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蘇州市2026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提分精準練(5)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一、單項選擇題1.(2025·連云港)大概念將分散知識聯結成整體,對學習具有引領作用。能統領下列史實的大概念是( )①魏晉時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內遷 ②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唐朝初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給贊普 ④元朝,形成新的民族——回族A.民族交融 B.政權分立 C.文化一統D.江南開發2.(2025·連云)杜佑《通典》卷七載:“自貞觀以后,太宗勵精為理……至(貞觀)十五年,米每斗值兩錢。”作者使用的歷史紀年法是( )A.干支紀年法 B.年號紀年法 C.王位紀年法D.公元紀年法3.(2023·徐州)貞觀四年(630年),東突厥歸附唐朝者多達10余萬人,先后入居長安者數千家,唐太宗予以妥善安置,其酋長皆被授予將軍,中郎將等官職,其中五品以上者100多人。這一做法( )A.促進了階層流動 B.削弱了藩鎮實力C.加強了中外交往 D.推動了民族交融4.(2022·無錫)書法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被后人稱為“書圣”的書法家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下列屬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A. B.C. D.5.(2023·泰州)下圖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趨勢圖》。圖中②處出現的我國古代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開元盛世D.康乾盛世6.(2023·蘇州)下圖書法作品中,“世”和“民”二字各缺一筆,這最有可能是( )A.作者柳公權出現筆誤 B.為體現書法藝術特色C.為了避唐太宗的名諱 D.地方對文物保護不力7.(2023·揚州)“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該作品是( )A.《縱游淮南》 B.《春江花月夜》C.《題揚州禪智寺》 D.《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8.(2025·宿豫模擬)貞觀初太宗對公卿說“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為此,唐太宗( )A.重視人民群眾的作用 B.奉行開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從簡和輕徭薄賦 D.知人善任和虛心納諫9.(2025·蘇州模擬)唐朝與周邊民族交往表(部分)由表可知唐朝( )時期 民族\地區 方式 具體情況唐太宗 東突厥 戰爭 東突厥汗國滅亡吐蕃 和親 文成公主入藏西域 設置機構 設安西都護府唐玄宗 回紇 冊封 冊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粟末靺鞨 冊封 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A.致力于少數民族地區開發 B.與周邊民族政權的戰爭不斷C.發展民族關系具有靈活性 D.以軍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權10.(2025·玄武模擬)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最能體現這一理念的是( )A.開創科舉 B.輕徭薄賦 C.鑒真東渡D.重文輕武11.(2024·連云港模擬)在黃巢起義的打擊下,唐朝各地文臣出身的節度使或是紛紛被殺,或是狼狽逃亡,取而代之的或是地方武人,或是朝廷任命的武將,從而造成“天下諸侯,半出群盜,強弱相嗟……國法莫能制”的局面。這反映出黃巢起義( )A.導致了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 B.促使節度使職權的進一步擴大C.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D.削弱了朝廷對地方的掌控能力12.(2024·揚州模擬)唐朝詩人張若虛的這首詩被譽為“孤篇壓倒全唐”,我國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盛贊它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該詩是( )A.《縱游淮南》 B.《寄揚州韓綽判官》C.《春江花月夜》 D.《桂苑筆耕集》13.(2024·南京模擬)“中書主出命,門下主封駁,尚書主奉行。”材料介紹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D.廠衛制14.(2024·建湖模擬)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南方人口占當時總人口的比重,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出現了民族交融 B.南方經濟的發展C.南方生產技術先進 D.北方戰亂頻繁15.(2024·海門模擬)詩歌是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詩人羅隱在《××陵》中寫道,“君王忍把平陳業,只換雷塘數畝田”。詩中“××”落得如此下場的根本原因是( )A.安史之亂 B.宦官專權 C.皇帝暴政D.藩鎮割據16.(2024·海門模擬)重視吏治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史上施行改革,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甚至親自主持對縣令考試的皇帝統治的時期被稱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D.開元盛世17.(2024九下·海安模擬)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中的人物服飾上有象征吉祥的寶相花紋,這種花紋在隋唐時期常用于裝飾瓷器、織物、金銀器等。它是綜合本土牡丹和菊花、印度佛教的蓮花、地中海的卷草和忍冬、中亞的葡萄和石榴等圖案,經藝術加工融合而成,造型飽滿,具有雍容華貴的美感。材料說明唐朝( )A.遠超前代的工藝水平 B.開放奢侈的社會風氣C.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 D.范圍廣泛的物種交換18.(2024·無錫模擬)它開創了中國歷史繼秦漢以后第二次大一統的局面,在此將孕育了華夏文明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凝結在一個政權之下。這段話中的“它”指的是( )A.漢武帝的大一統 B.隋朝的統一C.北宋的建立 D.元朝統一中國19.(2024·鼓樓模擬)從下圖和元稹描繪“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中,駱駝和胡人逐漸成為唐朝的流行符號。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有( )①民族交融發展 ②商幫不斷推動 ③絲綢之路暢通 ④政府政策開放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024·如皋模擬)1954年,陜西西安出土了一座唐代黑人俑(如下圖)。這座人俑為研究唐朝的中外交流提供了( )A.文獻史料 B.實物史料 C.圖像史料D.口述史料二、非選擇題21.(2024·鹽城)中華民族在長期交往、交會、交融中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格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朝時,在今四川、貴州、云南三省境內分布著數十個民族,這些民族語言、族屬不同,被中原人統稱為“西南夷”。為了便利與西南夷的交通,秦朝開鑿了連接蜀地和滇池的“五尺道”,還不斷在歸附的西南夷地區設置縣、道。——摘編自馬孟龍《秦漢史》材料二 638年8月,唐太宗任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分四路出擊吐蕃,大敗吐蕃。640年10月,祿東贊到達長安,朝見了唐太宗,陳述了仰慕大國,請求接親的愿望和誠意。太宗下詔準其所請。——摘編自孫英剛《隋唐五代史》材料三 元朝形勢圖(1330年)——選自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據材料一,概括秦朝在西南地區加強邊疆治理的背景和措施。(2)據材料二,歸納唐朝治理西南地區的方式。(3)綜合上述圖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加強對西南地區管轄的意義。22.(2023·玄武二模)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孝文帝以前北魏拓跋部雖然與漢族錯居雜處,但族際壁壘并未消除,禮儀制度與漢族傳統池存在巨大差別。……孝文帝把都城遷到漢族文化中心洛陽,不久又作出進一步推進漢化的決定,促進了北魏各少數民族同漢族的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實現為隋文帝結束隔江對峙、實現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石。——摘編自《簡明中國歷史讀本》材料二:——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請回答:(1)北魏是由哪一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孝文帝改革前后該少數民族禮儀制度的變化及影響,寫出“實現全國統一”的時間。(2)寫出材料二中唐朝在①處設置的機構及與②地區友好交往的事例。結合所學知識,唐朝先后出現的兩個治世局面是什么?(3)綜上所述,歸納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趨勢。參考答案1-10 ABDAC CBDCB11-20 DCBDC DCBCB21.(1)背景: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語言,族屬各不相同;交通不便;措施:開鑿了“五尺道”,設置縣、道。(2)方式:出兵發動戰爭;和親;(3)意義:標志著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22.(1)鮮卑(族)從與漢族差異巨大到逐漸漢化;促進了民族交融589(年)(2)安西都護府;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3)國家統一、民族交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