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課時 立體圖形的展開圖“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是繼“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之后的學習內容,下一節的內容是“點、線、面、體”,本課時在本章教材的編排順序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教材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物體入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了解對于立體圖形的問題,常把他們轉化為平面圖形來研究和處理.通過本節課,不僅讓學生了解立體圖形可由平面圖形圍成,而且立體圖形可以按不同方式展開成不同的平面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與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初步了解解決立體圖形問題的一些方法. 【情景導入】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正方體形狀的物體.將它們的表面完全展開后形狀是怎樣的?下面我們先將面前的正方體盒子沿一些棱剪開,看看能得到一個什么樣的平面圖形?【說明與建議】 說明:利用常見的正方體作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深刻認識正方體的面、棱之間的關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建議:讓學生思考并動手操作,將正方體沿棱剪開后展開,再給出本節課的課題并板書: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懸念激趣】(1)這些精美的包裝盒是怎么制成的?要設計、制作一個包裝盒,除了美術設計以外,還要了解它展開后的形狀,好根據它來準備材料.你知道它們展開后是什么形狀嗎?請動手做一做.(2)請同學把在家準備好的包裝盒用剪刀剪開,在桌面上鋪平,你有什么發現?【說明與建議】 說明: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中常見的實物作為切入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展開與折疊是兩個互逆的過程,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建議:(1)從學生生活中常見到的實物——幾個不同形狀的包裝盒出發提問,應先由學生回答完成;(2)學生思考交流后派出代表嘗試回答,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適當引導,從而引出新課.命題角度 立體圖形的展開圖1.把如圖所示的三棱柱展開,所得到的展開圖是(B)2.如圖,請你在橫線上寫出哪種立體圖形的表面能展開成下面的圖形.課題 6.1.1 第3課時 立體圖形的展開圖 授課人素養目標 1.了解直棱柱、圓錐等簡單立體圖形的側面展開圖. 2.能根據展開圖初步判斷和制作立體模型. 3.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 4.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互相轉換的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 5.通過畫圖、展開與折疊等活動,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6.通過描述展開圖,發展學生運用幾何語言表述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 了解正方體、棱柱、圓柱、圓錐的展開圖.教學難點 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制作簡單的立體模型.授課類型 新授課 課時教學步驟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回顧 1.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2.圓柱有3個面,側面是曲面,底面是平面. 回顧舊知,引出新知.活動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堂引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見到或用到正方體形狀的盒子,那么請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正方體的盒子是怎樣制造出來的嗎?你們能不能用折紙的方法制造出一個正方體來呢? 從生活實際出發,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活動二:實踐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新知】 【探究1】 做一做:把你所做的立體圖形展開,看它的平面展開圖是什么樣的. 師生活動:學生提前準備好以上立體圖形的實物圖,在學生操作過程中,老師巡堂,給予指導. 【探究2】 由展開圖得到立體圖形 1.做一做:將12個一樣大的等邊三角形,粘貼成如圖所示的三種形狀,你能看出哪一個可以折疊成三棱錐嗎?動手做做看. 從學生動手的結果,我們易知,圖1、圖3可以折疊為三棱錐,圖2不能折疊成三棱錐. 問:通過動手實踐,你能感受或認識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嗎? 解:立體圖形可以展開成平面圖形. 上面的圖1、圖3實際上是由三棱錐展開而成的平面圖形,我們把它叫作三棱錐的展開圖. 2.折一折:如圖,這是立體圖形的表面展開圖,你能說出這些立體圖形的名稱嗎? 師生活動:通過操作,合作探究,師生共同總結出知識點. 1.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同時能夠體會由立體圖形轉化為平面圖形的過程,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續表教學步驟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活動二:實踐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3】 1.將正方體的表面沿棱適當剪開,觀察它的展開圖是怎樣的,教師先電腦展示一種可能: 將正方體的表面沿棱適當剪開,盡可能剪出不同的展開圖,然后畫出示意圖. 2.每組派代表將所得到的圖粘貼到黑板上. 注意:貼之前先觀察一下黑板,如果你的展開圖與黑板上的展開圖重復了,就不要再貼了. 根據每一行正方形的個數,這些展開圖可以分為幾類?哪幾種展開圖可以分為一類?為什么? 總結規律: 第一類:一四一型(中間四連方,兩側各一個,共____________種). 第二類:二三一型(中間三連方,兩側各有一、兩個,共____________種). 第三類:二二二型(中間二連方,兩側各有兩個,只有____________種). 第四類:三三型(兩排各三個,只有____________種). 通過以上探究,現在你會解決【課堂引入】的問題了嗎? 師生活動:通過操作,合作探究,師生共同總結出規律. 2.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動腦思考,仔細觀察正方體的11種展開圖的特點,能夠快速記憶正方體的展開圖.活動三:開放訓練、體現應用 【典型例題】 例 (教材第154頁“探究”)你還記得長方體和圓柱的展開圖嗎?下圖是一些立體圖形的展開圖,用它們能圍成什么樣的立體圖形?把它們畫在一張硬紙片上,剪下來,折疊、粘貼,看看得到的圖形和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解:第一個圖形能圍成正方體;第二個圖形能圍成圓柱(含上、下底面);第三個圖形能圍成三棱柱(含上、下底面);第四個圖形能圍成圓錐(含底面);第五個圖形能圍成四棱柱(或長方體). 通過例題講解和變式訓練,加深學生的認識.續表教學步驟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活動三:開放訓練、體現應用 【變式訓練】 下列圖形中,不可以作為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的是(C) 師生活動: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思考,充分討論,爭取讓學生自己得到正確答案,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引導、點撥.活動四: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 1.如圖,這是書桌上放的一本書,則從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圖形是(A) 2.下面的四張紙板中,經過折疊可以圍成一個三棱柱的是(C) 3.一個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有一個漢字,其展開圖如圖所示,那么在該正方體中,和“值”字相對的字是(A) A.記 B.觀 C.心 D.間 師生活動:學生進行當堂檢測,完成后,教師進行批閱、點評、講解. 通過設置當堂檢測,及時獲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明確哪些學生需要在課后加強輔導,達到全面提高的目的.課堂小結 1.課堂小結: (1)你在本節課中哪些收獲?哪些進步? (2)學習本節課后,還存在哪些困惑. 2.布置作業:教材第158~159頁習題6.1第4,6,8,9題. 復盤本節課內容,加強反思,幫助學生養成系統整理知識的習慣.板書設計 6.1.1 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 第3課時 立體圖形的展開圖 1.幾何體的展開圖 2.由展開圖判斷幾何體 3.正方體的展開圖 提綱挈領,重點突出.教學反思 反思教學過程和教師表現,進一步優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質.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