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1.戊戌變法的序幕、發展、高潮、結束。2.公車上書的背景、領導人、在位皇帝、核心內容(目的)、結果、影響。3.維新人士的活動、主張、影響。3.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性質、結果。4.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5.戊戌變法的意義。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第7課 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一、義和團運動 1.背景義和團揭帖(節選)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不下雨,地發干,全是教堂止住天。升黃表,敬香煙,請下各洞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著人體把拳傳。挑鐵道,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19世紀末,帝國主義侵略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根本原因一、義和團運動 2.經過 ①興起19世紀末(時間),山東、直隸(地點)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逐漸由反清的秘密結社或單純的習武團體,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義和團性質)區分:義和團矛頭指向帝國主義;太平天國矛頭指向清政府。一、義和團運動 2.經過 ②發展義和團揭帖(節選)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不下雨,地發干,全是教堂止住天。升黃表,敬香煙,請下各洞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著人體把拳傳。挑鐵道,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帶有封建迷信色彩在清政府的“招撫”下,義和團紛紛進入天津、北京。他們沿途張貼文告,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通過搗毀教堂、拆毀鐵道、砍斷電線等方式,表達對外國侵略者的憤怒。一、義和團運動 2.經過 ②發展拆鐵道砍斷電線搗毀教堂一、義和團運動 2.經過 ③高潮到1900年夏,義和團已經控制了京津地區。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后,義和團在廊坊、北京、天津等地抗擊八國聯軍。一、義和團運動 3.口號義和團揭帖(節選)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不下雨,地發干,全是教堂止住天。升黃表,敬香煙,請下各洞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著人體把拳傳。挑鐵道,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扶清滅洋一、義和團運動 3.口號閱讀教材,如何評價“扶清滅洋”的口號?口號 進步性 局限性“扶清”“滅洋”對清政府認識不清,抱有幻想。帶有迷信色彩。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排斥一切洋人、洋物件。反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材料: “還我江山還我權,刀山火海爺敢鉆,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殺洋人誓不完。” ——《義和團歌謠》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國人,殺。戴西洋眼鏡的,殺。穿西裝的,殺。會說英語的,殺。留過學的,殺。......娶或者嫁外國人的,殺。洋樓,拆。鐵路,扒。電線,剪。電燈,砸。鐘表,扔。火車,燒。一、義和團運動 4.性質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反帝愛國農民運動(注: 在某種意義上是自19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出現的各種矛盾的一次總爆發)近代中國社會的兩對主要矛盾:(1)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民族矛盾(最主要);(2)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階級矛盾。一、義和團運動 4.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態度材料一 著都飭所屬文武各員,查明各種會匪名目,嚴行禁止,膽敢仍前聚眾,藉鬧教為名,結黨滋事,并著從嚴懲辦,以靖地方。”—《上諭》1899年11月28日材料二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議團匪亂事……決計不將義和團剿除……如與以上等軍械,好為操演,即可成為有用勁旅,以之抵御洋人,頗為有用。 —《拳亂紀聞》1900年6月20日剿滅招撫利用義和團(抵抗洋人)引發帝國主義不滿,聯合侵華鎮壓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背景/原因列寧:列強“想使人相信,它只是在平定暴亂,幫助合法的中國政府恢復正常的秩序。但是問題的本質并沒有因此而有絲毫改變。”趙立行:從世界背景來看,作為瓜分中國狂潮的延續,八國聯軍侵華是服務于帝國主義擴張需要的,是其瓜分世界的一個過程。直接原因(借口)根本原因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和擴大列強在華權益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時間和侵略國家1900年6月,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英、俄、日、美、德、法、意、奧(奧匈帝國)八國組成的侵略軍2000多人,在大沽口登陸,從天津向北京進犯,挑起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過程(1)廊坊阻擊戰:1900年6月,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犯,在廊坊一帶受到義和團的阻擊,被迫撤回天津。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過程廊坊阻擊戰廊坊阻擊戰歷時9天,共打死八國聯軍62人,打傷332人。西摩爾事后回憶說:“如果義和團所用武器是近代槍炮,那么,我率領的八國聯軍必定會全軍覆滅”。義和團在廊坊抗擊八國聯軍(繪畫)義和團包圍廊坊車站1900年6月13日,抵達廊坊車站的八國聯軍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過程(2)清政府對外宣戰:傳來關于列強要慈禧歸政給光緒皇帝的謊報,以及聯軍進攻大沽炮臺的消息,氣急敗壞的慈禧太后在御前會議上發布“宣戰”詔書。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過程《慈禧向西方列強十一國宣戰》影視片段(十一國還包括西班牙、比利時和荷蘭三個未直接參戰的國家)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過程(3)在北京的戰斗:清政府利用義和團和清軍對教堂和使館區侵略者的義憤,鼓勵他們圍攻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區。對使館區的圍攻,使清政府在政治上處于極為被動的地位,成為列強擴大對中國侵略的借口。按國際慣例,使館區的安全要受到所在國的保護。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過程(4)天津保衛戰:天津的義和團在清軍幫助下,與侵略軍在老龍頭火車站展開激烈的爭奪戰,并炮轟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衛戰中,清軍直隸提督聶士成壯烈殉國。1900年7月中旬,天津失陷。聶士成在天津保衛戰中,清軍直隸提督聶士成陷入聯軍重重包圍之中,仍沉著指揮,后壯烈殉國,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過程(5)義和團運動的失敗:1900年8月14日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狼狽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主觀原因: 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客觀原因: 中外反動動力的聯合鎮壓。中外勢力絞殺義和團團民材料:“(中國群眾)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義和團運動的歷史意義?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過程(6)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八國聯軍占領北京,采取了報復性的屠殺、劫掠。八國聯軍在北京實際公開搶劫了8天,其后更繼以私人搶劫,對北京城進行了一年多的大洗劫。《永樂大典》307冊,經史子集4.6萬余冊,國庫藏書4.7萬余本,寶物2000余件,鍍金佛3000余尊等,被盡行劫毀。聯軍掠走庫銀達6000萬兩之多。八國聯軍殺害義和團團民美軍搶劫的白銀法國搶來的耕牛炮火下燃燒的北京城八國聯軍在紫禁城內舉行閱兵侵略者坐在皇宮的龍椅上八國聯軍的暴行皇城之內,殺戮更慘,逢人即發槍斃之,常有十數人一戶者,拉出以連環槍殺之。以致橫尸滿地,棄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過十室,街巷尸首堆積如山。——《庚子大事記》三、《辛丑條約》的簽訂 1.時間、簽訂國1.時間: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 與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 11國2.簽訂國: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辭世,享年79歲。李鴻章三、《辛丑條約》的簽訂 2.條約內容領域 內容 影響經濟政治軍事外交(賠款)清政府賠款白銀 4.5 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是列強對中國空前的大規模勒索,使中國的經濟長期受制于列強(嚴禁反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最能體現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毀炮駐兵)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便利了侵略者對清政府進行軍事控制和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1)(劃使館界)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2)(改革機構)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1)在北京設立的“使館界”,實際上成為“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列強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2)清政府改變了其外交機構的地位,使之更適應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需要情景解讀情景一:小李最近特別苦惱,他說最近官府為了償還欠外國人的債務又要提高稅收。原來生活艱苦的他可以說是雪上加霜。賠款人民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凋敝,以海關稅收做賠款擔保,使清朝受制于洋人。經濟受制于人情景二:有一天,小李不小心說了一句“死洋鬼子”被官府的人聽到了,結果被官府的人拉去坐牢。嚴禁反帝清朝官吏成為列強侵華的幫兇政治:清政府成為洋人統治的工具三、《辛丑條約》的簽訂 2.條約內容情景解讀情景三:小李最近被官府征用去拆大沽炮臺。同時,小李還發現最近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多了很多外國士兵訓練。拆炮駐兵便于列強侵華軍事失去自主權情景四:原來居住在北京東交民巷的小李一家被迫搬遷,這塊地方在建起了許多外國使館。劃定使館便利了侵略者對清政府的控制內政外交被控制外務部體現中國外交體制的近代化,但這種轉變深深打上了屈辱的烙印三、《辛丑條約》的簽訂 2.條約內容三、《辛丑條約》的簽訂 3.影響與性質材料一:已經達到了一個國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階段,低到只能夠保持了獨立主權國家的極少的屬性的地步。 ——(美)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材料二:《辛丑條約》簽定后,列強承認慈禧太后執政合法,慈禧攜光緒皇帝回到北京。慈禧太后對列強沒把她作為“禍首”來懲辦,感激涕零,保證今后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你們的地盤,我做主。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性質: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知識總結戰爭 條約 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歷程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進一步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侵略 戰爭豈止 時間交戰 國家簽訂 條約影響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856年--1860年1894年--1895年1900--1901年1840年--1842年英國英、法俄、美日本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近代史的開端戰爭原因:根本:打來中國市場、傾銷商品直接:林則徐虎門銷煙根本:進一步打來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直接:亞羅號馬神甫根本: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直接:朝鮮東學黨起義根本:進一步瓜分中國直接:鎮壓義和團運動道光帝咸豐帝光緒帝光緒帝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程知識總結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2.八國聯軍侵華1.義和團運動背景:帝國主義侵略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3.《辛丑條約》簽訂斗爭方式:搗毀教堂、拆毀鐵道、砍斷電線口號:扶清滅洋失敗原因:中外勢力聯合絞殺意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原因: 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 根本原因:維護和擴大列強在華權益過程內容:賠、禁、拆、劃、改影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課堂練習1.(2024·廣元·中考真題)某校學生對中國近代史中的一個專題做了如下梳理。對該專題主線概括最為準確的是( )A.中國人民的抗爭 B.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和發展C.救亡圖存的探索 D.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2.(2024·煙臺·中考真題)條約規定,“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而且為保證該通道“無斷絕之虞”,確定北京、天津、山海關沿線12處由各國“留兵駐守”。這些規定與使館區駐軍特權結合在一起,將中國的心臟部位直接置于列強集體軍事控制之下。該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DD課堂練習3.據史料記載,1900年間河北霸州民眾列仗抵抗德兵,戰死者300余人;束鹿縣舊城民眾,徒手與侵略軍相搏,犧牲4000余人;八國聯軍進犯保定、唐山、張家口、滄州等地時均遭到當地民眾的堅決抵制。這表明,當時中國( )A.民間力量開始崛起 B.政府抵抗意識強烈C.民族意識不斷覺醒 D.領土主權遭到破壞4.據時人記述:為賠洋款,山西一省共捐二百余萬金,凡出捐輸金者,皆賞給實職官階。現在因捐輸而得官職者紛紛,上至道臺、知府,下至知縣、教官雜職,皆因捐輸而得。據此可知,《辛丑條約》的簽訂( )A.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B.造成了地方勢力壯大C.加劇了清政府吏治腐敗 D.瓦解了科舉選官制度C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