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昌吉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1.《隋書·地理志》記載,開皇初年共有州241,郡680,縣1524,官吏眾多,到大業(yè)五年存190郡、1255縣。出現(xiàn)上述情況的原因是( )A.隋朝統(tǒng)治者簡化行政機構 B.隋煬帝發(fā)動征遼東的戰(zhàn)役C.隋煬帝開大運河勞民傷財 D.隋煬帝統(tǒng)治殘暴民不聊生2.某歷史學習小組依據“大運河的開鑿”“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遣唐使和鑒真東渡”等內容設計了一個課外活動課,以下最符合這一活動內容的主題是( )A.隋唐的制度與創(chuàng)新 B.隋唐開明的民族政策C.隋唐的繁榮與開放 D.隋唐的統(tǒng)一與滅亡3.“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科舉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在不僅為社會的底層知識分子提供了持續(xù)流動的可能,而且將其制度化”。材料認為科舉制度( )A.加強了朝廷選官的權力 B.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C.提高了官僚隊伍的文化素養(yǎng) D.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4.有史學家認為,從秦漢起,官僚體制就是中國制度的核心問題,而這個核心問題又可以分成兩個大的子問題,一是官僚的選拔問題,二是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問題。隋唐時期統(tǒng)治者解決“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問題的重要舉措是( )A.租庸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5.呂思勉《隋唐五代史》記載:“自亂平后,朝廷威信墜地,藩鎮(zhèn)跋扈,賦稅所入,半歸節(jié)鎮(zhèn)。府兵既壞,募兵之費,復成民困……民力凋敝,戶口減半,唐之衰微,實肇于此?!辈牧厦枋龅氖牵? )A.安史之亂后社會遭到嚴重破壞 B.黃巢起義后的社會悲慘景象C.隋朝末年農民起義帶來的影響 D.五代十國導致政局動蕩不安6.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冊封皮邏閣為云南王,冊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這表明唐玄宗在妥善處理與周邊民族關系的過程中使用的方式是( )A.冊封少數民族首領 B.和親 C.在少數民族地區(qū)設置管理機構 D.戰(zhàn)爭7.唐代的繁榮與開放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外交流有關。以下最能表明中國人學習外國文化的開放意識和刻苦精神的是( )A.遣唐使來華 B.文成公主入藏 C.鑒真東渡 D.玄奘西行8.據史書記載,黃巢起義軍在大風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軍營”,死者約三百人??梢?,火箭發(fā)揮了巨大威力。這說明火藥開始運用于軍事是在( )A.隋朝初年 B.隋朝末年 C.唐朝末年 D.五代十國9.1013年,宋真宗下令在全國推廣常平倉制度。常平倉的功能有所拓展,在繼續(xù)發(fā)揮調節(jié)糧價作用的同時,還被用于災荒救濟等社會福利方面。宋真宗此舉根本目的為( )A.促進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B.提高中央政府的威望C.穩(wěn)定全國市場的物價 D.維護封建秩序的穩(wěn)定10.北宋與遼、西夏既發(fā)生對峙戰(zhàn)爭,又一直進行相互之間的商業(yè)往來。在榷場,官府和商人交換各種商品,且數量很大。這種態(tài)勢( )A.造成了南宋偏安 B.完成了國家統(tǒng)一 C.擴大了中外交通 D.促進了經濟交流11.《宋史·岳飛傳》記載了他的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下列對岳飛評價恰當的是( )A.推行新政,憂國憂民 B.率軍抗金,精忠報國C.平定叛亂,中興名將 D.組織抗元,寧死不屈12.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唐朝中后期南方繼續(xù)發(fā)展,南宋時期“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東南”。以上變化反映了這一時期( )A.全國經濟發(fā)展狀況 B.國家走向統(tǒng)一C.經濟重心南移過程 D.海外貿易興盛13.“一帶一路”一端連著中國,一端連著世界。早在宋朝時期,我國的海外貿易范圍很廣,東到朝鮮,西至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當時政府為了管理海外貿易設置的機構是( )A.轉運使 B.市舶司 C.樞密院 D.宣政院14.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辈牧现械摹皹O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指南針的研制與使用 B.造紙術的重大改進C.火藥的發(fā)明與運用 D.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15.宋朝時,春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節(jié)日的習俗,如春節(jié)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節(jié)的掛彩燈、劃旱船,端午節(jié)的吃粽子、賽龍舟等,一直流傳至今。這反映了( )A.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B.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日益強化C.宋朝科舉制度的發(fā)展 D.儒家思想正統(tǒng)地位的動搖16.《明史·宋濂傳》記述:大學士宋濂上朝,朱元璋問他昨天在家請客沒有,客人是誰,吃的什么菜,宋濂照實回答,朱元璋很滿意地說,“你沒有欺騙我”。這一情況的出現(xiàn)是因為明太祖設立( )A.錦衣衛(wèi) B.東廠 C.宣政院 D.西廠17.民族英雄是指在保障國家領土完整和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歷次反侵略戰(zhàn)爭中,作出杰出貢獻的仁人志士。明朝率軍抗擊倭寇并取得勝利的民族英雄是( )A.渥巴錫 B.戚繼光 C.文天祥 D.鄭成功18.清朝時期,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控制和壓迫,在杰出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回歸祖國,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譜寫了光輝篇章的是( )A.杜爾伯特部 B.土爾扈特部 C.準嘎爾部 D.和碩特部19.滿族入關后,立即“遣官祭先師孔子”,孔子后人“仍襲封衍圣公”,1654年給孔子加“大成至圣文宣先師”頭銜,多爾袞還親自“謁先師孔子廟行禮”。這些措施的目的( )A.消除文化的差異 B.鞏固統(tǒng)治 C.改革舊俗 D.思想專制地位20.14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的明清時期,正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轉折巨變時期。在這個歷史交鋒的十字路口,天朝向右,世界向左!中國落后世界潮流已成定局。回首歷史,瞻望未來。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世界聯(lián)系日益緊密的今天,我們必須吸取歷史的教訓。以下符合明清時期制度演變帶給我們的啟示的是( )A.強化專制——維護政治獨裁和思想專制B.重農抑商——犧牲農業(yè)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C.閉關鎖國——堅持對外開放,順應經濟全球化D.固守傳統(tǒng)——堅守傳統(tǒng)思想,堅持文化自信二、非選擇題(共計60分)21.中央集權是封建國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體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在當時(隋唐)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fā)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于是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這種制度”的積極作用。(4分)材料二:兩宋時期部分君臣的言論 宋太祖 五代方鎮(zhèn)殘虐,民受其禍,朕今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大臣余靖 自來武臣在邊關,多被文臣所牽制大臣呂中 我朝以儒立國,故命宰相讀書,用儒臣掌刑獄。以文臣知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表反映的治國政策。(2分)并簡述這一政策施行的作用。(2分)材料三:行省是元代開始的一級行政區(qū)劃。起初行省帶有比較明顯的中央派出機構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轉變?yōu)榈胤匠TO的最高行政機構,全國逐漸形成10個行省,它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此外行省還有一個重要職能就是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等(3)根據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質變化,并概括主要職責。(4分)材料四:明朝統(tǒng)治者(朱元璋)為了解決君相之爭,鞏固統(tǒng)治……于1380年,將丞相胡惟庸誅殺……并立下祖訓,以后子孫做皇帝時“不許立丞相”,對我國政治制度進行了重大改組?!搅饲宄?,統(tǒng)治者對中央中樞機構進行了改組,使皇權專制達到頂峰。——摘編自《中國政治制度史》(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朱元璋立下這條“祖訓”的目的。(2分)并回答清朝“對中央中樞機構進行了改組”的措施。(2分)(5)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fā)展演變的趨勢。(4分)22.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對外交往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某班開展“中國歷代對外關系”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完成。(16分)材料一 唐朝的對外開放具有“大進大出”的特點,“大進”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來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廣泛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qū),其表現(xiàn)在朝鮮和日本的變化。(1)根據材料一,唐朝對外交往有什么特點?(2分)請結合所學知識分別為“大進”“大出”列舉一例史實。(4分)材料二 鄭和西航始于1405年,止于1433年,共七次,歷時20多年,最遠到達紅海??诤捅狈菛|岸,并且越過了赤道……宋元以來海上交通與海外貿易大為發(fā)展,海船建造技術與航海技術大為提高,海外地理知識日漸豐富;明朝經濟經過洪武年間的恢復和發(fā)展,到永樂年間已進入極盛,為海外航行創(chuàng)造了物質條件;明太祖時國家初建,主要致力于國內的勵精圖治,明成祖時則開始將目光轉向海外,要求擴大對外關系,以遠播聲威,招致朝貢。——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教程》(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支撐鄭和遠航的條件,并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影響。(6分)材料三 “小筑暫高枕,憂時舊有盟。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云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薄伴_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br/>材料四 明清朝廷對中西交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其動機是維護國土安全、文化安全,是面對外部襲擾,特別是面對西方殖民侵略威脅時,采取的防御性自我保護策略。我們認為明清兩朝中央政府采取的是“自主限關”的對外政策。——摘編自袁行霈嚴文明主編《中華文明史》(3)材料三中的“海波平”和“逐荷夷”分別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2分)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從唐朝到明清中國古代對外政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23.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邊疆治理實踐的基礎上,中國逐漸形成了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種因勢而定的邊疆治理方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 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痹谶@種思想指導下,唐太宗獲得了北邊各民族的尊重,被尊奉為“天可汗”。唐代疆域較以前更加遼闊,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穩(wěn)固,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簡明中國歷史讀本》(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隋唐時期民族交融加強的原因。(4分)材料二(2)根據材料二判斷圖一中A和圖二中B分別代表什么朝代?(2分) A、B兩個朝代為了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分別在a、b兩地設置了什么機構?(4分)材料三 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繼續(xù)南下,且運用外交手段劃定了邊界;于南方運用了朝貢貿易體系把歐洲列強鎖定在規(guī)程允許的范圍內,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對其疆域有了最終奠定。(3)根據材料三,概括清朝鞏固疆域的主要方式。(2分)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清朝為加強對東南地區(qū)管轄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4分)24.對外開放:(8分)材料一:唐朝的經濟繁榮和文化發(fā)達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開放政策吸納外來文化之精華?!怪袊蔀闁|方文化的淵源,對日本、朝鮮等亞洲國家文明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二:宋朝對外貿易量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對外貿易迅速發(fā)展的基礎,航海技術的改進——其中包括指南針、……因而,宋朝時的中國正朝成為一個海上強國的方向發(fā)展。——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鄭和七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盛極一時。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取當地的特產或饋贈當地的國王,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不占別國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財富。——《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使者》材料四:固步自封是清朝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這種限制貿易政策的實施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wèi)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導致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請從以上四則材料中選擇兩個以上相關史事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開放與閉關擬定一個觀點,加以闡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昌吉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B A A D C D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B D A A B B B C二、非選擇題(共4大題,共計60分)21.(1)作用: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2)政策:崇文抑武的政策。作用: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fā)生,有利于政權的穩(wěn)固和社會的安定。(3)變化:由中央派出機構轉變?yōu)榈胤揭患壭姓C構。主要職責:負責處理境內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等。(4)目的:加強皇權。措施:設立軍機處。(5)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中央的權力不斷加強,地方上的權力不斷縮小等。22.(1)特點:兼容并蓄,雙向交流,全面開放與廣泛交流。舉例:玄奘西游天竺、鑒真東渡日本。(2)條件:海上交通和海外貿易的發(fā)展;造船業(yè)、航海技術的進步;明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為海外航行提供了條件;明朝前期實行開放的政策。影響:發(fā)展了海上絲綢之路,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了解和友好往來,為人類的航海事業(yè)作出了偉大貢獻。(3)事件:海波平——戚繼光抗倭;逐荷夷——鄭成功收復臺灣。變化:開放到閉關(意思相近即可)23.(1)原因:隋唐時期國力強盛;統(tǒng)治者奉行開明的民族政策。(2)朝代:元朝;清朝。機構:澎湖巡檢司;伊犁將軍。(3)方式:在北方運用外交手段、在南方建立朝貢貿易體系。具體措施:在東南地區(qū),收復臺灣,設立臺灣府24.觀點:開放則興,閉關則衰論述:開放包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唐朝時期積極對外開放,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學習佛法。正是這種開放式的雙向交流,促進了唐朝的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宋朝時期,海外貿易發(fā)達,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外貿貿易,宋朝海外貿易收入在國家財政收入中占很大比重,宋朝的對外開放,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到了清朝,清朝統(tǒng)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也為了抵制外來勢力入侵,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這一政策把中國困在“牢籠”之中,無法與世界接觸,不能及時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為后來的列強發(fā)動的一系列侵華戰(zhàn)爭埋下伏筆。通過這些史實,不難看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領先于世界,就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積極學習他國先進文化,不斷充實自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