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2025年中考真題銜接教材分類匯編:第6課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2025年中考真題銜接教材分類匯編:第6課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2023-2025年中考真題銜接教材分類匯編:
第6課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一、選擇題
1.(2025·山東泰安中考·9)羅馬法是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人確立的訴訟程序、律師制度、陪審制度等為后世所承襲。《拿破侖法典》主要參照了羅馬法,歐美各國又借鑒《拿破侖法典》制定本國法律。材料反映了羅馬法(  )
A.維護了奴隸主貴族利益 B.實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體系完備,程序嚴謹 D.對西方法治產生深遠影響
2.(2025·廣東中考·21)在書寫系統出現以前,古希臘人常在陶瓶上繪制圖像記述歷史,后來古希臘人用陶瓶圖像與文字共同記述歷史,如下圖“奇吉陶瓶”描繪了當時的戰爭場景,其飾帶上出現了神話人物身份的題名,這反映了古希臘(  )
A.城邦衰落源于連年戰爭 B.陶瓶兼具敘事性與藝術性
C.藝術作品滲透理性精神 D.城邦的歷史均由陶瓶記載
3.(2025·陜西中考·9) 世界古代文明多姿多彩。下表所示成就產生于(  )
領域 文學 法學 歷法 建筑
成就 《荷馬史詩》 《十二銅表法》 儒略歷 帕特農神廟
A.古代印度 B.拜占庭帝國 C.古代希臘羅馬 D.阿拉伯帝國
4.(2025·黑龍江綏化中考·20)希臘古典文化體現在神話、文學等各個方面。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是(  )
A.《十二銅表法》 B.《荷馬史詩》
C.《查士丁尼法典》 D.《哈姆雷特》
5.(2025·河北中考·9)世界文明豐富多樣,下列作品均出自(  )
《擲鐵餅者》 《荷馬史詩》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臘 D.古代日本
6.(2025·河南·14)古代羅馬人制出了一種非常堅固耐用的混凝土,有了它,便能建造出古希臘人所不敢想象的巨型工程。材料強調古羅馬建筑的發展得益于(  )
A.建筑材料的研制 B.希臘建筑的傳承
C.建筑藝術的創新 D.東西方文明互鑒
7.(2025·山東煙臺中考·19)如下是“羅馬法學演變”流程圖,對其內容解讀正確的是(  )
A.習慣法屬于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據的成文法
B.《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
C.《羅馬民法大全》編纂于羅馬共和國時期
D.公民法和萬民法構成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
1.(2024·四川資陽中考·10)“城”是早期文明的主要標志之一,某城有引水道工程,有慶祝勝利的凱旋門和宏大的宗教場所萬神廟,還有可容納近8萬名觀眾的大競技場。該城屬于(  )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臘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羅馬文明
2.(2024·青海西寧中考·12)他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是他的名言。他的主要成就有(  )
A.提出“原子論” B.創立邏輯學
C.創立進化論 D.提出相對論
3.(2024·貴州貴陽中考·9)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生應該思想高尚,盡力遵循理性而生活”。從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點是(  )
A.擴大城邦公民權利 B.展現古羅馬的哲學成就
C.維護奴隸主的統治 D.關注對人本身的研究
4.(2024·西藏中考·13)古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以下屬于古希臘遺址的是(  )
A.獅身人面像 B.帕特農神廟遺址
C.摩亨佐·達羅遺址 D.大競技場遺址
5.(2024·湖南長沙中考·7)文明遺跡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文明遺跡與其地理位置匹配準確的是(  )
A.胡夫金字塔——印度河流域 B.摩亨佐·達羅遺址——兩河流域
C.半坡遺址——長江流域 D.帕特農神廟——愛琴海地區
6.(2024·四川樂山中考·11)文物雖靜默不語,卻承載著豐富的信息。如圖所示文物可以用來佐證(  )
A.雅典民主政治 B.中西文化交流 C.西歐文藝復興 D.世界市場形成
7.(2024·江西中考·15)柏拉圖認為,古埃及人的激情更多是追求物質的富饒,他們沒有希臘人這種對知識的熱愛。能佐證該觀點的是(  )
A.埃及建立種姓制度 B.埃及法學系統完整
C.希臘發展海外貿易 D.希臘哲學成就突出
8.(2024·四川廣安中考·6)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豐富多彩,是人類寶貴的精神遺產,其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成就是(  )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漢謨拉比法典》
C.梵文和佛教 D.帕特農神廟和《十二銅表法》
9.(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20)根據下面資料得出的結論中最恰當的是(  )
《漢謨拉比法典》 古巴比倫王國文明的象征,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銅表法》 羅馬共和國最偉大的遺產之一,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羅馬民法大全》 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法典,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
A.人類社會發展中王權始終受到法律的制約
B.人類社會的法制建設源遠流長并不斷發展完善
C.《羅馬民法大全》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D.《漢謨拉比法典》和《十二銅表法》都是歐洲法制建設的成就
10.(2024·河南中考·15)在古希臘,將比賽勝利者的雕像樹立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成為一種風氣。甚至有人認為,沒有奧林匹克運動會就不會有希臘雕塑。材料表明古希臘運動會(  )
A.促進藝術發展 B.推動文化交流 C.消除政治分歧 D.倡導和平理念
11.(2024·四川成都中考·16)如圖是繪有身著絲綢的婦女形象的古希臘陶壺。該圖可用來研究古希臘時期(  )
A.雕刻藝術的高超 B.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C.理性主義的起源 D.城邦政治的繁榮
1.(2023·江蘇宿遷中考·15)《荷馬史詩》是野蠻時代帶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之一。這一遺產可以用來研究(  )
A.希臘的早期社會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羅馬的法制建設 D.兩河流域的文明
2.(2023·江蘇無錫中考·16)這位思想家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希臘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西方科學和哲學領域劃時代的人物。該人物是(  )
A.蘇格拉底 B.伯里克利 C.亞里士多德 D.德謨克利特
3.(2023·山東青島中考·31)希臘建筑以其獨特的廊柱結構,成為兼具物質功能性和審美功能性的藝術代表之一。如圖建筑屬于古希臘遺留下來的是?(  )
A金字塔 B帕特農神廟 C羅馬大競技場 D紫禁城
4.(2023·江西中考·15)如圖反映的主題是(  )
競技場遺址外景 《十二銅表法》頒布時的情景(想象圖) 刻在大理石上的“儒略歷”片斷
A.古巴比倫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臘文明 D.古羅馬文明
5.(2023·福建中考·18)羅馬大競技場將希臘古典建筑精華的柱式和羅馬人深為自豪的拱門結合。這體現了古羅馬人在建筑上(  )
A.注重吸收創新 B.強調全盤模仿 C.趨向封閉保守 D.重視中西合璧
6.(2023·廣東深圳中考·16)羅馬不再是拉丁—羅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敘利亞、希臘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為歐洲文明的先聲。材料指出羅馬(  )
A.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 B.吸收希臘文化的原因
C.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影響 D.民主政治發展歷程的特征
7.(2023·江蘇宿遷中考·15)《荷馬史詩》是野蠻時代帶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之一。這一遺產可以用來研究(  )
A.希臘的早期社會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羅馬的法制建設 D.兩河流域的文明
8.(2023·湖北宜昌中考·15)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2023年的端午節在公歷6月22日。公歷是世界通用的歷法,它的基礎是(  )
A.授時歷 B.俄歷 C.農歷 D.儒略歷
9.(2023·湖南衡陽中考·12)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一書中說:“現在人們對希臘這一黑暗時代指古代希臘遭受蠻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蠻族入侵時期的了解詳盡得多,這主要應歸功希臘人自己留下的寶貴遺產。”他在這里說的寶貴遺產主要是指(  )
A.《荷馬史詩》 B.《天方夜譚》
C.《馬可·波羅行紀》 D.《神曲》
10.(2023·四川樂山中考·12)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他們生活在(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希臘 D.古代羅馬
11.(2023·四川遂寧中考·8)史料種類眾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歷史發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記錄。其它史料如文字記載、口述回憶等或由立場的不同,或受環境的影響,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歷史的本真。以下選項作為研究古希臘歷史第一手史料最恰當的是(  )
A.雅典衛城遺址 B.《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C.電影《諸神之戰》 D.希波戰爭故事講述
12.(2023·四川遂寧中考·7)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這部法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拿破侖法典》
C.《十二銅表法》 D.《大憲章》
13.(2023·四川雅安中考·14)希臘神話中,神就是人的最完美體現,主神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都與人的形象與性格相同,只不過天神更有智慧、更為健美而已。這表明希臘神話的特點是(  )
A.蘊含豐富哲理 B.神權至上 C.神人同形同性 D.華麗宏偉
14.(2023·江蘇揚州中考·12)古希臘時期,詩人品達創作頌詩:“我們找不到比奧林匹亞更偉大的賽會,正如在白晝時找不出比那金色天空中的太陽更加奪目的星辰。”這體現了(  )
A.古羅馬體育的輝煌 B.古印度人的英雄觀
C.文學與體育的結合 D.阿拉伯文學的繁榮
15.(2023·山東東營中考·18)古希臘哲學成就突出,產生了多位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便是其中之一。下列屬于他的名言的是(  )
A.“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B.“認識你自己”
C.“勤為無價寶,慎為護身術” D.“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16.(2023·四川宜賓中考·11)在埃及太陽歷的基礎上創新了儒略歷;吸收希臘建筑特點,創新出石拱門、穹頂;制定《十二銅表法》,成為歐洲法學的淵源。這說明,古羅馬(  )
A.成為歐亞文化發祥地 B.推動文化交流與傳播
C.建立完整的法學體系 D.搭建了歐亞和平之橋
17.(2023·黑龍江哈爾濱中考·16)探尋文明足跡,感受歷史輝煌。著名學者余秋雨曾進行過一次“千禧之旅”,從歐洲文明的發祥地開啟旅程,到中國的萬里長城完美收官。在“歐洲文明的發祥地”,他可以看到的建筑是(  )
A.金字塔 B.帕特農神廟 C.獅身人面像 D.巴黎圣母院
18.(2023·重慶(B卷)中考·12)帕特農意為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護神。帕特農神廟極為宏偉隆重,在細部安置和工程質量上皆精益求精,藝術設計尤為巧妙,神廟的雕刻被人們譽為“雖出自人工之手,卻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這反映出(  )
A.希臘神話中“神人同形同性” B.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權沖擊
C.古希臘的藝術成就十分輝煌 D.帕特農神廟至今仍保存完好
19.(2023·黑龍江龍東中考·15)它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它是(  )
A.《法學匯纂》 B.《十二銅表法》
C.《新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20.(2023·湖北荊州中考·11)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希臘,在運動會上獲勝者被本城邦人視為英雄。《擲鐵餅者》因包含著無限生命力而成為古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這說明古希臘體育活動(  )
A.彰顯軍事力量 B.加劇城邦矛盾 C.得到普遍支持 D.鼓勵全員參與
21.(2023·天津中考·19)如圖的建筑產生于(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臘 C.古代羅馬 D.拜占庭帝國
22.(2023·山東棗莊中考·7)他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邏輯學的創始人,提出的演繹等方法成為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這一人物是(  )
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亞里士多德 D.德謨克利特
23.(2023·四川成都中考·18)古希臘社會很重視體育競技,人們也積極參加。主要項目有賽馬、舉啞鈴、投擲標槍、投擲鐵餅、格斗、摔跤等,競技中名列前茅的人會獲得極大的榮譽。這表明古希臘(  )
A.和平時代來臨 B.崇尚力量之美 C.生活方式樸素 D.文化水平低下
二、非選擇題
1.(2025·威海中考·2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希臘哲學是非常之辯證的,許多至理名言連今天看來仍有永恒價值……羅馬人對希臘人的征服開啟了希臘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時代,羅馬人在地中海的統治中融合進了希臘文明的精神,把希臘精神轉換成了羅馬的政治統治形式,形成了羅馬法的原則。
——陳樂民、周弘《歐洲文明的進程》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分別寫出一位希臘哲學的代表人物和一部羅馬法。
材料二
不同歷史時期引種推廣的農作物往往會帶有一定的歷史特征及地域特色,這在作物命名上都有跡可循。秦漢和魏晉引進的異域事物多冠以“胡”字,如胡桃(核桃)、胡麻(芝麻)等……宋元及明清時期傳入的域外作物多冠以“番”字,如番薯(紅薯)、番豆(花生)等。明清時期是中國作物引進和推廣的一個高峰,尤其是原產美洲的作物,總數超過60種。
——摘編自王思明《外來作物如何影響中國人的生活》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說出西漢時胡桃等作物傳入中原的道路。分析明清時期“原產美洲的作物”傳入中國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材料三
“東學西漸”經歷了秦漢、隋唐、宋明三個時期。宋代中國科學技術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造極時代”,對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貢獻,深刻影響了全人類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社會制度的歷史變遷。明朝的造船技術世界領先,______,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大拓展了“東學西漸”的范圍。
——摘編自《“東學西漸”與“西學東漸”》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列舉一項“宋代對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簡述“______”處所示歷史事件的影響。
材料四
在工業力量和殖民手段的配合下,到19世紀末西方控制了整個世界,其他文明則似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間,處于生死存亡之際。但就在這個時候,從20世紀開始,全世界掀起了擺脫殖民統治、努力追趕(近)現代化的熱潮。
——錢乘旦《風起云飛揚》
(4)依據材料四和所學,歸納“到19世紀末西方控制了整個世界”的原因。(至少答出兩點)舉出一個20世紀初中國“努力追趕(近)現代化”的事件。
2.(2025·龍東中考·21)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歷史人物。 (4分)
(1)南北朝時期,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科學家是___________。
(2)貞觀之治的開創者是___________。
(3)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
(4)古希臘百科全書式學者是___________。
1.(2024·山東淄博中考·16)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
【文物述說歷史】
圖①北魏女舞俑 山西大同出土文物。舞者身著窄袖左衽長襦,其服飾具有鮮卑特征,但舞袖的動作及風格。接近于漢族舞蹈。 圖②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世界文化遺產。由22處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完整體現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貿易體系與多元社會結構。
圖③埃及方尖碑 古埃及崇拜太陽的紀念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頂端形似金字塔尖,碑身四面刻有象形文字。 圖④雅典衛城遺址 希臘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公元前5世紀,雅典達到鼎盛時期,這里成為希臘的文化藝術中心。
(1)圖①、圖②所示文物分別反映出怎樣的時代特征?
(2)從圖③、圖④所示文物中選擇一個,概述其史料價值。
【文物承載文明】
2016年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的演講中指出:“文明具有多樣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一樣,一同構成我們這個星球的生命本源。”
(3)上述文物體現了文明多樣性。請將文物按照代表的文明類型分成兩類。
(4)結合材料,你認為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倡導文明多樣性有何價值?
2.(2024·貴州黔西南中考·18)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人類社會法治傳統源遠流長。根據材料,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并把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它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摘編自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世界歷史》
材料二
建立法治社會是近代歷史發展的重要趨勢。英、法、美等國在近代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獻,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材料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豐富的法治思想,為我們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
——摘編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1)根據材料一回答,古羅馬頒布的成文法的名稱是什么?該法典的頒布對后世法制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2)根據材料二以及所學知識列舉三項這一時期資產階級為了鞏固革命成果頒布的重要法律文獻。
(3)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以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法治建設的認識。
【答案與解析】
一、選擇題
1.【答案】D【解析】羅馬法作為歐洲法學的淵源,其訴訟程序、律師制度、陪審制度被后世繼承,《拿破侖法典》參照羅馬法制定,歐美各國又借鑒該法典形成本國法律,這直接體現了羅馬法對西方法治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故選D項;羅馬法在古羅馬時期確實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但材料未涉及該內容,而是聚焦后世傳承,排除A項;羅馬法存在不平等,如奴隸和婦女權利受限,并非人人平等,材料強調的是影響而非平等原則,排除B項;材料提到具體制度如訴訟程序,但未直接說明體系完備程序嚴謹,重點是其對西方法治的貢獻,排除C項。
2.【答案】B【解析】陶瓶上的戰爭場景直接體現了敘事功能,而其繪畫、紋飾及神話人物題名的設計則展現了藝術性,與材料中“繪制圖像記述歷史”“共同記述歷史”的表述一致,符合題意,故選B項;材料僅提及陶瓶描繪戰爭場景,未涉及城邦衰落原因無法得出城邦衰落源于戰爭,排除A項;理性精神強調冷靜思考、邏輯分析等,材料中陶瓶主要是敘事和藝術呈現,未體現理性精神,排除C項;城邦的歷史均由陶瓶記載表述絕對,古希臘還有其他歷史記載方式,如文字史書等 ,陶瓶只是其中一種輔助形式,排除D項。
3.【答案】C【解析】《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詩人荷馬創作的史詩文學,《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儒略歷由羅馬凱撒大帝推行改革,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雅典衛城的標志性建筑,這些成就均源自古代希臘羅馬文明,故選C項;古代印度文明的文學代表作是《摩訶婆羅多》,法學以《摩奴法典》為代表,歷法有吠陀體系,建筑如桑奇大塔,與材料成就無關,排除A項;拜占庭帝國雖繼承羅馬傳統,但其法學成就以查士丁尼法典為主,儒略歷雖被沿用但起源羅馬,帕特農神廟和《荷馬史詩》屬古希臘時期,非拜占庭原創,排除B項;阿拉伯帝國有《一千零一夜》等文學,法學基于伊斯蘭教法,歷法為伊斯蘭歷,建筑如圓頂清真寺,與材料中的希臘羅馬成就無關聯,排除D項。
4.【答案】B【解析】《荷馬史詩》是古希臘寶貴的文學遺產,它反映了古希臘社會的諸多方面,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生動展現了早期希臘社會的圖景,為研究希臘黑暗時代和城邦起源提供了文獻史料,所以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故選B項;《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共和國頒布的法律匯編,規范羅馬公民權利,屬于羅馬歷史范疇,與希臘社會無關,排除A項;《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在公元6世紀編纂的羅馬法集成,時間晚于希臘古典時期且聚焦法律體系,不涉及早期希臘文化,排除C項;《哈姆雷特》是英國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反映文藝復興時期人文思想,時代和主題均與古希臘早期社會脫節,排除D項。
5.【答案】C【解析】據所學可知,《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之一。《荷馬史詩》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故選C項;古埃及文明代表有金字塔、象形文字等,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古印度文明代表有種姓制度、佛教等,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古代日本學習唐朝典章制度,進行大化改新,12世紀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
6.【答案】A【解析】題干提到古羅馬人制出堅固耐用的混凝土,得以建造巨型工程,表明建筑材料的研制對古羅馬建筑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故選A項;希臘建筑傳承影響了羅馬建筑,但材料強調羅馬新材料的應用使得羅馬建筑超越了古希臘任的想象,排除B項;建筑藝術創新體現在拱門技術等方面,但材料焦點是材料發明而非建筑藝術的創新,排除C項;東西方文明互鑒在羅馬建筑中也有體現,如拱門的來源等,但材料主旨在強調新材料的應用,而且只對比了羅馬與希臘,未涉及對東方文明的吸收,排除D項。
7.【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圖示及所學知識可知,《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故選B項;成文法才使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據,排除A項;《羅馬民法大全》形成于拜占庭帝國時期,排除C項;羅馬法學系統由萬民法、經濟法以及眾多法律概念共同構成,排除D項。
1.【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引水道工程”“凱旋門和宏大的宗教場所萬神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建筑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如石拱門、穹頂等,既堅固結實,又華麗宏偉。羅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納近8萬名觀眾的大競技場,有引水道工程,還有慶祝勝利的凱旋門和宏大的宗教場所萬神廟,故選D項;古埃及文明的建筑成就主要是金字塔,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古希臘文明的建筑成就主要有帕特農神廟,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古印度文明的建筑成就主要有泰姬陵等,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
2.【答案】B【解析】據題干“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并結合所學可知,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是他的名言,故選B項;結合所學可知,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的觀點,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1905年,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理論支柱之一,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3.【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認識你自己”“人生應該”可知,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都對人應該如何生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可知他們都關注對人的研究,故選D項;材料體現的是對人的思考,是哲學方面,沒有提及政治上的公民權利,排除A項;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臘哲學家,與古羅馬無關,排除B項;題干涉及的是對人的關注,與維護奴隸主的統治無關,排除C項。
4.【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建筑藝術的代表,由此可知,帕特農神廟遺址屬于古希臘遺址,故選B項;獅身人面像屬于古埃及,排除A項;摩亨佐·達羅遺址是屬于古印度的文明遺址,排除C項;大競技場指的是羅馬大競技場,是古羅馬的建筑成就,排除D項。
5.【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建筑藝術的代表,古希臘位于愛琴海地區,故選D項;胡夫金字塔位于尼羅河流域,排除A項;摩亨佐·達羅遺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排除B項;半坡遺址位于黃河流域,排除C項。
6.【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繪有身著絲綢婦女形象的古希臘陶壺”“玻璃是古代埃及人最早制造的,從東羅馬帝國傳入中國”和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的陶壺有著中國元素,玻璃器皿制造技術由古代埃及人發明,由東羅馬帝國傳入中國,說明中西文化交流歷史悠久,故選B項;題干體現中西文化交流,沒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排除A項;題干展示的兩幅圖片與西歐文藝復興無關,文藝復興興起是14世紀,與材料“公元前5世紀”不符,排除C項;世界市場形成是在新航路開辟之后才實現的,排除D項。
7.【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可知,柏拉圖認為古埃及人沒有希臘人這種對知識的熱愛,古希臘人熱愛知識。因此古代希臘哲學成就突出,涌現了一大批著名的哲學家如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等,故選D項;建立種姓制度的是古代印度,排除A項;古代羅馬法學系統完整,排除B項;希臘發展海外貿易與題干“希臘人對知識的熱愛”不符,排除C項。
8.【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希臘、羅馬的建筑藝術對后世的建筑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希臘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神廟四周以廊柱環繞,柱身有粗有細,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法學方面的成就是羅馬人最偉大的成績之一,《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故選D項;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項 ;楔形文字和《漢謨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亞兩河流域的文明代表,排除B項;梵文和佛教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代表,排除C項。
9.【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類社會的法制建設源遠流長并不斷發展完善,故選B項;人類社會發展中王權始終受到法律的制約,不符合史實,人類社會發展初期法律是維護王權的,排除A項;《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民法大全》 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排除C項;《漢謨拉比法典》是西亞古巴比倫王國文明的象征,而不是歐洲法制建設的成就,排除D項。
10.【答案】A【解析】據材料“將比賽勝利者的雕像樹立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成為一種風氣”可知,在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勝利者的雕像會被豎立在場,這推動了古希臘雕塑藝術的發展,這體現了運動會促進了藝術的發展,故選A項;材料并未涉及其他地區文化,無法體現文化交流,排除B項;“消除”說法過于絕對,且古希臘實行民主政治,政治分歧時常存在,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運動會,“倡導和平理念”無從得出,排除D項。
11.【答案】B【解析】根據題意可知,古希臘陶壺上的婦女身著絲綢,絲綢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業品,證實了古代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該陶壺可以作為研究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史料,故選B項;陶壺不能反映古希臘雕刻藝術的發展水平,高超無法體現,排除A項;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陶壺的信息與城邦政治無關,反映的是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排除D項。
1.【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文學名著《荷馬史詩》是古代歐洲著名的長篇文學作品,是古代希臘不朽的文學作品,同時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書,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作品,相傳它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根據口頭流傳的史詩和短歌編成的長篇敘事詩,反映了公元前11一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故選A項;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時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期”,《荷馬史詩》是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記錄,時間不符,排除B項;《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兩河流域的文明屬于亞洲文明,《荷馬史詩》是古代歐洲的史詩,排除D項。
2.【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材料“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希臘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因此該人物是亞里士多德,故選C項;蘇格拉底的主要成就在哲學領域,不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排除A項;伯里克利是雅典民主政治家,排除B項;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提出了“原子論”,排除D項。
3.【答案】B【解析】據所學可知,希臘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故選B項;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建筑,不是古希臘的,排除A項;羅馬大競技場是古羅馬的建筑,不是古希臘的,排除C項;紫禁城是中國建筑,不是古希臘的,排除D項。
4.【答案】D【解析】據“競技場”“《十二銅表法》”“儒略歷”可知,圓形競技場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市內臺伯河東岸,為古羅馬的象征,《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公元前46年羅馬統治者儒略·凱撒采納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意見制定儒略歷,由此可見,材料反映的主題為古羅馬文明,故選D項;材料與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希臘文明無關,排除A項、B項、C項。
5.【答案】A【解析】據“希臘古典建筑精華的柱式”“羅馬人深為自豪的拱門”可知,羅馬大競技場學習借鑒希臘建筑的特點,并與羅馬建筑特點相結合,說明羅馬建筑善于注重吸收創新,故選A項;“和羅馬人深為自豪的拱門結合”與“全盤模仿”不符,排除B項;題干主要強調羅馬建筑注重吸收創新,與“封閉保守”相反,排除C項;據“希臘古典”“羅馬人”可知,其未提及中方,無法體現中西合璧,排除D項。
6.【答案】C【解析】據“吸收了敘利亞、希臘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為歐洲文明的先聲。”可知,羅馬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與周圍的其他文化發生交流和傳播,同時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故選C項;題干主要涉及文化領域的變化,與早期法律制度的內容無關,排除A項;題干強調羅馬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影響,未體現吸收希臘文化的原因,排除B項;題干主要涉及文化領域的變化,與民主政治發展無關,排除D項。
7.【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文學名著《荷馬史詩》是古代歐洲著名的長篇文學作品,反映了公元前11一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故選A項;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時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期”,《荷馬史詩》是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記錄,與雅典的民主政治時期的時間不符,排除B項;《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排除C項;兩河流域的文明屬于亞洲文明,《荷馬史詩》是古代歐洲著名,無法了解兩河流域的文明,排除D項。
8.【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為“儒略歷”,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故選D項;授時歷為元代郭守敬、王恂、許衡等人創制,排除A項;俄歷為俄國歷法,已經停用,排除B項;農歷是中國傳統歷法,排除C項。
9.【答案】A【解析】據題干“這主要應歸功希臘人自己留下的寶貴遺產”并結合所學可知,希臘的寶貴遺產是《荷馬史詩》。荷馬史詩以一定的歷史事實為依據,結合神話傳說,廣泛地反映出當時希臘社會從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過渡時期的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情況,以及希臘人民的生活和斗爭,故A項正確;《天方夜譚》是阿拉伯的寶貴遺產,排除B項;《馬可·波羅行紀》是意大利的寶貴遺產,排除C項;《神曲》是意大利的寶貴遺產,排除D項。
10.【答案】C【解析】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他終生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柏拉圖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與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希臘三賢”。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其名言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由此可知,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生活在古希臘,選擇C項符合題意。
11.【答案】A【解析】據“第一手史料”可知,雅典衛城遺址是希臘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原始史料,可以作為研究古希臘歷史第一手史料,故選A項;《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創作的歷史著作,可能摻雜著作者的情感,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項;電影《諸神之戰》可能摻雜著創作人員的情感,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項;希波戰爭故事講述可能會受講述者的立場等影響,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項。
12.【答案】C【解析】據“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可知,《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國家立法的紀念碑,也是最早的羅馬法文獻,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故選C項;《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法律匯編,排除A項;1804年公布的《拿破侖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排除B項;《大憲章》是英國封建時期的重要憲法性文件之一,排除D項。
13.【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神就是人的最完美體現……天神更有智慧、更為健美”可知,古希臘神話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點,他們認為天神與人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天神更有智慧、更為健美,故選C項;材料反映了神人形象與性格相同的情況,無法看出希臘神話是否蘊含豐富哲理,也無法得知希臘神話是否華麗宏偉,排除A、D兩項;神權至上的情況下,天神高高在上,人則無法與天神媲美,明顯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
14.【答案】C【解析】據“奧林匹亞…賽會……太陽”可知,材料把古希臘的奧林匹亞賽會比作太陽,可知是對奧林匹亞的歌頌,是文學與體育的結合,故選C項;材料中說的是古希臘,不是古羅馬、古印度和阿拉伯,題干與這些國家無關,排除A項、B項、D項。
15.【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的偉大哲學家,他的思想以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為特點。“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最符合亞里士多德的哲學精神,其中的真理之愛正是亞里士多德追求哲學的初衷,故選D項;“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是但丁的名言,排除A項;“認識你自己”出自古希臘的另一位偉大哲學家修昔底德之口,排除B項;“勤為無價寶,慎為護身術”則是出自我國古代的贊美勤勞和慎重的警言,排除C項。
16.【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古羅馬借鑒古埃及歷法創制了新的歷法,吸收古希臘建筑特點,創新出石拱門等建筑,還制定了法律,對后世影響深遠。說明古羅馬推動文化交流與傳播,故選B項;歐洲的發祥地是古希臘,排除A項;古羅馬建立完整的法學體系,但是與材料中“吸收希臘建筑特點,創新出石拱門、穹頂”不符,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古羅馬的文明成就,沒有涉及到亞洲,排除D項。
17.【答案】B【解析】據所學可知,歐洲文明的發祥地是古希臘,其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故選B項;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項、C項;巴黎圣母院是法國及歐洲文學文化的地標建筑,排除D項。
18.【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在細部安置和工程質量上皆精益求精,藝術設計尤為巧妙”“雖出自人工之手,卻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結合所學可知,帕特農神廟的設計代表了古希臘建筑藝術的最高水平,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成就十分輝煌,故選C項;希臘神話中“神人同形同性”,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權沖擊,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B項;1687年威尼斯人與土耳其人作戰時,神廟遭到破壞,19世紀下半葉,曾對神廟進行過部分修復,已無法恢復原貌,現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殼,因此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
19.【答案】B【解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被稱為“《十二銅表法》”。成文法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刑法、民法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故選B項;《法學匯纂》是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排除A項;查士丁尼還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排除C項;《查士丁尼法典》是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匯編而成的法典,排除D項。
20.【答案】C【解析】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古代希臘的體育盛事,起源于公元前8世紀的古希臘城邦。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參賽者來自不同的城邦,他們通過參與各種競技項目來展示自己的體能和技藝。獲勝者被本城邦人視為英雄,并受到贊揚和尊重。提及的《擲鐵餅者》雕塑描繪了一位擲鐵餅運動員,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該雕塑通過展示擲鐵餅運動員的力量和無限生命力,反映了古希臘人對體育活動的推崇和贊美,C選項正確;雖然古希臘的體育活動與戰爭和軍事有一定的聯系,但其主要目的是通過競技和運動來展示個人的體能和技藝,而非直接彰顯軍事力量,排除A選項;古希臘的體育活動并不是為了加劇城邦之間的矛盾,相反,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奧林匹亞舉行,各城邦的代表參與其中,體現了一種平等和競爭的精神,排除B選項;雖然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古希臘的盛大體育活動,但參與其中的并不是全體古希臘人民,而是各個城邦選派的代表運動員,排除D選項。
21.【答案】C【解析】據對題干圖片中的建筑辨識可知,古代羅馬的建筑特點主要為巨大的穹頂和拱門,題干反映的古羅馬斗獸場(大競技場)即是如此,羅馬角斗場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市內臺伯河東岸,為古羅馬的象征,故選C項;古代埃及的建筑特點一般為金字塔或石像的形式,這與題圖的建筑風格不符,排除A項;古代希臘的建筑有其明顯特征,如柱廊和山形墻等,這與題圖的建筑風格不符,排除B項;拜占庭帝國建筑的皇宮、教堂等多使用馬賽克和金銀裝飾,這與題圖的建筑風格不符,排除D項。
22.【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科學家和邏輯學家。他是柏拉圖的學生,后來發展了柏拉圖的理念學說,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亞里士多德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科學觀點和方法論,如演繹法、歸納法等,這些方法在科學研究中被廣泛應用。因此,亞里士多德被認為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的貢獻對后世的科學、哲學和邏輯學產生了深遠影響,C選項正確;柏拉圖是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形而上學、倫理學和政治學等方面。他提出了“理念世界”的概念,認為真理存在于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世界”中。柏拉圖還創立了“學院派”,并在雅典建立了一所學校,培養了許多后來的哲學家和學者,排除A選項;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倫理學、政治學和認識論等方面。他強調人的內在道德品質,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是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方法被稱為“蘇格拉底式的對話”,排除B選項;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原子論和自然哲學方面。他認為物質是由不可分割的小顆粒——原子構成的,并且這些原子具有運動性和相互作用性。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對后來的自然科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排除D選項。
23.【答案】B【解析】提取題干材料關鍵信息“古希臘社會很重視體育競技……賽馬、舉啞鈴……等”,分析可知,古希臘社會舉行的這些體育競技項目均需要參賽者具備一定的力量才能獲得巨大榮譽,體現了古希臘社會崇尚力量之美的觀念,故選B項;題干強調了古希臘社會對體育競技的重視,不能反映“和平時代來臨”,排除A項;題干信息沒有具體說明古希臘社會“生活方式”如何,排除C項;題干信息亦未具體說明古希臘社會“文化水平”如何,排除D項。
二、非選擇題
1.【答案】
(1)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答出一位即可)(1分)《十二銅表法》《羅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等。(答出一部即可)(1分)
(2)絲綢之路 新航路的開辟(地理大發現)(2分)
(3)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等。(答出一項即可)(1分)鄭和下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2分)
(4)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障礙;開展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進行對外擴張與殖民活動,積累原始資本等。(任意兩點即可)(2分)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答出一個即可)(1分)
【解析】
(1)人物:根據所學可知,古希臘的哲學家代表有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答出其中任意一位即可。
法律:根據所學可知,羅馬法的代表有《十二銅表法》《羅馬民法大全》,或《羅馬民法大全》所包含的四部法律文件《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答出任意一部即可。
(2)道路:根據所學可知,西漢張騫通西域后,絲綢之路開辟,胡桃等作物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
事件:根據所學可知,明清時期,歐洲新航路的開辟(地理大發現)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這促進了美洲作物傳入中國。
(3)科技:根據所學可知,宋代科技發達,影響深遠,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火藥廣泛應用于軍事領域,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這些都是宋代對世界文明作出的突出貢獻,從中任選一項作答即可。
影響:根據材料三中的“明朝的造船技術世界領先……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鄭和下西洋,結合所學可知,鄭和下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大大拓展了“東學西漸”的范圍。
(4)原因:根據所學可知,西方通過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進行對外擴張與殖民活動,積累原始資本等,后來更是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障礙,接著開展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形成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體系和殖民體系,這些導致19世紀末西方先進,進而控制了整個世界。
事件: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初,中國進行了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民主制度,開展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民主和科學,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宣傳馬克思主義,努力追趕現代化,從中任選一個作答即可。
2.【答案】
(1)祖沖之
(2)唐太宗(或李世民)
(3)鄭成功
(4)亞里士多德
【解析】
(1)據所學可知,南北朝時期,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科學家是祖沖之。祖沖之運用劉徽的方法,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
(2)據所學可知,貞觀之治的開創者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各族友好關系進一步發展,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3)據所學可知,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是鄭成功。1662年,經過8個月的封鎖,鄭成功發動總攻,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至此,被荷蘭侵略者占據了38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4)據所學可知,古希臘百科全書式學者是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
1.【答案】
(1)時代特征:圖①民族交融;圖②:對外貿易繁榮
(2)史料價值:選擇圖③,埃及方尖碑對于了解古代埃及太陽崇拜及文字具有較高的價值。或者選擇圖④,為研究希臘古典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價值。
(3)分類:圖①②③屬于大河文明;圖④屬于海洋文明。
(4)價值:有助于國與國之間相互尊重,有助于保持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
【解析】
(1)時代特征:圖①:根據材料北魏女舞俑:“舞者身著窄袖左祍長襦,其服飾具有鮮卑特征,但舞袖的動作及風格。接近于漢族舞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民族大交融時期,圖中的北魏女舞俑圖穿著漢族服飾體現了民族交融的時代特征;圖②:根據材料“由22處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完整體現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貿易體系與多元社會結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繁榮,著名的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因此,泉州體現了對外貿易繁榮的時代特點。
(2)史料價值:開放性回答,選擇其中一圖概述其歷史價值即可。
如:選擇圖③,根據材料“古埃及崇拜太陽的紀念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頂端形似金字塔尖,碑身四面刻有象形文字”可知,埃及方尖碑對于了解古代埃及太陽崇拜及文字具有較高的價值。或者選擇圖④雅典衛城遺址“希臘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公元前5世紀,雅典達到鼎盛時期,這里成為希臘的文化藝術中心”,這為研究希臘古典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價值。
(3)分類:根據材料,按照文明的發源地可以將材料所示文明分為: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中國文明發源于長江和黃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發源于尼羅河,因此①②③屬于大河文明;古希臘文明發源于地中海地區,因此④屬于海洋文明。
(4)價值:開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從文明多樣性的積極影響的角度進行回答,如:有助于國與國之間相互尊重,有助于保持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等。
2.【答案】
(1)名稱:《十二銅表法》;
意義: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成為羅馬法的淵源。
(2)文獻:《權利法案》《美國1787年憲法》《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列舉出一項即可)
(3)認識:吸收本國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外國法治建設經驗;法治建設要符合本國國情;法治建設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名稱:根據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并把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 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
意義:根據材料一“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2)文獻:根據材料二“英、法、美等國在近代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獻,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以及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資產階級為了鞏固革命成果頒布的重要法律文獻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的《權利法案》,美國獨立戰爭后頒布的 《美國1787年憲法》,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的《人權宣言》,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頒布的《拿破侖法典》等。
(3)認識: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據材料三可知,要吸收本國優秀傳統文化;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可知,借鑒外國法治建設經驗;法治建設要符合本國國情;法治建設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2023-2025年中考真題銜接教材分類匯編:
第6課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一、選擇題
1.(2025·山東泰安中考·9)羅馬法是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人確立的訴訟程序、律師制度、陪審制度等為后世所承襲。《拿破侖法典》主要參照了羅馬法,歐美各國又借鑒《拿破侖法典》制定本國法律。材料反映了羅馬法(  )
A.維護了奴隸主貴族利益 B.實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體系完備,程序嚴謹 D.對西方法治產生深遠影響
【答案】D
【解析】羅馬法作為歐洲法學的淵源,其訴訟程序、律師制度、陪審制度被后世繼承,《拿破侖法典》參照羅馬法制定,歐美各國又借鑒該法典形成本國法律,這直接體現了羅馬法對西方法治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故選D項;羅馬法在古羅馬時期確實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但材料未涉及該內容,而是聚焦后世傳承,排除A項;羅馬法存在不平等,如奴隸和婦女權利受限,并非人人平等,材料強調的是影響而非平等原則,排除B項;材料提到具體制度如訴訟程序,但未直接說明體系完備程序嚴謹,重點是其對西方法治的貢獻,排除C項。
2.(2025·廣東中考·21)在書寫系統出現以前,古希臘人常在陶瓶上繪制圖像記述歷史,后來古希臘人用陶瓶圖像與文字共同記述歷史,如下圖“奇吉陶瓶”描繪了當時的戰爭場景,其飾帶上出現了神話人物身份的題名,這反映了古希臘(  )
A.城邦衰落源于連年戰爭 B.陶瓶兼具敘事性與藝術性
C.藝術作品滲透理性精神 D.城邦的歷史均由陶瓶記載
【答案】B
【解析】陶瓶上的戰爭場景直接體現了敘事功能,而其繪畫、紋飾及神話人物題名的設計則展現了藝術性,與材料中“繪制圖像記述歷史”“共同記述歷史”的表述一致,符合題意,故選B項;材料僅提及陶瓶描繪戰爭場景,未涉及城邦衰落原因無法得出城邦衰落源于戰爭,排除A項;理性精神強調冷靜思考、邏輯分析等,材料中陶瓶主要是敘事和藝術呈現,未體現理性精神,排除C項;城邦的歷史均由陶瓶記載表述絕對,古希臘還有其他歷史記載方式,如文字史書等 ,陶瓶只是其中一種輔助形式,排除D項。
3.(2025·陜西中考·9) 世界古代文明多姿多彩。下表所示成就產生于(  )
領域 文學 法學 歷法 建筑
成就 《荷馬史詩》 《十二銅表法》 儒略歷 帕特農神廟
A.古代印度 B.拜占庭帝國 C.古代希臘羅馬 D.阿拉伯帝國
【答案】C
【解析】《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詩人荷馬創作的史詩文學,《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儒略歷由羅馬凱撒大帝推行改革,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雅典衛城的標志性建筑,這些成就均源自古代希臘羅馬文明,故選C項;古代印度文明的文學代表作是《摩訶婆羅多》,法學以《摩奴法典》為代表,歷法有吠陀體系,建筑如桑奇大塔,與材料成就無關,排除A項;拜占庭帝國雖繼承羅馬傳統,但其法學成就以查士丁尼法典為主,儒略歷雖被沿用但起源羅馬,帕特農神廟和《荷馬史詩》屬古希臘時期,非拜占庭原創,排除B項;阿拉伯帝國有《一千零一夜》等文學,法學基于伊斯蘭教法,歷法為伊斯蘭歷,建筑如圓頂清真寺,與材料中的希臘羅馬成就無關聯,排除D項。
4.(2025·黑龍江綏化中考·20)希臘古典文化體現在神話、文學等各個方面。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是(  )
A.《十二銅表法》 B.《荷馬史詩》
C.《查士丁尼法典》 D.《哈姆雷特》
【答案】B
【解析】《荷馬史詩》是古希臘寶貴的文學遺產,它反映了古希臘社會的諸多方面,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生動展現了早期希臘社會的圖景,為研究希臘黑暗時代和城邦起源提供了文獻史料,所以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故選B項;《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共和國頒布的法律匯編,規范羅馬公民權利,屬于羅馬歷史范疇,與希臘社會無關,排除A項;《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在公元6世紀編纂的羅馬法集成,時間晚于希臘古典時期且聚焦法律體系,不涉及早期希臘文化,排除C項;《哈姆雷特》是英國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反映文藝復興時期人文思想,時代和主題均與古希臘早期社會脫節,排除D項。
5.(2025·河北中考·9)世界文明豐富多樣,下列作品均出自(  )
《擲鐵餅者》 《荷馬史詩》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臘 D.古代日本
【答案】C
【解析】據所學可知,《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之一。《荷馬史詩》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故選C項;古埃及文明代表有金字塔、象形文字等,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古印度文明代表有種姓制度、佛教等,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古代日本學習唐朝典章制度,進行大化改新,12世紀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
6.(2025·河南·14)古代羅馬人制出了一種非常堅固耐用的混凝土,有了它,便能建造出古希臘人所不敢想象的巨型工程。材料強調古羅馬建筑的發展得益于(  )
A.建筑材料的研制 B.希臘建筑的傳承
C.建筑藝術的創新 D.東西方文明互鑒
【答案】A
【解析】題干提到古羅馬人制出堅固耐用的混凝土,得以建造巨型工程,表明建筑材料的研制對古羅馬建筑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故選A項;希臘建筑傳承影響了羅馬建筑,但材料強調羅馬新材料的應用使得羅馬建筑超越了古希臘任的想象,排除B項;建筑藝術創新體現在拱門技術等方面,但材料焦點是材料發明而非建筑藝術的創新,排除C項;東西方文明互鑒在羅馬建筑中也有體現,如拱門的來源等,但材料主旨在強調新材料的應用,而且只對比了羅馬與希臘,未涉及對東方文明的吸收,排除D項。
7.(2025·山東煙臺中考·19)如下是“羅馬法學演變”流程圖,對其內容解讀正確的是(  )
A.習慣法屬于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據的成文法
B.《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
C.《羅馬民法大全》編纂于羅馬共和國時期
D.公民法和萬民法構成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圖示及所學知識可知,《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故選B項;成文法才使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據,排除A項;《羅馬民法大全》形成于拜占庭帝國時期,排除C項;羅馬法學系統由萬民法、經濟法以及眾多法律概念共同構成,排除D項。
1.(2024·四川資陽中考·10)“城”是早期文明的主要標志之一,某城有引水道工程,有慶祝勝利的凱旋門和宏大的宗教場所萬神廟,還有可容納近8萬名觀眾的大競技場。該城屬于(  )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臘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羅馬文明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引水道工程”“凱旋門和宏大的宗教場所萬神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建筑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如石拱門、穹頂等,既堅固結實,又華麗宏偉。羅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納近8萬名觀眾的大競技場,有引水道工程,還有慶祝勝利的凱旋門和宏大的宗教場所萬神廟,故選D項;古埃及文明的建筑成就主要是金字塔,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古希臘文明的建筑成就主要有帕特農神廟,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古印度文明的建筑成就主要有泰姬陵等,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
2.(2024·青海西寧中考·12)他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是他的名言。他的主要成就有(  )
A.提出“原子論” B.創立邏輯學
C.創立進化論 D.提出相對論
【答案】B
【解析】據題干“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并結合所學可知,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是他的名言,故選B項;結合所學可知,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的觀點,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1905年,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理論支柱之一,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3.(2024·貴州貴陽中考·9)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生應該思想高尚,盡力遵循理性而生活”。從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點是(  )
A.擴大城邦公民權利 B.展現古羅馬的哲學成就
C.維護奴隸主的統治 D.關注對人本身的研究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認識你自己”“人生應該”可知,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都對人應該如何生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可知他們都關注對人的研究,故選D項;材料體現的是對人的思考,是哲學方面,沒有提及政治上的公民權利,排除A項;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臘哲學家,與古羅馬無關,排除B項;題干涉及的是對人的關注,與維護奴隸主的統治無關,排除C項。
4.(2024·西藏中考·13)古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以下屬于古希臘遺址的是(  )
A.獅身人面像 B.帕特農神廟遺址
C.摩亨佐·達羅遺址 D.大競技場遺址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建筑藝術的代表,由此可知,帕特農神廟遺址屬于古希臘遺址,故選B項;獅身人面像屬于古埃及,排除A項;摩亨佐·達羅遺址是屬于古印度的文明遺址,排除C項;大競技場指的是羅馬大競技場,是古羅馬的建筑成就,排除D項。
5.(2024·湖南長沙中考·7)文明遺跡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文明遺跡與其地理位置匹配準確的是(  )
A.胡夫金字塔——印度河流域 B.摩亨佐·達羅遺址——兩河流域
C.半坡遺址——長江流域 D.帕特農神廟——愛琴海地區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建筑藝術的代表,古希臘位于愛琴海地區,故選D項;胡夫金字塔位于尼羅河流域,排除A項;摩亨佐·達羅遺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排除B項;半坡遺址位于黃河流域,排除C項。
6.(2024·四川樂山中考·11)文物雖靜默不語,卻承載著豐富的信息。如圖所示文物可以用來佐證(  )
A.雅典民主政治 B.中西文化交流 C.西歐文藝復興 D.世界市場形成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繪有身著絲綢婦女形象的古希臘陶壺”“玻璃是古代埃及人最早制造的,從東羅馬帝國傳入中國”和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的陶壺有著中國元素,玻璃器皿制造技術由古代埃及人發明,由東羅馬帝國傳入中國,說明中西文化交流歷史悠久,故選B項;題干體現中西文化交流,沒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排除A項;題干展示的兩幅圖片與西歐文藝復興無關,文藝復興興起是14世紀,與材料“公元前5世紀”不符,排除C項;世界市場形成是在新航路開辟之后才實現的,排除D項。
7.(2024·江西中考·15)柏拉圖認為,古埃及人的激情更多是追求物質的富饒,他們沒有希臘人這種對知識的熱愛。能佐證該觀點的是(  )
A.埃及建立種姓制度 B.埃及法學系統完整
C.希臘發展海外貿易 D.希臘哲學成就突出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可知,柏拉圖認為古埃及人沒有希臘人這種對知識的熱愛,古希臘人熱愛知識。因此古代希臘哲學成就突出,涌現了一大批著名的哲學家如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等,故選D項;建立種姓制度的是古代印度,排除A項;古代羅馬法學系統完整,排除B項;希臘發展海外貿易與題干“希臘人對知識的熱愛”不符,排除C項。
8.(2024·四川廣安中考·6)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豐富多彩,是人類寶貴的精神遺產,其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成就是(  )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漢謨拉比法典》
C.梵文和佛教 D.帕特農神廟和《十二銅表法》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希臘、羅馬的建筑藝術對后世的建筑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希臘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神廟四周以廊柱環繞,柱身有粗有細,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法學方面的成就是羅馬人最偉大的成績之一,《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故選D項;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項 ;楔形文字和《漢謨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亞兩河流域的文明代表,排除B項;梵文和佛教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代表,排除C項。
9.(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20)根據下面資料得出的結論中最恰當的是(  )
《漢謨拉比法典》 古巴比倫王國文明的象征,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銅表法》 羅馬共和國最偉大的遺產之一,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羅馬民法大全》 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法典,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
A.人類社會發展中王權始終受到法律的制約
B.人類社會的法制建設源遠流長并不斷發展完善
C.《羅馬民法大全》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D.《漢謨拉比法典》和《十二銅表法》都是歐洲法制建設的成就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類社會的法制建設源遠流長并不斷發展完善,故選B項;人類社會發展中王權始終受到法律的制約,不符合史實,人類社會發展初期法律是維護王權的,排除A項;《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民法大全》 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排除C項;《漢謨拉比法典》是西亞古巴比倫王國文明的象征,而不是歐洲法制建設的成就,排除D項。
10.(2024·河南中考·15)在古希臘,將比賽勝利者的雕像樹立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成為一種風氣。甚至有人認為,沒有奧林匹克運動會就不會有希臘雕塑。材料表明古希臘運動會(  )
A.促進藝術發展 B.推動文化交流 C.消除政治分歧 D.倡導和平理念
【答案】A
【解析】據材料“將比賽勝利者的雕像樹立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成為一種風氣”可知,在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勝利者的雕像會被豎立在場,這推動了古希臘雕塑藝術的發展,這體現了運動會促進了藝術的發展,故選A項;材料并未涉及其他地區文化,無法體現文化交流,排除B項;“消除”說法過于絕對,且古希臘實行民主政治,政治分歧時常存在,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運動會,“倡導和平理念”無從得出,排除D項。
11.(2024·四川成都中考·16)如圖是繪有身著絲綢的婦女形象的古希臘陶壺。該圖可用來研究古希臘時期(  )
A.雕刻藝術的高超 B.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C.理性主義的起源 D.城邦政治的繁榮
【答案】B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古希臘陶壺上的婦女身著絲綢,絲綢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業品,證實了古代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該陶壺可以作為研究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史料,故選B項;陶壺不能反映古希臘雕刻藝術的發展水平,高超無法體現,排除A項;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陶壺的信息與城邦政治無關,反映的是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排除D項。
1.(2023·江蘇宿遷中考·15)《荷馬史詩》是野蠻時代帶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之一。這一遺產可以用來研究(  )
A.希臘的早期社會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羅馬的法制建設 D.兩河流域的文明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文學名著《荷馬史詩》是古代歐洲著名的長篇文學作品,是古代希臘不朽的文學作品,同時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書,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作品,相傳它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根據口頭流傳的史詩和短歌編成的長篇敘事詩,反映了公元前11一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故選A項;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時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期”,《荷馬史詩》是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記錄,時間不符,排除B項;《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兩河流域的文明屬于亞洲文明,《荷馬史詩》是古代歐洲的史詩,排除D項。
2.(2023·江蘇無錫中考·16)這位思想家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希臘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西方科學和哲學領域劃時代的人物。該人物是(  )
A.蘇格拉底 B.伯里克利 C.亞里士多德 D.德謨克利特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希臘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因此該人物是亞里士多德,故選C項;蘇格拉底的主要成就在哲學領域,不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排除A項;伯里克利是雅典民主政治家,排除B項;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提出了“原子論”,排除D項。
3.(2023·山東青島中考·31)希臘建筑以其獨特的廊柱結構,成為兼具物質功能性和審美功能性的藝術代表之一。如圖建筑屬于古希臘遺留下來的是?(  )
A金字塔 B帕特農神廟 C羅馬大競技場 D紫禁城
【答案】B
【解析】據所學可知,希臘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故選B項;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建筑,不是古希臘的,排除A項;羅馬大競技場是古羅馬的建筑,不是古希臘的,排除C項;紫禁城是中國建筑,不是古希臘的,排除D項。
4.(2023·江西中考·15)如圖反映的主題是(  )
競技場遺址外景 《十二銅表法》頒布時的情景(想象圖) 刻在大理石上的“儒略歷”片斷
A.古巴比倫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臘文明 D.古羅馬文明
【答案】D
【解析】據“競技場”“《十二銅表法》”“儒略歷”可知,圓形競技場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市內臺伯河東岸,為古羅馬的象征,《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公元前46年羅馬統治者儒略·凱撒采納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意見制定儒略歷,由此可見,材料反映的主題為古羅馬文明,故選D項;材料與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希臘文明無關,排除A項、B項、C項。
5.(2023·福建中考·18)羅馬大競技場將希臘古典建筑精華的柱式和羅馬人深為自豪的拱門結合。這體現了古羅馬人在建筑上(  )
A.注重吸收創新 B.強調全盤模仿 C.趨向封閉保守 D.重視中西合璧
【答案】A
【解析】據“希臘古典建筑精華的柱式”“羅馬人深為自豪的拱門”可知,羅馬大競技場學習借鑒希臘建筑的特點,并與羅馬建筑特點相結合,說明羅馬建筑善于注重吸收創新,故選A項;“和羅馬人深為自豪的拱門結合”與“全盤模仿”不符,排除B項;題干主要強調羅馬建筑注重吸收創新,與“封閉保守”相反,排除C項;據“希臘古典”“羅馬人”可知,其未提及中方,無法體現中西合璧,排除D項。
6.(2023·廣東深圳中考·16)羅馬不再是拉丁—羅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敘利亞、希臘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為歐洲文明的先聲。材料指出羅馬(  )
A.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 B.吸收希臘文化的原因
C.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影響 D.民主政治發展歷程的特征
【答案】C
【解析】據“吸收了敘利亞、希臘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為歐洲文明的先聲。”可知,羅馬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與周圍的其他文化發生交流和傳播,同時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故選C項;題干主要涉及文化領域的變化,與早期法律制度的內容無關,排除A項;題干強調羅馬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影響,未體現吸收希臘文化的原因,排除B項;題干主要涉及文化領域的變化,與民主政治發展無關,排除D項。
7.(2023·江蘇宿遷中考·15)《荷馬史詩》是野蠻時代帶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之一。這一遺產可以用來研究(  )
A.希臘的早期社會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羅馬的法制建設 D.兩河流域的文明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文學名著《荷馬史詩》是古代歐洲著名的長篇文學作品,反映了公元前11一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故選A項;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時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期”,《荷馬史詩》是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記錄,與雅典的民主政治時期的時間不符,排除B項;《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排除C項;兩河流域的文明屬于亞洲文明,《荷馬史詩》是古代歐洲著名,無法了解兩河流域的文明,排除D項。
8.(2023·湖北宜昌中考·15)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2023年的端午節在公歷6月22日。公歷是世界通用的歷法,它的基礎是(  )
A.授時歷 B.俄歷 C.農歷 D.儒略歷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為“儒略歷”,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故選D項;授時歷為元代郭守敬、王恂、許衡等人創制,排除A項;俄歷為俄國歷法,已經停用,排除B項;農歷是中國傳統歷法,排除C項。
9.(2023·湖南衡陽中考·12)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一書中說:“現在人們對希臘這一黑暗時代指古代希臘遭受蠻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蠻族入侵時期的了解詳盡得多,這主要應歸功希臘人自己留下的寶貴遺產。”他在這里說的寶貴遺產主要是指(  )
A.《荷馬史詩》 B.《天方夜譚》
C.《馬可·波羅行紀》 D.《神曲》
【答案】A
【解析】據題干“這主要應歸功希臘人自己留下的寶貴遺產”并結合所學可知,希臘的寶貴遺產是《荷馬史詩》。荷馬史詩以一定的歷史事實為依據,結合神話傳說,廣泛地反映出當時希臘社會從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過渡時期的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情況,以及希臘人民的生活和斗爭,故A項正確;《天方夜譚》是阿拉伯的寶貴遺產,排除B項;《馬可·波羅行紀》是意大利的寶貴遺產,排除C項;《神曲》是意大利的寶貴遺產,排除D項。
10.(2023·四川樂山中考·12)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他們生活在(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希臘 D.古代羅馬
【答案】C
【解析】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他終生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柏拉圖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與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希臘三賢”。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其名言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由此可知,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生活在古希臘,選擇C項符合題意。
11.(2023·四川遂寧中考·8)史料種類眾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歷史發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記錄。其它史料如文字記載、口述回憶等或由立場的不同,或受環境的影響,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歷史的本真。以下選項作為研究古希臘歷史第一手史料最恰當的是(  )
A.雅典衛城遺址 B.《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C.電影《諸神之戰》 D.希波戰爭故事講述
【答案】A
【解析】據“第一手史料”可知,雅典衛城遺址是希臘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原始史料,可以作為研究古希臘歷史第一手史料,故選A項;《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創作的歷史著作,可能摻雜著作者的情感,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項;電影《諸神之戰》可能摻雜著創作人員的情感,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項;希波戰爭故事講述可能會受講述者的立場等影響,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項。
12.(2023·四川遂寧中考·7)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這部法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拿破侖法典》
C.《十二銅表法》 D.《大憲章》
【答案】C
【解析】據“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可知,《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國家立法的紀念碑,也是最早的羅馬法文獻,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故選C項;《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法律匯編,排除A項;1804年公布的《拿破侖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排除B項;《大憲章》是英國封建時期的重要憲法性文件之一,排除D項。
13.(2023·四川雅安中考·14)希臘神話中,神就是人的最完美體現,主神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都與人的形象與性格相同,只不過天神更有智慧、更為健美而已。這表明希臘神話的特點是(  )
A.蘊含豐富哲理 B.神權至上 C.神人同形同性 D.華麗宏偉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神就是人的最完美體現……天神更有智慧、更為健美”可知,古希臘神話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點,他們認為天神與人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天神更有智慧、更為健美,故選C項;材料反映了神人形象與性格相同的情況,無法看出希臘神話是否蘊含豐富哲理,也無法得知希臘神話是否華麗宏偉,排除A、D兩項;神權至上的情況下,天神高高在上,人則無法與天神媲美,明顯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
14.(2023·江蘇揚州中考·12)古希臘時期,詩人品達創作頌詩:“我們找不到比奧林匹亞更偉大的賽會,正如在白晝時找不出比那金色天空中的太陽更加奪目的星辰。”這體現了(  )
A.古羅馬體育的輝煌 B.古印度人的英雄觀
C.文學與體育的結合 D.阿拉伯文學的繁榮
【答案】C
【解析】據“奧林匹亞…賽會……太陽”可知,材料把古希臘的奧林匹亞賽會比作太陽,可知是對奧林匹亞的歌頌,是文學與體育的結合,故選C項;材料中說的是古希臘,不是古羅馬、古印度和阿拉伯,題干與這些國家無關,排除A項、B項、D項。
15.(2023·山東東營中考·18)古希臘哲學成就突出,產生了多位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便是其中之一。下列屬于他的名言的是(  )
A.“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B.“認識你自己”
C.“勤為無價寶,慎為護身術” D.“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的偉大哲學家,他的思想以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為特點。“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最符合亞里士多德的哲學精神,其中的真理之愛正是亞里士多德追求哲學的初衷,故選D項;“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是但丁的名言,排除A項;“認識你自己”出自古希臘的另一位偉大哲學家修昔底德之口,排除B項;“勤為無價寶,慎為護身術”則是出自我國古代的贊美勤勞和慎重的警言,排除C項。
16.(2023·四川宜賓中考·11)在埃及太陽歷的基礎上創新了儒略歷;吸收希臘建筑特點,創新出石拱門、穹頂;制定《十二銅表法》,成為歐洲法學的淵源。這說明,古羅馬(  )
A.成為歐亞文化發祥地 B.推動文化交流與傳播
C.建立完整的法學體系 D.搭建了歐亞和平之橋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古羅馬借鑒古埃及歷法創制了新的歷法,吸收古希臘建筑特點,創新出石拱門等建筑,還制定了法律,對后世影響深遠。說明古羅馬推動文化交流與傳播,故選B項;歐洲的發祥地是古希臘,排除A項;古羅馬建立完整的法學體系,但是與材料中“吸收希臘建筑特點,創新出石拱門、穹頂”不符,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古羅馬的文明成就,沒有涉及到亞洲,排除D項。
17.(2023·黑龍江哈爾濱中考·16)探尋文明足跡,感受歷史輝煌。著名學者余秋雨曾進行過一次“千禧之旅”,從歐洲文明的發祥地開啟旅程,到中國的萬里長城完美收官。在“歐洲文明的發祥地”,他可以看到的建筑是(  )
A.金字塔 B.帕特農神廟 C.獅身人面像 D.巴黎圣母院
【答案】B
【解析】據所學可知,歐洲文明的發祥地是古希臘,其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故選B項;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項、C項;巴黎圣母院是法國及歐洲文學文化的地標建筑,排除D項。
18.(2023·重慶(B卷)中考·12)帕特農意為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護神。帕特農神廟極為宏偉隆重,在細部安置和工程質量上皆精益求精,藝術設計尤為巧妙,神廟的雕刻被人們譽為“雖出自人工之手,卻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這反映出(  )
A.希臘神話中“神人同形同性” B.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權沖擊
C.古希臘的藝術成就十分輝煌 D.帕特農神廟至今仍保存完好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在細部安置和工程質量上皆精益求精,藝術設計尤為巧妙”“雖出自人工之手,卻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結合所學可知,帕特農神廟的設計代表了古希臘建筑藝術的最高水平,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成就十分輝煌,故選C項;希臘神話中“神人同形同性”,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權沖擊,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B項;1687年威尼斯人與土耳其人作戰時,神廟遭到破壞,19世紀下半葉,曾對神廟進行過部分修復,已無法恢復原貌,現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殼,因此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
19.(2023·黑龍江龍東中考·15)它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它是(  )
A.《法學匯纂》 B.《十二銅表法》
C.《新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答案】B
【解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被稱為“《十二銅表法》”。成文法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刑法、民法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故選B項;《法學匯纂》是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排除A項;查士丁尼還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排除C項;《查士丁尼法典》是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匯編而成的法典,排除D項。
20.(2023·湖北荊州中考·11)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希臘,在運動會上獲勝者被本城邦人視為英雄。《擲鐵餅者》因包含著無限生命力而成為古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這說明古希臘體育活動(  )
A.彰顯軍事力量 B.加劇城邦矛盾 C.得到普遍支持 D.鼓勵全員參與
【答案】C
【解析】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古代希臘的體育盛事,起源于公元前8世紀的古希臘城邦。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參賽者來自不同的城邦,他們通過參與各種競技項目來展示自己的體能和技藝。獲勝者被本城邦人視為英雄,并受到贊揚和尊重。提及的《擲鐵餅者》雕塑描繪了一位擲鐵餅運動員,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該雕塑通過展示擲鐵餅運動員的力量和無限生命力,反映了古希臘人對體育活動的推崇和贊美,C選項正確;雖然古希臘的體育活動與戰爭和軍事有一定的聯系,但其主要目的是通過競技和運動來展示個人的體能和技藝,而非直接彰顯軍事力量,排除A選項;古希臘的體育活動并不是為了加劇城邦之間的矛盾,相反,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奧林匹亞舉行,各城邦的代表參與其中,體現了一種平等和競爭的精神,排除B選項;雖然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古希臘的盛大體育活動,但參與其中的并不是全體古希臘人民,而是各個城邦選派的代表運動員,排除D選項。
21.(2023·天津中考·19)如圖的建筑產生于(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臘 C.古代羅馬 D.拜占庭帝國
【答案】C
【解析】據對題干圖片中的建筑辨識可知,古代羅馬的建筑特點主要為巨大的穹頂和拱門,題干反映的古羅馬斗獸場(大競技場)即是如此,羅馬角斗場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市內臺伯河東岸,為古羅馬的象征,故選C項;古代埃及的建筑特點一般為金字塔或石像的形式,這與題圖的建筑風格不符,排除A項;古代希臘的建筑有其明顯特征,如柱廊和山形墻等,這與題圖的建筑風格不符,排除B項;拜占庭帝國建筑的皇宮、教堂等多使用馬賽克和金銀裝飾,這與題圖的建筑風格不符,排除D項。
22.(2023·山東棗莊中考·7)他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邏輯學的創始人,提出的演繹等方法成為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這一人物是(  )
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亞里士多德 D.德謨克利特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科學家和邏輯學家。他是柏拉圖的學生,后來發展了柏拉圖的理念學說,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亞里士多德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科學觀點和方法論,如演繹法、歸納法等,這些方法在科學研究中被廣泛應用。因此,亞里士多德被認為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的貢獻對后世的科學、哲學和邏輯學產生了深遠影響,C選項正確;柏拉圖是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形而上學、倫理學和政治學等方面。他提出了“理念世界”的概念,認為真理存在于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世界”中。柏拉圖還創立了“學院派”,并在雅典建立了一所學校,培養了許多后來的哲學家和學者,排除A選項;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倫理學、政治學和認識論等方面。他強調人的內在道德品質,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是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方法被稱為“蘇格拉底式的對話”,排除B選項;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原子論和自然哲學方面。他認為物質是由不可分割的小顆粒——原子構成的,并且這些原子具有運動性和相互作用性。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對后來的自然科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排除D選項。
23.(2023·四川成都中考·18)古希臘社會很重視體育競技,人們也積極參加。主要項目有賽馬、舉啞鈴、投擲標槍、投擲鐵餅、格斗、摔跤等,競技中名列前茅的人會獲得極大的榮譽。這表明古希臘(  )
A.和平時代來臨 B.崇尚力量之美 C.生活方式樸素 D.文化水平低下
【答案】B
【解析】提取題干材料關鍵信息“古希臘社會很重視體育競技……賽馬、舉啞鈴……等”,分析可知,古希臘社會舉行的這些體育競技項目均需要參賽者具備一定的力量才能獲得巨大榮譽,體現了古希臘社會崇尚力量之美的觀念,故選B項;題干強調了古希臘社會對體育競技的重視,不能反映“和平時代來臨”,排除A項;題干信息沒有具體說明古希臘社會“生活方式”如何,排除C項;題干信息亦未具體說明古希臘社會“文化水平”如何,排除D項。
二、非選擇題
1.(2025·威海中考·2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希臘哲學是非常之辯證的,許多至理名言連今天看來仍有永恒價值……羅馬人對希臘人的征服開啟了希臘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時代,羅馬人在地中海的統治中融合進了希臘文明的精神,把希臘精神轉換成了羅馬的政治統治形式,形成了羅馬法的原則。
——陳樂民、周弘《歐洲文明的進程》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分別寫出一位希臘哲學的代表人物和一部羅馬法。
材料二
不同歷史時期引種推廣的農作物往往會帶有一定的歷史特征及地域特色,這在作物命名上都有跡可循。秦漢和魏晉引進的異域事物多冠以“胡”字,如胡桃(核桃)、胡麻(芝麻)等……宋元及明清時期傳入的域外作物多冠以“番”字,如番薯(紅薯)、番豆(花生)等。明清時期是中國作物引進和推廣的一個高峰,尤其是原產美洲的作物,總數超過60種。
——摘編自王思明《外來作物如何影響中國人的生活》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說出西漢時胡桃等作物傳入中原的道路。分析明清時期“原產美洲的作物”傳入中國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材料三
“東學西漸”經歷了秦漢、隋唐、宋明三個時期。宋代中國科學技術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造極時代”,對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貢獻,深刻影響了全人類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社會制度的歷史變遷。明朝的造船技術世界領先,______,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大拓展了“東學西漸”的范圍。
——摘編自《“東學西漸”與“西學東漸”》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列舉一項“宋代對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簡述“______”處所示歷史事件的影響。
材料四
在工業力量和殖民手段的配合下,到19世紀末西方控制了整個世界,其他文明則似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間,處于生死存亡之際。但就在這個時候,從20世紀開始,全世界掀起了擺脫殖民統治、努力追趕(近)現代化的熱潮。
——錢乘旦《風起云飛揚》
(4)依據材料四和所學,歸納“到19世紀末西方控制了整個世界”的原因。(至少答出兩點)舉出一個20世紀初中國“努力追趕(近)現代化”的事件。
【答案】
(1)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答出一位即可)(1分)《十二銅表法》《羅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等。(答出一部即可)(1分)
(2)絲綢之路 新航路的開辟(地理大發現)(2分)
(3)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等。(答出一項即可)(1分)鄭和下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2分)
(4)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障礙;開展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進行對外擴張與殖民活動,積累原始資本等。(任意兩點即可)(2分)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答出一個即可)(1分)
【解析】
(1)人物:根據所學可知,古希臘的哲學家代表有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答出其中任意一位即可。
法律:根據所學可知,羅馬法的代表有《十二銅表法》《羅馬民法大全》,或《羅馬民法大全》所包含的四部法律文件《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答出任意一部即可。
(2)道路:根據所學可知,西漢張騫通西域后,絲綢之路開辟,胡桃等作物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
事件:根據所學可知,明清時期,歐洲新航路的開辟(地理大發現)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這促進了美洲作物傳入中國。
(3)科技:根據所學可知,宋代科技發達,影響深遠,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火藥廣泛應用于軍事領域,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這些都是宋代對世界文明作出的突出貢獻,從中任選一項作答即可。
影響:根據材料三中的“明朝的造船技術世界領先……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鄭和下西洋,結合所學可知,鄭和下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大大拓展了“東學西漸”的范圍。
(4)原因:根據所學可知,西方通過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進行對外擴張與殖民活動,積累原始資本等,后來更是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障礙,接著開展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形成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體系和殖民體系,這些導致19世紀末西方先進,進而控制了整個世界。
事件: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初,中國進行了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民主制度,開展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民主和科學,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宣傳馬克思主義,努力追趕現代化,從中任選一個作答即可。
2.(2025·龍東中考·21)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歷史人物。 (4分)
(1)南北朝時期,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科學家是___________。
(2)貞觀之治的開創者是___________。
(3)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
(4)古希臘百科全書式學者是___________。
【答案】
(1)祖沖之
(2)唐太宗(或李世民)
(3)鄭成功
(4)亞里士多德
【解析】
(1)據所學可知,南北朝時期,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科學家是祖沖之。祖沖之運用劉徽的方法,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
(2)據所學可知,貞觀之治的開創者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各族友好關系進一步發展,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3)據所學可知,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是鄭成功。1662年,經過8個月的封鎖,鄭成功發動總攻,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至此,被荷蘭侵略者占據了38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4)據所學可知,古希臘百科全書式學者是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
1.(2024·山東淄博中考·16)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
【文物述說歷史】
圖①北魏女舞俑 山西大同出土文物。舞者身著窄袖左衽長襦,其服飾具有鮮卑特征,但舞袖的動作及風格。接近于漢族舞蹈。 圖②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世界文化遺產。由22處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完整體現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貿易體系與多元社會結構。
圖③埃及方尖碑 古埃及崇拜太陽的紀念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頂端形似金字塔尖,碑身四面刻有象形文字。 圖④雅典衛城遺址 希臘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公元前5世紀,雅典達到鼎盛時期,這里成為希臘的文化藝術中心。
(1)圖①、圖②所示文物分別反映出怎樣的時代特征?
(2)從圖③、圖④所示文物中選擇一個,概述其史料價值。
【文物承載文明】
2016年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的演講中指出:“文明具有多樣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一樣,一同構成我們這個星球的生命本源。”
(3)上述文物體現了文明多樣性。請將文物按照代表的文明類型分成兩類。
(4)結合材料,你認為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倡導文明多樣性有何價值?
【答案】
(1)時代特征:圖①民族交融;圖②:對外貿易繁榮
(2)史料價值:選擇圖③,埃及方尖碑對于了解古代埃及太陽崇拜及文字具有較高的價值。或者選擇圖④,為研究希臘古典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價值。
(3)分類:圖①②③屬于大河文明;圖④屬于海洋文明。
(4)價值:有助于國與國之間相互尊重,有助于保持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
【解析】
(1)時代特征:圖①:根據材料北魏女舞俑:“舞者身著窄袖左祍長襦,其服飾具有鮮卑特征,但舞袖的動作及風格。接近于漢族舞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民族大交融時期,圖中的北魏女舞俑圖穿著漢族服飾體現了民族交融的時代特征;圖②:根據材料“由22處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完整體現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貿易體系與多元社會結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繁榮,著名的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因此,泉州體現了對外貿易繁榮的時代特點。
(2)史料價值:開放性回答,選擇其中一圖概述其歷史價值即可。
如:選擇圖③,根據材料“古埃及崇拜太陽的紀念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頂端形似金字塔尖,碑身四面刻有象形文字”可知,埃及方尖碑對于了解古代埃及太陽崇拜及文字具有較高的價值。或者選擇圖④雅典衛城遺址“希臘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公元前5世紀,雅典達到鼎盛時期,這里成為希臘的文化藝術中心”,這為研究希臘古典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價值。
(3)分類:根據材料,按照文明的發源地可以將材料所示文明分為: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中國文明發源于長江和黃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發源于尼羅河,因此①②③屬于大河文明;古希臘文明發源于地中海地區,因此④屬于海洋文明。
(4)價值:開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從文明多樣性的積極影響的角度進行回答,如:有助于國與國之間相互尊重,有助于保持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等。
2.(2024·貴州黔西南中考·18)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人類社會法治傳統源遠流長。根據材料,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并把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它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摘編自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世界歷史》
材料二
建立法治社會是近代歷史發展的重要趨勢。英、法、美等國在近代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獻,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材料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豐富的法治思想,為我們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
——摘編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1)根據材料一回答,古羅馬頒布的成文法的名稱是什么?該法典的頒布對后世法制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2)根據材料二以及所學知識列舉三項這一時期資產階級為了鞏固革命成果頒布的重要法律文獻。
(3)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以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法治建設的認識。
【答案】
(1)名稱:《十二銅表法》;
意義: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成為羅馬法的淵源。
(2)文獻:《權利法案》《美國1787年憲法》《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列舉出一項即可)
(3)認識:吸收本國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外國法治建設經驗;法治建設要符合本國國情;法治建設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名稱:根據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并把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 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
意義:根據材料一“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2)文獻:根據材料二“英、法、美等國在近代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獻,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以及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資產階級為了鞏固革命成果頒布的重要法律文獻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的《權利法案》,美國獨立戰爭后頒布的 《美國1787年憲法》,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的《人權宣言》,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頒布的《拿破侖法典》等。
(3)認識: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據材料三可知,要吸收本國優秀傳統文化;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可知,借鑒外國法治建設經驗;法治建設要符合本國國情;法治建設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牌县| 迁安市| 长乐市| 柘荣县| 海城市| 扶风县| 莲花县| 鄱阳县| 周宁县| 鲁甸县| 天水市| 兴海县| 资源县| 绥棱县| 嵩明县| 阿尔山市| 淮北市| 比如县| 丹江口市| 文安县| 徐汇区| 从化市| 光山县| 天等县| 沅陵县| 贞丰县| 贵港市| 城口县| 明光市| 赣州市| 昌平区| 长治县| 宜君县| 洛宁县| 宁城县| 武冈市| 陆良县| 泽库县| 德江县| 林西县| 西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