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歷史考試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上)(下)。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運動是清朝統治階級中部分成員在嚴重內憂外患形勢下采取的“自強”措施,后期打出“求富”口號,由此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開啟中國近代化進程的依據是,洋務運動A.實行政治改革提倡君主立憲制B.使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C.推動了啟蒙思想在中國的傳播D.創辦近代民族工業與新式教育2.某一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致電蔣介石:“中國軍隊…對于在裝備上占極大優勢的敵人進行了差不多五年堅決抗擊所表現的頑強,乃是對其他聯合國家軍隊和全體人民的鼓舞。”據此推測,當年A.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B.英法將綏靖政策發展到極致C.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D.中國軍隊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3.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鄧小平理論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此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繼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據此可知,在中國A.理論創新推動民主革命進程B.理論發展與實踐相互促進C.理論創建始終先于社會實踐D.理論引領社會治理現代化【高一歷史第1頁(共6頁)】4.13世紀,法王腓力二世和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則分別給巴黎大學頒發了特許狀,賦予其罷課權、司法自治等特權。這一現象的出現A.表明教會喪失了政治特權B.得益于城市工商業的發展C.源于大學師生的武力抗爭D.反映王權與教權矛盾激化5.古代中美洲少有河川可將相隔遙遠的各族群串聯起來,既沒有大型馱獸,也沒有帶輪的運輸工具可用,卻出現了橫跨三千多公里之遙的貨物交易,阿茲特克乃至瑪雅社會中形成了專門從事貿易的社會階層。據此推知,古代中美洲A.內部貿易需求強烈B.商品經濟發展得益于民族交融C.商人群體實力雄厚D.長途交往受制于自然地理環境6.1571年馬尼拉大帆船航線開通后的20年間,平均每年有150噸白銀從美洲運到馬尼拉,這些白銀后來大量流入了中國。這A.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B.拉開了歐洲海外殖民擴張的序幕C.進一步加速了傳統印度洋貿易的衰落D.推動歐洲社會制度的轉型與變革7.16世紀,法國作家拉伯雷在小說《巨人傳》中諷刺經院教育,虛構角色高康大接受新教育、學習希臘語、自然科學、藝術,并通過旅行增長見識。書中提出“知識應與實踐結合”。據此可知,《巨人傳》的理念A.體現了新教倫理對教育的影響B.增強了法國人的民族國家意識C.調和了人文精神與宗教文化D.契合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訴求8.18世紀,英國普通法院數次援引《權利法案》中的權利保障原則撤銷地方政府的違法決定。1765年,英國首席法官判決內閣大臣簽發的搜查令無效,因為其違反《權利法案》。這反映了英國A.議會立法權擴大B.重視保障公民的權利C.內閣權力的虛化D.王權出現短暫的復蘇【高一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