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2課 大一統王朝的鞏固統編版新教材(2024版)漢武帝耬車董仲舒衛青墓西漢形勢圖漢代講經圖播放視頻《漢武大帝》新課標要求:了解西漢“削藩”和尊崇儒術,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早期發展的過程;了解漢武帝的大一統,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核心素養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研讀相關史料,了解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尊崇儒術及鹽鐵和酒專賣的措施,在政治、思想文化、經濟方面采取的鞏固統一的措施和作用。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了解北擊匈奴的措施。(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過程與方法:通過識讀西漢形勢圖,結合西漢形勢圖,認識漢武帝時期疆域拓展的時空背景,理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通過討論漢武帝的功績和過失,掌握一分為二看問題的方法。(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家國情懷)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感知漢武帝為維護國家統一所作的努力,認識維護和鞏固國家的統一是中華民族長期的任務,讓學生認識到國家統一的重要性,形成國家認同。認識到大一統措施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利于加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家國情懷)"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夏曾佑一、削弱地方勢力1.背景任務1:閱讀史料,說說漢武帝初年在政治上面臨怎樣困境 哪位皇帝嘗試解決這個問題?材料:(豪強地主) “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史記·平準書》譯: 豪強地主利用財物作驕奢不法事,兼并土地的人家以及土豪巨黨,以威勢武力橫行于鄉里諸侯王(地方)勢力強大,嚴重威脅到中央。政治困境:①漢武帝即位初期,一些諸侯王封地廣大,連城數十,勢力強大。②地方豪強兼并土地,欺壓百姓,有的還依附王公貴族。這兩股勢力成為危及國家統一的離心力量。任務2:到漢武帝即位時期,這個問題出現了什么新發展?材料一:孝王(漢武帝叔叔梁王劉武)得賜天子旌旗,出入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于天子。多作兵器弩弓矛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于京師。 ——司馬遷《史記.梁孝王世家》材料二: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於鄉曲。——司馬遷《史記.平準書》①諸侯王勢力②地方豪強勢力這兩股勢力成為危及國家統一的離心力量。2.措施與作用任務3:閱讀教材,歸納漢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必稍自弱矣。——主父偃措施①:漢武帝推行“推恩令” 目的建議者內容結果加強中央集權主父偃下詔諸侯王可將封地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劃歸臨近的郡管轄。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觀看視頻:何為推恩令?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措施2:效果: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措施4:措施3:任務4:漢武帝還采取哪些方式來削弱諸侯王的勢力?以各種理由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任務5: 漢武帝削弱地方豪強勢力的措施。將地方豪強遷往京師一帶。效果:作用:這些豪強離開故地,原有的社會關系被打破,勢力被削弱。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視,代表朝廷監察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嚴禁他們橫征暴斂、濫用刑罰、結黨營私等。形成察舉制,選拔優秀人才。措施5: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從政治上鞏固了大一統局面。漢武帝時劃分的13個州部示意圖二、加強經濟管控1.經濟發展表現任務1:觀察圖片,閱讀教材,簡述漢武帝時經濟發展的表現。漢朝耬車:漢朝出現的播種工具,以人或畜為動力,一人扶樓,可將開溝、播種、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農業:①注重發展農業生產, 重視興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輔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數萬頃,提高了糧食的產量。新型播種工具耬車的發明、大大加快了播種速度。②播種工具樓(lóu)車的發明,大大加快了播種速度。史料實證、唯物史觀2.背景任務2:閱讀材料,說說漢武帝遇上了哪些經濟問題?材料一:藏(國庫)錢經用,賦稅既竭,不足以奉戰士。——《漢書》①國庫空虛手工業:紡織、冶煉、 制陶、釀造等手工業進一步發展。材料二: 富商大賈或蹛(zhì)財役貧(囤積財物,役使貧民)……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翻譯:富商大賈冶鐵鑄幣煮鹽,家財積累到萬金,而不幫助解決國家急難,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②私人鑄幣還沒有完全禁絕,鹽鐵經營權也大都掌握在豪強手中,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富商大賈。材料三: 記載:“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翻譯:因為貧困而想盡快致富,那么務農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經商……③農民不從事農業生產,農業遭到破壞。材料四: 吳以諸侯即山鑄錢,富埒(liè)天子,后卒叛逆。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漢書 食貨志》私人鑄幣問題 ②措施 ③影響私人鑄幣鹽鐵私營 富商大賈 任務3: 面對商業上的問題,漢武帝采取哪些措施解決?產生怎樣的影響?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冶鐵、賣酒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和酒的官營、專賣。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征收車船稅。使中央對經濟的掌控大大加強,國家財政狀況得到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3.措施及作用任務4:觀察圖片,閱讀教材,概括漢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強對經濟的管控?五銖錢鹽鐵官營專賣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①把鑄幣權收歸中央, 統一鑄造五銖錢;②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冶鐵、賣酒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和酒的官營、專賣;③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④對商人征收車船稅。措施:作用:使中央對經濟的掌控大大加強,國家財政狀況得到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五銖錢是漢武帝時開始鑄造的一種標準銅幣,重量為五銖(約3.33克),故名五銖錢。歷代繼續沿用五銖錢,從漢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銖錢流行了七百多年。三、尊崇儒術1.背景任務1:閱讀史料,結合教材,思考西漢初年在思想上面臨著什么問題?材料:《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東漢]班固:《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翻譯:《春秋》推崇的天下一統,這是天地之間的永久原則,是古往今來的一致道義。現在,每個經師傳授的道不同,每個人的論點各異百家學說旨趣不同,因此,君主沒有辦法實現統一,法令制度多次變化,臣下不知應該遵守什么。背景:西漢初年,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朝廷對地方的控制相對松弛,社會上各種學說流行,人們的思想不統一。施行仁政以德治國與民休息無為而治嚴刑峻法以法治國2.措施及作用任務2:說說董仲舒建議的內容。你認為漢武帝為什么會接受他的建議 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 ·董仲舒傳》翻譯:所有不屬于儒家,六藝,范圍之內,不符合孔子學說的學派,都禁絕其理論,不許它們與儒學并進,使邪惡不正的學說歸于滅絕,這樣做了就能政令統一,法度明確,臣民就知道該遵循什么了。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①為穩固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 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②漢武帝還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治國安邦的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府機構。作用:從此,儒學成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3.影響對當時:儒學成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居于主導地位。對后世: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漢代畫像磚《講經圖》儒家經典4.秦漢對比任務3:觀察思考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家的態度有什么不同?這種不同背后有什么相同之處?秦坑儒谷漢代講經圖秦始皇:焚書坑儒,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漢武帝:尊崇儒術,在長安興辦太學,把儒學成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居于主導地位相同之處:都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治四、北擊匈奴1.背景任務1:觀看視頻,閱讀教材,梳理秦末漢初中原王朝與匈奴的關系。①秦末漢初,游牧與漠北草原的匈奴,在首領冒頓(Mòdú)單于的率領下,統一了漠北地區,并不斷南下襲擾。②漢初推行的和親政策③經過“文景之治”,西漢強盛起來。漢武帝組建起強大的騎兵隊伍,開始大舉反擊匈奴。2.衛青與霍去病任務2:觀察圖片,閱讀教材,簡述漢武帝是如何解決匈奴問題?①戰爭:公元前119年,漢軍發起漠北戰役,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率精騎出擊匈奴。結果:大獲全勝,匈奴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再無力與西漢對抗,一部分匈奴人歸附西漢,另一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②設置管轄機構:西漢控制了陰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西漢在河西走廊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衛青墓霍去病墓歷史解析:“大一統”不是地域上的“大統一”,是指中央加強對國家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統一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3.著名戰役及將領漠北戰役 時間大將結果作用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大獲全勝匈奴再無力與西漢對抗。西漢控制陰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并在河西走廊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衛青:河東平陽人,出身卑微,由于其姐姐受寵于漢武帝,得以在朝中做官。在反擊匈奴的戰爭中,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立下赫赫戰功,曾七次北擊匈奴。他愛惜部下,雖有大功卻不自傲,因而具有威望霍去病:河東平陽人,衛青的外甥。他英勇善戰,前后六次出擊匈奴,取得輝煌戰績。漢武帝想給霍去病建造宅第,霍去病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課堂小結漢初的休養生息,奠定了西漢鼎盛的經濟基礎;漢武帝時期,政治方面頒布“推恩令”和建立刺史制度;經濟方面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和酒的官營、專賣;思想文化方面尊崇儒術;軍事方面打擊匈奴。這些措施使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漢武帝在位的50多年里,西漢國力最為強盛。項目 困局 措施 影響政治經濟 思想 軍事 諸侯強大豪強橫行①實施推恩令(主父偃)②借口削爵奪地除國③建立刺史制度富商大賈控制經濟①統一鑄造五銖錢②鹽鐵酒官營、專賣③調配物資,平抑物價。征收車船稅思想混亂威脅統治①尊崇儒術(董仲舒)②在長安興辦太學匈奴南下襲擾大漢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在漠北戰役中大獲全勝。漢武帝從政治、經濟、思想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板書設計第12課 大一統王朝的鞏固一、政治:“推恩令”;削爵、奪地、除國;郡國豪強遷往京師;刺史制度二、經濟:統一鑄造五銖錢鹽鐵酒官營、專賣調配物資、平抑物價征收車船稅三、思想文化:尊崇儒術興辦太學四、軍事: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漠北戰役)鞏固練習1.漢武帝時期,人們常“勇”“雄”“猛”“安漢”“廣武”等字取名,文人、學士也多練習騎射、擊劍等。與該風氣的出現可能有關的是( )A.北擊匈奴 B.光武中興C.楚漢之爭 D.文景之治A2.圖1和圖2主人都立下赫赫戰功。他們死后,都陪葬在漢武帝茂陵附近,得享殊榮。他們的“赫赫戰功”是( )A.平定“七國之亂”B.鎮壓農民起義C.率軍擊敗匈奴D.打壓地方豪強圖1 衛青墓圖2 霍去病墓C3.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的態度和方法。下面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齊桓公任用管仲,主持國政 B.漢武帝是具有雄韜偉略的封建帝王C.公元前 202年,劉邦建立西漢 D.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B鞏固練習4.翦伯贊在《中國史十五講》中提到:“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的整合與凝聚……”針對“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漢武帝( )A.焚書坑儒 B.百家爭鳴,百花齊放C.八股取士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5.漢武帝一方面加強對商業和商人的管理,實行徹底的幣制改革,集中貨幣發行權,禁止地方鑄錢,統一貨幣;另一方面將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使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發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強地主發展起來C.使整個社會的文化素養得以提高 D.使朝廷對社會的經濟控制加強6.以下是“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示意圖,針對示意圖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漢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頒布“推恩令” B.尊崇儒術 C.統一度量衡 D.鹽鐵專賣DA7.觀點論述題漢武帝在位54年,是中國古代統治年代較長的帝王。漢武帝時代,西漢王朝開始進入全盛時期。漢武帝表現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實踐,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跡。在他統治期間,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的鞏固,漢文化的主流形態基本形成。 ——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任務: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提煉出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