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列寧比普京矮14毫米是蘇聯和俄羅斯著名領導人中最矮的一個,比普京總統還矮1.4厘米。正是這位身材“最矮”的領袖,領導俄國革命改變了俄國和世界歷史的面貌,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第七單元 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第15課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時空坐標課標目錄一、列寧主義的形成二、十月革命的勝利三、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課標要求:概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知道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形成背景⑴ 經濟:⑵ 政治:沙皇專制統治持續強化,社會矛盾日益尖銳。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⑶ 階級:俄國第一代產業工人產生。⑷ 思想:1900年列寧創辦《火星報》,宣傳馬克思主義。一、列寧主義⑸ 組織: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展開了有組織的工人運動。2、形成標志:1903年,布爾什維克黨建立,列寧主義形成。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標志著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布爾什維克主義”(即列寧主義)成為黨的指導思想。3、內容:⑴ 帝國主義理論: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⑵ 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規律,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⑶ 一國勝利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⑷ 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工人階級要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⑸ 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提出新經濟政策,探索經濟落后國家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道路。4、影響:理論創新、思想武器⑴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俄國革命實際結合起來,是馬克思主義俄國化的理論成果。⑵ 其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為帝國主義時代的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恩格斯“多國勝利論”、列寧“一國勝利論”一、列寧主義拓展:俄國政黨名稱變遷①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②1903年,布爾什維克黨建立。③1918年,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俄共(布)。④1925年,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聯共(布)。⑤1952年取消雙重名稱,改稱蘇聯共產黨。……形成于15世紀的農奴制自上而下的開始被廢除,新型資本主義工業也開始萌芽。從1880年起,俄羅斯正式踏上了發展工業的資本主義道路,并逐步步入快車道。1891至1900年,俄國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8.5%,而同期德國為4.9%,美國為3.3%,英國為2.4%,法國為1.6%。——《世紀悲歌》二、十月革命的勝利(一)背景19世紀末,俄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俄國是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農業人口占全國的4/5。俄國在經濟和政治生活中存在嚴重的封建農奴制殘余,農村保留有貴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形式……1901年,西歐資本家控制了俄國工業中最重要的部門,1913年俄國的鋼產量只及美國的1/11,德國的1/8。 ——(美)莫斯《俄國史》1、農奴制改革后,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2、階級矛盾尖銳,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4、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朽俄國一戰強征1500多萬壯丁入伍,占全國男勞力一半。戰備不足,前線接連失利,到1917年,約150萬人死于戰爭,四百多萬人傷殘。農田荒蕪,企業倒閉,經濟瀕于崩潰。為應付戰爭開支政府大借外債。戰爭、破壞、饑荒造成的一切災難全都壓在勞動人民,壓在工人階級身上。1917年工人的實際工資,只有1913年的57.4%。莫斯科戰時主要食品價格漲了8倍半,日用品漲了11倍。——(蘇)明茨主編《世界通史》任何一個國家也沒有像俄國那樣嚴重地受到戰爭的磨難和痛苦。……由于許多歷史原因(俄國比其他國家落后得多,戰爭帶給它的困難特別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頂,人民繼承著1905年的傳統),使得俄國革命比其他國家先爆發。——《列寧選集》3、一戰激化了俄國國內矛盾二、十月革命的勝利(一)背景5、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6、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列寧主義的誕生列寧認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規律,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統編歷史教材》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列寧的擁護者在中央委員會中占多數,被稱作“布爾什維克”。這次代表大會標志著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黨的指導思想是“布爾什維主義”,也就是列寧主義。——《統編歷史教材》二、十月革命的勝利(一)背景1917.2二月革命倒沙皇兩個政權并存局面1917.4《四月提綱》指方向1917.7七月事件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結束1917.11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二、十月革命的勝利(二)過程二、十月革命的勝利(三)意義前提:生產力高度發達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列寧的思考:“我們在奪取政權時便知道,不存在將資本主義制度具體改造成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會主義者處理過這類問題。”——《蘇聯的共產主義》馬克思構想:“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基礎上建立的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計劃經濟和按勞分配,取消商品生產和貨幣。——《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確立》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將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呢?三、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結合地圖與教材內容,指出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權面臨怎樣的形勢?如何應對?蘇維埃政權管轄的地區燃料、原料和糧食供應極其困難,40%的工廠停產,紅軍戰士和城市居民也面臨著斷糧的危險。蘇維埃政權經受著嚴峻考驗。——《大國崛起》國內戰爭1918~1922物資匱乏三、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領域農業工業貿易分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余糧收集制大中小企業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普遍義務勞動制不勞動者不得食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學思之窗 我們當時不這樣做就不能在一個經濟遭到破壞的小農國家里戰勝地主和資本家。我們取得了勝利……應當說我們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是一種功勞……但同樣必須知道這個功勞的真正限度。“戰時共產主義”是戰爭和經濟破壞迫使我們實行的。——列寧《論糧食稅》效果?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發生工人罷工和抗議游行。更嚴重的是。2月28日發生喀瑯施塔得水兵叛亂,他們拋出了“貿易自由”、“擁護不要共產黨人參加的蘇維埃”。叛亂的水兵大多來自農村,反映了農民是何等的不滿。——周尚文《蘇聯興亡史》損害了農民利益(積極)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證了軍事斗爭的勝利,鞏固了新生政權。(消極)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導致了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新經濟政策(1921-1928)固定糧食稅國有為主,私有并存恢復自由貿易(引入外國資本)取消實物分配制,按勞分配1913年—1926年蘇俄的工業生產情況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總產值(億盧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產值指數 100 13.8 15.5 108.1穩定和恢復了經濟鞏固了政權學思之窗 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三四年來我們稍稍學會了實行急劇的轉變……學習了實行“新經濟政策”。---列寧《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寧全集》第四十二卷新經濟政策“ 新 ”在何處?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錯 ”在哪里?蘇聯的成立1924年列寧逝世后,斯大林的領導地位逐漸確立,此時的蘇聯處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封鎖和包圍之中,孤立無援,國內工業生產極其落后,到1928年,蘇聯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是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來完成。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大機器工業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而蘇聯基本上還是一個只能輸出農產品、輸入機器設備的落后農業國。在這種形勢下,斯大林認為把蘇聯從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強大的工業國是布爾什維克黨迫切任務。斯大林指出:沒有重工業,就不會有一切現代化國防武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我們。——《大國崛起》1925年起,開展優先發展重工業為特點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1928年起,實施五年計劃,新經濟政策逐漸取消。1936年蘇聯新憲法宣布斯大林模式的確立1927年頒布農業集體化方針,1929年底,蘇聯掀起大規模 農業集體化 運動。“蘇聯模式”的特點:經濟上表現為生產資料公有制,實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體制;政治上表現為權力高度集中蘇聯工業產值增長示意圖1913年-1937年俄國∕蘇聯工業生產值及重要工業產品在歐洲和世界的排名積極性: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到1937年,蘇聯的工業產值已經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過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過的路程。蘇聯模式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為“二戰”中取得勝利創造了物質條件,為蘇聯贏得了國際聲譽。消極性:排斥市場經濟,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模式有何影響?思考點…………?列寧主義的形成十月革命的勝利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背景內容過程:二月革命—《四月提綱》—七月流血—十月革命性質:比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意義列寧的探索: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追隨理想的實驗新經濟政策--面對現實的實驗斯大林模式--回歸“理想”的實驗本課小結1.馬克思說,社會主義革命在資本主義高度發達前提下在全世界同時發生。下面事件豐富和完善了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理論的是( )A.美國獨立戰爭 B.列寧主義C.新中國的成立 D.法國大革命B課堂練習2.普里馬科夫認為,1917年俄國政局的一次變動“在政權上取代了專制,俄國第一次成為共和國”。符合這一論述的是( )A.二月革命具有歷史的進步性B.社會主義革命條件已經成熟C.“四月提綱”符合俄國實際D.十月革命受到科學理論指導A課堂練習3.有人評價俄國在經歷一次重大變革后,便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仿效者”,而是“歷史的引領者”。這里的“重大變革”指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亞歷山大二世改革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D課堂練習4.列寧曾講過:“我們用強攻的辦法,即用最簡單、迅速、直接的辦法實行社會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原則的嘗試已告失敗。”“強攻的辦法”是指(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蘇聯模式 D.十月革命A課堂練習5.1918—1920年,蘇俄人民響應布爾什維克黨“一切為了前線”的號召,發揚拼命精神,忘我勞動。這里的“前線”指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線B.反對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的前線C.反對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的前線D.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條戰線C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