十月革命的勝利等,排除B項;文學藝術的發展主要涉及巴爾扎克的經典之作《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 等,圖片中的人物都是政治人物,排除C項。5.【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在南美洲北部地區,1819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克服艱難險阻,越過常年積雪的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玻利瓦爾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當選總統后,他繼續領導南美洲的獨立運動;在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領導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獨立運動。他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故選A項;華盛頓和林肯是美國總統,與南美的解放無關,排除B項;佩雷斯是玻利維亞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為玻利維亞的獨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其并非南美的“解放者”,排除C項;章西女王和甘地是印度人,與南美無關,排除D項。1.【答案】C【解析】據材料“南美‘解放者’用過的佩劍”和所學知識可知,玻利瓦爾是整個拉丁美洲反抗殖民統治的革命運動中最為杰出的領袖,他參與了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等南美洲國家的獨立戰爭,成功推動了這些國家的獨立,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故選C項;聯邦共和體制的初創是在美國,與玻利瓦爾無關,排除A項;《權利法案》頒布后英國逐漸確立君主立憲,與玻利瓦爾不符,排除B項;玻利瓦爾的主要貢獻在于領導獨立運動,而不是直接推動民主法治的進步,排除D項。2.【答案】D【解析】據題干結構圖關鍵信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聯系所學可知,其主要反抗的是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聯系所學可知,它反抗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納米比亞獨立”聯系所學可知其獨立于1990年,標志著亞洲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三次運動都共同反映了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故選D項;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于1929年,開始標志是美國股票價格突然暴跌,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的成立等事件有關,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歐洲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擴展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等事件有關,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3.【答案】A【解析】據“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形勢圖”“玻利維亞”可知,這是為了紀念玻利瓦爾對民族解放的貢獻。玻利瓦爾是拉美獨立運動中的杰出領袖,先后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故選A項;最早發現這一地區的是哥倫布,排除B項;玻利瓦爾是拉美獨立運動中的杰出領袖,排除C項;拉美獨立運動反對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排除D項。4.【答案】A【解析】據所學可知,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發展,玻利瓦爾與圣馬丁,領導了南美人民的獨立解放斗爭,被譽為南美“解放者”,故選A項;章西女王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杰出領袖,排除B項;甘地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領導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排除C項;扎格魯爾是埃及華夫脫運動的領導者,排除D項。5.【答案】A【解析】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玻利瓦爾是杰出領導人,他貢獻突出,影響巨大,故選A項;收回了巴拿馬運河的主權是在二十世紀末,排除B項;甘地發起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排除C項;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排除D項。6.【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在拉美民主解放運動中,玻利瓦爾做出了突出貢獻,推動了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他被稱為南美的解放者,故選C項;聯邦共和體制的初創是在美國,排除A項;《權利法案》的頒布明確了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排除B項;《人權宣言》體現了民主法治的進步,排除D項。7.【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就是一部西方侵略和非西方反侵略的歷史”可知,“反侵略的歷史”指的是非西方國家反抗西方國家侵略的歷史,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映的是亞洲的印度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故選C項;亞歷山大東征屬于西方侵略的歷史,排除A項;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場規模最大的內戰,和“反侵略的歷史”無關,排除B項;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8.【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擊外來侵略的重要歷史人物及史實的準確識記。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在1857—1859年,領導印度人民掀起抗擊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大起義。華盛頓領導的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美國的獨立。玻利瓦爾領導了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尼赫魯領導印度人民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A、C、D都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只有B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故選B。9.【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來反抗英國殖民者,農民、手工業者以及一些被剝奪了權力的印度王公也參加起義。年輕的章西女王領導軍民與英軍展開激戰。戰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壯烈犧牲。結合題干中“使她成為所有叛軍領袖中對我們最危險的人物。”“英軍統帥羅斯將軍”可知,“章西女王”是印度反英武裝力量的領袖,且羅斯將軍是英軍的統帥,親身經歷過對抗章西女王的戰爭,故選A項;甘地雖也是印度獨立運動的領袖,但其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進行抗議,與題干中的“叛軍領袖”不符,排除B項;撒切爾夫人為英國首相,并無與英軍作戰經歷,與題干描述不符,排除C項;居里夫人為著名的科學家,與題干描述的“叛軍領袖”完全無關,排除D項。10.【答案】C【解析】據“玻利瓦爾”可知,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在南美洲北部地區,玻利瓦爾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他和圣馬丁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故選C項;玻利瓦爾打敗了西班牙軍隊,排除A項;巴黎公社是一個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間短暫地統治巴黎的政府,也得到第一國際的支持,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二月革命是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羅斯帝國爆發的革命運動,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君主專制的統治,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11.【答案】A【解析】從玻利瓦爾的講話可知,他具有分權思想、共和政體思想和自由平等思想,這些思想反映了玻利瓦爾深受啟蒙思想和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故選A項;《共產黨宣言》發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建立于1871年,排除B項;十月革命發生在1917年,排除C項;“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排除D項。12.【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圣馬丁和玻利瓦爾領導了拉丁美洲國家的獨立解放運動,故選A項;章西女王和甘地是印度的,屬于亞洲的,不符題意,排除B項;扎格魯爾領導了埃及華夫脫運動,卡德納斯領導了墨西哥改革,不符題意,排除C項;威爾遜是美國的總統,克里孟梭是法國總理,不符題意,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1.【答案】(1)現象:新航路的開辟和殖民掠奪,促進了物種的交換。特點:擴張性,不斷擴大市場、開拓疆域。(2)領導人:列寧。影響: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思想基礎;推動中國先進分子從學習西方轉向學習俄國,促進中國革命道路探索。(3)若選觀點①:世界和平需要各國人民共同維護。可選擇史事:“萬隆會議召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闡述: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亞非國家倡導和平、合作,促進亞非團結,為世界和平增添助力;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促進全球貿易有序發展,各國在經濟合作中增進交流、減少沖突,體現各國共同維護經濟秩序與和平。(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即可)若選觀點②:亞非拉國家的獨立與發展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可選擇史事:“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納米比亞獨立”。闡述:印度民族大起義打擊英國殖民統治,彰顯亞非拉民族獨立訴求,推動民族解放運動,助力世界和平力量成長;納米比亞獨立標志非洲殖民體系崩潰,亞非拉更多獨立國家涌現,增強世界和平與發展力量。(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即可)【解析】(1)現象:據材料一“圖A 據統計,當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約有1/3的品種源自美洲”可知,材料是物種交流,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的開辟和殖民掠奪,促進了物種的交換。特點:據材料一“就必定不斷擴大市場交換的范圍……無止境地向可能達到的各個角落擴展”可知,資本主義具有擴張性。據材料一“它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國家疆域,最大限度地為銷售其商品而開拓市場”可知,資本主義會不斷擴大市場、開拓疆域。(2)領導人:據所學可知,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影響:據所學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背景可知,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思想基礎;推動中國先進分子從學習西方轉向學習俄國,促進中國革命道路探索。(3)題干給出兩個觀點,若選觀點①:世界和平需要各國人民共同維護。可選擇史事:“萬隆會議召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然后圍繞觀點,從這兩個史實的意義進行闡述,如: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亞非國家倡導和平、合作,促進亞非團結,為世界和平增添助力;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促進全球貿易有序發展,各國在經濟合作中增進交流、減少沖突,體現各國共同維護經濟秩序與和平。若選觀點②:亞非拉國家的獨立與發展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可選擇史事:“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納米比亞獨立”。 然后圍繞觀點,從這兩個史實的意義進行闡述:印度民族大起義打擊英國殖民統治,彰顯亞非拉民族獨立訴求,推動民族解放運動,助力世界和平力量成長;納米比亞獨立標志非洲殖民體系崩潰,亞非拉更多獨立國家涌現,增強世界和平與發展力量。2.【答案】(1)英國在印度雙重”使命”的理解(3分)①破壞性使命:摧毀印度傳統社會結構(如農村公社)、手工業(紡織業)及本土文化(1分);②建設性使命:引入資本主義制度、鐵路、電報等近代化要素,客觀上推動印度社會轉型(1分);③殖民本質:雙重使命服務于英國殖民掠奪,導致印度資源被榨取,民族矛盾激化(1分)。(2)“大起義”的名稱及意義(5分)名稱: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或”印度反英大起義”)(1分)。意義:①反抗殖民統治:首次大規模武裝反英斗爭,動搖英國殖民權威(1分);②民族意識覺醒:打破宗教隔閡(印度教徒與穆斯林聯合),激發印度人民族認同(1分)③精神象征:章西女王等領袖的犧牲成為民族獨立的精神旗幟(1分);④歷史影響:迫使英國調整殖民政策(如結束東印度公司統治),為20世紀獨立運動奠定基礎(1分)。【解析】(1)理解:根據材料一中“破壞了本地的公社……毀滅了印度的文明。……重建工作……很難看得出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破壞性使命指摧毀印度傳統社會結構、手工業及本土文化,建設性使命指引入資本主義制度、鐵路、電報等近代化要素,客觀上推動印度社會轉型,雙重使命服務于英國殖民掠奪,導致印度資源被榨取,民族矛盾激化。(2)名稱:根據材料二中“1858年……英軍圍困詹西(章西)城”“印度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起義”的名稱是印度民族大起義。意義:根據材料二中“芭依……成為領導人……壯烈犧牲……激勵著印度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勇氣”等描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意義包括:①反抗殖民統治,動搖了英國殖民權威;②民族意識覺醒:打破了宗教隔閡,激發印度人民族認同;③精神象征:章西女王等領袖的犧牲成為民族獨立的精神旗幟;④歷史影響:迫使英國調整殖民政策,為20世紀獨立運動莫定基礎。3.【答案】(1)事件:印度民族大起義。(2)意義:培養了適應各種事業發展的建設人才;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3)認識: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民族獨立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前提;改革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各國應根據本國國情選擇適合的發展道路;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解析】(1)事件:根據材料一中“1858年”“尊重當地王公的權利”等詞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7年,印度爆發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為了緩和同印度的矛盾,英國對殖民政策進行了一定的調整。(2)意義:根據材料二中“開辦學校”“文盲人數下降”等詞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卡德納斯教育改革的意義包括培養了適應各種事業發展的建設人才;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3)認識:從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看出,近代以來亞非拉國家通過斗爭和改革不斷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并在此過程中通過合作不斷發展壯大。回答認識可主要從以上幾方面來入手。示例: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民族獨立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前提;改革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各國應根據本國國情選擇適合的發展道路;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答案】(1)×;√。(2分)(2)變化:①成員國數量不斷增加;②發展中國家逐漸成為國際事務的重要力量;③成員國由歐美國家為主到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占據多數。(1點2分,共4分)重大勝利: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分)(3)內容:①共同強化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②攜手營造良好的科技發展環境,推動全球科技治理公平化。(1點1分,共2分)為什么“能”:①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正確領導;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③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④經濟的不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⑤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⑥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有效合理的治理方案。(1點1分,共3分)(4)認識:民族解放與獨立是發展中國家得以發展和崛起的前提;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發展的影響力逐漸增強;應注重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1點2分)【解析】(1)據材料一A“玻利瓦爾率軍解放了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率軍解放了南美洲北部地區。”并結合所學可知,在南美洲北部地區,玻利瓦爾宣布解放黑人奴隸, 承諾勝利后分給起義士兵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種人參加起義部隊。1819 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克服艱難險阻,越過常年積雪的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玻利瓦爾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當選總統后,他繼續領導南美洲的獨立運動。在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領導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獨立運動,因此,×;據材料B“拉美獨立運動對拉美各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以及國際秩序產生了深遠影響。”并結合所學可知,拉美獨立運動對拉美各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以及國際秩序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2)變化:據材料二“聯合國誕生時會員國總數是51個,……聯合國會員國總數達到了193個”可知,①成員國數量不斷增加;據材料二“這些發展中國家逐漸開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成為國際事務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可知,②發展中國家逐漸成為國際事務的重要力量;據材料二“大多數是歐美國家,且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起著主導作用。……2/3以上是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可知,③成員國由歐美國家為主到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占據多數。重大勝利:據所學可知,1971年在聯合國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3)內容:據材料三“共同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可知,①共同強化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據材料三“我們要攜手完善全球科技治理,營造包容、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可知,②攜手營造良好的科技發展環境,推動全球科技治理公平化。為什么“能”:據所學可知,可以從黨的領導、制度優越性、改革開放、中國方案等角度回答,如:①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正確領導;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③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④經濟的不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⑤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⑥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有效合理的治理方案。(4)認識:據材料一拉美獨立運動可知,民族解放與獨立是發展中國家得以發展和崛起的前提;據材料二聯合國成員變化可知,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發展的影響力逐漸增強;據材料三中非科技合作可知,應注重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1.【答案】(1)③①②④。玻利瓦爾,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領導人,領導拉丁美洲人民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和圣馬丁統稱為南美的“解放者”,奠定了現今拉美的國家格局。(2)二戰極大地增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義意識;二戰大大削弱了歐洲國家的殖民力量;美蘇向來有反殖民的傳統;美蘇以自己的方式來加速去殖民化的進程。(3)因素:發達國家的恃強凌弱;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處于受剝削的地位。努力: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解析】(1)排序:結合所學可知,①1819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克服艱難險阻,越過常年積雪的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②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人民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③1775年5月,北美13個殖民地的代表召開了第二屆大陸會議,會議一致決定把民兵整編為大陸軍,委任華盛頓為總司令;④1952年,埃及爆發革命,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起義,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據此可排序為③①②④。小傳:選擇其中一個人物進行說明,如選擇玻利瓦爾,結合所學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知識可知,玻利瓦爾,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領導人,領導拉丁美洲人民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和圣馬丁統稱為南美的“解放者”,奠定了現今拉美的國家格局。如選擇其他人物,言之有理即可。(2)原因:據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增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義意識”可知,二戰極大地增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義意識;據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傳統殖民大國的國際影響力大幅縮水”可知,二戰大大削弱了歐洲國家的殖民力量;據材料三“美蘇向來有反殖民的傳統,并且各以自己的方式來加速去殖民化的進程”可知,美蘇向來有反殖民的傳統,美蘇以自己的方式來加速去殖民化的進程。(3)因素:據材料四“發達資本主義大國恃強凌弱……甚至發動侵略戰爭”可知,發達國家的恃強凌弱;據材料四“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講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處于受剝削的地位”可知,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處于受剝削的地位。努力:結合所學中國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的知識可知,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1.【答案】【√】(1)(2分)【×】(2)“瓦爾密”改為“薩拉托加”(2分)【×】(3)“葡萄牙”改為“西班牙”(2分)【×】(4)“莫斯科”改為“斯大林格勒”(2分)【解析】(1)1931年,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故題干表述正確。(2)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為為美國贏得最終獨立奠定了基礎。故題干表述錯誤,應把“瓦爾密”改為“薩拉托加”。(3)1819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越過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解放了哥倫比亞等地。故題干表述錯誤,應把“葡萄牙”改為“西班牙”。(4)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此后,蘇軍連續進攻,扭轉了蘇德戰場形勢。故題干表述錯誤,應把“莫斯科”改為“斯大林格勒”。2.【答案】(1)“偉大功勛”:它推動了歐洲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并培養了一批工人運動骨干,為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奠定了基礎。舉例說明:在第一國際的推動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統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一巴黎公社。 第一國際的法國支部參加并領導了巴黎公社運動。5月28日,資產階級反動政府勾結普軍聯合反撲,公社失敗。綜上所述,巴黎公社說明第一國際對“工人運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2)歷史事件:印度民族大起義;歷史意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這次起義也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解析】(1)“偉大功勛”:根據材料二“它推動了歐洲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并培養了一批工人運動骨干,為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奠定了基礎。”可以得出,它推動了歐洲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并培養了一批工人運動骨干,為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奠定了基礎。舉例說明:解答本題時,需要結合教材,對第一國際對工人運動的影響加以說明。如根據所學可知,第一國際成立后,在各國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國工人階級的斗爭聯合起來,以提高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為目標進行經濟斗爭。在第一國際的推動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統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一巴黎公社。第一國際的法國支部參加并領導了巴黎公社運動。5月28日,資產階級反動政府勾結普軍聯合反撲,公社失敗。綜上所述,巴黎公社說明第一國際對“工人運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2)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三“聯對印度發生的禍害和苦難深為哀惋……因而導致公開的叛變。”以及圖片“章西女王”并結合所學可知,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來反抗英國殖民者,農民、手工業者以及一些被剝奪了權力的印度王公也參加起義。年輕的章西女王領導軍民與英軍展開激戰。章西失陷后,她率軍轉戰外地。戰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壯烈犧牲,因此是印度民族大起義。歷史意義:根據所學可知,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這次起義也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3.【答案】(1)洗星海(2)杰斐遜(3)章西女王【解析】(1)《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聲樂套曲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并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2)《獨立宣言》是一份由托馬斯·杰斐遜起草,并由其它13個殖民地代表簽署的最初聲明美國從英國獨立的文件。(3)領導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女英雄是章西女王。1857年,“子彈涂油事件”后,印度土兵首先起來反抗英國殖民者,英軍乘勢進攻章西城,年輕的章西女王領導軍民與英軍展開激戰。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4.【答案】(1)×(2)√(3)√(4)×(5)√【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故(1)×。(2)1945年8月,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故(2)√。(3)2012年9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故(3)√。(4)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故(4)×。(5)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在運動中玻利瓦爾領導了南美洲北部的獨立運動,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在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領導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獨立運動。圣馬丁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故(5)√2023-2025年中考真題銜接教材分類匯編:第1課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一、選擇題1.(2025·湖南長沙中考·9)1857年,馬克思對當時某事件如此定性:“這些事實甚至能使約翰牛也相信,他認為是軍事叛亂的運動,實際上是民族起義。”該事件是( )A.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B.印度民族大起義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D.納米比亞的獨立【答案】B【解析】1857—1859年,印度爆發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大起義,符合材料中1857年及“民族起義”描述,故該項正確,故選B項;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時間是19世紀初,與1857年時間不符,排除A項;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始于20世紀20年代,時間不符,排除C項;納米比亞的獨立是在1990年,時間不對,排除D項。2.(2025·吉林中考·15)某中學歷史社團收集了“玻利瓦爾、甘地、扎格魯爾”的相關資料,他們研究的主題是( )A.思想解放潮流 B.社會主義發展 C.民族民主運動 D.福利政策推進【答案】C【解析】玻利瓦爾領導拉美獨立運動,甘地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扎格魯爾領導埃及華夫脫運動,他們都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與民主權利而斗爭,屬于民族民主運動范疇,故選C項;思想解放潮流強調思想領域變革,而題干三人主導的是實際抗爭,并非思想方面,排除A項;社會主義發展以無產階級革命和公有制為特征,如十月革命,材料人物屬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范疇,排除B項;福利政策出現在二戰后,且是資本主義國家為緩和社會矛盾推行舉措,與題干人物活動時間不符,排除D項。3.(2025·四川宜賓中考·14)17世紀至20世紀,出現了一批被本國人民奉為英雄的歷史人物(如圖)他們受到推崇的共同原因是( )鄭成功 玻利瓦爾 扎格魯爾 甘地(1624—1662) (1783—1830 ) (1857—1927) (1869—1948)A.反抗侵略與壓迫 B.反對專制與獨裁C.謀求民主與平等 D.追求科學與進步【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中的人物“鄭成功”“玻璃瓦爾”“扎格魯爾”“甘地”并結合所學可知,鄭成功抗擊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是反抗外來侵略,玻利瓦爾領導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屬于反抗侵略與壓迫,扎格魯爾領導埃及華夫托運動,為爭取埃及獨立而斗爭,是反抗英國殖民侵略,甘地領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反抗英國殖民統治,是反抗侵略與壓迫:這些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反抗外來侵略與殖民壓迫,故選A項;玻璃瓦爾領導拉丁美洲人民反抗的是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并未涉及到反對專制與獨裁,排除B項;鄭成功反抗荷蘭侵略者并未體現謀求民主與平等,排除C項;圖片中的四位人物所做事跡均未體現追求科學與進步,排除D項。4.(2025·江蘇蘇州中考·19)“人們不要忘記,拿破侖終于葬身在大海的深淵。我相信,誰要想在南美洲謀求王位的寶座,也一定是同樣的下場。”說這番話的應是( )A.克倫威爾 B.羅伯斯庇爾 C.華盛頓 D.玻利瓦爾【答案】D【解析】玻利瓦爾領導了南美洲獨立運動,致力于打破殖民統治,反對有人在南美洲謀求王位,從材料“誰要想在南美洲謀求王位的寶座,也一定是同樣的下場”,可體現其反對殖民統治、王位復辟的立場,故選D項;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人物,主要活動在英國,與南美洲無關,排除A項;羅伯斯庇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領導者,活動范圍在法國,和南美洲謀求王位話題不符,排除B項;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主要針對英國殖民統治,未涉及南美洲王位問題,排除C項。5.(2025·四川成都中考·14)南美洲是足球的熱土,南美各國足球俱樂部的優勝球隊每年都會積極參加“南美解放者杯”的角逐。這一賽事的命名是為了紀念( )A.玻利瓦爾 B.扎格魯爾 C.哥倫布 D.卡德納斯【答案】A【解析】“南美解放者杯”旨在紀念南美獨立運動領袖玻利瓦爾,他在19世紀初領導南美眾多地區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為南美洲國家的獨立和解放事業做出卓越貢獻,故選A項;扎格魯爾是20世紀埃及民族運動領導人,致力于埃及獨立,與南美歷史無關,排除B項;哥倫布是15世紀末意大利探險家,在西班牙支持下發現美洲,但主要與殖民活動相關,并非南美解放者,排除C項;卡德納斯是20世紀30年代墨西哥總統,推動土地改革等,但活動范圍在北美,與南美解放無關,排除D項。1.(2024·山東德州中考·18)小明同學制作了如圖人物卡片,他為其確定的主題應該是( )玻利瓦爾 圣馬丁 章西女王 華盛頓A.反抗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民族英雄B.革除舊制,建立新興政權的革命領袖C.浴血奮戰,維護國家利益的封建王公D.指揮得當,贏得革命勝利的英雄人物【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了拉美獨立運動,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被稱為南美的“解放者”。章西女王領導印度民族大起義,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都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因此以上歷史人物都是反抗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民族英雄,故選A項;章西女王是印度封建王公,不屬于資產階級,與革除舊制,建立新興政權的革命領袖說法不符,排除B項;只有章西女王屬于封建王公,其他人物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領導者,排除C項;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了,沒有贏得勝利,排除D項。2.(2024·山東威海中考·17)某同學檢索世界地名,發現很多地名以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命名,如:委內瑞拉的玻利瓦爾州、阿根廷的圣馬丁鎮、埃及的納賽爾湖。這些地名是為了紀念( )A.“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 B.引領啟蒙運動的思想家C.領導社會主義運動的革命家 D.領導民族解放運動的革命家【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了拉美獨立運動,納賽爾是埃及獨立運動領導人,他們都是領導民族解放運動的革命家,故選D項;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排除A項;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是引領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排除B項;三者沒有領導社會主義運動,排除C項。3.(2024·江蘇蘇州中考·21)19世紀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和一戰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共同點是( )A.反抗的手段完全一致 B.印度土兵是斗爭的主力C.資產階級掌握領導權 D.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答案】D【解析】據所學可知,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因此,共同點都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故選D項;印度民族大起義采取了暴力反抗的形式,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非暴力形式,排除A項;印度民族大起義主力是士兵,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群眾,排除B項;資產階級掌握領導權與史實不符,19世紀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義由封建王公領導,而20世紀初的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由民族資產階級掌握了領導權,排除C項。4.(2024·重慶中考(A卷)·14)某學習小組收集了以下歷史人物圖片,他們學習的主題應該是( )喬治·華盛頓 玻利瓦爾 孫中山 甘地A.近代科技的發展 B.社會主義運動C.文學藝術的發展 D.民族解放運動【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喬治·華盛頓、玻利瓦爾、孫中山、甘地”和所學知識可知,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玻利瓦爾率領隊伍,克服艱難險阻,越過常年積雪的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解放了哥倫比亞、 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都在為救國奔走,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甘地領導印度人民采取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抵抗英國的殖民統治:所以他們學習的主題應該是民族解放運動,故選D項;近代科技的發展涉及牛頓的萬有引力、生物進化論等內容,排除A項;社會主義運動主要涉及十月革命的勝利等,排除B項;文學藝術的發展主要涉及巴爾扎克的經典之作《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 等,圖片中的人物都是政治人物,排除C項。5.(2024·貴州黔東南州中考·11)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是( )A.玻利瓦爾和圣馬丁 B.華盛頓和林肯C.蘇克雷和佩雷斯 D.章西女王和甘地【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在南美洲北部地區,1819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克服艱難險阻,越過常年積雪的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玻利瓦爾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當選總統后,他繼續領導南美洲的獨立運動;在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領導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獨立運動。他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故選A項;華盛頓和林肯是美國總統,與南美的解放無關,排除B項;佩雷斯是玻利維亞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為玻利維亞的獨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其并非南美的“解放者”,排除C項;章西女王和甘地是印度人,與南美無關,排除D項。1.(2023·江蘇宿遷中考·18)在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的就職典禮上,南美"解放者"用過的佩劍被展示時,出席典禮的各國領導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備受尊崇,主要因為他推動了( )A.聯邦共和體制的初創 B.君主立憲的確立C.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 D.民主法治的進步【答案】C【解析】據材料“南美‘解放者’用過的佩劍”和所學知識可知,玻利瓦爾是整個拉丁美洲反抗殖民統治的革命運動中最為杰出的領袖,他參與了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等南美洲國家的獨立戰爭,成功推動了這些國家的獨立,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故選C項;聯邦共和體制的初創是在美國,與玻利瓦爾無關,排除A項;《權利法案》頒布后英國逐漸確立君主立憲,與玻利瓦爾不符,排除B項;玻利瓦爾的主要貢獻在于領導獨立運動,而不是直接推動民主法治的進步,排除D項。2.(2023·浙江麗水中考·7)如表是某同學梳理知識時畫的一幅結構圖。下列最符合知識間聯系的主題是( )A.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的爆發 B.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和發展C.歐洲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擴展 D.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答案】D【解析】據題干結構圖關鍵信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聯系所學可知,其主要反抗的是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聯系所學可知,它反抗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納米比亞獨立”聯系所學可知其獨立于1990年,標志著亞洲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三次運動都共同反映了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故選D項;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于1929年,開始標志是美國股票價格突然暴跌,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的成立等事件有關,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歐洲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擴展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等事件有關,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3.(2023·福建中考·23)如圖圈注的國家名稱以圖中人物的名字命名。這是為了紀念該人物( )圖11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形勢圖A.對民族解放的貢獻 B.最早發現這一地區C.重視發展北美經濟 D.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答案】A【解析】據“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形勢圖”“玻利維亞”可知,這是為了紀念玻利瓦爾對民族解放的貢獻。玻利瓦爾是拉美獨立運動中的杰出領袖,先后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故選A項;最早發現這一地區的是哥倫布,排除B項;玻利瓦爾是拉美獨立運動中的杰出領袖,排除C項;拉美獨立運動反對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排除D項。4.(2023·遼寧阜新中考·21)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民族獨立運動,和圣馬丁一同被譽為南美“解放者”的是( )A.玻利瓦爾 B.章西女王 C.甘地 D.扎格魯爾【答案】A【解析】據所學可知,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發展,玻利瓦爾與圣馬丁,領導了南美人民的獨立解放斗爭,被譽為南美“解放者”,故選A項;章西女王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杰出領袖,排除B項;甘地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領導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排除C項;扎格魯爾是埃及華夫脫運動的領導者,排除D項。5.(2023·廣東深圳中考·20)有學者認為“在19世紀的第一個四分之一時間里,玻利瓦爾就是美洲。”該學者觀點的依據是,玻利瓦爾( )A.領導了美洲獨立運動 B.收回了巴拿馬運河的主權C.發起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D.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答案】A【解析】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玻利瓦爾是杰出領導人,他貢獻突出,影響巨大,故選A項;收回了巴拿馬運河的主權是在二十世紀末,排除B項;甘地發起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排除C項;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排除D項。6.(2023·江蘇宿遷中考·18)在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的就職典禮上,南美“解放者”用過的佩劍被展示時,出席典禮的各國領導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備受尊崇,主要因為他推動了( )A.聯邦共和體制的初創 B.君主立憲的確立C.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 D.民主法治的進步【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在拉美民主解放運動中,玻利瓦爾做出了突出貢獻,推動了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他被稱為南美的解放者,故選C項;聯邦共和體制的初創是在美國,排除A項;《權利法案》的頒布明確了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排除B項;《人權宣言》體現了民主法治的進步,排除D項。7.(2023·山東煙臺中考·23)所謂西方“大航海”以來的人類歷史,就是一部西方侵略和非西方反侵略的歷史。材料中的“反侵略的歷史”包括( )A.亞歷山大東征 B.美國內戰C.印度民族大起義 D.諾曼底登陸【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就是一部西方侵略和非西方反侵略的歷史”可知,“反侵略的歷史”指的是非西方國家反抗西方國家侵略的歷史,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映的是亞洲的印度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故選C項;亞歷山大東征屬于西方侵略的歷史,排除A項;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場規模最大的內戰,和“反侵略的歷史”無關,排除B項;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8.(2023·湖南衡陽中考·16)下列人物都是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其中一位與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統治者不同,他(她)是( )A.華盛頓 B.玻利瓦爾 C.章西女王 D.甘地【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擊外來侵略的重要歷史人物及史實的準確識記。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在1857—1859年,領導印度人民掀起抗擊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大起義。華盛頓領導的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美國的獨立。玻利瓦爾領導了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尼赫魯領導印度人民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A、C、D都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只有B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故選B。9.(2023·湖南株洲中考·19)“出眾的美貌、智慧和頑強精神,使她成為所有叛軍領袖中對我們最危險的人物。”英軍統帥羅斯將軍回憶錄中的“她”是( )A.章西女王 B.甘地 C.撒切爾夫人 D.居里夫人【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來反抗英國殖民者,農民、手工業者以及一些被剝奪了權力的印度王公也參加起義。年輕的章西女王領導軍民與英軍展開激戰。戰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壯烈犧牲。結合題干中“使她成為所有叛軍領袖中對我們最危險的人物。”“英軍統帥羅斯將軍”可知,“章西女王”是印度反英武裝力量的領袖,且羅斯將軍是英軍的統帥,親身經歷過對抗章西女王的戰爭,故選A項;甘地雖也是印度獨立運動的領袖,但其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進行抗議,與題干中的“叛軍領袖”不符,排除B項;撒切爾夫人為英國首相,并無與英軍作戰經歷,與題干描述不符,排除C項;居里夫人為著名的科學家,與題干描述的“叛軍領袖”完全無關,排除D項。10.(2023·遼寧撫順、本溪、鐵嶺、遼陽、葫蘆島中考·10)玻利瓦爾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和軍事家,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其理由是他( )A.反抗英國壓迫 B.建立巴黎公社 C.推動民族獨立 D.領導二月革命【答案】C【解析】據“玻利瓦爾”可知,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在南美洲北部地區,玻利瓦爾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他和圣馬丁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故選C項;玻利瓦爾打敗了西班牙軍隊,排除A項;巴黎公社是一個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間短暫地統治巴黎的政府,也得到第一國際的支持,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二月革命是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羅斯帝國爆發的革命運動,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君主專制的統治,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11.(2023·四川廣安中考·8)1819年,玻利瓦爾在委內瑞拉國公上說:“委內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須永遠是共和國。它的基礎是人民主權、分權、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隸制,以及廢除君主制和特權階級。”這表明他深受( )A.啟蒙思想和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 B.《共產黨宣言》和巴黎公社的影響C.十月革命和蘇維埃政權建立的影響 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影響【答案】A【解析】從玻利瓦爾的講話可知,他具有分權思想、共和政體思想和自由平等思想,這些思想反映了玻利瓦爾深受啟蒙思想和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故選A項;《共產黨宣言》發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建立于1871年,排除B項;十月革命發生在1917年,排除C項;“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排除D項。12.(2023·四川涼山中考·11)哥倫比亞隊多次獲得南美解放者杯冠軍,該國際足球賽事的名稱是為了紀念為南美洲國家的獨立解放運動作出杰出貢獻的歷史人物。他們是( )A.圣馬丁和玻利瓦爾 B.章西女王和甘地C.扎格魯爾和卡德納斯 D.威爾遜和克里孟梭【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圣馬丁和玻利瓦爾領導了拉丁美洲國家的獨立解放運動,故選A項;章西女王和甘地是印度的,屬于亞洲的,不符題意,排除B項;扎格魯爾領導了埃及華夫脫運動,卡德納斯領導了墨西哥改革,不符題意,排除C項;威爾遜是美國的總統,克里孟梭是法國總理,不符題意,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1.(2025·陜西中考·14)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A 據統計,當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約有1/3的品種源自美洲資本主義一經產生,就必定不斷擴大市場交換的范圍,伸入并占有原來封閉的農本經濟的陣地,無止境地向可能達到的各個角落擴展。它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國家疆域,最大限度地為銷售其商品而開拓市場。 ——摘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圖B(1)圖A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依據圖B,概括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材料二(2)指出材料二時間軸上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人。結合中國近代史所學知識,分析該事件對中國產生的影響。(3)請從下列兩個觀點中任選一個(用序號表示),并從材料二時間軸中選擇相互關聯的史事對所選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規范)觀點:①世界和平需要各國人民共同維護 ②亞非拉國家的獨立與發展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 我選擇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擇史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闡述或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現象:新航路的開辟和殖民掠奪,促進了物種的交換。特點:擴張性,不斷擴大市場、開拓疆域。(2)領導人:列寧。影響: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思想基礎;推動中國先進分子從學習西方轉向學習俄國,促進中國革命道路探索。(3)若選觀點①:世界和平需要各國人民共同維護。可選擇史事:“萬隆會議召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闡述: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亞非國家倡導和平、合作,促進亞非團結,為世界和平增添助力;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促進全球貿易有序發展,各國在經濟合作中增進交流、減少沖突,體現各國共同維護經濟秩序與和平。(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即可)若選觀點②:亞非拉國家的獨立與發展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可選擇史事:“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納米比亞獨立”。闡述:印度民族大起義打擊英國殖民統治,彰顯亞非拉民族獨立訴求,推動民族解放運動,助力世界和平力量成長;納米比亞獨立標志非洲殖民體系崩潰,亞非拉更多獨立國家涌現,增強世界和平與發展力量。(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即可)【解析】(1)現象:據材料一“圖A 據統計,當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約有1/3的品種源自美洲”可知,材料是物種交流,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的開辟和殖民掠奪,促進了物種的交換。特點:據材料一“就必定不斷擴大市場交換的范圍……無止境地向可能達到的各個角落擴展”可知,資本主義具有擴張性。據材料一“它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國家疆域,最大限度地為銷售其商品而開拓市場”可知,資本主義會不斷擴大市場、開拓疆域。(2)領導人:據所學可知,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影響:據所學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背景可知,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思想基礎;推動中國先進分子從學習西方轉向學習俄國,促進中國革命道路探索。(3)題干給出兩個觀點,若選觀點①:世界和平需要各國人民共同維護。可選擇史事:“萬隆會議召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然后圍繞觀點,從這兩個史實的意義進行闡述,如: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亞非國家倡導和平、合作,促進亞非團結,為世界和平增添助力;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促進全球貿易有序發展,各國在經濟合作中增進交流、減少沖突,體現各國共同維護經濟秩序與和平。若選觀點②:亞非拉國家的獨立與發展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可選擇史事:“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納米比亞獨立”。 然后圍繞觀點,從這兩個史實的意義進行闡述:印度民族大起義打擊英國殖民統治,彰顯亞非拉民族獨立訴求,推動民族解放運動,助力世界和平力量成長;納米比亞獨立標志非洲殖民體系崩潰,亞非拉更多獨立國家涌現,增強世界和平與發展力量。2.(2025·江蘇揚州中考·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他們破壞了本地的公社,摧毀了本地的工業,夷平了本地社會中偉大和崇高的一切,從而毀滅了印度的文明。……他們的重建工作在這大堆大堆的廢墟里使人很難看得出來。盡管如此,這種工作還是開始了。——據《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材料二大起義爆發后,芭依(女王)投入斗爭,成為領導人。1858年3月20日,英軍圍困詹西(章西)城,芭依一面指揮修筑防御工事,一面領導民眾堅壁清野,切斷英軍補給。在后來的戰斗中,女王身先士卒,奮力搏殺,壯烈犧牲,時年23歲。她的無畏精神一直激勵著印度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勇氣。——摘編自林太《印度通史》(1)據材料一,談談你對英國在印度雙重“使命”的理解。(3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大起義”的名稱并簡析其意義(5分)【答案】(1)英國在印度雙重”使命”的理解(3分)①破壞性使命:摧毀印度傳統社會結構(如農村公社)、手工業(紡織業)及本土文化(1分);②建設性使命:引入資本主義制度、鐵路、電報等近代化要素,客觀上推動印度社會轉型(1分);③殖民本質:雙重使命服務于英國殖民掠奪,導致印度資源被榨取,民族矛盾激化(1分)。(2)“大起義”的名稱及意義(5分)名稱: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或”印度反英大起義”)(1分)。意義:①反抗殖民統治:首次大規模武裝反英斗爭,動搖英國殖民權威(1分);②民族意識覺醒:打破宗教隔閡(印度教徒與穆斯林聯合),激發印度人民族認同(1分)③精神象征:章西女王等領袖的犧牲成為民族獨立的精神旗幟(1分);④歷史影響:迫使英國調整殖民政策(如結束東印度公司統治),為20世紀獨立運動奠定基礎(1分)。【解析】(1)理解:根據材料一中“破壞了本地的公社……毀滅了印度的文明。……重建工作……很難看得出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破壞性使命指摧毀印度傳統社會結構、手工業及本土文化,建設性使命指引入資本主義制度、鐵路、電報等近代化要素,客觀上推動印度社會轉型,雙重使命服務于英國殖民掠奪,導致印度資源被榨取,民族矛盾激化。(2)名稱:根據材料二中“1858年……英軍圍困詹西(章西)城”“印度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起義”的名稱是印度民族大起義。意義:根據材料二中“芭依……成為領導人……壯烈犧牲……激勵著印度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勇氣”等描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意義包括:①反抗殖民統治,動搖了英國殖民權威;②民族意識覺醒:打破了宗教隔閡,激發印度人民族認同;③精神象征:章西女王等領袖的犧牲成為民族獨立的精神旗幟;④歷史影響:迫使英國調整殖民政策,為20世紀獨立運動莫定基礎。3.(2025·江西中考·23)亞非拉國家為了爭取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1858年8月,英國政府通過《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東印度公司,任命印度總督為副王,代表女王實施管理。11月,女王頒布詔書表示:“尊重當地王公的權利、尊嚴和榮譽”。——摘編自劉宗旭《世界近代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殖民政策的調整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2分)材料二在卡德納斯執政期間,政府撥出大量款項用于開辦學校。中學由1935年的49所增加到1941年的116所,各類業余技校由1934年的41所增加到1940年的95所。此外,政府還大力開展掃除文盲工作。1938年,墨西哥的文盲人數比1930年下降了14%。——摘編自張建華《世界現代史》(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卡德納斯教育改革的意義。(4分)材料三推進一體化是非洲國家和人民自主選擇的現代化道路。中國一直予以堅定支持并愿做非洲現代化道路的同行者。中國和非洲正在通過共同探索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回答歷史之問,攜手推進合作共贏、和合共生、文明共興的歷史偉業。——摘編自《人民日報》(2024年9月2日)(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近代以來亞非拉國家發展歷程談談你的認識。(4分)【答案】(1)事件:印度民族大起義。(2)意義:培養了適應各種事業發展的建設人才;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3)認識: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民族獨立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前提;改革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各國應根據本國國情選擇適合的發展道路;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解析】(1)事件:根據材料一中“1858年”“尊重當地王公的權利”等詞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7年,印度爆發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為了緩和同印度的矛盾,英國對殖民政策進行了一定的調整。(2)意義:根據材料二中“開辦學校”“文盲人數下降”等詞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卡德納斯教育改革的意義包括培養了適應各種事業發展的建設人才;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3)認識:從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看出,近代以來亞非拉國家通過斗爭和改革不斷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并在此過程中通過合作不斷發展壯大。回答認識可主要從以上幾方面來入手。示例: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民族獨立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前提;改革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各國應根據本國國情選擇適合的發展道路;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2025·重慶中考·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1810—1826年的拉美獨立戰爭,在拉丁美洲的遼闊土地上摧毀了殖民制度,使絕大多數拉美國家獲得了獨立,出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阿根廷等 17個獨立國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美的政治版圖。拉美各國獨立后,紛紛頒布憲法,并很快廢除了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取消了商業專賣制度等。——據武寅主編《簡明世界歷史讀本》等整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以下表述的正誤。你認為正確,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后的括號內填“√”;不正確,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后的括號內填“×”。(2分)A.玻利瓦爾率軍解放了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率軍解放了南美洲北部地區。B.拉美獨立運動對拉美各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以及國際秩序產生了深遠影響。材料二 1945年,聯合國誕生時會員國總數是51個,大多數是歐美國家,且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起著主導作用。隨著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漲,越來越多的新興獨立國家加入聯合國,聯合國的會員構成發生了重大變化。到2011年,聯合國會員國總數達到了193個,2/3以上是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這些發展中國家逐漸開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成為國際事務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他們把聯合國看作是“讓全世界聽到我們聲音”的最重要的講壇。——據徐藍主編《世界近現代史》等整編(2)根據材料二,概括聯合國自成立以來發生的變化,(4分)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外交取得的與聯合國有關的重大勝利。(1分)材料三中國將始終做非洲現代化道路的同行者。……為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中方愿與非洲攜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共同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們要攜手完善全球科技治理,營造包容、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非方歡迎中方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全球數據安全倡議》,贊賞中方為增強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網絡、數據領域全球治理中的權利所作努力。——《關于共筑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北京宣言》(3)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中非科技合作的內容,(2分)在推進全球科技治理中,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結合所學簡析中國為什么“能”。(3分)(4)綜上,談談你的認識。(2分)【答案】(1)×;√。(2分)(2)變化:①成員國數量不斷增加;②發展中國家逐漸成為國際事務的重要力量;③成員國由歐美國家為主到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占據多數。(1點2分,共4分)重大勝利: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分)(3)內容:①共同強化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②攜手營造良好的科技發展環境,推動全球科技治理公平化。(1點1分,共2分)為什么“能”:①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正確領導;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③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④經濟的不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⑤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⑥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有效合理的治理方案。(1點1分,共3分)(4)認識:民族解放與獨立是發展中國家得以發展和崛起的前提;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發展的影響力逐漸增強;應注重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1點2分)【解析】(1)據材料一A“玻利瓦爾率軍解放了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率軍解放了南美洲北部地區。”并結合所學可知,在南美洲北部地區,玻利瓦爾宣布解放黑人奴隸, 承諾勝利后分給起義士兵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種人參加起義部隊。1819 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克服艱難險阻,越過常年積雪的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玻利瓦爾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當選總統后,他繼續領導南美洲的獨立運動。在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領導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獨立運動,因此,×;據材料B“拉美獨立運動對拉美各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以及國際秩序產生了深遠影響。”并結合所學可知,拉美獨立運動對拉美各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以及國際秩序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2)變化:據材料二“聯合國誕生時會員國總數是51個,……聯合國會員國總數達到了193個”可知,①成員國數量不斷增加;據材料二“這些發展中國家逐漸開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成為國際事務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可知,②發展中國家逐漸成為國際事務的重要力量;據材料二“大多數是歐美國家,且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起著主導作用。……2/3以上是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可知,③成員國由歐美國家為主到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占據多數。重大勝利:據所學可知,1971年在聯合國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3)內容:據材料三“共同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可知,①共同強化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據材料三“我們要攜手完善全球科技治理,營造包容、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可知,②攜手營造良好的科技發展環境,推動全球科技治理公平化。為什么“能”:據所學可知,可以從黨的領導、制度優越性、改革開放、中國方案等角度回答,如:①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正確領導;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③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④經濟的不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⑤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⑥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有效合理的治理方案。(4)認識:據材料一拉美獨立運動可知,民族解放與獨立是發展中國家得以發展和崛起的前提;據材料二聯合國成員變化可知,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發展的影響力逐漸增強;據材料三中非科技合作可知,應注重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1.(2024·山東濱州中考·28)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家發展的歷程。(16分)材料一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中,涌現出一系列杰出人物。(1)將以上人物按活動時間先后排序(填寫序號)。選擇其中一位人物,仿照示例為其撰寫小傳。示例納賽爾,埃及政治家,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起義,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建國后,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極大地維護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一場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戰爭,最廣泛地動員了各國人民,包括各殖民地人民,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中,極大地增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義意識,這種覺醒了的民族主義在打敗法西斯后自然地轉化為爭取民族獨立的思想武器。——摘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第三編》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傳統殖民大國的國際影響力大幅縮水,權勢從英法和較小的歐洲殖民國家相對地轉移到兩個新的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美蘇向來有反殖民的傳統,并且各以自己的方式來加速去殖民化的進程。——摘編自(挪威)蓋爾·倫德斯塔德《戰后國際關系史》(2)依據材料二、材料三,概括二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材料四發達資本主義大國恃強凌弱,利用已有的各種優勢,掠奪廣大發展中國家,甚至發動侵略戰爭。……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關系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處于國際分工的高端,不斷獲取高額利潤;而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講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處于受剝削的地位。——摘編自中國歷史研究院主編《世界簡史: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3)依據材料四,指出阻礙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因素。結合所學,列舉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建立國際新秩序作出的努力。【答案】(1)③①②④。玻利瓦爾,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領導人,領導拉丁美洲人民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和圣馬丁統稱為南美的“解放者”,奠定了現今拉美的國家格局。(2)二戰極大地增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義意識;二戰大大削弱了歐洲國家的殖民力量;美蘇向來有反殖民的傳統;美蘇以自己的方式來加速去殖民化的進程。(3)因素:發達國家的恃強凌弱;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處于受剝削的地位。努力: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解析】(1)排序:結合所學可知,①1819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克服艱難險阻,越過常年積雪的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②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人民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③1775年5月,北美13個殖民地的代表召開了第二屆大陸會議,會議一致決定把民兵整編為大陸軍,委任華盛頓為總司令;④1952年,埃及爆發革命,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起義,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據此可排序為③①②④。小傳:選擇其中一個人物進行說明,如選擇玻利瓦爾,結合所學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知識可知,玻利瓦爾,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領導人,領導拉丁美洲人民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和圣馬丁統稱為南美的“解放者”,奠定了現今拉美的國家格局。如選擇其他人物,言之有理即可。(2)原因:據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增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義意識”可知,二戰極大地增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義意識;據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傳統殖民大國的國際影響力大幅縮水”可知,二戰大大削弱了歐洲國家的殖民力量;據材料三“美蘇向來有反殖民的傳統,并且各以自己的方式來加速去殖民化的進程”可知,美蘇向來有反殖民的傳統,美蘇以自己的方式來加速去殖民化的進程。(3)因素:據材料四“發達資本主義大國恃強凌弱……甚至發動侵略戰爭”可知,發達國家的恃強凌弱;據材料四“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講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處于受剝削的地位”可知,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處于受剝削的地位。努力:結合所學中國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的知識可知,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1.(2023·安徽中考·16)反抗侵略,捍衛正義,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議,在“答題卷”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1)1931年,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2)1777年,瓦爾密大捷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為美國贏得最終獨立奠定了基礎。(3)1819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超過安第斯山脈,打敗葡萄牙軍隊,解放了哥倫比亞等地。(4)1943年,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形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答案】【√】(1)(2分)【×】(2)“瓦爾密”改為“薩拉托加”(2分)【×】(3)“葡萄牙”改為“西班牙”(2分)【×】(4)“莫斯科”改為“斯大林格勒”(2分)【解析】(1)1931年,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故題干表述正確。(2)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為為美國贏得最終獨立奠定了基礎。故題干表述錯誤,應把“瓦爾密”改為“薩拉托加”。(3)1819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越過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解放了哥倫比亞等地。故題干表述錯誤,應把“葡萄牙”改為“西班牙”。(4)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此后,蘇軍連續進攻,扭轉了蘇德戰場形勢。故題干表述錯誤,應把“莫斯科”改為“斯大林格勒”。2.(2023·山東東營中考·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威廉和瑪麗加冕材料二第一國際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創立了偉大的功勛。……它推動了歐洲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并培養了一批工人運動骨干,為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奠定了基礎。列寧說“第一國際的活動對所有國家的工人運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留下來深遠的影響。”——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1)根據材料二,指出第一國際有哪些“偉大的功勛”?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說明第一國際對“工人運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材料三《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文告》(1858年11月1日)聯對印度發生的禍害和苦難深為哀惋,這些禍害和苦難是由一些心懷叵測者的行動引起的,他們用虛偽的傳用欺騙他們間己本國人,因而導致公開的叛變。朕的武力在鎮壓這次叛變的戰場上已經顯示出來。——蔣相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上冊)章西女王(約1835—1858年)(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答案】(1)“偉大功勛”:它推動了歐洲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并培養了一批工人運動骨干,為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奠定了基礎。舉例說明:在第一國際的推動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統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一巴黎公社。 第一國際的法國支部參加并領導了巴黎公社運動。5月28日,資產階級反動政府勾結普軍聯合反撲,公社失敗。綜上所述,巴黎公社說明第一國際對“工人運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2)歷史事件:印度民族大起義;歷史意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這次起義也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解析】(1)“偉大功勛”:根據材料二“它推動了歐洲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并培養了一批工人運動骨干,為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奠定了基礎。”可以得出,它推動了歐洲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并培養了一批工人運動骨干,為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奠定了基礎。舉例說明:解答本題時,需要結合教材,對第一國際對工人運動的影響加以說明。如根據所學可知,第一國際成立后,在各國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國工人階級的斗爭聯合起來,以提高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為目標進行經濟斗爭。在第一國際的推動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統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一巴黎公社。第一國際的法國支部參加并領導了巴黎公社運動。5月28日,資產階級反動政府勾結普軍聯合反撲,公社失敗。綜上所述,巴黎公社說明第一國際對“工人運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2)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三“聯對印度發生的禍害和苦難深為哀惋……因而導致公開的叛變。”以及圖片“章西女王”并結合所學可知,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來反抗英國殖民者,農民、手工業者以及一些被剝奪了權力的印度王公也參加起義。年輕的章西女王領導軍民與英軍展開激戰。章西失陷后,她率軍轉戰外地。戰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壯烈犧牲,因此是印度民族大起義。歷史意義:根據所學可知,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這次起義也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3.(2023·黑龍江龍東中考·21)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歷史人物。(3分)(1)《黃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__________(2)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是__________(3)領導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女英雄是__________【答案】(1)洗星海(2)杰斐遜(3)章西女王【解析】(1)《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聲樂套曲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并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2)《獨立宣言》是一份由托馬斯·杰斐遜起草,并由其它13個殖民地代表簽署的最初聲明美國從英國獨立的文件。(3)領導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女英雄是章西女王。1857年,“子彈涂油事件”后,印度土兵首先起來反抗英國殖民者,英軍乘勢進攻章西城,年輕的章西女王領導軍民與英軍展開激戰。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4.(2023·黑龍江綏化中考·31)(1)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五銖錢。(2)重慶談判簽署了“雙十協定”。(3)“遼寧艦”是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4)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來克星頓的槍聲。(5)圣馬丁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答案】(1)×(2)√(3)√(4)×(5)√【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故(1)×。(2)1945年8月,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故(2)√。(3)2012年9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故(3)√。(4)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故(4)×。(5)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在運動中玻利瓦爾領導了南美洲北部的獨立運動,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在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領導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獨立運動。圣馬丁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故(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3-2025年中考真題銜接教材分類匯編:第1課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學生版.docx 2023-2025年中考真題銜接教材分類匯編:第1課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