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課時 角的平分線與角的乘除運算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角的大小比較與基本的和差運算.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做了知識和思維上的準備.本課時新加入了角的平分線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學生將深入學習角的乘除運算,更全面地學習如何解決復雜的角度計算問題.在角的計算、折疊等問題中體會數、符號和圖形,培養學生幾何語言的表達能力,體會數與形的結合.同時它為學生對下一節余角、補角的概念的理解進行了思維邏輯上的鋪墊,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平面幾何圖形打下基礎. 【情景導入】2024年4月,全國射箭巡回賽第一站在壽縣古城站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在拉弓的過程中,弓箭會形成一個固定的角度,如圖所示.那么你能找到里面角度之間的關系嗎?這里面有相等的角嗎?命題角度1 角的平分線1.已知射線OC在∠AOB的內部,下列4個表述中:①∠AOC+∠BOC=∠AOB;②∠BOC=∠AOB;③∠AOB=2∠AOC;④∠AOC=∠BOC.能表示射線OC是∠AOB的平分線的有(C)A.1個 B.2個 C.3個 D.4個命題角度2 角的乘除運算2.計算:(1)50°24′×3=151°12′;(2)21°18′×4=85°12′;(3)49°28′52″÷4=12°22′13″;(4)76°15′÷3=25°25′.3.如圖,O是直線AB上的點,OD是∠COB的平分線.若∠AOC∶∠BOC=2∶3,則∠BOD=54°.第3題圖 第4題圖命題角度3 角的折疊與角的綜合運算4.把一張紙按如圖所示的方式折疊后,得到∠AOB′=70°,則∠B′OG=55°.5.如圖,已知∠AOC=∠BOC,OD平分∠AOB,且∠AOC=40°,求∠COD的度數.解:因為∠AOC=∠BOC,∠AOC=40°,所以∠BOC=80°.所以∠AOB=∠BOC+∠AOC=120°.因為OD平分∠AOB,所以∠AOD=∠AOB=60°.所以∠COD=∠AOD-∠AOC=20°.課題 6.3.2 第2課時 角的平分線與角的乘除運算 授課人素養目標 1.會利用度、分、秒之間的單位互化及角的倍、分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幾何圖形問題及實際問題. 2.通過運用度、分、秒間的互化及角度的運算,經歷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的數感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教學重點 角的平分線在幾何圖形中的應用.教學難點 借助幾何圖形進行角的計算.授課類型 新授課 課時教學步驟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回顧 1.怎樣比較角度的大小? 2.角度之間的和差計算是如何進行的? 通過回顧舊知為學習新課提供類比方法.活動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堂引入】 我們知道,角度的和差運算會將度、分、秒分開計算,那么在角的乘除運算中,是否與和差運算的方法一樣呢? 通過設問引出課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動二:實踐探究、交流新知 1.角的平分線 在一張紙上畫出一個角并剪下,將這個角對折,使其兩邊重合.想想看,折痕與角兩邊所成的兩個角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師生活動:學生動手操作并討論后得到角的平分線的定義. 如圖1. 角的平分線:從一個角的____________出發,把這個角分成兩個____________的角的射線,叫作這個角的平分線. OB是∠AOC的平分線,可以記作:∠AOC=2∠AOB=2∠BOC或∠AOB=∠BOC=____________. 類似地,還有角的三等分線等.如圖2中的OB,OC. 2.認識角的乘、除 師:觀察下圖,把這個圓均勻分割成6份,則每份中的角度是多少度? 生:360°÷6=60°.每份中的角度是60°. 師生活動:鼓勵學生自行動手分割一個圓,并自行計算得出結果. 1.利用折紙尋找角的平分線,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激發他們的興趣.續表教學步驟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活動三:開放訓練、體現應用 例1 (教材第175頁例3)把一個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精確到分) 解:360°÷7 =51°+3°÷7 =51°+180′÷7 ≈51°26′. 答:每一份是51°26′的角. 例2 如圖所示,若點A,O,B在一條直線上,OM平分∠AOC,∠BON∶∠CON=1∶4,當∠AOM=20°時,求∠CON的度數. 解:因為OM平分∠AOC,∠AOM=20°, 所以∠AOC=2∠AOM=40°. 所以∠BOC=180°-∠AOC=140°. 因為∠BON∶∠CON=1∶4, 所以∠CON=∠BOC=112°. 【變式訓練】 1.如圖,長方形ABCD中,點E,F分別在邊AB,BC上,連接DF,EF.將∠C沿DF 折疊,點C落在點G處;將∠B沿EF折疊,點B恰好落在FG的延長線上點H處.若∠BFE=19°59′,則∠CFD的度數是(A) A.70°1′ B.70°41′ C.71°1′ D.71°41′ 2.如圖,點A,O,B在同一條直線上,OD,OE分別平分∠AOC和∠BOC. (1)求∠DOE的度數; (2)如果∠COD=65°,求∠AOE的度數. 解:(1)因為OD是∠AOC的平分線, 所以∠COD=∠AOC. 因為OE是∠BOC的平分線, 所以∠COE=∠BOC. 所以∠DOE=∠COD+∠COE=(∠AOC+∠BOC)=∠AOB=90°. (2)由(1)可知,∠BOE=∠COE=90°-∠COD=25°. 所以∠AOE=180°-∠BOE=155°.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后分小組討論,教師巡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幫助,最后教師統一講解. 鞏固新知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四: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 1.射線OC在∠AOB內部,下列四個選項不能判定OC是∠AOB的平分線的是(C) A.∠AOB=2∠AOC B.∠AOC=∠AOB C.∠AOC+∠BOC=∠AOB D.∠AOC=∠BOC 2.如圖,若OC平分∠AOB,∠AOB=60°,則∠1=30°. 通過設置課堂檢測,進一步鞏固新知,及時檢測學習效果,做到“堂堂清”.續表教學步驟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活動四:課堂檢測 3.計算: (1)5°26′×3; (2)178°53′÷5; (3)15°37′+42°51′÷3; (4)(90°-68°17′50″)×2. 解:(1)原式=16°18′.(2)原式=35°46′36″. (3)原式=29°54′.(4)原式=43°24′20″. 4.將一張長方形ABCD紙片按如圖所示的方式折疊,OE和OF為折痕,點B落在點B′處,點C落在點C′處.若∠BOE=35°,∠C′OF=30°,求∠B′OC′的度數. 解:根據折疊的性質,得 因為∠B′OE=∠BOE=35°,∠C′OF=∠COF=30°, 所以∠BOB′=35°×2=70°,∠COC′=30°×2=60°. 所以∠B′OC′=180°-∠BOB′-∠COC′=180°-70°-60°=50°. 5.如圖,已知O是直線CD上的點,OA平分∠BOC,∠AOC=35°,求∠BOD的度數. 解:因為O是直線CD上的點,OA平分∠BOC,∠AOC=35°, 所以∠BOC=2∠AOC=70°. 所以∠BOD=180°-∠BOC=110°. 師生活動:學生進行當堂檢測,完成后,教師進行批閱、點評、講解.課堂小結 1.課堂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你還有什么疑問? 2.布置作業:教材第175~176頁練習第1,2,3題. 通過課堂小結的形式,學生能夠對本課時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同時明確學習重點.板書設計 6.3.2 角的比較與運算 第2課時 角的平分線與角的乘除運算 提綱挈領,重點突出.教學反思 反思教學過程和教師表現,進一步優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質.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