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12月調研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12月調研試卷

資源簡介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12月調研試卷
1.(2022八上·鳳陽月考)江蘇布政使李星沅獲悉《南京條約》后,氣憤不己,深憂“千秋萬世何以善后”。李星沅“氣憤”“深憂”的是(  )
A.我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
B.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統(tǒng)治工具
C.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D.外國侵略更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
2.(2022八上·鳳陽月考)《南京條約》規(guī)定: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這說明(  )
A.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D.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
3.(2022八上·鳳陽月考)有學者說,歐洲人想要更多的讓步,而中國則認為,1842—1844年的條約承認特權太多,因此,1856年再次爆發(fā)戰(zhàn)爭就成為必然。1856年戰(zhàn)爭是指(  )
A.鴉片戰(zhàn)爭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C.甲午戰(zhàn)爭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4.(2022八上·鳳陽月考)有史學家指出:“如果說鴉片戰(zhàn)爭的震撼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qū)的話,那么持續(xù)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則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下列關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是鴉片的輸入
②戰(zhàn)爭前后,俄國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③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
④列強的侵略勢力由沿海向內地發(fā)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22八上·鳳陽月考)《天朝田畝制度》中主張絕對平均分配土地、產品,多余財富要收歸國庫;《資政新篇》中卻主張學習西方,發(fā)展工商業(yè)和資本主義經濟。這種改變(  )
A.適應了農民戰(zhàn)爭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國危機
C.促進了中國社會的改良 D.體現(xiàn)了時代發(fā)展潮流
6.(2022八上·鳳陽月考)歷史學家郭廷以這樣評價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的信仰其實就是一個低級迷信,其組織是絕對的暴力集團,依賴神權、極權、愚昧的統(tǒng)治,只為滿足高層人物的無限欲望,絲毫不顧及大眾的福利。”從這段評價中,我們可以知道(  )
A.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
B.缺乏科學理論指導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
C.中外勢力共同鎮(zhèn)壓了這次農民起義
D.領導集團的內訌使政權迅速土崩瓦解
7.(2022八上·鳳陽月考)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的原因不包括(  )
A.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tǒng)治
B.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
C.企業(yè)經營管理帶有明顯的官僚衙門作風
D.洋務派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
8.(2022八上·鳳陽月考)1882年底,英國商人比爾茲利在年度財務報告中寫道:“統(tǒng)計結果表明,我們的航運公司今年虧損額達到了400萬兩白銀,當然,法國的輪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這樣下去,我們將很快退出上海航運市場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李鴻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輪船招商局”。這則材料反映了上海輪船招商局的創(chuàng)辦(  )
A.啟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B.使中國開始走上富強道路
C.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D.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9.(2022八上·鳳陽月考)《日清戰(zhàn)爭前的日本對清戰(zhàn)爭準備》一書中寫到:“日本從政府到軍隊,預先就設想了和中國交戰(zhàn)的時機并做了盡可能的準備,在這種情況下才斷然出兵的。而且,中日之間的戰(zhàn)爭,至少從1887年開始,具體的作戰(zhàn)計劃就被構想出來了。”對這段史料分析正確的是(  )
A.這場中日戰(zhàn)爭指的是日本侵華戰(zhàn)爭
B.有助于分析此次戰(zhàn)爭的歷史影響
C.可以具體了解此次戰(zhàn)爭的作戰(zhàn)計劃
D.說明日本發(fā)動此次戰(zhàn)爭蓄謀已久
10.(2022八上·鳳陽月考)朱學勤認為,“(中國近代)現(xiàn)代化的過程需要一種新的……政治載體……什么樣的政治載體適合于推進中國的現(xiàn)代化呢?實際上這是全民族的一個試錯過程……”請問以下各項屬于材料所提的“試錯過程”的有(  )
①洋務運動 ②維新變法 ③中華民國的成立 ④義和團運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1.(2022八上·鳳陽月考)“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2020年是農歷庚子年,100多年前的“庚子賠款”就是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與“庚子賠款”相關的那場戰(zhàn)爭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是(  )
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
D.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
12.(2022八上·鳳陽月考)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上第一次發(fā)出“振興中華”的號召;不久后,康有為、梁啟超等發(fā)動變法維新運動,也提出振興中國的問題;后來,義和團運動中農民愛國英雄們也提出“振興中國”的口號。這表明(  )
A.民權意識開始不斷覺醒 B.革命綱領內容具有一致性
C.救亡圖存成為時代潮流 D.推翻清政府成為大勢所趨
13.(2022八上·鳳陽月考)“中國歷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舊與立新兩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創(chuàng)之舉。”辛亥革命在“破舊”方面的“首創(chuàng)之舉”是(  )
A.創(chuàng)立了中華民國 B.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C.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4.(2022八上·鳳陽月考)南京臨時政府于1912年1月1日宣告成立。陳旭麓先生說:“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揖美追歐的結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幾代人的奮斗而取得的最富深遠意義的結果。”下列能體現(xiàn)“揖美追歐”精神的是(  )
A.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袁世凱建立獨裁統(tǒng)治
C.北洋軍閥混戰(zhàn)割據 D.宋教仁遇刺身亡
15.(2022八上·鳳陽月考)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紀初期的中國(  )
1905年11月 1912年1月 1912年2月 1915年底 1915年12月 1916年6月
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將同盟會的主張概括為“三民主義” 經歷了一系列起義失敗后,最終武昌起義成功,中華民國成立 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 袁世凱準備在1916年元旦舉行登基大典 護國戰(zhàn)爭爆發(fā) 袁世凱去世,北洋軍閥分裂,中國陷入動亂
A.北洋軍閥統(tǒng)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鞏固
C.民主共和已成社會共識 D.民主發(fā)展之路艱辛曲折
16.(2022八上·鳳陽月考)經學家周予同在《僵尸的出祟》一文中,談到民國四年政事堂在教育綱要中增加讀儒家經典的事,指出它是為恢復舊禮教造勢,民國民主政治隨后出現(xiàn)巨大倒退。“民國民主政治”的“巨大倒退”是指(  )
A.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 B.袁世凱廢除共和實行帝制
C.袁世凱接受日本“二十一條” D.北洋軍閥開始了割據混戰(zhàn)
17.(2022八上·鳳陽月考)中國的近代化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發(fā)展過程,呈現(xiàn)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的特點,反映了中國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社會階層登上歷史舞臺的先后順序是(  )
①進步知識分子 ②資產階級改良派 ③洋務派 ④資產階級革命派
A.③②④①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18.(2022八上·鳳陽月考)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下列表述與李大釗無關的是(  )
A.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B.著有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C.五四運動期間在北京領導學生運動
D.在中共一大上被選舉為中央局書記
19.(2022八上·鳳陽月考)美國學者杜威曾說:“你無法想象未簽署《巴黎和約》對中國有多么重大的意義,這可說是屬于公眾輿論的勝利,也可說歸功于這些男女學生的推動,當中國能獨力做到這類的事情時,美國實在應該感到羞愧。”這表明杜威認識到(  )
A.北洋政府完全受社會輿論擺布
B.五四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
C.公理與正義已經戰(zhàn)勝帝國主義
D.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20.(2022八上·鳳陽月考)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創(chuàng)辦了許多刊物(如圖)。發(fā)行這些刊物主要是為了(  )
A.提高工農的文化水平
B.促進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
C.提升工人的勞動技能
D.推廣健康的生活理念
21.(2022八上·鳳陽月考)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組織——中國共產黨誕生了。讀黨史,學黨史,下列關于中共“一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
B.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
C.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
D.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
22.(2022八上·鳳陽月考)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兩黨之間從合到分,然后再合,再分.影響國共兩黨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  )
A.社會主要矛盾 B.國共兩黨的階級屬性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D.帝國主義國家的干涉
23.(2022八上·鳳陽月考)1924年,國共兩黨實現(xiàn)了第一次合作,開展國民革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合作實現(xiàn)時,兩黨的領袖分別是孫中山和陳獨秀
B.兩黨合作后建立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C.國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
D.第一次合作的方式是黨內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24.(2022八上·鳳陽月考)“莘莘學子,親愛精誠,三民主義,是我革命先聲。革命英雄,國民先鋒,再接再厲,繼續(xù)先烈成功。”與此歌詞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黃埔軍校和北伐戰(zhàn)爭 B.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C.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D.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25.(2022八上·鳳陽月考)如果說,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的開端,那么,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斗爭,則完成了中國革命的重要奠基。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黨領導軍隊的建軍原則得以確立,根據地建設的方針得以確定,具有中國革命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戰(zhàn)略開始形成。關于上述信息的解讀,錯誤的是(  )
A.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B.揭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序幕
C.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
D.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26.(2022八上·鳳陽月考)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并加以改正。
(1)為了獲得對方的支持,袁世凱與德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
改正:
(2)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四分五裂。直系軍閥占據浙江。
改正:
(3)1915年,蔡元培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并在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敬告青年》,新文化運動開始。
改正:
(4)1923年開始的京漢鐵路大罷工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
改正:
27.(2022八上·鳳陽月考)19世紀中期的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起來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總之,經過鴉片戰(zhàn)爭,英、美、法這三個西方的主要強國迫使中國開始套上了不平等條約的枷鎖 他們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門戶,為的是要奴役這個古老的國家,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各種惡劣制度在這些條約中初步奠定了基礎 這場戰(zhàn)爭和這些條約充分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完全沒有能力抵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 在戰(zhàn)前,封建統(tǒng)治者為保衛(wèi)自己而在對外貿易上設立的種種防范全部崩潰 從此,中國社會不可能不發(fā)生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系列的變化
——胡繩《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
材料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深度進一步加深
——《八年級歷史》上冊
材料三:從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951年1月)開始的這一場太平天國農民大革命,截至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淪陷,共十四年,它的余波又繼續(xù)了四年,這場大革命是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的第一個革命高潮
——胡繩《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
材料四:中國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受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圓明園焚毀的極大刺激與震撼,感到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勢在必行,終于啟動了一場持續(xù)30多年(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自強運動
——馬克垚主編的《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說“英、美、法這三個西方的主要強國迫使中國開始套上了不平等條約的枷鎖”,這些“不平等條約”指的是哪些條約 并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主兇”是誰 請舉例說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喪失了更多主權”
(3)閱讀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請簡要評價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作用
(4)材料四中“自強運動”指的是什么 請分析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事件與“自強運動”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28.(2022八上·鳳陽月考)材料:孫中山為《民報》寫了《發(fā)刊詞》,第一次把他的全部革命主張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并且特別強調“是三大主義皆基本于民”。臨時政府成立后當天就宣布改用陽歷。在立法中,最重要的是公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后來說過:“在南京所訂民國約法,內中只有‘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一條是兄弟所主張的”,可見他最看重為是這一點。臨時政府公布的法令,規(guī)定廢止刑訊,人民享有選舉權、參政權,禁止販賣“豬仔”,改變“賤民”身份,賦予婦女以同男工完全平等的權利等。孫中山在致內務部令中提出官員是“人民之公仆”。同盟會的綱領中明確規(guī)定要“創(chuàng)立民國”,這是一個全新的觀念,并且從此深入人心。其實,從當時的世界范圍來看,實行共和政體的大國只有法國和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意大利、奧向帝國、俄羅斯等大國無一不保留著君主制度。
——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
(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科和所學如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29.(2022八上·鳳陽月考)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華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抗爭史。據要求回答問題。
【歷史之痛】
材料一:這場戰(zhàn)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炮聲震動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zhàn)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這場戰(zhàn)爭不僅是英國對中國的勝利,而且是先進的西方對古老東方的勝利。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二:清末詩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材料三:試問,中國人對歐洲人的襲擊,這次遭到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俄國人和日本人等瘋狂鎮(zhèn)壓的暴動,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 ……那些利用傳教偽善掩蓋掠奪政策的人,中國人難道能不痛恨他們嗎
——列寧《對華戰(zhàn)爭》
【奮起抗爭】
【憂患意識】
(1)材料一中的“這場戰(zhàn)爭”是指哪場戰(zhàn)爭 “界碑”的含義是什么
(2)“往事驚心淚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 這一史事對中國有何影響
(3)請問“英國人、法國人……瘋狂鎮(zhèn)壓”指的是什么事件 這一事件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fā)展有何惡劣影響?
(4)上面三幅圖片中的歷史人物都曾英勇抗擊外來侵略,請你再舉出幾例(包括人物名稱與主要事跡)?
(5)給以上探究確定一個研究性學習的主題。面對這段歷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及所學可知,1842年8月,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簽訂,其中規(guī)定的內容包括割地、賠款、開埠和協(xié)定關稅等,破壞了我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這些內容令李星沅“氣憤”“深憂”,A符合題意;
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統(tǒng)治工具 與《辛丑條約》相關,不符合題意,排除B;
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排除C;
外國侵略更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出現(xiàn)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zhàn)爭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京條約》中的協(xié)定關稅條款,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A選項符合題意。
《馬關條約》的簽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B選項排除。
甲午戰(zhàn)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C選項排除。
《辛丑條約》簽訂后, 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 ,D選項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側重對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南京條約》的準確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3.【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856年,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英法聯(lián)合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B正確;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于1840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于1894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于1900年,均與題干中的“1856年”時間不符,AC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難度較易,在學習中記住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間和原因即可。
4.【答案】A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英法等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增開漢口、九江等10處通商口岸,使列強的侵略勢力由沿海向內地發(fā)展。戰(zhàn)爭前后,俄國通過一系列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所以,②③④項說法正確,A項符合題意;①項說法錯誤,需排除含①的BCD三項。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史實,需要學生了解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內容,本題具有一定的難度。
5.【答案】D
【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前期的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規(guī)定按人口平均分配,目的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資政新篇》中卻主張學習西方,發(fā)展工商業(yè)和資本主義經濟,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近代中國的先進人士最早提出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綱領,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體現(xiàn)了時代發(fā)展潮流。D項符合題意;
《天朝田畝制度》適應了農民戰(zhàn)爭的需要,排除A;
《資政新篇》并未挽救太平天國危機,排除B;
太平天國運動不是改良運動,是暴力手段,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 《天朝田畝制度》 和 《資政新篇》 出現(xiàn)的背景即可作答。
6.【答案】B
【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可知,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會信仰,是愚昧的。太平天國的高層領導,在定都天京后,越來越腐敗和奢華,且發(fā)生了高層的內訌。太平天國持續(xù)14年之久,對社會經濟文化,都造成巨大的破壞。這些問題的本質,就是農民階層的革命,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導致最終的覆滅。B符合題意;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與本題無關,排除A;
中外勢力共同鎮(zhèn)壓了這次農民起義與本題無關,排除C;
太平天國高層的內訌,使政權由盛轉衰,但沒有迅速土崩瓦解,還又持續(xù)了8年時間。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的原因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太平天國作為農民運動,其階級特性決定其不能取得勝利。
7.【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洋務運動的是在清政府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而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試圖以西方的先進技術來挽救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注定要失敗,不可能使中國走向富強道路。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反映的是戊戌變法,D符合題意;
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tǒng)治,不符合題意,排除A;
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不符合題意,排除B;
企業(yè)經營管理帶有明顯的官僚衙門作風,不符合題意,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洋務運動的內容、評價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8.【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李鴻章創(chuàng)辦的蒸蒸日上的輪船招商局,使英法航運公司在上海航運市場虧損,這說明了上海輪船招商局的創(chuàng)辦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符合題意;
材料未涉及上海輪船招商局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且中國近代化的啟動是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的軍事工業(yè),排除A;
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并未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排除B;
材料未涉及上海輪船招商局的創(chuàng)辦與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關系,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洋務運動的評價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9.【答案】D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馬關條約》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日本從政府到軍隊,預先就設想了和中國交戰(zhàn)的時機并做了盡可能的準備,在這種情況下才斷然出兵的。而且,中日之間的戰(zhàn)爭,至少從1887年開始,具體的作戰(zhàn)計劃就被構想出來了。”可知日本為準備與中國的戰(zhàn)爭已經準備了7年以上,這說明日本發(fā)動此次戰(zhàn)爭蓄謀已久,排除ABC,選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解題關鍵是分析題干信息,找準關鍵語句。
10.【答案】C
【知識點】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現(xiàn)代化包括政治近代化,代表先進生產力的階級和當時世界發(fā)展趨勢的政治、經濟。洋務派屬于地主階級,它是封建時代的代表;維新派代表當時出現(xiàn)的民族資產階級;中華民國的成立是民主共和政體的代表;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愛國運動。因此,②③代表著中國社會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故C正確。題干小項中的①④屬于封建社會下生產力的代表,故ABD組合錯誤,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結合所學,運用排除法較為簡單。
11.【答案】D
【知識點】《辛丑條約》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符合題意;
B.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符合題意;
C.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不符合題意;
D.據材料“庚子賠款”可得,此為八國聯(lián)軍侵華之后,簽訂《辛丑條約》后出現(xiàn) 的 現(xiàn)象。《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先依據題干中的關鍵詞,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出這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再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其影響。
12.【答案】C
【知識點】列強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時代主題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解讀題干可知,19世紀20世紀初,中國民族危機加劇,救亡圖存成為時代潮流,所以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和義和團運動中的農民愛國英雄們都提出了振興中國的口號,順應了時代潮流,C正確;
民權主義是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時才提出的,與題意內容無關,A錯誤;
孫中山先生主張武裝革命,康有為梁啟超主張變法改革,義和團運動主張扶清滅洋,三者的革命綱領內容并不一致,B錯誤;
康有為、梁啟超主張變法是為了維護清政府統(tǒng)治,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列強侵略時的時代主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能力和對知識的歸納整合能力,難度適中,在學習中掌握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結合材料歸納總結即可。
13.【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貢獻。因此:
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無關;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難度不大,掌握辛亥革命的意義,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A
【知識點】中華民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能體現(xiàn)“揖美追歐”精神,A正確;
袁世凱建立獨裁統(tǒng)治,北洋軍閥混戰(zhàn)割據,宋教仁遇刺身亡都體現(xiàn)了當時中國的政局動蕩,不符合題意,BC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在學習中掌握《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和性質,結合材料,運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5.【答案】D
【知識點】同盟會與三民主義;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解讀圖表可知,20世紀初期的中國發(fā)展艱辛曲折,從1905年建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到1912年終于建立中華民國,再到袁世凱竊奪革命果實,意圖復辟,最后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的動蕩之中,盡顯中國民主發(fā)展之路的艱辛曲折,D正確;
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確黑暗腐朽,但圖表不僅僅在反映這段歷史,還有前期革命的曲折,A錯誤;
辛亥革命成功后,雖然中華民國建立了,但袁世凱卻竊奪了革命成果,B錯誤;
從袁世凱意圖復辟引發(fā)護國戰(zhàn)爭可知,雖然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卻還沒有成為社會共識,C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歷程,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歸納能力,難度較大,在學習時掌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歷程,了解革命的曲折性,結合材料作答即可。
16.【答案】B
【知識點】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由題干材料“民國四年政事堂在教育綱要中增加讀儒家經典的事,指出它是為恢復舊禮教造勢”判斷是袁世凱復辟帝制。1915年,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宣布廢除共和政體,實行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前后總共歷時83天,袁世凱病死,復辟丑劇草草結束。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影響。題干中的“民國四年”即1915年是主要的答題提示。1915年,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宣布廢除共和政體,實行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
17.【答案】A
【知識點】認識中國近代化
【解析】【分析】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發(fā)動了洋務運動;19世紀末,資產階級改良派領導了戊戌變法;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1915年進步知識分子發(fā)動了新文化運動。故各階層登上歷史舞臺的先后順序是③②④①。A符合題意;
B、C和D順序錯誤。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難度不大,掌握中國近代從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技術,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制度,再到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整個過程即可解答同類試題。該類試題是考查的重點,需要詳細掌握相關知識。
18.【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召開的中共一大,選舉了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與李大釗無關,D符合題意;
從1915年,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高舉“民主”“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為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排除A;
為了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底,李大釗等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1919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是中國人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和分析馬克思學說的開山之作,在中國共產黨理論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排除B;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北洋軍閥鎮(zhèn)壓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逮捕學生三十多人,第二天,北京學生舉行總罷課,陳獨秀、李大釗在北京領導學生斗爭,積極營救被捕的學生,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李大釗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熟練掌握李大釗的相關事跡,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簽字主要是由于五四運動所導致的。杜威認為這是中國人能做到的偉大的事情。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五四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B符合題意;
從題干中這可說是屬于公眾輿論的勝利,也可說歸功于這些男女學生的推動,可以看出不光是迫于社會輿論,也是迫于當時的政治運動的影響,排除A。
題干沒有涉及到公理由和強權的關系,排除C;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題干無關,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五四運動的背景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五四運動是考查的重點知識,需要熟悉掌握其背景、經過、結果及意義。
20.【答案】B
【知識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五四運動的勝利發(fā)展,讓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力量,不少知識分子開始走向工人群眾,通過出版發(fā)行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宣傳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選擇B;
勞動補習學校和工人識字班的確提高了工農的文化水平,但這些影響不如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產生的影響深遠,排除A;
這些刊物并不是為了提升工人的勞動技能,也不是為了推廣建康的生活理念,而是為了宣傳馬克思主義,排除C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材料的能力,難度適中,在學習中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結合材料作答即可。
21.【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解析】【分析】A. 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B. 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C. 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9年召開的古田會議, 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 ,不是一大的內容,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注意題干中的“錯誤”字樣,細心辨別備選項回答。
22.【答案】B
【知識點】內戰(zhàn)爆發(fā)
【解析】【分析】由于國民黨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中國共產黨代表的是無產階級的利益,代表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正是國共兩黨的階級屬性的不同,導致了國共兩黨之間關系的分與合.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國共兩黨關系的知識點.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國共兩黨關系的分析、理解能力.
23.【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24年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是建立了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1937年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才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B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1924年,國民黨是由孫中山領導,陳獨秀是1921年中共一大選出的中央局書記,A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國共第一次合作后的1926年,北伐戰(zhàn)爭開始,國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C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第一次國共合作屬于黨內合作,當時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國共合作,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辨析能力,難度較易,在學習時掌握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時間、內容和影響即可。
24.【答案】A
【知識點】北伐戰(zhàn)爭;黃埔軍校建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莘莘學子”是指黃埔軍校的學生軍,“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提出的革命指導思想,“革命英雄,國民先鋒”是指國民改革,即北伐戰(zhàn)爭,A符合題意;
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會師與“三民主義”無關,排除B;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三民主義”無關,排除C;
本項所述與“國民先鋒”不符。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北伐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掌握北伐戰(zhàn)爭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25.【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C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根據地建設的方針得以確定,具有中國革命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戰(zhàn)略開始形成”,結合所學可知,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斗爭,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揭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序幕,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AB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五四運動和工農武裝割據,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難度適中,在學習中掌握五四運動的意義和工農武裝割據割據形成的過程,作答時認真閱讀材料,注意審題即可。
26.【答案】(1)錯誤;把德國改為日本。
(2)錯誤;把直系改為皖系。
(3)錯誤;把蔡元培改為陳獨秀。
(4)正確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全國工人運動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袁世凱是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不是德國,所以本小題表述錯誤,應把德國改為日本。
(2)根據所學可知,軍閥混戰(zhàn)時,占據浙江的是皖系軍閥,不是直系軍閥,所以本小題表述錯誤,應把直系改為皖系。
(3)根據所學可知,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的是陳獨秀,不是蔡元培,所以本小題表述錯誤,應把蔡元培改為陳獨秀。
(4)根據所學可知,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所以本小題表述正確。
【點評】本題分別考查了袁世凱復辟,軍閥混戰(zhàn),新文化運動和工人運動的高潮,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辨析能力,難度較易,在學習中掌握袁世凱復辟的過程,軍閥混戰(zhàn)的局勢,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及貢獻,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等知識即可。
27.【答案】(1)《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影響: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xf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英法聯(lián)軍;例子: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了漢口、南京、天津等十多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鴉片貿易合法化;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等。
(3)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它堅持斗爭14年,轉戰(zhàn)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壯烈的一章。
(4)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失敗,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見識了外國堅船利炮的厲害,同時為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感到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勢在必行,于是開始了洋務運動(或答:西方勢力的侵略和國內人民的反抗斗爭,使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境地,是洋務運動出現(xiàn)的原因)。
【知識點】洋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844年,清政府被迫與美國、法國分別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根據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br/>(2)根據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主兇”是英法聯(lián)軍。從材料二中的“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增開了漢口、南京、天津等十多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鴉片貿易被迫合法化,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等,都是中國喪失了更多主權的事例。
(3)根據材料三中的“太平天國農民大革命……共十四年……是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的第一個革命高潮”,結合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它堅持斗爭14年,轉戰(zhàn)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壯烈的一章。
(4)根據材料四中的“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勢在必行”“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結合所學可知,這場自強運動指的是洋務運動。從“一些有識之士受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圓明園焚毀的極大刺激與震撼”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失敗,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見識了外國堅船利炮的厲害,同時為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感到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勢在必行,于是開始了洋務運動。
故答案為:(1)《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影響: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xf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英法聯(lián)軍;例子: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了漢口、南京、天津等十多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鴉片貿易合法化;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等。
(3)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它堅持斗爭14年,轉戰(zhàn)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壯烈的一章。
(4)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失敗,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見識了外國堅船利炮的厲害,同時為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感到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勢在必行,于是開始了洋務運動(或答:西方勢力的侵略和國內人民的反抗斗爭,使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境地,是洋務運動出現(xiàn)的原因)。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近代中國面臨的侵略與抗爭和探索,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整合知識的能力,難度較大。在學習中掌握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與不平等條約,天平天國運動的影響和洋務運動的背景等相關知識,結合材料按要求作答即可。
28.【答案】(1)性質: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憲法。
(2)觀點: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論述:孫中山創(chuàng)建了中國同盟會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革命綱領,并且特別強調“是三大主義皆基本于民”,提出了“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以此為旗幟領導了辛亥革命,所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政體,在世界范圍內都有深刻的影響,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公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還頒布一系列法令,規(guī)定廢止刑訊,人民享有選舉權、參政權,賦予婦女以同男工完全平等的權利等,提出官員是“人民之公仆”。這一切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因此,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結論:綜上所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國,推動了中國民主進程,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當之無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知識點】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中華民國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
(2)本小題為開放性試題,只要提煉的觀點明確,論述時做到史論結合,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所學解讀材料可知,孫中山先生偉大的革命先行者,所以觀點可以提煉為“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論述時,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闡述孫中山先生創(chuàng)立興中會,成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重大事件的貢獻與影響,言之有理,邏輯清晰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孫中山先生的貢獻,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撰寫論述文章的能力,難度較大,在學習中掌握孫中山先生的貢獻,能夠結合材料和所學撰寫小論文即可。
29.【答案】(1)鴉片戰(zhàn)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言之有理即可)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或者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或八國聯(lián)軍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林則徐虎門銷煙、陳化成吳淞口誓死抗英、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左宗棠收復新疆、徐邦道旅順抗日、左寶貴平壤抗日殉國、丁汝昌威海衛(wèi)抗日殉國等。
(5)侵略與反抗(或屈辱與抗爭)。了解中國過去的那段血淚史、奮斗史和恥辱史;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封建制度的落后(落后的封建主義不可能戰(zhàn)勝先進的資本主義);中國人民具有抗爭(反抗)精神;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不可辱;青少年應以史為鑒,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奮斗,振興中華等。
中國在多次的反侵略戰(zhàn)爭中都失敗了;這主要是由于落后的封建主義不可能戰(zhàn)勝先進的資本主義。中國人民具有抗爭精神;中國人民不可辱;青少年應以史為鑒,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奮斗,振興中華等。
【知識點】列強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時代主題;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與《南京條約》;八國聯(lián)軍侵華與中國的抗爭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結合所學可知,“這場戰(zhàn)爭”指的是中國近代史開端的鴉片戰(zhàn)爭。“界碑”的含義是指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根據材料二中的“去年今日割臺灣”,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二中的“往事”指的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傷心往事。《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列強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列強更是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3)根據材料三中的“中國人對歐洲人的襲擊……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 ……那些利用傳教偽善掩蓋掠奪政策的人,中國人難道能不痛恨他們嗎”,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因為帝國主義侵略活動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中國爆發(fā)了波瀾壯闊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英國人、法國人……瘋狂鎮(zhèn)壓”指的是八國聯(lián)軍借口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而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4)根據所學可知,在中國近代如同鄧世昌、關天培、義和團戰(zhàn)士一樣英勇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還有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吳淞口誓死抗英的陳化成、抗擊英國侵略者的三元里人民、抗擊洋槍隊的太平軍、收復新疆的左宗棠、旅順抗日的徐邦道、在平壤抗擊日軍最終殉國的左寶貴、在威海衛(wèi)抗擊日軍最終殉國的丁汝昌等。
(5)根據所學綜合材料可知,材料一、二、三記錄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近代中國的侵略,材料三和圖片中的人物,展示了中華民族面對外來侵略時的英勇抗擊,所以以上探究的學習主題可以是“侵略與反抗”。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應該了解中國過去的那段血淚史、奮斗史和恥辱史,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批判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封建制度的落后,明白落后的封建主義不可能戰(zhàn)勝先進的資本主義,銘記中國人民具有的抗爭精神,以史為鑒,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奮斗,振興中華。
故答案為:(1)鴉片戰(zhàn)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言之有理即可)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或者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或八國聯(lián)軍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林則徐虎門銷煙、陳化成吳淞口誓死抗英、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左宗棠收復新疆、徐邦道旅順抗日、左寶貴平壤抗日殉國、丁汝昌威海衛(wèi)抗日殉國等。
(5)侵略與反抗(或屈辱與抗爭)。了解中國過去的那段血淚史、奮斗史和恥辱史;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封建制度的落后(落后的封建主義不可能戰(zhàn)勝先進的資本主義);中國人民具有抗爭(反抗)精神;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不可辱;青少年應以史為鑒,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奮斗,振興中華等。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近代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綜合能力,以及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難度較大。在學習中掌握列強對近代中國的歷次侵略及影響,牢記中國人民抗爭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綜合歸納時代主題,根據要求作答即可。
1 / 1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12月調研試卷
1.(2022八上·鳳陽月考)江蘇布政使李星沅獲悉《南京條約》后,氣憤不己,深憂“千秋萬世何以善后”。李星沅“氣憤”“深憂”的是(  )
A.我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
B.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統(tǒng)治工具
C.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D.外國侵略更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及所學可知,1842年8月,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簽訂,其中規(guī)定的內容包括割地、賠款、開埠和協(xié)定關稅等,破壞了我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這些內容令李星沅“氣憤”“深憂”,A符合題意;
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統(tǒng)治工具 與《辛丑條約》相關,不符合題意,排除B;
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排除C;
外國侵略更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出現(xiàn)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zhàn)爭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2022八上·鳳陽月考)《南京條約》規(guī)定: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這說明(  )
A.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D.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京條約》中的協(xié)定關稅條款,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A選項符合題意。
《馬關條約》的簽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B選項排除。
甲午戰(zhàn)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C選項排除。
《辛丑條約》簽訂后, 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 ,D選項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側重對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南京條約》的準確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3.(2022八上·鳳陽月考)有學者說,歐洲人想要更多的讓步,而中國則認為,1842—1844年的條約承認特權太多,因此,1856年再次爆發(fā)戰(zhàn)爭就成為必然。1856年戰(zhàn)爭是指(  )
A.鴉片戰(zhàn)爭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C.甲午戰(zhàn)爭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856年,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英法聯(lián)合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B正確;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于1840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于1894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于1900年,均與題干中的“1856年”時間不符,AC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難度較易,在學習中記住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間和原因即可。
4.(2022八上·鳳陽月考)有史學家指出:“如果說鴉片戰(zhàn)爭的震撼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qū)的話,那么持續(xù)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則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下列關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是鴉片的輸入
②戰(zhàn)爭前后,俄國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③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
④列強的侵略勢力由沿海向內地發(fā)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英法等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增開漢口、九江等10處通商口岸,使列強的侵略勢力由沿海向內地發(fā)展。戰(zhàn)爭前后,俄國通過一系列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所以,②③④項說法正確,A項符合題意;①項說法錯誤,需排除含①的BCD三項。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史實,需要學生了解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內容,本題具有一定的難度。
5.(2022八上·鳳陽月考)《天朝田畝制度》中主張絕對平均分配土地、產品,多余財富要收歸國庫;《資政新篇》中卻主張學習西方,發(fā)展工商業(yè)和資本主義經濟。這種改變(  )
A.適應了農民戰(zhàn)爭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國危機
C.促進了中國社會的改良 D.體現(xiàn)了時代發(fā)展潮流
【答案】D
【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前期的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規(guī)定按人口平均分配,目的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資政新篇》中卻主張學習西方,發(fā)展工商業(yè)和資本主義經濟,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近代中國的先進人士最早提出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綱領,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體現(xiàn)了時代發(fā)展潮流。D項符合題意;
《天朝田畝制度》適應了農民戰(zhàn)爭的需要,排除A;
《資政新篇》并未挽救太平天國危機,排除B;
太平天國運動不是改良運動,是暴力手段,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 《天朝田畝制度》 和 《資政新篇》 出現(xiàn)的背景即可作答。
6.(2022八上·鳳陽月考)歷史學家郭廷以這樣評價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的信仰其實就是一個低級迷信,其組織是絕對的暴力集團,依賴神權、極權、愚昧的統(tǒng)治,只為滿足高層人物的無限欲望,絲毫不顧及大眾的福利。”從這段評價中,我們可以知道(  )
A.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
B.缺乏科學理論指導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
C.中外勢力共同鎮(zhèn)壓了這次農民起義
D.領導集團的內訌使政權迅速土崩瓦解
【答案】B
【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可知,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會信仰,是愚昧的。太平天國的高層領導,在定都天京后,越來越腐敗和奢華,且發(fā)生了高層的內訌。太平天國持續(xù)14年之久,對社會經濟文化,都造成巨大的破壞。這些問題的本質,就是農民階層的革命,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導致最終的覆滅。B符合題意;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與本題無關,排除A;
中外勢力共同鎮(zhèn)壓了這次農民起義與本題無關,排除C;
太平天國高層的內訌,使政權由盛轉衰,但沒有迅速土崩瓦解,還又持續(xù)了8年時間。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的原因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太平天國作為農民運動,其階級特性決定其不能取得勝利。
7.(2022八上·鳳陽月考)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的原因不包括(  )
A.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tǒng)治
B.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
C.企業(yè)經營管理帶有明顯的官僚衙門作風
D.洋務派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
【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洋務運動的是在清政府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而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試圖以西方的先進技術來挽救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注定要失敗,不可能使中國走向富強道路。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反映的是戊戌變法,D符合題意;
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tǒng)治,不符合題意,排除A;
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不符合題意,排除B;
企業(yè)經營管理帶有明顯的官僚衙門作風,不符合題意,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洋務運動的內容、評價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8.(2022八上·鳳陽月考)1882年底,英國商人比爾茲利在年度財務報告中寫道:“統(tǒng)計結果表明,我們的航運公司今年虧損額達到了400萬兩白銀,當然,法國的輪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這樣下去,我們將很快退出上海航運市場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李鴻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輪船招商局”。這則材料反映了上海輪船招商局的創(chuàng)辦(  )
A.啟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B.使中國開始走上富強道路
C.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D.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李鴻章創(chuàng)辦的蒸蒸日上的輪船招商局,使英法航運公司在上海航運市場虧損,這說明了上海輪船招商局的創(chuàng)辦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符合題意;
材料未涉及上海輪船招商局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且中國近代化的啟動是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的軍事工業(yè),排除A;
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并未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排除B;
材料未涉及上海輪船招商局的創(chuàng)辦與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關系,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洋務運動的評價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9.(2022八上·鳳陽月考)《日清戰(zhàn)爭前的日本對清戰(zhàn)爭準備》一書中寫到:“日本從政府到軍隊,預先就設想了和中國交戰(zhàn)的時機并做了盡可能的準備,在這種情況下才斷然出兵的。而且,中日之間的戰(zhàn)爭,至少從1887年開始,具體的作戰(zhàn)計劃就被構想出來了。”對這段史料分析正確的是(  )
A.這場中日戰(zhàn)爭指的是日本侵華戰(zhàn)爭
B.有助于分析此次戰(zhàn)爭的歷史影響
C.可以具體了解此次戰(zhàn)爭的作戰(zhàn)計劃
D.說明日本發(fā)動此次戰(zhàn)爭蓄謀已久
【答案】D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馬關條約》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日本從政府到軍隊,預先就設想了和中國交戰(zhàn)的時機并做了盡可能的準備,在這種情況下才斷然出兵的。而且,中日之間的戰(zhàn)爭,至少從1887年開始,具體的作戰(zhàn)計劃就被構想出來了。”可知日本為準備與中國的戰(zhàn)爭已經準備了7年以上,這說明日本發(fā)動此次戰(zhàn)爭蓄謀已久,排除ABC,選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解題關鍵是分析題干信息,找準關鍵語句。
10.(2022八上·鳳陽月考)朱學勤認為,“(中國近代)現(xiàn)代化的過程需要一種新的……政治載體……什么樣的政治載體適合于推進中國的現(xiàn)代化呢?實際上這是全民族的一個試錯過程……”請問以下各項屬于材料所提的“試錯過程”的有(  )
①洋務運動 ②維新變法 ③中華民國的成立 ④義和團運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現(xiàn)代化包括政治近代化,代表先進生產力的階級和當時世界發(fā)展趨勢的政治、經濟。洋務派屬于地主階級,它是封建時代的代表;維新派代表當時出現(xiàn)的民族資產階級;中華民國的成立是民主共和政體的代表;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愛國運動。因此,②③代表著中國社會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故C正確。題干小項中的①④屬于封建社會下生產力的代表,故ABD組合錯誤,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結合所學,運用排除法較為簡單。
11.(2022八上·鳳陽月考)“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2020年是農歷庚子年,100多年前的“庚子賠款”就是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與“庚子賠款”相關的那場戰(zhàn)爭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是(  )
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
D.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
【答案】D
【知識點】《辛丑條約》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符合題意;
B.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符合題意;
C.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不符合題意;
D.據材料“庚子賠款”可得,此為八國聯(lián)軍侵華之后,簽訂《辛丑條約》后出現(xiàn) 的 現(xiàn)象。《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先依據題干中的關鍵詞,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出這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再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其影響。
12.(2022八上·鳳陽月考)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上第一次發(fā)出“振興中華”的號召;不久后,康有為、梁啟超等發(fā)動變法維新運動,也提出振興中國的問題;后來,義和團運動中農民愛國英雄們也提出“振興中國”的口號。這表明(  )
A.民權意識開始不斷覺醒 B.革命綱領內容具有一致性
C.救亡圖存成為時代潮流 D.推翻清政府成為大勢所趨
【答案】C
【知識點】列強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時代主題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解讀題干可知,19世紀20世紀初,中國民族危機加劇,救亡圖存成為時代潮流,所以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和義和團運動中的農民愛國英雄們都提出了振興中國的口號,順應了時代潮流,C正確;
民權主義是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時才提出的,與題意內容無關,A錯誤;
孫中山先生主張武裝革命,康有為梁啟超主張變法改革,義和團運動主張扶清滅洋,三者的革命綱領內容并不一致,B錯誤;
康有為、梁啟超主張變法是為了維護清政府統(tǒng)治,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列強侵略時的時代主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能力和對知識的歸納整合能力,難度適中,在學習中掌握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結合材料歸納總結即可。
13.(2022八上·鳳陽月考)“中國歷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舊與立新兩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創(chuàng)之舉。”辛亥革命在“破舊”方面的“首創(chuàng)之舉”是(  )
A.創(chuàng)立了中華民國 B.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C.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貢獻。因此:
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無關;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難度不大,掌握辛亥革命的意義,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2022八上·鳳陽月考)南京臨時政府于1912年1月1日宣告成立。陳旭麓先生說:“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揖美追歐的結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幾代人的奮斗而取得的最富深遠意義的結果。”下列能體現(xiàn)“揖美追歐”精神的是(  )
A.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袁世凱建立獨裁統(tǒng)治
C.北洋軍閥混戰(zhàn)割據 D.宋教仁遇刺身亡
【答案】A
【知識點】中華民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能體現(xiàn)“揖美追歐”精神,A正確;
袁世凱建立獨裁統(tǒng)治,北洋軍閥混戰(zhàn)割據,宋教仁遇刺身亡都體現(xiàn)了當時中國的政局動蕩,不符合題意,BC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在學習中掌握《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和性質,結合材料,運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5.(2022八上·鳳陽月考)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紀初期的中國(  )
1905年11月 1912年1月 1912年2月 1915年底 1915年12月 1916年6月
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將同盟會的主張概括為“三民主義” 經歷了一系列起義失敗后,最終武昌起義成功,中華民國成立 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 袁世凱準備在1916年元旦舉行登基大典 護國戰(zhàn)爭爆發(fā) 袁世凱去世,北洋軍閥分裂,中國陷入動亂
A.北洋軍閥統(tǒng)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鞏固
C.民主共和已成社會共識 D.民主發(fā)展之路艱辛曲折
【答案】D
【知識點】同盟會與三民主義;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解讀圖表可知,20世紀初期的中國發(fā)展艱辛曲折,從1905年建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到1912年終于建立中華民國,再到袁世凱竊奪革命果實,意圖復辟,最后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的動蕩之中,盡顯中國民主發(fā)展之路的艱辛曲折,D正確;
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確黑暗腐朽,但圖表不僅僅在反映這段歷史,還有前期革命的曲折,A錯誤;
辛亥革命成功后,雖然中華民國建立了,但袁世凱卻竊奪了革命成果,B錯誤;
從袁世凱意圖復辟引發(fā)護國戰(zhàn)爭可知,雖然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卻還沒有成為社會共識,C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歷程,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歸納能力,難度較大,在學習時掌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歷程,了解革命的曲折性,結合材料作答即可。
16.(2022八上·鳳陽月考)經學家周予同在《僵尸的出祟》一文中,談到民國四年政事堂在教育綱要中增加讀儒家經典的事,指出它是為恢復舊禮教造勢,民國民主政治隨后出現(xiàn)巨大倒退。“民國民主政治”的“巨大倒退”是指(  )
A.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 B.袁世凱廢除共和實行帝制
C.袁世凱接受日本“二十一條” D.北洋軍閥開始了割據混戰(zhàn)
【答案】B
【知識點】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由題干材料“民國四年政事堂在教育綱要中增加讀儒家經典的事,指出它是為恢復舊禮教造勢”判斷是袁世凱復辟帝制。1915年,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宣布廢除共和政體,實行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前后總共歷時83天,袁世凱病死,復辟丑劇草草結束。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影響。題干中的“民國四年”即1915年是主要的答題提示。1915年,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宣布廢除共和政體,實行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
17.(2022八上·鳳陽月考)中國的近代化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發(fā)展過程,呈現(xiàn)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的特點,反映了中國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社會階層登上歷史舞臺的先后順序是(  )
①進步知識分子 ②資產階級改良派 ③洋務派 ④資產階級革命派
A.③②④①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答案】A
【知識點】認識中國近代化
【解析】【分析】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發(fā)動了洋務運動;19世紀末,資產階級改良派領導了戊戌變法;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1915年進步知識分子發(fā)動了新文化運動。故各階層登上歷史舞臺的先后順序是③②④①。A符合題意;
B、C和D順序錯誤。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難度不大,掌握中國近代從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技術,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制度,再到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整個過程即可解答同類試題。該類試題是考查的重點,需要詳細掌握相關知識。
18.(2022八上·鳳陽月考)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下列表述與李大釗無關的是(  )
A.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B.著有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C.五四運動期間在北京領導學生運動
D.在中共一大上被選舉為中央局書記
【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召開的中共一大,選舉了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與李大釗無關,D符合題意;
從1915年,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高舉“民主”“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為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排除A;
為了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底,李大釗等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1919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是中國人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和分析馬克思學說的開山之作,在中國共產黨理論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排除B;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北洋軍閥鎮(zhèn)壓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逮捕學生三十多人,第二天,北京學生舉行總罷課,陳獨秀、李大釗在北京領導學生斗爭,積極營救被捕的學生,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李大釗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熟練掌握李大釗的相關事跡,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2022八上·鳳陽月考)美國學者杜威曾說:“你無法想象未簽署《巴黎和約》對中國有多么重大的意義,這可說是屬于公眾輿論的勝利,也可說歸功于這些男女學生的推動,當中國能獨力做到這類的事情時,美國實在應該感到羞愧。”這表明杜威認識到(  )
A.北洋政府完全受社會輿論擺布
B.五四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
C.公理與正義已經戰(zhàn)勝帝國主義
D.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簽字主要是由于五四運動所導致的。杜威認為這是中國人能做到的偉大的事情。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五四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B符合題意;
從題干中這可說是屬于公眾輿論的勝利,也可說歸功于這些男女學生的推動,可以看出不光是迫于社會輿論,也是迫于當時的政治運動的影響,排除A。
題干沒有涉及到公理由和強權的關系,排除C;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題干無關,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五四運動的背景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五四運動是考查的重點知識,需要熟悉掌握其背景、經過、結果及意義。
20.(2022八上·鳳陽月考)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創(chuàng)辦了許多刊物(如圖)。發(fā)行這些刊物主要是為了(  )
A.提高工農的文化水平
B.促進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
C.提升工人的勞動技能
D.推廣健康的生活理念
【答案】B
【知識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五四運動的勝利發(fā)展,讓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力量,不少知識分子開始走向工人群眾,通過出版發(fā)行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宣傳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選擇B;
勞動補習學校和工人識字班的確提高了工農的文化水平,但這些影響不如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產生的影響深遠,排除A;
這些刊物并不是為了提升工人的勞動技能,也不是為了推廣建康的生活理念,而是為了宣傳馬克思主義,排除C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材料的能力,難度適中,在學習中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結合材料作答即可。
21.(2022八上·鳳陽月考)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組織——中國共產黨誕生了。讀黨史,學黨史,下列關于中共“一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
B.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
C.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
D.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
【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解析】【分析】A. 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B. 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C. 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9年召開的古田會議, 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 ,不是一大的內容,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注意題干中的“錯誤”字樣,細心辨別備選項回答。
22.(2022八上·鳳陽月考)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兩黨之間從合到分,然后再合,再分.影響國共兩黨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  )
A.社會主要矛盾 B.國共兩黨的階級屬性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D.帝國主義國家的干涉
【答案】B
【知識點】內戰(zhàn)爆發(fā)
【解析】【分析】由于國民黨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中國共產黨代表的是無產階級的利益,代表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正是國共兩黨的階級屬性的不同,導致了國共兩黨之間關系的分與合.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國共兩黨關系的知識點.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國共兩黨關系的分析、理解能力.
23.(2022八上·鳳陽月考)1924年,國共兩黨實現(xiàn)了第一次合作,開展國民革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合作實現(xiàn)時,兩黨的領袖分別是孫中山和陳獨秀
B.兩黨合作后建立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C.國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
D.第一次合作的方式是黨內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24年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是建立了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1937年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才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B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1924年,國民黨是由孫中山領導,陳獨秀是1921年中共一大選出的中央局書記,A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國共第一次合作后的1926年,北伐戰(zhàn)爭開始,國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C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第一次國共合作屬于黨內合作,當時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國共合作,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辨析能力,難度較易,在學習時掌握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時間、內容和影響即可。
24.(2022八上·鳳陽月考)“莘莘學子,親愛精誠,三民主義,是我革命先聲。革命英雄,國民先鋒,再接再厲,繼續(xù)先烈成功。”與此歌詞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黃埔軍校和北伐戰(zhàn)爭 B.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C.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D.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答案】A
【知識點】北伐戰(zhàn)爭;黃埔軍校建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莘莘學子”是指黃埔軍校的學生軍,“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提出的革命指導思想,“革命英雄,國民先鋒”是指國民改革,即北伐戰(zhàn)爭,A符合題意;
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會師與“三民主義”無關,排除B;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三民主義”無關,排除C;
本項所述與“國民先鋒”不符。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北伐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掌握北伐戰(zhàn)爭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25.(2022八上·鳳陽月考)如果說,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的開端,那么,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斗爭,則完成了中國革命的重要奠基。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黨領導軍隊的建軍原則得以確立,根據地建設的方針得以確定,具有中國革命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戰(zhàn)略開始形成。關于上述信息的解讀,錯誤的是(  )
A.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B.揭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序幕
C.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
D.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C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根據地建設的方針得以確定,具有中國革命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戰(zhàn)略開始形成”,結合所學可知,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斗爭,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揭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序幕,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AB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五四運動和工農武裝割據,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難度適中,在學習中掌握五四運動的意義和工農武裝割據割據形成的過程,作答時認真閱讀材料,注意審題即可。
26.(2022八上·鳳陽月考)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并加以改正。
(1)為了獲得對方的支持,袁世凱與德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
改正:
(2)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四分五裂。直系軍閥占據浙江。
改正:
(3)1915年,蔡元培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并在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敬告青年》,新文化運動開始。
改正:
(4)1923年開始的京漢鐵路大罷工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
改正:
【答案】(1)錯誤;把德國改為日本。
(2)錯誤;把直系改為皖系。
(3)錯誤;把蔡元培改為陳獨秀。
(4)正確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全國工人運動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袁世凱是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不是德國,所以本小題表述錯誤,應把德國改為日本。
(2)根據所學可知,軍閥混戰(zhàn)時,占據浙江的是皖系軍閥,不是直系軍閥,所以本小題表述錯誤,應把直系改為皖系。
(3)根據所學可知,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的是陳獨秀,不是蔡元培,所以本小題表述錯誤,應把蔡元培改為陳獨秀。
(4)根據所學可知,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所以本小題表述正確。
【點評】本題分別考查了袁世凱復辟,軍閥混戰(zhàn),新文化運動和工人運動的高潮,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辨析能力,難度較易,在學習中掌握袁世凱復辟的過程,軍閥混戰(zhàn)的局勢,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及貢獻,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等知識即可。
27.(2022八上·鳳陽月考)19世紀中期的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起來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總之,經過鴉片戰(zhàn)爭,英、美、法這三個西方的主要強國迫使中國開始套上了不平等條約的枷鎖 他們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門戶,為的是要奴役這個古老的國家,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各種惡劣制度在這些條約中初步奠定了基礎 這場戰(zhàn)爭和這些條約充分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完全沒有能力抵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 在戰(zhàn)前,封建統(tǒng)治者為保衛(wèi)自己而在對外貿易上設立的種種防范全部崩潰 從此,中國社會不可能不發(fā)生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系列的變化
——胡繩《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
材料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深度進一步加深
——《八年級歷史》上冊
材料三:從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951年1月)開始的這一場太平天國農民大革命,截至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淪陷,共十四年,它的余波又繼續(xù)了四年,這場大革命是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的第一個革命高潮
——胡繩《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
材料四:中國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受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圓明園焚毀的極大刺激與震撼,感到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勢在必行,終于啟動了一場持續(xù)30多年(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自強運動
——馬克垚主編的《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說“英、美、法這三個西方的主要強國迫使中國開始套上了不平等條約的枷鎖”,這些“不平等條約”指的是哪些條約 并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主兇”是誰 請舉例說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喪失了更多主權”
(3)閱讀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請簡要評價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作用
(4)材料四中“自強運動”指的是什么 請分析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事件與“自強運動”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答案】(1)《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影響: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xf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英法聯(lián)軍;例子: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了漢口、南京、天津等十多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鴉片貿易合法化;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等。
(3)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它堅持斗爭14年,轉戰(zhàn)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壯烈的一章。
(4)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失敗,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見識了外國堅船利炮的厲害,同時為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感到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勢在必行,于是開始了洋務運動(或答:西方勢力的侵略和國內人民的反抗斗爭,使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境地,是洋務運動出現(xiàn)的原因)。
【知識點】洋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844年,清政府被迫與美國、法國分別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根據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br/>(2)根據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主兇”是英法聯(lián)軍。從材料二中的“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增開了漢口、南京、天津等十多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鴉片貿易被迫合法化,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等,都是中國喪失了更多主權的事例。
(3)根據材料三中的“太平天國農民大革命……共十四年……是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的第一個革命高潮”,結合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它堅持斗爭14年,轉戰(zhàn)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壯烈的一章。
(4)根據材料四中的“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勢在必行”“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結合所學可知,這場自強運動指的是洋務運動。從“一些有識之士受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圓明園焚毀的極大刺激與震撼”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失敗,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見識了外國堅船利炮的厲害,同時為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感到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勢在必行,于是開始了洋務運動。
故答案為:(1)《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影響: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xf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英法聯(lián)軍;例子: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了漢口、南京、天津等十多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鴉片貿易合法化;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等。
(3)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它堅持斗爭14年,轉戰(zhàn)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壯烈的一章。
(4)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失敗,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見識了外國堅船利炮的厲害,同時為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感到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勢在必行,于是開始了洋務運動(或答:西方勢力的侵略和國內人民的反抗斗爭,使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境地,是洋務運動出現(xiàn)的原因)。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近代中國面臨的侵略與抗爭和探索,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整合知識的能力,難度較大。在學習中掌握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與不平等條約,天平天國運動的影響和洋務運動的背景等相關知識,結合材料按要求作答即可。
28.(2022八上·鳳陽月考)材料:孫中山為《民報》寫了《發(fā)刊詞》,第一次把他的全部革命主張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并且特別強調“是三大主義皆基本于民”。臨時政府成立后當天就宣布改用陽歷。在立法中,最重要的是公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后來說過:“在南京所訂民國約法,內中只有‘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一條是兄弟所主張的”,可見他最看重為是這一點。臨時政府公布的法令,規(guī)定廢止刑訊,人民享有選舉權、參政權,禁止販賣“豬仔”,改變“賤民”身份,賦予婦女以同男工完全平等的權利等。孫中山在致內務部令中提出官員是“人民之公仆”。同盟會的綱領中明確規(guī)定要“創(chuàng)立民國”,這是一個全新的觀念,并且從此深入人心。其實,從當時的世界范圍來看,實行共和政體的大國只有法國和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意大利、奧向帝國、俄羅斯等大國無一不保留著君主制度。
——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
(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科和所學如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答案】(1)性質: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憲法。
(2)觀點: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論述:孫中山創(chuàng)建了中國同盟會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革命綱領,并且特別強調“是三大主義皆基本于民”,提出了“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以此為旗幟領導了辛亥革命,所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政體,在世界范圍內都有深刻的影響,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公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還頒布一系列法令,規(guī)定廢止刑訊,人民享有選舉權、參政權,賦予婦女以同男工完全平等的權利等,提出官員是“人民之公仆”。這一切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因此,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結論:綜上所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國,推動了中國民主進程,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當之無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知識點】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中華民國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
(2)本小題為開放性試題,只要提煉的觀點明確,論述時做到史論結合,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所學解讀材料可知,孫中山先生偉大的革命先行者,所以觀點可以提煉為“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論述時,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闡述孫中山先生創(chuàng)立興中會,成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重大事件的貢獻與影響,言之有理,邏輯清晰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孫中山先生的貢獻,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撰寫論述文章的能力,難度較大,在學習中掌握孫中山先生的貢獻,能夠結合材料和所學撰寫小論文即可。
29.(2022八上·鳳陽月考)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華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抗爭史。據要求回答問題。
【歷史之痛】
材料一:這場戰(zhàn)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炮聲震動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zhàn)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這場戰(zhàn)爭不僅是英國對中國的勝利,而且是先進的西方對古老東方的勝利。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二:清末詩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材料三:試問,中國人對歐洲人的襲擊,這次遭到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俄國人和日本人等瘋狂鎮(zhèn)壓的暴動,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 ……那些利用傳教偽善掩蓋掠奪政策的人,中國人難道能不痛恨他們嗎
——列寧《對華戰(zhàn)爭》
【奮起抗爭】
【憂患意識】
(1)材料一中的“這場戰(zhàn)爭”是指哪場戰(zhàn)爭 “界碑”的含義是什么
(2)“往事驚心淚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 這一史事對中國有何影響
(3)請問“英國人、法國人……瘋狂鎮(zhèn)壓”指的是什么事件 這一事件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fā)展有何惡劣影響?
(4)上面三幅圖片中的歷史人物都曾英勇抗擊外來侵略,請你再舉出幾例(包括人物名稱與主要事跡)?
(5)給以上探究確定一個研究性學習的主題。面對這段歷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答案】(1)鴉片戰(zhàn)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言之有理即可)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或者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或八國聯(lián)軍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林則徐虎門銷煙、陳化成吳淞口誓死抗英、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左宗棠收復新疆、徐邦道旅順抗日、左寶貴平壤抗日殉國、丁汝昌威海衛(wèi)抗日殉國等。
(5)侵略與反抗(或屈辱與抗爭)。了解中國過去的那段血淚史、奮斗史和恥辱史;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封建制度的落后(落后的封建主義不可能戰(zhàn)勝先進的資本主義);中國人民具有抗爭(反抗)精神;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不可辱;青少年應以史為鑒,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奮斗,振興中華等。
中國在多次的反侵略戰(zhàn)爭中都失敗了;這主要是由于落后的封建主義不可能戰(zhàn)勝先進的資本主義。中國人民具有抗爭精神;中國人民不可辱;青少年應以史為鑒,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奮斗,振興中華等。
【知識點】列強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時代主題;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與《南京條約》;八國聯(lián)軍侵華與中國的抗爭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結合所學可知,“這場戰(zhàn)爭”指的是中國近代史開端的鴉片戰(zhàn)爭。“界碑”的含義是指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根據材料二中的“去年今日割臺灣”,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二中的“往事”指的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傷心往事。《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列強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列強更是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3)根據材料三中的“中國人對歐洲人的襲擊……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 ……那些利用傳教偽善掩蓋掠奪政策的人,中國人難道能不痛恨他們嗎”,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因為帝國主義侵略活動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中國爆發(fā)了波瀾壯闊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英國人、法國人……瘋狂鎮(zhèn)壓”指的是八國聯(lián)軍借口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而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4)根據所學可知,在中國近代如同鄧世昌、關天培、義和團戰(zhàn)士一樣英勇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還有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吳淞口誓死抗英的陳化成、抗擊英國侵略者的三元里人民、抗擊洋槍隊的太平軍、收復新疆的左宗棠、旅順抗日的徐邦道、在平壤抗擊日軍最終殉國的左寶貴、在威海衛(wèi)抗擊日軍最終殉國的丁汝昌等。
(5)根據所學綜合材料可知,材料一、二、三記錄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近代中國的侵略,材料三和圖片中的人物,展示了中華民族面對外來侵略時的英勇抗擊,所以以上探究的學習主題可以是“侵略與反抗”。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應該了解中國過去的那段血淚史、奮斗史和恥辱史,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批判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封建制度的落后,明白落后的封建主義不可能戰(zhàn)勝先進的資本主義,銘記中國人民具有的抗爭精神,以史為鑒,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奮斗,振興中華。
故答案為:(1)鴉片戰(zhàn)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言之有理即可)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或者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或八國聯(lián)軍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林則徐虎門銷煙、陳化成吳淞口誓死抗英、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左宗棠收復新疆、徐邦道旅順抗日、左寶貴平壤抗日殉國、丁汝昌威海衛(wèi)抗日殉國等。
(5)侵略與反抗(或屈辱與抗爭)。了解中國過去的那段血淚史、奮斗史和恥辱史;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封建制度的落后(落后的封建主義不可能戰(zhàn)勝先進的資本主義);中國人民具有抗爭(反抗)精神;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不可辱;青少年應以史為鑒,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奮斗,振興中華等。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近代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綜合能力,以及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難度較大。在學習中掌握列強對近代中國的歷次侵略及影響,牢記中國人民抗爭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綜合歸納時代主題,根據要求作答即可。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宁县| 顺义区| 隆子县| 石景山区| 云安县| 扶绥县| 河北省| 西充县| 巩留县| 辽阳市| 旌德县| 临武县| 长宁县| 习水县| 天全县| 宜宾县| 衡阳市| 青岛市| 济源市| 平原县| 哈尔滨市| 图们市| 凉城县| 内江市| 卢湾区| 崇阳县| 东丽区| 乐清市| 安乡县| 金阳县| 宁强县| 湾仔区| 塔城市| 同心县| 泽库县| 凤山县| 彰武县| 防城港市| 天门市| 邮箱| 天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