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變化有哪些1.詞匯量躍升,總量增加新版詞匯較舊版詞匯增加了30%。中考新課標求是1600~1800,現在光這初二上冊就這一本的教材詞匯量,已經增加到2000了。所以說,如果你想考高分的話,真的必須要掌握3000到四千詞匯量了。2.詞匯層級前移原來9年級的詞匯,比如,Discovery、ability等等,直接下放到了7年級,小學的基礎詞匯全部被刪掉了。3.術語板塊,詞匯有拓展新加了很多的科普詞匯,比如說species、habitat.一些文化板塊的詞匯,比如說二十四節氣等等。所以這個部分,我們可以去補充相關的記錄片。4.語法方面,整個復雜度提升大a.進度加速比如說定語從句,它原來是屬于初三的語法知識點,而現在提前到初二學了。b.考核轉型,語法不再設立單獨的題目,全部放在閱讀和寫作當中去考察。比如說初二新教材語法知識的練習,全都是在閱讀當中去練。并且,每個單元的語法運用板塊都有寫作的輸出練習。也就是說,我不考你會不會選do還是選did,要考你的是你能不能在寫作當中正確的運用do和did嗎?所以,如果你的語法學習是脫離寫作輸出的,是無法應對現在的考試題型和難度的,所以一定要回歸到運用能力。5.閱讀和思維要求提升新初二的教材要求是非常高的。它的閱讀的文本長度現在單篇已經增加了50%的長度了。而且,題材是更加側重于議論文和說明文。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們更加用英語去強調邏輯分析,還有觀點的提煉。而且在題目設計上,我們會新增加一些批判性思維和思考的一些題目,比如說去評價環保方案。那如果平時就很少練口頭表達,或者是提煉自己的觀點,或者你很少去精讀文章,用思維導圖去分析文章的話,那么面對現在的閱讀理解題,是很難拿高分的。新版初二教材,每一篇精讀文章的最后。都會讓孩子去結合自己的經歷來思考,你學到什么了?你自己的理解是什么?6.結構優化,內容重組a.單元更精簡舊版的教材一共是12個單元,新版8個單元。而且每個單元都新增加了導讀頁,涵蓋一些核心的問題和學習地圖。b.版塊升級取消了舊版當中無標題的section,新版改為主題式的小標題了,比如說explore the nature, 而且還新增加了自我評價的部分c.插圖也有革新,舊版有一些是卡通漫畫,而現在,全部替換為真實的圖片了,其實是在強化與現實的關聯性。d.在考試改革的變化當中,首先在語言能力維度上,聽力口語的分值占比直接提升到了40%,而且新增了AI模擬的對話考試,所以沒有練口語的孩子們抓緊時間練起來。二、新版初二教材到底長什么樣子?它是怎么去教學的?聽力、口語、閱讀、寫作每一個部分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樣的?可以說它把新課標強調的語言能力為核心這一點體現的淋漓盡致,就連枯燥的語法和實際的口頭表達及筆頭表達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每一個單元都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由section A、section B還有一個project。Section A,主要是涉及聽力口語還有語法.拆解section A (聽力、口語、語法)1.聽力口語部分的教學。它分為七個步驟來對聽力口語進行教學。教學步驟非常非常細,體現出對聽力口語非常之重視。a.首先,圍繞這個主題進行warm up.老師跟學生之間進行一些提問互動b.開始聽對話或者聽一段表述。在聽的過程當中,需要帶著任務去聽,要完成對聽力材料的一些單詞填空。c.老師要針對這個聽力材料和孩子進行提問和互動,看孩子是否捕捉到了聽力材料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d.對里邊的信息進行整理。這個時候就要開始用到一些思維導圖或者是一些結構圖。所以,這個部分其實就在考察孩子們對于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能力。如果平時很少用思維導圖練習,那么孩子在這個板塊會比較困難,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e.復述這個結構圖。新初中二年級第一單元的聽力口語部分的思維導圖復述就是一個圖表題,這就是結構圖。如果聽說基礎差沒有復述能力的孩子,根本參與不進來,就跟聽天書一樣的,更別說開口讓他去說了。初二新教材的每個單元都要用不同的結構圖去整理信息。而且我們現在的中考聽力口語占比已經高到40%的分值,說不定以后更高,占到50%。各個地區開始新增AI模擬對話考試,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北京高考口語考試第一大題型叫做聽后轉述,就邊聽邊去完成結構圖去填空,然后給孩子一分鐘的時間去復述出來。廣東高考口語考試第三大題型就是故事復述,所以如果不練復述的孩子,未來口語是真的很難拿高分。f.角色扮演,進行role play, 這能增加趣味性以及同學們之間的互動性,而且,這個部分可是廣東高考口語考試的第二大題型,不容忽視。g.最后一個步驟,就是要聯系自身去講自己的故事,這叫做making connections. 比如說,第一單元學完了holiday假期這個主題,那你就要來分享一下你難忘的假期是怎么度過的,那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于你能否應用英語講出你自己的故事,強調的還是運用能力。至此,新版教材已經完成了對聽力的輸入到對口語的輸出完整的閉環.但是很多中國家庭,在學英語的過程當中只有輸入沒有輸出。所以,很多孩子好像也在學原版教材,但是他卻學了一個啞巴英語。而且那些只學單詞語法的孩子,在這個部分就真的跟不上了。上課的時候,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那些口語好的孩子非常自信的發言,然后自己想說但是不敢說,也不知道怎么說,還怕自己說錯了。孩子在教材的第一節課就會感覺到很受挫,所以聽力口語能力真的是童子功。小學和幼兒園階段的小孩兒一定要每天堅持熏聽一個小時以上,在三年之內,我們就能積累至少1000小時的聆聽訓練量,及許多不同場景下的復述,口語輸出練習。2.語法部分,新教材對語法知識的講解思路包括方法,變化非常大。a.摒棄了老師直接去給學生投喂語法規則,而是先讓學生自己在給出的很多句型當中去觀察語法現象。語法的本質其實就是句法,每一個語法規則其實就是需要被一個一個的句型去承載的,而不是像be動詞加動詞ing這樣一個孤立的公式。初二新教材第八單元講if條件狀語從句,句型結構就是if...we...,這就是句型,會給你挖空。而且,語法正確的學法就是要讓孩子根據提供出來的句子句型,也就是例句當中,自己觀察找規律總結出來,這樣總結出來的語法規則才能真正的被孩子內化和掌握。那靠老師強加給孩子的規則公式,讓他去記憶,那去練習,不僅僅很枯燥很痛苦,而且孩子根本就記不住,也不會用。b.語法知識的總結歸納,整個8年級英語教材是看不到任何一個中文翻譯的。說明什么?如果你還在依靠翻譯思維或者死記硬背學語法,那你肯定落后于學校教材的要求了。我們只有領先教材的難度水平,才能夠在考試當中拿到高分,去降維打擊。c.前兩步,一個是觀察,一個是總結,接下來一定要練習語法規則。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說,新版教材里就有通過句子填空,完形填空來實現對語法運用的熟練度。新課標之后,中高考已經不再單獨出語法題了,而是將語法融入到閱讀和寫作當中去考察應用能力。那么,你看完形填空,它其實也是在閱讀當中給你挖空填詞,也是對語法進行操練的過程。d.一定要在寫作當中去運用出來。學的語法不用,那怎么證明你學會了呢?所以,新版初二教材第一單元,最后就會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續寫故事。至此,語法的學習就完成了學、練以及運用輸出完整的閉環,如果語法和寫作是分開學的,那么一定非常低效。輸入的內容沒有用出來,就相當于這個環沒閉上。拆解section B (閱讀、寫作、詞匯)閱讀板塊設計的非??茖W。1.首先,老師要對文章的主題進行引入。老師跟孩子們之間做一些相關主題的問題探討,然后就要求孩子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讀完之后,你看看自己的猜測是否是對的。這個預測叫做prediction.2.再比如,讀完之后,要回答這個作者是為誰寫的。關于創作目的的學習,是初中二年級第八單元涉及到的。你別看是討論閱讀,但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的聽力口語基礎不好,你怎么在課堂上跟老師討論這些深度性的問題呢?市面上很多零基礎或者是基礎很薄弱的孩子一上來就去學原版教材是非常不合理的。老師最終他只能是用原版教材去教你這個單詞怎么讀,這個單詞什么意思,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就沒有辦法發揮出原版教材里精讀文章應該要有的作用。比如說去學習分析作者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框架結構等等,這才是學習原版教材的意義,這也是精讀課的意義。但如果你聽不懂,說不出,字也不認識,怎么辦?3.讀完文章之后,再用思維導圖去歸納總結這些閱讀當中的信息。新版教材里就會用到圖表,泡泡圖,結構圖,時間線等等等等。其實,新版教材里邊對思維導圖的運用是非常多的,說明更加注重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去年的英語中考,有些地方的閱讀理解題已經開始出現思維導圖的考試題型了,比如青島。所以近幾年,中高考考試題型的出題越來越新穎,這是在我們的新教材當中,都是有跡可循的。4.每篇文章讀完以后,一定要進行聯想聯想到自己,你學到了什么。section B 詞匯部分因為詞匯的學習是不能脫離文章的,所以新初二教材的詞匯的學習步驟的設計也是非??茖W的。1.對詞匯進行下定義比如說第一單元里有出現的造句練習,還有第三單元出現的英英釋義.第二個步驟,就是對詞匯進行練習。那在哪里練習呢?就是放在句子當中進行句子填空,或放在段落當中進行完形填空。2.拓展閱讀拓展閱讀的其實就是將以上學到的這些閱讀策略呀,詞匯策略使用。在整個初二新版教材當中,它是如何考察孩子們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學過的這些閱讀策略呢?首先,通過大量的結構圖,還有思維導圖以及問答題,去考察孩子對文章當中信息的梳理和歸納能力。補充一點,這個問答題也是我們高考閱讀理解題型的母題之一,一定要練習。3.閱讀之后 的輸出能力第二個部分除了考察孩子對于信息的加工能力以外,還要考察孩子閱讀之后的輸出能力怎么樣。比如,讀完一篇關于藍鯨的這個介紹,那你來結合自己的觀察和喜好,寫一篇關于藍鯨的作文。這其實就是仿寫練習,對吧?這就是策略寫作呀。仿寫練習說白了就是半開放式寫作訓練。閱讀能力,是由聽力能力、識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共同決定的。而寫作能力是由口頭表達能力、單詞拼寫能力還有寫作策略共同決定的。三、作為普通家庭的家長和孩子,我們到底要如何應對新教改還有新高考逐年變難的這個趨勢呢?一共有三條核心建議。建議1. 在小學和幼兒園這個階段,盡量把聽說直接拉到自由交流,能拉多高就拉多高。因為聽說能力就是閱讀寫作的地基,而且聽說能力的培養,它就是有一個窗口期的,它是0~12歲,因為12歲以后,大腦的布洛卡區已經發育成熟,它關閉了之后,你要付出數倍甚至更多的時間,努力,也不一定能夠把聽說拉到自由交流的程度。一定要遵循先聽說后讀寫的語言發展規律,不要僥幸的認為,我可以把口語放到后面啊,等我有時間了再拉,其實,你不可能再有時間了。到了初中高中以后,再讓你拿出1000個小時聆聽訓練,你有這個時間嗎?你不可能有的。你拿著1000小時去學數學、化學、物理,如果你早一點兒的把這一千小時花了,那就為你未來的學科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了。建議2. 不管是聽說能力還是讀寫能力,都要完成輸入到輸出的全閉環。很多普通家庭英語啟蒙失敗的點就在于只輸入不輸出。每天就是讓孩子盲目的埋頭學。沒有讓孩子去思考,你聽的是否是有效的,你聽的是什么,你讀的是什么,你怎么讀才是有效的,孩子聽過的讀過的,你有沒有讓孩子去練習輸出。我們是沒有語言環境的,聽了一定的量去輸出,比如說故事復述訓練,讀了一定的量之后,就是要進行系統性的寫作輸出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完成整個語言學習的閉環。你一切的動作,你輸入的動作都是要為輸出這個結果而服務,不是一味的去報一堆課,天天讓孩子學。建議3. 第三點就是你不要再停留在傳統的英語學習思維里。不要只關注,孩子會了多少個單詞,孩子這道語法題做對了沒有,我要不要去學個新概念?我是走應試還是走能力?其實,現在的考試難度、教材難度你也看到了,已經不是選擇你走應試和能力的問題了,是你不走能力這條路的話,就是死路一條了。現在的考試,考的是你能不能聽懂?你會不會說?你會不會分析文章?你能不能寫出自己的觀點?聽不懂不會說,不會分析文章,還寫不出自己的觀點,怎么去應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