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豐城中學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二期末考試試卷歷 史一、單選題(共20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下圖是某校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總結的史實摘要,你認為圖中內容的共同影響應該是( )A.加強了中國對外交往 B.推動了祖國統一大業C.增強了中國國防實力 D.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2.一則新聞報道中寫道:“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解放戰爭的勝利C.海南島獲得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3.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在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習總書記指出:“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這個“定海神針”指( )A.《告臺灣同胞書》 B.“九二共識” C.兩岸“三通” D.和為上計4.下圖是新中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業發展趨勢示意圖,其中導致乙到丙段發展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B.開展“一五計劃”C.推行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D.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5.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繼續聚焦“三農問題”。回顧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民經歷了兩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列關于二者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都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B.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C.農民都獲得了土地所有權 D.普遍得到當時農民的好評6.孔子曾提出過“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運用這種思想處理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間的關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中蘇建立外交關系 B.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C.中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 D.美蘇爭霸局面的出現7.在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戰勝嚴重困難的過程中,全黨全國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其中被群眾譽為“鐵人”的王進喜的事跡是( )A.抗美援朝中舍身堵槍眼、英勇犧牲 B.領導蘭考人民治理災害C.帶領鉆井隊打出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 D.修建紅旗渠8.深圳本來只是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小鎮。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時說:“這次我到深圳一看,給我的印象是一片興旺發達。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蓋房子幾天就是一層,一幢大樓沒有多少天就蓋起來了。”這里的“興旺發達”主要得益于( )A.設立四個經濟特區 B.開放十四個沿海城市C.開放上海浦東新區 D.開放內地省會城市9.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糧票和油票,實行糧油商品敞開供應。從此,伴隨城鎮居民近40年里程的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就此謝幕,象征著陽光新時期的來臨。這個來臨的新時期是( )A.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B.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時期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10.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是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評論。下列選項中,屬于史論的是( )A.改革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B.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經營責任制C.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D.1984年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11.一位學者說:1980年中國打開了第一扇窗,開啟了融入世界的進程,最鮮明的特點是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國( )A.農村生產力的解放 B.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C.城市改革全面展開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12.1979年1月1日,鄧小平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其標題為“鄧小平,中國新時代的形象”。鄧小平入選《時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 )A.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B.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開始領導中國的改革開放 D.解決“文革”中的遺留問題13.1954年10月,周恩來指出:“它不應只限于處理中印和中緬關系,它也可以適用于全亞洲,甚至全世界各國。”“它”是指( )A.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求同存異”的方針 D.“一國兩制”的方針14.下圖是我國“一五”計劃期間各個部門的投資比例圖。它反映了“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A.發展重工業建立工業化基礎 B.大力發展教育培養建設人才C.搞好農業生產解決吃飯問題 D.興修水利工程抵御自然災害15.讀下圖,可知改革開放以來( )A.城市缺房問題徹底解決 B.農村居住環境明顯好轉C.城鄉居住條件得到改善 D.室內設備設施大為改觀16.如果要為下面一組歷史事件提煉一個共同的主題,下列選項中最恰當的是( ) 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1973年,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秈型雜交水稻 20世紀70年代初,屠呦呦團隊發現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 2021年底,中國高鐵營業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今,我國的電信網絡規模和用戶數均居全球第一A.科技成果造福人民 B.生物醫學世界領先C.國防實力極大增強 D.交通、通信不斷發展17.“通過治理和控制尼羅河一年一次的泛濫,古埃及獲得農業生產的巨大成功。……由于尼羅河是古埃及政治中心的聚集地,政治統一更加容易實現。”這主要說明了( )A.古埃及農業發展影響政治統一 B.金字塔的修建是古埃及國力強大的表現C.自然環境對古代文明影響深刻 D.古埃及的政治統一有助于戰勝自然災害18.它是尼羅河流域古文明的象征,是當地人智慧的結晶。材料中的“它”指( )A.金字塔 B.《漢謨拉比法典》 C.都江堰 D.《查士丁尼法典》19.世界古代文明國家使用的計數方法的進制各不相同,其中古埃及沒有統一的進位制,古巴比倫使用六十進制,中國則較早使用了十進位制。這體現了( )A.世界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B.經濟水平影響文明交流C.區域文化在交融中發展 D.地理環境決定區域文明20.《漢謨拉比法典》規定:男性家長對奴隸有生殺予奪之權;丈夫是法律承認的無可爭辯的一家之主,是妻兒的所有人,甚至他可以典當或出賣他(她)們。由此可知( )A.古巴比倫實行君主專制制度 B.《漢謨拉比法典》內容廣泛C.古巴比倫實行家庭奴隸制度 D.《漢謨拉比法典》源遠流長二、綜合題(21題6分,22題14分,23題14分,共34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致力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如今,我們的“朋友圈”覆蓋全球。……邁向復興的中國將與世界攜手前行,為推進和平與發展事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政論專題片《大國外交》第六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1和圖2相關的歷史事件并說明圖2事件的影響?(3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我們的‘朋友圈’覆蓋全球”的原因?(1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說明了什么?(2分)22.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立足國情,準確把握時代特點,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同一個夢想,走出了—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制度建設篇】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中華民族的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摘自李忠杰主編《共和國的足跡》(1)為新中國成立做籌備工作的會議是什么?圖片中憲法的性質是怎樣的?(4分)【經濟發展篇】材料二 1952—1956年國民收入結構表(單位%)年份 國營經濟 合作社經濟 公私合營經濟 個體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1952年 19.1 1.5 0.7 71.8 6.91956年 32.2 53.4 7.3 7.1 趨于零——資料來源: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2)表中數據的變化與哪一事件有關?該事件有何歷史意義?(4分)材料三 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中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3)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定的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2分)【思想引領篇】材料四有學者認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種能夠為老百姓帶來福祉的“現實的馬克思主義”應運而生。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4)圖中會議上確立了怎樣的思想路線?材料中所說的“現實的馬克思主義”是指什么?(4分)23.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材料一 盡管直到1953年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美國也沒能投下原子彈,但在戰場上和談判桌上美國卻不止一次地揮舞著核大棒對中朝人民進行赤裸裸的訛詐和威脅,把世界推向核戰爭的邊緣。--鄭千里《“兩彈一星”的偉大意義》毛澤東認為,帝國主義“看不起我們,是因為我們沒有原子彈,只有手榴彈”,對中國來說,“現在進行國防工業建設,重要的是把最新的武器,如導彈、氫彈、無線電操作等搞起來,一旦戰爭發生可以解決些問題”……“如果我們沒有導彈,帝國主義就會使用導彈。”--袁隆平《“兩彈一星”鑄就大國地位》材料二 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發射,圖1是當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進駐天和核心艙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向全國人民敬禮致意的畫面,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后,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輪,18時48分,三位航天員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圖1--央視網材料三 (圖2)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 圖2材料四天宮課堂時間:2021年12月9日15:40播出平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授課項目: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 實驗、天地互動交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工業基礎薄弱、百廢待興,為什么卻要耗資研究“兩彈一星”?請列舉兩位為“兩彈一星”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國科學家。(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在“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的過程中,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面是在何時?這艘載人飛船叫什么名字?(2分)(3)材料三中的“他”是誰?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他”的主要貢獻是什么?他的貢獻對我國和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3分)(4)“天宮課堂”開課見證了我國科技在眾多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寫出這些科學技術領域的名稱。分析“天宮課堂”開課的教育意義。(3分)三、論述題(6分)24.閱讀材料,完成任務。下表收錄了20世紀在我國曾經流行的部分歌曲及其歌詞。1939年冼星海《黃河大合唱》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1943年曹火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他堅持抗戰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1957年霍希揚《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全國人民大團結, 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1992年蔣開儒《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啊,中國……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請從以上表中提取兩個或兩個以上信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豐城中學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二期末考試歷史答案1-10.DDBCC BCADA 11-20.BCBAC ACAAC21.(1)圖1: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圖2:1972年,尼克松訪華;影響: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2)原因:中國致力于構建以合作共嬴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贏得各國的認可。說明: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22.(1)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2分)性質: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或: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2分)(2)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或: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分)意義: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或: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分)(3)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分)(4)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鄧小平理論。(4分)23.(1)新中國面臨著核威脅;為了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壟斷;為了增強國防實力,保衛國家安全,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一個安定環境;為了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維護世界和平。(任答2點4分)錢學森、鄧稼先等(2分)。(2)2003年10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2分)(3)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為解決我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有重要貢獻。(3分)(4)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1項即可)(1分)意義:激發廣大青少年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啟迪青少年去探索科學奧秘等。(2分)24.觀點:音樂作品反映一定時代背景。說明:1939年冼星海《黃河大合唱》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浴血奮戰,堅持抗日的時代背景。通過激昂的歌詞和旋律號召人民堅持抗戰,保衛家鄉,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1943年曹火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開展敵后根據地建設的時代背景。1957年霍希揚《社會主義好》贊揚了全國人民大團結, 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1992年蔣開儒《春天的故事》則反映了改革開放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中國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綜上所述,音樂作品史一定時代背景下創作的,體現了時代背景和時代特征。(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