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南省儋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隋文帝規定:六宮妃嬪,穿過和洗過的舊衣服,都要再穿;日常飲食只要不是舉行宴會,最多只能有一個肉菜。開皇三年,隋文帝罷去508個郡,共減少官吏5.6萬人。由此可見,隋文帝A.生活奢侈 B.虛心納諫 C.變革禮儀 D.崇尚節儉2.唐朝時期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動。這體現了唐朝社會的突出特點是( )A.貴族追求享樂 B.社會風氣開放C.普遍重文輕武 D.文化專制盛行3.《文獻通考》記載:“王安石變法后,宋神宗十年,國家財政收入與宋英宗時相比增長了4倍……中央積蓄的錢粟,數十百巨萬,作為戶部的經費,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變法(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財政收入C.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 D.加強對人民的控制4.北宋與遼、西夏既發生對峙戰爭,又一直進行相互之間的商業往來。在榷場,官府和商人交換各種商品,且數量很大。這種態勢( )A.造成了南宋偏安 B.完成了國家統一 C.擴大了中外交通 D.促進了經濟交流5.“靖康年(1127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這里的“靖康年的奇恥”指的是( )A.岳飛統領的岳家軍郾城大敗B.南宋君主滿足現狀偏安江南C.阿骨打攻打遼軍使其摔跟頭D.金軍攻破東京使之北宋滅亡6.13世紀初,一個讓世界震驚的草原游牧帝國躍出歷史地平線,之后橫掃亞歐大陸。這個“草原游牧帝國”的締造者是( )A.鐵木真 B.元昊 C.忽必烈 D.耶律阿保機7.學者方孝揣說:“在宋之時,見胡服、聞胡語者猶以為怪……至于元,百年之間,四海之內,起居、飲食、聲音、器用,皆化而同之。”這反映了元朝的( )A.疆域廣大 B.民族交融 C.漢化政策 D.四等人制8.錢穆評價元朝行省制度說:“行中書省就是一個流動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駐在這個地方來管事。如是則地方無權,權只在中央。”由此可知行省的設置( )A.推動了教育公平 B.削弱了君主權力 C.加強了中央集權 D.結束了藩鎮割據9.對下面統計表內容解讀最準確的是( )唐宋時期南北方主要省份公共水利工程項目統計表(單位:個)江蘇 浙江 福建 陜西 河南 山西唐 18 44 29 唐 32 11 32北宋 43 86 45 北宋 12 7 25南宋 73 185 63 金及同時期的南宋 4 2 14A.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B.南北交流日趨頻繁C.社會環境持續穩定 D.自然環境不斷惡化10.人們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掛年畫,貼桃符,閩家圍爐而坐.飲酒唱歌,直到天明,稱為“守歲”。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宋朝的節日是( )A.春節 B.元宵節 C.中秋節 D.端午節11.司馬光和司馬遷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資治通鑒》與《史記》則是他們的史學名著。下列歷史事件在兩部著作中都有記載的是( )A.秦滅六國 B.開元盛世 C.玄奘西行 D.陳橋兵變12.兩宋時期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的擴大,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文化發展的平民化趨勢使詞逐步取代了詩的文學主導地位。這闡述了宋詞( )A.興起的背景 B.發展的歷程C.具體的類別 D.產生的影響13.《馬可·波羅行紀》中記載了中國古代獨創的造船技術——水密(意為“不透水”)隔倉,中國古代文獻也提及過此技術。然而,長期以來該技術卻未見于實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個水密隔艙的南宋木船,中國古人這一造船技術上的創新才得以實證。這說明( )A.中國古代文獻的記載均真實可信B.文物考古是實證歷史的有力手段C.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開始于南宋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貿易港口14.明朝的科舉制度“只強調儒家價值觀,以犧牲科學、技術、商務和工業等知識為代價,獎賞在文學和人文領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這一制度( )A.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B.不利于皇權的加強C.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D.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15.《榜葛剌進麒麟圖》描繪的是15世紀早期南亞地區的榜葛剌國王來中國進獻長頸鹿的場景。當時的中國人將長頸鹿視為瑞獸麒麟。與這一場景的出現有直接關聯的事件是( )A.張騫通西域 B.絲綢之路的開辟 C.鄭和下西洋 D.新航路的開辟16.明朝后期,一些新的農作物品種傳入中國,至清朝乾隆時期高產糧食作物玉米、甘薯得到推廣種植。清代官員陸耀因編寫《甘薯錄》而被晉升為湖南巡撫,乾隆帝多次勸諭百姓種植玉米,川、楚、陜、桂等省“延山漫谷,皆種玉米”。這體現出當時( )A.玉米甘薯成為主糧 B.政府重視推廣高產作物C.人地矛盾得到解決 D.農業生產技術取得突破17.明代長城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沿線設有屯田區進行生產,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區建立了許多農牧貿易場所。這體現長城( )A.功能具有多樣性 B.旨在抵御外來侵略C.象征著皇權至上 D.技術先進質量優異18.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對赤壁之戰的描述中,“蔣干盜書”“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等故事膾炙人口。但這些故事卻不見于史書記載。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A.《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而不是史書 B.史書沒有記載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C.《三國演義》所記述的內容真實可靠 D.記載這些故事的史書已經全部失傳19.徽調不斷吸收昆曲、秦腔、京調、漢調等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逐漸形成新劇種“皮黃戲”,后被稱為“京劇”。據此可知,京劇得以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貼近生活,聯系百姓 B.政策鼓勵,題材廣泛C.文武兼修,角色齊全 D.博采眾長,兼收并蓄20.中國自古以來形成了一整套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下表反映了我國古代國家治理的趨勢是( )朝代 秦朝 西漢 宋朝 明朝 清朝政治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頒布“推恩令” 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 廢丞相、設內閣 設軍機處A.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B.維護國家統一C.加強監察制度 D.推進民族交融二、簡答題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漢文帝、景帝統治時期,減輕農民的賦役負擔,注重發展農業。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摘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材料二 唐太宗統治時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訓,重視發展農業,減輕農民的賦役;注意“戒奢從簡”。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材料三 唐玄宗統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節儉,重視興修水利工程。開元年間,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以上兩則材料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請回答:(1)上述材料描述了漢唐時期出現的三個盛世景象。請寫出其中的兩個。(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現有哪些?根據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現的原因。(3)漢唐盛世景象的出現,為后世統治者提供了什么寶貴經驗?三、綜合題22.學習中國古代史,我們知道有很多對外交往的史實。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古代曾積極同世界各國交流。唐朝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歷盡艱難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又矢志不渝地把盛唐文化傳播四方。材料二:遠洋航行的中外航海家航海家 鄭和 哥倫布 達·伽馬 麥哲倫時間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524年 1519——1522年航海次數 7次 4次 3次 1次航海的船只 41--310艘 3--17艘 4--14艘 5艘每次航行人數 2.7--2.8萬人 90--1500人 未知 270人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這種限制貿易政策的實施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導致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摘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1)材料一中體現的文明交流方式是進行雙向交流,請分別列舉相關史實說明。(2)根據材料二,與西方航海家相比,鄭和下西洋有何特點?居于何種地位?(3)根據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對外政策并說出該政策產生的影響。(4)綜合上述材料,以史為鑒,談談你對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認識。23.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動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請你依據要求并結合所學知識,參與下列探究活動。【民族交往】宋真宗時(1004年),遼大舉進攻北宋,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來到澶州城,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圖一 步輦圖 圖二(1)材料中圖一反映了唐朝與哪一個少數民族的友好往來?根據圖一、圖二,歸納古代民族交往的兩種主要方式。【邊疆管理】(2)元朝、清朝都是我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它們統治時期,都設置了機構,加強了對邊疆的管理。請根據所學知識,完善下表的內容。元朝 清朝東南 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 設置①,隸屬福建省西北 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管轄西域的軍政事務 設置②,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西南 設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對西藏地區進行管轄 設置③,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捍衛主權】(3)依據以下圖信息,寫出明清時期我國抗擊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的重大歷史事件。【總結提升】(4)綜合以上的內容,談談你對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認識。參考答案1.D2.B3.B4.D5.D6.A7.B8.C9.A10.A11.A12.A13.B14.C15.C16.B17.A18.A19.D20.A21.(1)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答出任意兩個即可。)(2)經濟發展,社會安定。重視發展農業,提倡節儉。(3)國家若要長治久安,必須以人為本,重視農業,關注民生。(其它言之有理也可)22.(1)玄奘西行天竺,鑒真東渡日本(2)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3)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差距(4)對外開放能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促進國家的發展;閉關鎖國阻礙社會進步與發展,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等23.(1)藏族(或吐蕃);和平(或友好);戰爭(2)臺灣府;伊犁將軍;駐藏大臣(3)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4)要加強各民族的團結;要維護國家的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