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2019)高中生物學必修1第二章細胞的結構和生命活動課時學案(教師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2019)高中生物學必修1第二章細胞的結構和生命活動課時學案(教師用)

資源簡介

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和生命活動
第一節 細胞學說——現代生物學的“基石”
[課標要求]
1.說明有些生物體只有一個細胞,而有的由很多細胞構成,這些細胞形態和功能多樣,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
2.活動: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各種各樣的細胞。
考點一 細胞學說的建立與發展
新知導學
1.主要建立者:①_ _ _ _ _ _ 和②_ _ 。
【答案】施萊登; 施旺
2.發展過程
【答案】列文虎克; 施萊登; 施旺; 魏爾肖
3.內容: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⑦_ _ 是一切動物和植物體的基本單位。
【答案】細胞
4.意義:將動物和植物統一到細胞水平,這對現代生物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5.細胞的大小和形態
(1) 病毒
①沒有⑧_ _ 結構。
②其⑨_ _ _ _ _ _ _ _ 離不開細胞。
(2) 細胞的大小和形態
①生物細胞的大小有一定⑩_ _ ,細胞的形態也 _ _ _ _ _ _ _ _ 。
②細胞的大小、形態與其 _ _ _ _ _ _ _ _ 是相適應的。
【答案】(1) 細胞;生命活動
(2) 差異;各不相同;生理功能
辨正誤
(1) 胡克通過對活細胞的觀察發現并命名了細胞。( )
(2) 施萊登提出了細胞是植物各種功能的基礎的觀點。( )
(3) 現在看來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
(4) 同一生物體不同組織細胞成熟后大小都差不多。( )
【答案】(1) ×
(2) √
(3) ×
(4) ×
【解析】
(1) 胡克觀察的是軟木薄片結構,是植物的死細胞。
(3) 除了病毒外,所有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4) 同一生物體不同組織細胞大小有一定差異。
合作探究
[探究] 細胞學說的建立,是自然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1) 19世紀建立的細胞學說,它的內容不是闡明了所有生物都以細胞為基本單位,它闡明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都以細胞為基本單位。
(2) 細胞學說對生物進化研究的貢獻是使動植物結構統一于_ _ _ _ _ _ _ _ ,有力地證明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體現了生命的統一性。
(3) 施萊登和施旺只是觀察了部分動植物的組織,卻歸納出“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這一結論,此結論_ _ (填“可信”或“不可信”),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一切動物和植物體
(2) 細胞水平;生物之間存在親緣關系
(3) 可信;在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中,科學家不僅運用了不完全歸納法,還揭示了動植物的個體與細胞的內在規律性聯系,這樣的科學歸納比一般的不完全歸納更具可信度
微歸納
科學方法:歸納法
(1)概念:由一系列具體事實推出一般結論的思維方法。
(2)分類: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
[溫馨提示](1)在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中,科學家運用了不完全歸納法。
(2)由不完全歸納得出的結論很可能是可信的,因此可以用來預測和判斷,不過,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
對點訓練
1.[(2025·淮安高中校協作體高一期中)]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學說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B. 細胞學說認為細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單位
C. 建立者主要是施萊登和施旺
D. 其建立過程經歷了多位科學家探索、開拓、修正
【答案】B
【解析】選。細胞學說認為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物和植物體的基本單位,正確,錯誤;細胞學說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萊登和施旺,魏爾肖對細胞學說進行了補充,正確;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經歷了多位科學家的探索、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正確。
2.(多選)細胞學說由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作為生物學大廈的基石,被恩格斯列入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顯微鏡的發明對細胞學說的建立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B. 細胞學說的提出標志著生物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
C. 對現代生物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D. 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中運用了完全歸納法,因此結論真實可靠
【答案】BD
【解析】選。借助顯微鏡,科學家得以對細胞進行觀察研究,所以顯微鏡的發明對細胞學說的建立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正確;細胞學說的提出標志著生物學研究進入細胞水平,錯誤;細胞學說對現代生物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正確;細胞學說的建立運用了不完全歸納法,科學家觀察到很多動物由細胞構成,很多植物也是由細胞構成,建立了最初的細胞學說,錯誤。
考點二 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工具——顯微鏡
新知導學
1.光學顯微鏡
(1) 主要結構
①光學部分:目鏡、①_ _ 、聚光器和反光鏡。
②機械部分:鏡筒、載物臺、物鏡轉換器、 ②_ _ _ _ _ _ _ _ 、細準焦螺旋、鏡臂和鏡座等。
③成像過程:在觀察玻片標本時,被觀察的物體經過③_ _ 和目鏡的④次放大,物像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與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2)顯微鏡使用的基本步驟:取鏡 安放 對光 壓片 調焦 觀察。
(3) 光學顯微鏡的高倍鏡的使用
【答案】(1) 物鏡;粗準焦螺旋;物鏡;兩
(3) 低倍鏡;視野中央;轉換器;高倍;光圈;細準焦螺旋
2.電子顯微鏡:常用的有透射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
辨正誤
(1) 在低倍鏡視野的右下方觀察到目標后,可直接換用高倍鏡觀察。( )
(2) 高倍鏡的視野范圍小,視野亮度高。( )
(3) 對光時應調整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變明亮。( )
(4) 低倍鏡換為高倍鏡后,先調粗準焦螺旋,再調細準焦螺旋。( )
【答案】(1) ×
(2) ×
(3) √
(4) ×
【解析】
(1) 在低倍鏡視野的右下方觀察到目標后,需要將目標移至視野中央,再換用高倍鏡觀察。
(2) 高倍鏡的視野范圍小,視野亮度低。
(4) 低倍鏡換為高倍鏡后,只能調細準焦螺旋。
合作探究
結合顯微鏡的結構及操作探究以下問題。
[探究1].下圖①②分別是在低倍鏡和高倍鏡下觀察到的細胞,③④⑤⑥分別是放大倍數不同的目鏡或物鏡。
(1) 若要將物像從圖①調節為圖②,則操作步驟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圖示③~⑥中,③比⑤的放大倍數(填“大”或“小”);放大倍數較高的鏡頭組合是,與裝片距離最近的鏡頭是_ _ _ _ ,
使用組合時視野亮度最亮。
(3) 將物像從圖①調節為圖②的過程中,應先把玻片標本向(填“左”或“右”)移動。若要將高倍鏡下的視野調亮,則應該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下圖是在顯微鏡中所觀察到的物像。
① A圖實物的形狀是字母_ _ _ _ 。B圖實物的位置在_ _ _ _ _ _ 。
② C圖物質的實際流動方向是_ _ _ _ _ _ (填“逆時針”或“順時針”)。
【答案】(1) 移動玻片標本 轉動轉換器 調節聚光器 調節細準焦螺旋
(2) 小;⑤⑥;⑥;③④
(3) 右;換用大光圈和凹面鏡
(4) ① ;左下方
② 逆時針
[探究2].低倍鏡和高倍鏡視野的相關計算。
(1) 若在目鏡 、物鏡 的低倍鏡視野中看到呈一行排布的16個完整的細胞(如圖1),將物鏡換成 的高倍鏡之后,視野中能看到_ _ _ _ 個完整的細胞。
(2) 若在目鏡 、物鏡 的低倍鏡視野中看到64個細胞充滿視野(如圖2),將物鏡換成 的高倍鏡之后,視野中能看到_ _ _ _ 個完整的細胞。
【答案】(1) 4
(2) 4
微歸納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2.放大倍數的變化與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變化的規律
對點訓練
1.[(2025·南通高一期中)]下列有關光學顯微鏡操作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若高倍鏡下細胞質流向是逆時針的,則實際應是順時針的
B. 蘚類葉片可直接制成臨時玻片標本用來觀察葉綠體
C. 在顯微鏡下觀察透明材料時,用較小的光圈
D. 轉換到高倍物鏡后,細胞變大,細胞數目變少
【答案】A
【解析】選。若高倍鏡下細胞質流向是逆時針的,則實際流向也是逆時針的,錯誤;蘚類葉片由單層細胞構成,且葉綠體含有色素,可直接做成臨時玻片標本,正確;在顯微鏡下觀察透明材料時,光線不能太強,應用較小的光圈,正確;由低倍物鏡轉換到高倍物鏡后,視野變暗,細胞變大,細胞數目變少,正確。
2.[(2025·南京高一期中)]圖甲中①②無螺紋,③④有螺紋,⑤⑥表示物鏡與裝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視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組合①③⑤放大倍數大于組合②③⑤
B. 若從丙轉為乙時,視野變太亮,則需調大光圈
C. 若丙為視野內所看見的物像,則載玻片上的實物應為“”
D. 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則物像的面積增大為乙的10倍
【答案】C
【解析】選 。題圖甲中①②無螺紋,為目鏡,③④有螺紋,為物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因此組合①③⑤放大倍數小于組合②③⑤,錯誤;若從丙轉為乙,即由高倍鏡觀察轉為低倍鏡觀察時,視野變得過于明亮,則需調小光圈,錯誤;顯微鏡下呈倒像,上下左右均顛倒 ,若丙為視野內所看見的物像,則載玻片上的實物應為“”,正確;顯微鏡放大倍數為物體邊長的放大倍數,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則物像的邊長增大為乙的10倍,而物像的面積增大為乙的100倍,錯誤。
高倍鏡下看不到物像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原因 解決辦法
高倍鏡的鏡頭安裝不到位,未擰緊,產生變焦 重新安裝或擰緊高倍鏡的鏡頭
高倍鏡轉換不到位 使物鏡鏡頭正對通光孔
高倍鏡的鏡頭被污染 用擦鏡紙擦拭鏡頭
標本未處于視野中央 移動玻片標本至視野中央
【知識框架】
隨堂 效果檢測
1.[(2025·無錫六校高一期中)]下列與細胞學說的內容及其意義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B. 揭示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一性
C. 為生物進化論的確立埋下了伏筆
D. 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
【答案】C
【解析】選 。細胞學說認為,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錯誤;細胞學說只涉及動物和植物,沒有涉及非生物界,錯誤;細胞學說為生物進化論的確立埋下了伏筆,正確;細胞學說沒有提出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觀點,錯誤。
2.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在較短的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清晰、柔和,再直接轉換至較長的物鏡觀察。此時,除調節細準焦螺旋外,還需調節反光鏡和光圈。正確的操作是( )
A. 用平面鏡、光圈縮小 B. 用平面鏡、光圈放大
C. 用凹面鏡、光圈放大 D. 用凹面鏡、光圈縮小
【答案】C
【解析】選 。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變暗,此時應該調節反光鏡或光圈增加進光量,使視野變亮,即可以用凹面鏡(或調高亮度)、光圈放大,符合題意。
3.[(2025·江蘇高一期中)]使用A物鏡和B物鏡分別看到的顯微鏡圖像(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A轉換為B時,通常調節為大光圈和凹面鏡
B. 若在A中看到模糊的像,換成B后就能看到清晰的像
C. 若目鏡為 ,則將A圖中細胞的面積放大了100倍
D. 若使用A物鏡看到100個細胞,換成B物鏡后可看到25個細胞
【答案】A
【解析】選 。由題圖可知,是低倍鏡下的視野,是高倍鏡下的視野,轉換為 時,通常調節為大光圈和凹面鏡,正確;若在 中看到模糊的物像,必須調到物像清晰后才能換成 觀察,錯誤;若目鏡為 ,則將 圖中細胞的長度和寬度放大了100倍,錯誤;若使用 物鏡看到100個細胞,物鏡放大倍數是 物鏡的4倍,則換為 物鏡后視野中可看到(個)細胞,錯誤。
4.自然界的細胞種類繁多,形態、結構、功能差異巨大,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通過顯微觀察發現酵母菌和草履蟲雖形態不同,但都僅由一個細胞構成
B. 高倍鏡下觀察黑藻細胞時,若視野模糊,則應調節粗準焦螺旋
C. 不是所有細胞的觀察都需要顯微鏡,如鳥類卵細胞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
D. 不是所有細胞都能在低倍光學顯微鏡下看到,如大多數細菌細胞
【答案】B
【解析】選。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草履蟲是單細胞原生生物,兩者形態不同,但都僅由一個細胞構成,正確;高倍鏡下觀察黑藻細胞時,若視野模糊,則應調節細準焦螺旋,錯誤;有的細胞用肉眼就能看見,如鳥類的卵細胞,正確;大多數細菌細胞的直徑僅為,需要用高倍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清楚,正確。
5.[(2025·南京、鎮江、揚州六校高一學情檢測)](多選)下圖①表示兩種物鏡及其與玻片標本的位置關系,②是低倍鏡下的視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物鏡被乙物鏡替換前,應先提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玻片標本
B. 甲物鏡被乙物鏡替換后,視野的亮度會增強,因為乙離玻片標本的距離更近
C. 換用乙物鏡的操作順序是移動玻片標本 轉動轉換器 調節聚光器 轉動細準焦螺旋
D. 要想換用高倍鏡觀察②中的細胞,需要將裝片向左移動
【答案】CD
【解析】選。甲物鏡被乙物鏡替換,即從低倍鏡轉換為高倍鏡的過程中,無需提升鏡筒,錯誤;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故題圖①中,甲放大倍數小,視野亮度強,甲物鏡被乙物鏡替換后,視野的亮度會減弱,錯誤;換用乙物鏡的操作順序是移動玻片標本 轉動轉換器 調節聚光器 轉動細準焦螺旋,正確;顯微鏡下成的像是倒置的,題圖②中的細胞 位于視野的左側,要想換用高倍鏡觀察細胞,需將細胞 移至視野中央,故需要將玻片標本向左移動,正確。
課后 達標檢測
基礎達標
1.[(2025·揚州高一月考)]下列不是細胞學說主要內容的是( )
A. —切動植物都由細胞及其產物構成
B. 細胞是動物和植物體的基本單位
C. 細胞通過分裂可以產生新細胞
D. 細胞分為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質膜三大部分
【答案】D
【解析】選。施萊登和施旺創建的細胞學說內容: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物和植物體的基本單位。魏爾肖對此作出補充:細胞是先前存在的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符合題意。
2.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建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英國科學家魏爾肖對細胞學說進行了重要補充
B. 主要建立者是德國的施萊登和施旺
C. 細胞是先前存在的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
D. 細胞學說將動物和植物統一到細胞水平
【答案】A
3.我國深海潛水器“蛟龍”號下潛深度成功突破7 000米,在這里發現了多種奇特的海洋生物,這些生物的共同點是( )
A. 細胞的形態相似
B. 細胞的大小相似
C. 細胞的形態、大小與其生理功能相適應
D. 細胞的功能相似
【答案】C
【解析】選。多細胞生物由于細胞分化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細胞,但不管哪種細胞,其形態、大小與生理功能都是相適應的。
4.在光線明亮的實驗室里,觀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細胞后再觀察顏色較深的黑藻葉片細胞,為便于觀察,此時應( )
A. 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答案】A
【解析】選。在顯微鏡的結構中,聚光器上有大、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大光圈;反光鏡有兩個面,平面鏡和凹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由于需要觀察的黑藻葉片細胞顏色較深,需要明亮的視野才能看清它的結構,所以需要選用的是凹面反光鏡和大光圈。
5.下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兩個視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視野2的放大倍數比視野1的大
B. 轉動轉換器后把要觀察的目標移到視野中央
C. 視野1換成視野2時,需將玻片向上移動
D. 若視野中有異物,轉換物鏡異物未消失,則異物在目鏡上
【答案】A
【解析】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物像就越大,因此,視野2的放大倍數比視野1的大,正確;轉動轉換器前把要觀察的目標移到視野中央,因為在高倍鏡下看到的實際面積更小,錯誤;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與實物之間的關系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因此將視野1換成視野2時,需將玻片向下移動,才能保證觀察的目標位于高倍鏡的視野中,錯誤;若視野中有異物,則異物可能位于玻片、物鏡和目鏡三處,轉換物鏡異物未消失,則異物在目鏡或玻片上,錯誤。
6.[(2025·南通十校高一期中)]圖甲為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蠶豆葉表皮細胞,圖乙為甲圖中所指細胞高倍鏡下的圖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由觀察圖甲到觀察圖乙需將裝片向右移動
B. 由觀察圖甲到觀察圖乙需調節通光孔使用小光圈
C. 由觀察圖甲到觀察圖乙需轉動轉換器換高倍鏡
D. 調節細準焦螺旋可使圖乙視野更清晰
【答案】B
【解析】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倒像,題圖甲的物像在視野的右側,要將其移至視野中央,應向右側移動裝片,正確;由觀察題圖甲到觀察題圖乙需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此時視野會變暗,還需調節通光孔使用大光圈,錯誤,正確;調整細準焦螺旋可以讓圖乙視野更清晰,正確。
7.下列關于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敘述正確的是( )
A. 目鏡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成正比,物鏡正好相反
B. 如果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質是順時針流動的,則實際為逆時針流動
C. 光圈在通光孔下方的聚光器上,且光圈有多個,而通光孔只有一個
D. 高倍鏡的鏡頭離玻片標本距離較近,使用高倍鏡時需先抬升鏡筒防止壓壞標本
【答案】C
【解析】選。目鏡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成反比,物鏡正好相反,錯誤;如果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質是順時針流動的,則實際也是順時針流動,錯誤;光圈在通光孔下方的聚光器上,且光圈有多個,而通光孔只有一個,正確;高倍鏡的鏡頭離玻片標本距離較近,使用高倍鏡時不能抬升鏡筒,應直接轉換高倍鏡,錯誤。
8.下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某種細胞時使用的一些鏡頭,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1、2、3是目鏡,4、5、6是物鏡
B. 3與4組合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少
C. 1與6組合看到的細胞圖像最大
D. 3與4組合看到的視野最暗
【答案】C
【解析】選。鏡頭1、2、3無螺紋,是目鏡,鏡頭4、5、6有螺紋,是物鏡,正確;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物鏡則相反,目鏡中3放大倍數最大,物鏡中4放大倍數最大,因此3與4組合看到的細胞圖像最大,細胞數目最少,視野最暗,、正確;目鏡中1放大倍數最小,物鏡中6放大倍數最小,因此1與6組合看到的細胞圖像最小,錯誤。
9.若用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每次僅調整目鏡或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如下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 下列目鏡與物鏡的組合中與圖像③④對應的是③_ _ _ _ ;④_ _ _ _ 。
A.目鏡 物鏡
B.目鏡 物鏡
C.目鏡 物鏡
D.目鏡 物鏡
(2) 圖像太暗則應調節_ _ _ _ _ _ 和_ _ _ _ _ _ 。
(3) 選擇組合A,目鏡 ,物鏡 ,所觀察到的物像是實際物體的_ _ 倍;若A視野中細胞為160個,則換上組合D,視野中細胞為個。
(4) 某同學依次進行了下列實驗操作:.放置好玻片標本;.用左眼注視目鏡視野;.轉動粗準焦螺旋調至看到物像;.轉動細準焦螺旋調至物像清晰。請指出上述操作的不當之處,并作補充說明。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D;C
(2) 大光圈;凹面鏡
(3) 100;10
(4) 在進行操作以前應首先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選一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通過目鏡,可以看到明亮的視野;在進行操作以前,應當首先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眼睛注視物鏡鏡頭和玻片標本之間的距離,以免物鏡和標本相撞,直至物鏡接近標本為止
能力提升
10.(多選)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與自然選擇學說被恩格斯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及其內容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學說將細胞劃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
B. 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的觀點
C. 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D. 魏爾肖提出的“細胞是先前存在的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觀點是對細胞學說的重要補充
【答案】ABC
【解析】選。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的統一性,沒有將細胞劃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錯誤;施萊登和施旺沒有提出細胞多樣性的觀點,錯誤;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錯誤;魏爾肖提出的“細胞是先前存在的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觀點是對細胞學說的重要補充,正確。
11.[(2025·宿遷高一期中)](多選)下列有關光學顯微鏡操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實驗中,若在 的視野中均勻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個細胞,則換成 后,視野中的細胞數目是5個
B. 為觀察低倍鏡視野中位于左上方細胞,應將裝片向右下方移動,再換用高倍鏡
C. 若高倍鏡下細胞質流向是逆時針的,則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向應是逆時針的
D.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面積或體積的放大倍數
【答案】AC
【解析】選。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實驗中,若在 的視野中均勻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個細胞,則換用 后,視野中的細胞數目是(個),正確;為觀察低倍鏡視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細胞,應將裝片向左上方移動,錯誤;若高倍鏡下看到細胞質流向是逆時針的,則細胞質的實際流向也是逆時針的,正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錯誤。
12.(多選)下列關于細胞及細胞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無論是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還是病毒,它們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
B. 細胞學說將生物學從器官、組織水平帶進細胞水平,并為后來進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礎
C.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并命名細胞,施萊登和施旺創立了細胞學說
D. 魏爾肖發現并命名了細胞核
【答案】AB
【解析】選。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無論是細胞生物還是非細胞生物(病毒),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正確;細胞學說的創立將生物學從之前的器官、組織水平帶進細胞水平,并為后來進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礎,正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了活細胞,但給細胞命名的是胡克,錯誤;布朗發現并命名了細胞核,錯誤。
13.回答下列有關顯微鏡的問題:
(1) 當顯微鏡的目鏡為 、物鏡為 時,在視野直徑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 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細胞_ _ _ _ 個。
(2) 在光線充足的實驗室里,用白色洋蔥表皮細胞做質壁分離實驗。在顯微鏡視野中能清晰地觀察到細胞壁,但看不清楚細胞是否發生質壁分離。為便于判斷,此時應改用平面反光鏡,_ _ 光圈。
(3) 某學生在做實驗時,先用一塊潔凈紗布擦拭鏡頭,再在一干凈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塊生物組織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顯微鏡載物臺正中央,并用壓片夾壓住,然后在雙眼側視下,將物鏡降至距玻片標本約處停止。用左眼朝目鏡里觀察,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緩慢上升鏡筒。請指出該同學在操作中錯誤的地方: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③物鏡降至距玻片標本約處停止(應將物鏡降至距玻片標本處)。
【答案】(1) 2
(2) 縮小
(3) 用一塊潔凈紗布擦拭鏡頭(鏡頭應用擦鏡紙擦拭,不能用紗布);制作玻片標本時未加蓋玻片
【解析】
(1) 當顯微鏡的目鏡為 、物鏡為 時,在視野直徑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 時,在原來的基礎上長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視野中可看到細胞數目為(個)。
(2) 在光照明亮的實驗室里,白色洋蔥表皮細胞顏色淡,不易觀察,因此需將視野亮度調暗,即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3) ①鏡頭應用擦鏡紙擦拭,不能用紗布;②制作玻片標本時,要加蓋玻片。
第二節 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第1課時 細胞質膜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開
[課標要求]
概述細胞都由細胞質膜包裹,細胞質膜將細胞與其生活環境分開,能控制物質進出,并參與細胞間的信息傳遞。
考點一 細胞質膜的成分和結構
新知導學
1.對細胞質膜結構和功能的探索
時間(人物) 實驗依據 結論或假說
1895年(歐文頓) 采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做了上萬次實驗 細胞質膜是由①_ _ 構成的
1925年(戈特和格倫德爾) 用丙酮提取紅細胞質膜,結果脂質在水面上鋪成單分子層,其面積大約是紅細胞表面積的兩倍 證明脂質呈②_ _ _ _ _ _ _ _ 排布
1925年(兩位科學家) 細胞質膜的表面張力比“油—水”界面的張力低得多 認為細胞質膜中應含有③_ _ _ _ _ _ 成分
1959年(羅伯特森) 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細胞質膜顯示“暗—明—暗”三條帶 細胞質膜為脂質雙分子層的“④_ _ _ _ _ _ _ _ ”
【答案】脂質; 雙分子層; 蛋白質; 單位膜模型
2.細胞質膜的成分和結構
(1) 成分
(2) 結構(流動鑲嵌模型)
① 磷脂雙分子層:細胞質膜的⑨_ _ _ _ _ _ _ _ 。
② 蛋白質分子
.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的內側或外側。
.有的部分或全部⑩_ _ 磷脂雙分子層中。
.有的 _ _ 整個磷脂雙分子層。
③ 糖蛋白、糖脂:大多位于細胞質膜的 _ _ 。
【答案】(1) 磷脂;膽固醇;種類和數量;蛋白質
(2) ① 基本支架
② 嵌入;貫穿
③ 外側
辨正誤
(1) 細胞質膜的主要成分是糖類、脂質和蛋白質。( )
(2) 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細胞質膜清晰的暗—明—暗三條帶,分別對應脂質—蛋白質—脂質。( )
(3) 磷脂分子構成細胞質膜的基本支架。( )
(4) 功能不同的細胞,細胞質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相同。( )
【答案】(1) ×
(2) ×
(3) ×
(4) ×
【解析】
(1) 細胞質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
(2)應分別對應蛋白質——脂質——蛋白質。
(3) 磷脂雙分子層是構成細胞質膜的基本支架。
(4) 細胞功能越復雜,其細胞質膜上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
合作探究
[探究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世紀初,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制備出細胞質膜,進行化學分析,得知組成細胞質膜的脂質有磷脂和膽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磷脂的一端為親水的頭部,另一端為疏水的尾部,多個磷脂分子在水中總是自發地形成雙分子層。
結合磷脂分子的結構特點推測:
(1) 磷脂分子在水—空氣界面的正確排布方式是_ _ _ _ 。
(2) 出現(1)中的現象的原因是磷脂分子的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磷脂分子在水環境中的正確排布方式是_ _ _ _ (填“A”或“B”)。
【答案】(1) A
(2) 頭部親水,尾部疏水
(3) B
[探究2].根據人、鼠細胞融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 方法:_ _ _ _ _ _ _ _ 。
(2) 現象:
① 剛融合時,融合細胞的細胞質膜一半呈_ _ ,另一半呈_ _ 。
② 條件下培養后,兩種顏色_ _ _ _ _ _ _ _ ,若適當降低溫度,兩種顏色均勻分布的時間會_ _ (填“縮短”或“延長”)。
【答案】(1) 熒光標記法
(2) ① 紅色;綠色
② 均勻分布;延長
微歸納
細胞質膜的結構特性——流動性
對點訓練
1.[(2025·常州五校高一聯考)]人們對細胞質膜結構的認識經歷了很長的過程,細胞質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細胞質膜的基本支架由兩層磷脂雙分子層構成
B. 蛋白質以不同方式鑲嵌在細胞質膜的磷脂雙分子層中
C. 細胞質膜的內表面上有糖鏈和蛋白質結合形成的糖被
D. 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質膜,脂質的種類和數量就越多
【答案】B
【解析】選。細胞質膜的基本支架由一層磷脂雙分子層構成,錯誤;細胞質膜上的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的內側或外側,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貫穿整個磷脂雙分子層,故蛋白質以不同方式鑲嵌在細胞質膜的磷脂雙分子層中,正確;細胞質膜的外表面上有糖鏈和蛋白質結合形成的糖蛋白,錯誤;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質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就越多,錯誤。
2.[(2025·南京高一期末)](多選)下圖是細胞質膜的結構示意圖,①~③表示構成細胞質膜的物質或結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①是糖蛋白,與細胞間的信息傳遞有關
B. ②是蛋白質,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
C. ③是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質膜的基本支架
D. 圖中大多數②可以運動,但③是不能運動的
【答案】D
【解析】選。由題圖可知,①由蛋白質和糖鏈組成,則①是糖蛋白,參與細胞間的信息傳遞,正確;②是蛋白質,其在細胞質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正確;由題圖可知,③是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質膜的基本支架,正確;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錯誤。
考點二 細胞質膜的功能、植物細胞壁
新知導學
1.細胞質膜的功能
(1) 控制著細胞與周圍環境的物質交換
(2) 進行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
① 基礎:細胞質膜表面的④_ _ _ _ _ _ 和糖脂,主要是前者。

(3) 維持著細胞⑧_ _ _ _ _ _ _ _ 的相對穩定。
【答案】(1) 營養物質;激素、抗體;廢物
(2) ① 糖蛋白
② 糖蛋白;物質運輸;體液
(3) 內部環境
2.植物細胞壁
(1) 主要成分:多糖,如⑨_ _ _ _ _ _ _ _ _ _ 。
(2) 功能:具有維持細胞⑩_ _ 、保護細胞內部結構等作用。堅韌的細胞壁能使植株抵抗 _ _ ,并在空中挺立。
【答案】(1) 纖維素、果膠
(2) 形態;重力
辨正誤
(1) 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必須依賴細胞質膜表面的受體。( )
(2) 細胞質膜的功能并不是由它的成分和結構決定的。( )
(3) 沒有信息傳遞,多細胞生物體也能完成生命活動。( )
(4) 植物細胞的邊界是細胞壁,可以維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穩定。( )
【答案】(1) ×
(2) ×
(3) ×
(4) ×
【解析】
(1) 細胞間的信息傳遞不一定需要受體,如高等植物細胞之間通過胞間連絲相互聯系。
(2) 細胞質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結構決定的。
(3) 沒有信息傳遞,多細胞生物體不能完成生命活動。
(4) 植物細胞的邊界是細胞質膜。
合作探究
[探究1].鑒別動物細胞是否死亡常用臺盼藍染液。用它染色時,死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細胞不會著色。其原因是臺盼藍染液是細胞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由此推測,細胞質膜具有的功能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不需要的物質不易通過細胞質膜;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探究2].生長在水底淤泥中的蓮藕“出淤泥而不染”,它能從水和淤泥中吸收所需的營養物質,并排出代謝廢物,而蓮藕不需要的物質卻不會輕易進入蓮藕細胞。蓮藕“出淤泥而不染”體現了細胞質膜具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功能。
【答案】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探究3].結合教材P44細胞間信息傳遞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圖中①②③④所表示的物質或結構的名稱分別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高等植物細胞間的胞間連絲、人體內胰島素的作用過程、精子和卵細胞之間的識別和結合分別屬于上面的圖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①信號分子(激素);②受體;③信號分子;④胞間連絲
(2) C、A、B
微歸納
1.判斷細胞是否具有活性的方法
2.細胞間信息傳遞方式的判斷
對點訓練
1.下列有關細胞質膜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細胞質膜的功能主要是由磷脂決定的
B. 使細胞外的物質不能進入細胞
C. 相鄰細胞的信息交流都是靠細胞直接接觸來完成的
D. 細胞間的信息傳遞使生物體作為一個整體完成生命活動
【答案】D
2.[(2025·淮安高一檢測)]下圖是細胞質膜部分功能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功能①有利于細胞內部環境相對穩定
B. 功能②表示進入細胞的物質對細胞都有利
C. 胰島素調控生命活動可用上圖③表示
D. 相鄰的植物細胞可通過功能④進行信息傳遞
【答案】B
【解析】選。細胞質膜將細胞與周圍環境分隔開,維持著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正確;功能②表示物質進出細胞,一般是吸收有利物質,但一些有害物質有時也能進入細胞,說明細胞質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是相對的,錯誤;激素調控生命活動需要靶細胞進行信號檢測,正確;相鄰的植物細胞可通過功能④進行信息傳遞,正確。
【知識框架】
隨堂 效果檢測
1.[(2025·江蘇百校高一大聯考)]下列有關細胞質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細胞質膜中一般都含有磷脂分子和膽固醇
B. 細胞質膜上的蛋白質是不可以運動的
C. 細胞質膜含有C、、、、等元素
D. 細胞質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糖蛋白決定
【答案】C
【解析】選。細胞質膜中都含有磷脂分子,以磷脂雙分子層作為細胞質膜的基本支架,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細胞質膜的重要成分,錯誤;細胞質膜中的蛋白質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錯誤;細胞質膜含有、、、、等元素,正確;細胞質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決定,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質膜,蛋白質的種類與數量越多,錯誤。
2.下列關于植物細胞細胞壁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
B. 細胞壁的化學組成中含有多糖
C. 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D. 細胞壁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答案】D
【解析】選。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其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如纖維素和果膠;植物細胞壁具有維持細胞形態、保護細胞內部結構等作用;細胞壁不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3.下圖為細胞間某種信息傳遞方式示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該圖說明細胞質膜具有進行細胞間信息傳遞的功能
B. 該圖可以表示精子與卵細胞的識別
C. ①為信號分子,②為受體
D. 所有細胞間的信息傳遞都有受體②參與
【答案】D
【解析】選。題圖中信號分子與乙細胞質膜上的受體結合傳遞信息,說明細胞質膜具有進行細胞間信息傳遞的功能,正確;題圖表示細胞之間通過相互接觸直接識別,可以表示精子與卵細胞的識別,正確;①為信號分子,②為受體,正確;細胞間的信息傳遞并非都有受體②(細胞質膜上的受體)參與,如某些植物相鄰細胞間可通過胞間連絲傳遞信息,錯誤。
4.[(2025·揚州八校高一開學考)]下圖為動物細胞細胞質膜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圖中結構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
B. 膜蛋白A的作用體現了細胞質膜具有信息傳遞的功能
C. 膽固醇和磷脂是構成動物細胞細胞質膜的重要成分
D. 溫度會影響膜的流動性
【答案】A
【解析】選。流動鑲嵌模型屬于分子水平的模型,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錯誤;膜蛋白 可以識別信號分子,體現了細胞質膜具有信息傳遞的功能,正確;膽固醇和磷脂是構成動物細胞細胞質膜的重要成分,正確;溫度會影響磷脂分子和蛋白質的運動,從而影響膜的流動性,正確。
5.[(2025·南通高一期中)](多選)細胞質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結構決定的。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動物細胞的邊界是細胞質膜,植物細胞的邊界是細胞壁
B. 細胞質膜控制著細胞與周圍環境的物質交換
C. 科學家利用熒光標記技術進行“人、鼠細胞融合實驗”,研究細胞質膜的流動性
D. 多細胞生物體內細胞是孤立存在的
【答案】BC
【解析】選。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邊界都是細胞質膜,錯誤;細胞質膜控制著細胞與周圍環境的物質交換,正確;科學家利用熒光標記技術進行“人、鼠細胞融合實驗”,探究細胞質膜的流動性,正確;多細胞生物體內細胞不是孤立存在的,錯誤。
課后 達標檢測
基礎達標
1.[(2025·江蘇高一期中)]肝細胞細胞質膜和神經元細胞細胞質膜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磷脂的含量高低 B. 糖類的含量及種類不同
C. 蛋白質的種類與數量不同 D. 脂質的含量及種類不同
【答案】C
【解析】選。細胞質膜功能的不同主要體現為膜上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不同,符合題意。
2.[(2025·常州高一期中)]下列有關細胞質膜成分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組成細胞質膜的磷脂的頭部具有親水基團
B. 組成細胞質膜的蛋白質分布是對稱的
C. 構成細胞質膜的脂質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在水面上呈單層分布
D. 細胞質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狀發生改變后,仍有生物活性
【答案】B
【解析】選。組成細胞質膜的磷脂的頭部具有親水基團,正確;細胞質膜內、外側的蛋白質的分布是不對稱的,如糖蛋白只存在于細胞質膜外側,錯誤;構成細胞質膜的脂質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在水面上呈單層分布,正確;細胞質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狀發生改變后,可能仍有生物活性,正確。
3.細胞需要的營養物質可以從外界進入細胞,一般細胞不需要的或者對細胞有害的物質不易進入細胞。這些事實體現的細胞質膜的功能是( )
A. 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B. 控制細胞與周圍環境的物質交換
C. 進行細胞間的信息傳遞
D. 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答案】B
【解析】選。細胞需要的營養物質可以從外界進入細胞。細胞不需要的或者對細胞有害的物質不易進入細胞。這些事實體現的細胞質膜的功能是控制細胞與周圍環境的物質交換,符合題意。
4.細胞之間通過信息傳遞,保證細胞間功能的協調。下列關于信息傳遞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通常把接收信號的細胞稱為靶細胞
B. 細胞質膜上的受體不是細胞間進行信息傳遞所必需的
C. 精子與卵細胞的識別是靠細胞質膜的接觸完成的
D. 胞間連絲是動物細胞之間進行信息傳遞和物質運輸的通道
【答案】D
【解析】選。通常把接收信號的細胞稱為靶細胞,靶細胞上通常有糖蛋白,正確;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可以通過細胞質膜上或細胞內的受體進行,此外植物細胞還可以通過胞間連絲相互連接,進行細胞間的信息傳遞,胞間連絲是植物細胞之間進行信息傳遞和物質運輸的通道,正確,錯誤;精子與卵細胞的識別是靠細胞質膜的接觸完成的,體現了細胞質膜信息傳遞的直接方式,正確。
5.[(2025·徐州高一期中)]下列有關細胞質膜化學成分和結構的探索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戈特和格倫德爾證明脂質呈雙分子層排布
B. 提取紅細胞質膜,脂質在水面上鋪展成的單分子層的面積是紅細胞表面積的兩倍
C. 羅伯特森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細胞質膜顯示“暗—明—暗”三條帶
D. 羅伯特森提出的細胞質膜模型假說可以解釋變形蟲的運動
【答案】D
【解析】選。戈特和格倫德爾用丙酮提取紅細胞質膜,結果脂質在水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其面積約是紅細胞表面積的兩倍,證明脂質呈雙分子層排布,、正確;羅伯特森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細胞質膜顯示“暗—明—暗”三條帶,正確;羅伯特森的細胞質膜模型假說認為細胞質膜是靜態的統一結構,不能解釋細胞質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故不能解釋變形蟲的變形運動,錯誤。
6.下圖表示細胞質膜的亞顯微結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質膜的基本支架是②
B. ①通過不同方式鑲嵌在②中
C. 糖類只能和①結合,不能和②結合
D. 細胞質膜功能的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①的種類和數量
【答案】C
【解析】選。②是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細胞質膜的基本支架,正確;①是蛋白質,蛋白質分子以不同的形式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中,正確;糖類可以和①(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也可和②(脂質)結合形成糖脂,錯誤;①是細胞質膜上的蛋白質,細胞質膜的功能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①(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正確。
7.下列關于細胞質膜的結構與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質膜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傳遞
B. 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的運動決定了細胞質膜的流動性
C. 細胞質膜的不同部位,其化學成分和功能存在差異
D. 植物細胞的邊界是細胞壁,動物細胞的邊界是細胞質膜
【答案】D
【解析】選。細胞質膜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傳遞,正確;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的運動決定了細胞質膜的流動性,正確;細胞質膜的不同部位,其化學成分和功能存在差異,正確;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邊界都是細胞質膜,錯誤。
8.[(2025·宿遷高一期中)]細胞質膜的狀態與溫度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膽固醇與磷脂分子結合,既可以限制磷脂分子的自由運動,又可以將磷脂分子隔開使其更易流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膽固醇是動、植物細胞質膜的成分之一,參與人體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B. 無序液體狀態的形成可能與高溫破壞了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有關
C. 低溫時,細胞吸收蛋白質等大分子的效率可能會下降
D. 膽固醇的存在可能會使細胞質膜對高溫的適應性加強
【答案】A
【解析】選。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質膜的成分之一,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錯誤;溫度過高會破壞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使蛋白質失去活性,從而使細胞質膜變成無序液體狀態,正確;低溫時,細胞質膜呈凝膠態,流動性降低,細胞吸收蛋白質等大分子的效率可能會下降,正確;根據題干信息“膽固醇與磷脂分子結合,既可以限制磷脂分子的自由運動,又可以將磷脂分子隔開使其更易流動”可知,膽固醇可以調節動物細胞細胞質膜的流動性,膽固醇的存在可能會使細胞質膜對高溫的適應性加強,正確。
9.蛋白(簡稱蛋白)是陸生植物特有的膜蛋白,能夠調控胞間連絲的通透性,阻止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對植物的侵染。水稻條紋病毒能夠干擾蛋白對細胞質膜的定位,從而打開胞間連絲,快速在細胞間移動,使水稻患條紋病。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高等植物相鄰細胞間無法通過胞間連絲進行物質交換
B. 信號分子通過胞間連絲時,需與細胞質膜上的受體結合
C. 水稻條紋病毒相比細菌、真菌更不容易通過胞間連絲
D. 抑制水稻條紋病毒對蛋白的干擾,可預防水稻條紋病的發生
【答案】D
【解析】選。高等植物細胞之間可通過胞間連絲進行物質運輸和信息傳遞,錯誤;信號分子通過胞間連絲傳遞信息時,無需與細胞質膜上的受體結合,錯誤;水稻條紋病毒分子比細菌、真菌更小,并能夠干擾 蛋白對細胞質膜的定位,打開胞間連絲,其更容易通過胞間連絲在植物細胞間移動,錯誤;抑制水稻條紋病毒對 蛋白的干擾,胞間連絲關閉,水稻條紋病毒不容易進入細胞,從而預防水稻條紋病的發生,正確。
能力提升
10.下面是與細胞質膜相關的2個圖示,依據圖示信息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圖1說明細胞質膜是細胞的邊界
B. 圖1說明細胞質膜可以保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C. 圖2說明細胞質膜允許脂溶性物質通過
D. 圖1和圖2說明細胞可主動吸收所需的物質
【答案】D
【解析】選。向變形蟲體內注入伊紅后觀察發現細胞外不能很快呈紅色,說明伊紅不能運出細胞質膜,這說明細胞質膜是細胞的邊界,正確;題圖1說明細胞質膜是系統的邊界,能夠將細胞與周圍環境分隔開,因而可以保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正確;題圖2中溶于脂質的物質易進入細胞質膜,而不溶于脂質的物質不能進入細胞質膜,說明細胞質膜允許脂溶性物質通過,正確;題圖1和題圖2均未體現細胞可主動吸收所需要的物質,錯誤。
11.[(2025·徐州高一期中)](多選)細胞間信息傳遞的3種方式如下圖A~C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圖A中的②是細胞間信息傳遞所必需的
B. 圖B中的③是各種細胞間信息傳遞所必需的
C. 細胞質膜是一道屏障,只有細胞需要的物質能進入
D. 高等植物細胞可通過圖C中的④進行信息傳遞
【答案】ABC
【解析】選。題圖A表示內分泌細胞分泌激素,通過體液運輸間接與靶細胞進行信息傳遞,①是激素,②是靶細胞上的受體,題圖A的信息傳遞方式離不開受體,而高等植物通過胞間連絲進行信息傳遞則不需要受體,錯誤;題圖B中的③指的是與細胞質膜結合的信號分子,題圖A間接傳遞和題圖C通過胞間連絲傳遞的方式中都不需要這種信號分子,錯誤;細胞質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但控制作用是相對的,錯誤;高等植物細胞之間存在胞間連絲,通過胞間連絲 題圖C中的 來進行信息傳遞,正確。
12.(多選)不同溫度下膽固醇對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質膜)流動性的影響如下圖所示,其中微粘度的大小與膜流動性的高低呈負相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與人工膜相比,動物細胞細胞質膜的成分還有蛋白質和糖類等物質
B. 由圖可知在溫度較高時,膽固醇可以提高人工膜的流動性
C. 由圖可知膽固醇使人工膜的流動性在一定溫度范圍內保持相對穩定
D. 人工膜和細胞質膜一樣具有流動性,這是其功能特性
【答案】BD
【解析】選。人工膜是人工合成的脂質膜,只含有脂質,動物細胞細胞質膜的成分除了脂質外,還有蛋白質和糖類等物質,正確;由題圖曲線可知,在溫度較高時,與不含膽固醇的人工膜相比,含膽固醇的人工膜的微粘度較大,流動性較小,說明膽固醇可以降低人工膜的流動性,錯誤;由題圖可知,膽固醇對膜流動性的作用是在溫度較高時,膽固醇可以降低膜的流動性,在溫度較低時,又可以提高膜的流動性,膽固醇使膜的流動性在較大溫度范圍內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正確;根據題圖可知,人工膜和細胞質膜一樣具有流動性,這是其結構特性,錯誤。
13.[(2025·鹽城聯盟校高一期中)]請據圖回答關于細胞質膜結構和功能的相關問題。
(1) 圖1中構成細胞質膜基本支架的結構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與細胞質膜的識別功能有關的結構是[_ _ _ _ ]_ _ _ _ _ _ 。
(2) 吞噬細胞吞噬細菌的過程體現了細胞質膜具有_ _ _ _ _ _ _ _ 性。
(3) 圖1中細胞質膜的外側是_ _ _ _ (填“”或“”)側。
(4) 圖1中細胞質膜的這種結構模型被稱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5) 圖2中反映的是細胞質膜的_ _ _ _ _ _ _ _ 功能。
(6) 圖3是由磷脂分子構成的脂質體,它可以將藥物運送到特定的細胞發揮作用。在脂質體中,脂溶性的藥物應包裹在_ _ _ _ 處(填“①”或“②”),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D;磷脂雙分子層;;糖蛋白
(2) 一定的流動
(3)
(4) 流動鑲嵌模型
(5) 信息傳遞
(6) ②;該處是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親脂性
【解析】
(1) 圖1中構成細胞質膜基本支架的結構是磷脂雙分子層,對應圖1中的,與細胞質膜的識別功能有關的結構是 糖蛋白。
(2) 吞噬細胞吞噬細菌的過程體現了細胞質膜在結構上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3) 糖蛋白位于細胞質膜的外側,結合圖1可知,細胞質膜的外側是 側。
(4) 圖1中細胞質膜的這種結構模型被稱為流動鑲嵌模型。
(5) 圖2中兩個細胞通過相互接觸進行信息傳遞,體現了細胞質膜的信息傳遞功能。
(6) 圖3是由磷脂分子構成的脂質體,它可以將藥物運送到特定的細胞發揮作用。在脂質體中,水溶性的藥物應包裹在①處,脂溶性的藥物應包裹在②處,因為②處是磷脂分子的尾部聚集的地方,且尾部具有親脂性。
第2課時 結構與功能獨特的細胞器
[課標要求]
1.闡明細胞內具有多個相對獨立的結構,擔負著物質運輸、合成與分解、能量轉化和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
2.活動:使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考點一 細胞質
新知導學
1.細胞質的分布:細胞質膜以內、①_ _ _ _ _ _ 以外的部分。
【答案】細胞核
2.細胞質的組成: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 ②_ _ _ _ _ _ 。
(1) 細胞質基質
①成分:呈膠狀,包含水、無機鹽、脂質、糖類、 ③_ _ _ _ _ _ 、核苷酸和多種酶,還有由④_ _ _ _ _ _ _ _ 構成的細胞骨架等。
②作用:細胞質基質是生命活動的重要場所,為生命活動提供了一定的⑤_ _ _ _ _ _ _ _ 以及所需要的⑥_ _ 和⑦_ _ 。
(2) 細胞器
【答案】2.細胞器
(1) 氨基酸;蛋白質分子;環境條件;物質;能量
(2) 嵴;;有氧呼吸;類囊體;色素;光合作用;單層膜;酶;蛋白質、脂質;內質網;細胞質基質;膜;蛋白質;形成和分泌;加工和轉運;細胞壁;低等植物;中心粒;有絲分裂;吸水和失水;細胞形態;酸性水解酶;細胞器;病原體
3.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與植物細胞相比,動物細胞不含 _ _ _ _ _ _ ,沒有液泡和 _ _ _ _ _ _ 。植物細胞一般沒有 _ _ _ _ _ _ 。
【答案】葉綠體; 細胞壁; 中心體
辨正誤
(1) 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
(2) 沒有葉綠體的細胞不一定就是動物細胞。( )
(3) 同一生物不同細胞的細胞器種類和數量一定相同。( )
(4) 高等植物細胞的光合作用一定在葉綠體上進行。( )
【答案】(1) √
(2) √
(3) ×
(4) √
【解析】
(3) 同一生物不同細胞的細胞器種類和數量不一定相同,如洋蔥根尖細胞無葉綠體,而葉肉細胞富含葉綠體。
合作探究
[探究1].下圖為動物、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分析下列問題。
(1) B細胞的邊界是[_ _ ]_ _ _ _ _ _ _ _ ,其主要成分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B細胞內有遺傳物質的結構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名稱)。能夠調節植物細胞內的環境,維持細胞滲透壓的細胞器是[_ _ ] _ _ 。
(3) 不含磷脂分子的細胞器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名稱)。
(4) 與A細胞相比,所有植物細胞具有的結構是[_ _ ]_ _ _ _ _ _ ;若B為大蔥根細胞,則應該沒有[_ _ ]_ _ _ _ _ _ ;若某細胞同時具有A、B圖中各種細胞器,則為_ _ _ _ _ _ _ _ 細胞。
【答案】(1) ①;細胞質膜;蛋白質和脂質
(2) 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②;液泡
(3) 中心體、核糖體
(4) ⑦;細胞壁;④;葉綠體;低等植物
[探究2].聯系生活實際,結合不同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等分析以下問題。
(1) 如果把細胞視為一個大工廠,每個細胞器就是工廠里的“車間”,“車間”借助膜結構相互分隔開來,所有的“車間”_ _ _ _ _ _ (填“一定”或“不一定”)都有膜結構,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西瓜的紅色果肉細胞中色素存在于_ _ (細胞器)中。
(3) 細胞質中既有游離的核糖體,也有附著在內質網和核膜上的核糖體,它們分別具有的主要功能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從線粒體功能的角度分析,飛翔鳥類的胸肌細胞中線粒體的數量比不飛翔的鳥類多,運動員肌細胞中線粒體的數量比缺乏鍛煉的人多,其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5) 溶酶體內含有多種水解酶,但是溶酶體膜不會被這些水解酶水解,其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不一定;中心體、核糖體無膜結構
(2) 液泡
(3) 游離的核糖體合成用于細胞自身或構成自身結構的蛋白質;附著核糖體主要合成細胞的膜蛋白和分泌蛋白
(4) 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能夠提供細胞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鳥類飛翔、運動員運動均需要大量能量,所以飛翔鳥類的胸肌細胞和運動員的肌細胞中線粒體數量較多
(5) 溶酶體的膜在結構上比較特殊,如經過修飾等,因而不會被溶酶體內的水解酶水解
微歸納
多角度比較各種細胞器
對點訓練
1.[(2025·鎮江高一期中)]下列關于細胞器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細胞中,可調節植物細胞內的環境
B. 溶酶體能清除細胞內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細胞器
C. 高爾基體是蛋白質合成、加工、分類和包裝的“車間”
D. 葉綠體和線粒體均與細胞中的能量轉換有關
【答案】C
【解析】選。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細胞中,內有細胞液,可調節植物細胞內的環境,正確;溶酶體能清除細胞內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細胞器,正確;高爾基體能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和轉運,不能合成蛋白質,錯誤;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和線粒體均與細胞中的能量轉換有關,正確。
2.[(2025·常州五校高一聯考)](多選)下圖為電鏡下某細胞的局部。下列有關該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此細胞只能是動物細胞
B. 結構③是細胞中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
C. 結構①、②、③、④、⑥均具有膜結構
D. 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結構①
【答案】AC
【解析】選。①為線粒體,②為中心體,所以其有可能是動物細胞或低等植物細胞,錯誤;③為核糖體,是細胞中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正確;①為線粒體,②為中心體,③為核糖體,④為高爾基體,⑥為細胞質膜,其中核糖體和中心體沒有膜結構,錯誤;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結構①(線粒體),正確。
關于細胞器的五個“不一定”
(1)沒有葉綠體的細胞不一定就是動物細胞,如植物根尖細胞不含葉綠體。
(2)沒有大液泡的細胞不一定就是動物細胞,如植物根尖分生區細胞沒有大液泡。
(3)有中心體的細胞不一定就是動物細胞,如某些低等植物細胞含有中心體。
(4)同一生物不同細胞的細胞器種類和數量不一定相同,如菠菜根尖分生區細胞無葉綠體,而菠菜葉肉細胞含有葉綠體。
(5)同一細胞的不同發育時期,細胞器的種類和數量不一定相同,如哺乳動物紅細胞隨著自身不斷成熟,細胞器逐漸退化消失。
考點二 使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新知導學
項目 葉綠體 線粒體
選取材料 ①_ _ 人口腔上皮細胞
染色 不需染色 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染色
觀察結果 可觀察到橢球狀的③ 色葉綠體 細胞中的線粒體染成④_ _ _ _ _ _
也可以用⑤_ _ _ _ _ _ _ _ 染色的大白鼠胰腺的永久玻片標本觀察細胞中的線粒體。
【答案】黑藻; 健那綠染色液; 綠; 藍綠色; 鐵蘇木精
辨正誤
(1) 在觀察葉綠體時,臨時玻片標本應保持干燥。( )
(2) 蘚類葉片不能直接使用高倍物鏡觀察。( )
(3) 黑藻的小葉片僅由單層葉肉細胞構成,因此可直接用于制成臨時玻片標本。( )
【答案】(1) ×
(2) √
(3) √
【解析】
(1) 在觀察葉綠體時,臨時玻片標本要隨時保持有水狀態。
合作探究
[探究].根據教材實驗“使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回答下列問題:
(1) 用高倍鏡觀察黑藻葉片臨時玻片標本并觀察葉綠體時,可觀察到黑藻細胞中葉綠體的分布特點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葉綠體在細胞內可隨細胞質的流動而流動,若在視野中觀察到細胞質逆時針流動,則實際的流動方向是_ _ _ _ _ _ 。
(3) 觀察線粒體_ _ (填“能”或“不能”)用植物的葉肉細胞,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該實驗中_ _ (填“能”或“不能”)觀察到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內部結構,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葉綠體分布在大液泡周圍
(2) 逆時針
(3) 不能;植物的葉肉細胞一般含有葉綠體,有顏色干擾,不便觀察線粒體
(4) 不能;該實驗中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內部結構,只能觀察到二者的形態和分布
對點訓練
1.以黑藻為材料進行“觀察葉綠體”活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基部成熟葉片是最佳觀察材料
B. 葉綠體均勻分布于葉肉細胞中心
C. 葉綠體形態呈橢球狀
D. 不同條件下葉綠體的位置不變
【答案】C
【解析】選。該實驗中應選擇黑藻幼嫩的小葉作為實驗材料,錯誤;黑藻葉中的葉綠體是圍著液泡沿著細胞邊緣分布的,錯誤;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葉綠體呈橢球狀,正確;不同條件下葉綠體的分布一般是不同的,錯誤。
2.用顯微鏡觀察經健那綠染色液染過色的人口腔上皮細胞,可以觀察到線粒體的原因是( )
A. 健那綠染色液能將線粒體染成藍綠色而不能使細胞質基質染色
B. 健那綠染色液能將細胞質基質染成藍綠色而不能使線粒體染色
C. 健那綠染色液能將線粒體染成藍綠色而不能使細胞質染色
D. 健那綠染色液能將細胞核染成藍綠色而不能使線粒體染色
【答案】C
【解析】選。健那綠染色液可以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而細胞質仍為無色。
【知識框架】
隨堂 效果檢測
1.南宋詩人楊萬里有這樣一首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使蓮葉呈現綠色、荷花呈現紅色的物質(色素)各分布在哪里( )
A. 高爾基體、液泡 B. 線粒體、高爾基體
C. 葉綠體、液泡 D. 葉綠體、細胞質
【答案】C
【解析】選。蓮葉呈現的綠色是葉肉細胞中葉綠體的顏色,荷花呈現的紅色是細胞的液泡中色素的顏色。
2.根據細胞的功能推測,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汗腺細胞比腸腺細胞具有更多的核糖體
B. 心肌細胞比腹肌細胞具有更多的線粒體
C. 生命力旺盛的細胞比衰老細胞具有更多的線粒體
D. 胰腺細胞比心肌細胞具有更多的高爾基體
【答案】A
【解析】選。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腸腺細胞需要合成大量消化酶(蛋白質),所以具有更多的核糖體,錯誤;心肌細胞需要的能量多,所以其含有更多的線粒體,正確;生命力旺盛的細胞需要的能量多,所以比衰老的細胞具有更多的線粒體,正確;胰腺細胞分泌物較多,高爾基體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正確。
3.下列關于“使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 觀察葉綠體時不需要染色
B. 高倍鏡下可看到綠色、橢球狀的葉綠體
C. 健那綠染色液可將線粒體染成藍綠色
D. 蘚類葉片可直接放到載玻片上觀察葉綠體
【答案】D
【解析】選。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是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葉綠體呈綠色,在用顯微鏡觀察時不需要染色,線粒體需要用健那綠染色液染色,健那綠染色液可以將線粒體染成藍綠色,而細胞質仍為無色,、正確;葉綠體呈綠色、橢球狀,在高倍鏡下可以觀察到,正確;在觀察葉綠體的時候,需要制作臨時玻片標本,錯誤。
4.右圖a、表示細胞中的兩種結構,是它們共有的特征,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若表示兩層膜的細胞器,則、肯定是葉綠體和內質網
B. 若表示細胞器中含有核酸,則、肯定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C. 若表示細胞器中含有色素,則、肯定是液泡和葉綠體
D. 若表示組成成分含有磷脂,則、肯定是溶酶體和內質網
【答案】C
【解析】選。內質網是具有單層膜的細胞器,錯誤;細胞的各種結構中,含有 的細胞器有葉綠體、線粒體,含有 的細胞器有葉綠體、線粒體和核糖體,若 表示細胞器中含有核酸,則、可能是葉綠體、線粒體和核糖體中的任意兩者,錯誤;若 表示細胞器中含有色素,則、肯定是液泡和葉綠體,正確;若 表示組成成分含有磷脂,則、可能是細胞質膜、液泡、高爾基體、溶酶體、內質網、線粒體、葉綠體中的任意兩者,錯誤。
5.(多選)下圖是部分細胞器示意圖,其中僅③是無膜的細胞器。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植物細胞中不一定都含有③
B. ①是葉綠體,②是線粒體,二者均與能量轉換有關
C. ③是中心體,④是高爾基體,⑤是內質網,三者均可分布在動物細胞中
D. 若⑥是溶酶體,則⑥中含有多種水解酶,能清除衰老的細胞器
【答案】ACD
【解析】選。高等植物細胞中不含有③(中心體),正確;①是線粒體,②是葉綠體,二者均與能量轉換有關,錯誤;③是中心體,④是高爾基體,⑤是內質網,三者均可分布在動物細胞中,正確;若⑥是溶酶體,則⑥中含有多種水解酶,能清除衰老的細胞器,正確。
課后 達標檢測
基礎達標
1.下列有關細胞質基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由水、無機鹽、脂質、糖類、蛋白質、氨基酸、核苷酸等組成
B. 含多種酶
C. 含有少量遺傳物質
D. 能影響細胞的形狀、分裂和運動,以及細胞器的運動等
【答案】C
【解析】選。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線粒體、葉綠體中,細胞質基質中不含遺傳物質。
2.[(2025·徐州高一期中)]下圖為一膜結構細胞器正在其內部消化分解衰老無用的細胞結構的電鏡照片。該細胞器是( )
A. 中心體 B. 溶酶體 C. 高爾基體 D. 內質網
【答案】B
【解析】選。中心體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不符合題意;溶酶體為單層膜細胞器,其中含有多種酸性水解酶,能夠清除衰老的細胞器,符合題意;高爾基體一般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和分泌有關,可以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和轉運,不符合題意;內質網是進行蛋白質、脂質合成的場所,不符合題意。
3.關于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共同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兩者的基質中都含有
B. 兩者都有擴大膜面積的結構
C. 兩者都是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
D. 兩者所含酶的種類相同
【答案】D
【解析】選。線粒體和葉綠體基質中都含有少量,正確;線粒體通過內膜向內腔折疊形成嵴擴大膜面積,葉綠體通過類囊體疊合成基粒擴大膜面積,正確;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是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正確;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二者進行的生理過程不同,酶的種類不同,錯誤。
4.下列關于細胞壁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細胞壁與植物細胞的選擇透過性無關
B. 植物細胞壁的化學組成中含有多糖
C. 真菌和細菌的細胞壁主要是由纖維素組成的
D. 細胞壁對植物細胞起支持和保護作用
【答案】C
【解析】選。植物細胞壁是全透性的,與細胞的選擇透過性無關,而細胞質膜具有選擇透過性,正確;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屬于多糖,正確;植物和真菌的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中有纖維素,而細菌的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有肽聚糖、磷壁酸、脂質和蛋白質,錯誤;細胞壁對植物細胞起支持和保護作用,正確。
5.[(2025·揚州八校高一開學考)]關于下列四種細胞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甲是脂質合成的場所
B. 乙是動、植物細胞都含有的細胞器
C. 丙細胞器中含有葉綠素等色素
D. 丁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答案】C
【解析】選。甲是內質網,是進行蛋白質、脂質合成的場所,正確;乙是高爾基體,在動、植物細胞中都有分布,正確;丙是液泡,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和酶分布在葉綠體中,錯誤;丁是中心體,分布在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細胞中,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正確。
6.[(2025·揚州高一月考)]紅心火龍果不僅甜度高,還含有解毒作用的粘膠狀植物性蛋白,對人體有保健功效。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粘膠狀植物性蛋白在核糖體中合成
B. 切開時流出的紅色果漿與液泡中的色素有關
C. 紅心火龍果甜度高與果肉細胞內中心體合成的糖類有關
D. 豐富的膳食纖維主要來自細胞壁,其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
【答案】C
【解析】選。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的場所是核糖體,正確;紅心火龍果細胞中的紅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正確;紅心火龍果含糖量高,甜度高,與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合成的糖類有關,錯誤;膳食纖維是纖維素,主要來自細胞壁,其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正確。
7.觀察黑藻葉中葉綠體的實驗時,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
A. 制作臨時玻片標本時,先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鐵蘇木精染液
B. 先在低倍鏡下找到細胞,再用高倍鏡觀察
C. 隨時保持臨時玻片標本處于有水狀態
D. 若視野比較模糊,可調節細準焦螺旋
【答案】A
【解析】選。制作臨時裝片時,先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清水中放黑藻葉,蓋上蓋玻片,錯誤;用顯微鏡觀察時,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葉肉細胞,再用高倍鏡觀察,正確;觀察葉綠體時臨時玻片標本應隨時保持有水狀態,若細胞失水收縮,將影響對葉綠體形態和分布的觀察,正確;若視野比較模糊,可調節細準焦螺旋,正確。
8.下列關于高倍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線粒體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牙簽消毒,實驗前漱口都是為了保證該實驗的準確性
B. 制作臨時玻片標本時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綠染色液
C. 在高倍鏡下觀察可以看到正常細胞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而細胞質仍為無色
D. 高倍鏡下觀察可以看到線粒體內膜向內腔折疊形成嵴
【答案】D
【解析】選。牙簽消毒,實驗前漱口都是為了保證該實驗的準確性,正確;觀察線粒體時需要用健那綠染色,制作玻片標本時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綠染色液,正確;健那綠能將線粒體染成藍綠色,因此在高倍鏡下觀察可以看到正常細胞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而細胞質仍為無色,正確;線粒體內膜向內腔折疊形成嵴屬于亞顯微結構,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錯誤。
9.[(2025·徐州高一期中)]“內共生起源假說”認為,線粒體是由原始真核細胞吞噬需氧型細菌演化而成的,葉綠體是由原始真核細胞吞噬藍細菌演化而成的。下列敘述不支持該假說的是( )
A. 線粒體和葉綠體都含有少量的、和核糖體
B. 線粒體和葉綠體都具有雙層膜結構
C. 線粒體和葉綠體均以分裂的方式增殖,類似于細菌
D.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膜都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支架
【答案】D
【解析】選。原核細胞含有、和核糖體,線粒體和葉綠體也含有少量的、和核糖體,支持“內共生起源假說”,不符合題意;線粒體和葉綠體具有雙層膜結構,原核細胞具有單層細胞質膜,原始真核細胞吞噬原核細胞后,形成囊泡,如果原核細胞特化成線粒體或葉綠體,則具有雙層膜結構,因此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是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支持“內共生起源假說”,不符合題意;線粒體和葉綠體均以分裂的方式增殖,原核細胞也以分裂的方式增殖,支持“內共生起源假說”,不符合題意;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為磷脂雙分子層,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膜都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支架不支持“內共生起源假說”,符合題意。
10.在低溫條件下,將葉片置于研缽中,加入某種溶液研磨后,用差速離心法(差速離心主要是采取逐漸提高離心速率分離不同大小顆粒的方法)進行分離。第一次分離成沉淀(含細胞核和細胞壁碎片)和上清液;隨后又將分離成沉淀(含葉綠體)和上清液;第三次離心將分離成沉淀(含線粒體)和上清液;最后一次將分離成沉淀(含核糖體)和上清液。請回答下列問題(填入相應的字母符號,如,,見下圖):
(1) 細胞的主要存在于_ _ _ _ _ _ 部分。
(2) 若要繼續分離得到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應選取_ _ _ _ _ _ 部分。
(3) 若要研究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應選取_ _ _ _ _ _ 部分。
(4) 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2)
(3)
(4) 、、
【解析】
10. 主要在細胞核中,即存在于 中;光合作用有關的酶位于葉綠體中,即存在于 中;蛋白質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即存在于 中;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主要位于線粒體中,即存在于、、中。
能力提升
11.(多選)細胞的種類和形態具有多樣性,依據細胞圖像中特定的結構可以判斷細胞的類型。下列有關判斷依據正確的是( )
A. 若細胞中有核糖體等細胞器,則一定為亞顯微結構圖
B. 若細胞中表示出細胞壁,則一定為植物細胞結構圖
C. 若細胞中有液泡,則可能為植物細胞結構圖
D. 若細胞中具有中心體,則一定為動物細胞結構圖
【答案】AC
【解析】選。核糖體屬于亞顯微結構,若細胞中有核糖體等細胞器,則一定為亞顯微結構圖,正確;植物細胞、真菌細胞和絕大多數原核細胞都有細胞壁,因此有細胞壁的細胞不一定是植物細胞,錯誤;若細胞中有液泡,則可能為植物細胞結構圖,正確;中心體分布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若細胞中具有中心體,則可能為動物細胞結構圖或低等植物細胞結構圖,錯誤。
12.(多選)圖中①~④表示某細胞的部分細胞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圖示具有結構④,因此該細胞不是植物細胞
B. 結構③是脂質合成的場所
C. 圖示具有結構②,故此細胞不可能是植物細胞,只能是動物細胞
D. 結構①不是所有生物細胞都具有的細胞器
【答案】ABC
【解析】選。結構④是核糖體,可存在于植物細胞中,錯誤;結構③是高爾基體,其可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和轉運,脂質合成的場所是內質網,錯誤;②是中心體,題圖細胞含有中心體,可能是動物細胞或低等植物細胞,錯誤;結構①是線粒體,原核細胞中不具有此細胞器,正確。
13.(多選)下圖表示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葉綠體結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①表示葉綠體基粒,由類囊體疊合而成
B. ②表示葉綠體外膜,由單層磷脂分子構成
C. ③表示葉綠體基質,其中不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D. 葉綠體內眾多的基粒和類囊體,極大地擴展了光合作用的面積
【答案】BC
【解析】選。分析題圖可知,①表示葉綠體基粒,由類囊體疊合而成,正確;②表示葉綠體外膜,由雙層磷脂分子構成,錯誤;③表示葉綠體基質,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酶,錯誤;葉綠體通過類囊體疊合形成基粒來增大膜面積,類囊體膜上分布著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極大地擴展了光合作用的面積,正確。
14.[(2025·南京南師大附中高一期中)](多選)某科研人員用適當方法分離出某動物細胞的三種細胞器,經測定其中三種有機物的含量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細胞器甲是線粒體,它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B. 細胞器乙可能是內質網、高爾基體或溶酶體
C. 細胞器丙是由蛋白質和兩種成分組成
D. 醋酸桿菌細胞與此細胞共有的細胞器只有丙
【答案】ABD
【解析】選。動物細胞中含有核酸、脂質和蛋白質的細胞器是線粒體,它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正確;只含蛋白質和脂質的細胞器是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正確;細胞器丙是核糖體,它的組成成分包括蛋白質和,錯誤;醋酸桿菌細胞只有核糖體這一個細胞器,故醋酸桿菌細胞與此細胞共有的細胞器只有丙(核糖體),正確。
15.下圖是細胞的局部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其中A、B表示不同的細胞,①~⑨表示細胞結構。回答下列問題:
(1) A表示高等植物細胞,判斷依據是該細胞具有_ _ (填序號),沒有_ _ _ _ _ _ (填結構名稱)。
(2) ⑧是_ _ _ _ _ _ ,其合成的一條含9個氨基酸的多肽鏈中有_ _ _ _ 個肽鍵。
(3) 能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是_ _ _ _ (填序號),能氧化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的細胞器是_ _ _ _ (填序號)。
【答案】(1) ①②④;中心體
(2) 核糖體;8
(3) ②;⑥
第3課時 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細胞核中
[課標要求]
闡明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細胞核中。
考點一 細胞核的結構
新知導學
1.細胞核的結構
(1) 核膜:有①_ _ _ _ 兩層,把細胞質和細胞核內的物質隔開。
(2) 核孔: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進行②_ _ _ _ _ _ _ _ 和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
(3) 核仁:與核糖體中③_ _ _ _ _ _ 的合成、加工以及④_ _ _ _ _ _ 的形成有關。
(4) 染色質
①組成:主要由和蛋白質構成。
②兩種形態: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⑤_ _ _ _ _ _ _ _ 在不同時期的兩種不同形態。
(5) 核基質
① 組成:包括以⑥_ _ _ _ _ _ 成分為主的網架結構體系,以及網孔中充滿的液體。
② 功能:是細胞核的骨架,與復制、⑦_ _ _ _ _ _ _ _ 及染色體的⑧_ _ _ _ _ _ _ _ 存在密切關系。
【答案】(1) 內、外
(2) 物質交換
(3) ;核糖體
(4) 同一種物質
(5) ① 蛋白質
② 基因表達;組裝與構建
2.觀察 和 分布的實驗
項目
染色劑 ⑨_ _ _ _ _ _ 派洛寧
現配現用
顏色反應 綠色 ⑩_ _
主要分布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甲基綠; 紅色; 細胞核; 細胞質
辨正誤
(1) 核膜是雙層生物膜,共4層磷脂分子,能將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隔開。( )
(2)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不同分裂時期的兩種不同物質。( )
(3) 細胞核內行使遺傳功能的結構是核仁。( )
【答案】(1) √
(2) ×
(3) ×
【解析】
(2)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不同形態。
(3) 細胞核內行使遺傳功能的結構是染色質。
合作探究
[探究].細胞核的功能是由其結構決定的,下圖是細胞核的基本結構,據圖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 核膜和細胞質膜在結構上的區別:核膜為_ _ _ _ _ _ 結構,有_ _ ;細胞質膜為單層膜結構,沒有孔。
(2) 核孔可以實現核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細胞質與細胞核之間的物質交換 (填“是”或“否”)都通過核孔,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核基質位于核內膜中,呈液態,不會從核孔溢出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細胞中核糖體的形成_ _ _ _ _ _ (填“一定”或“不一定”)都與核仁有關。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角度分析核孔數量、核仁大小與細胞代謝程度的關系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_ _ _ _ _ _ (結構)使細胞核具有了控制細胞代謝和遺傳的功能。
【答案】(1) 雙層膜;核孔
(2) 否;核孔是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進出細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質可以通過核膜進行跨膜運輸;核孔具有選擇性,可以控制物質進出
(3) 不一定;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代謝越旺盛的細胞,物質更新越頻繁,蛋白質合成越旺盛,核糖體數量越多;核糖體的形成又與核仁有關,所以核仁也較大。核孔是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進行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中核孔數量較多
(4) 染色質
微歸納
1.核孔與核仁
2.染色質與染色體的異同點
比較項目 染色質 染色體
不同點 存在時期 分裂間期 分裂期
形態 絲狀 圓柱狀或桿狀
相同點 成分 主要是和蛋白質
特性 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 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關系 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不同形態: 染色質(分裂間期)染色體(分裂期)
對點訓練
1.下列與染色體和染色質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染色質和染色體的成分相同
B. 染色質和染色體都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C. 染色質和染色體都可以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D. 染色質只分布在細胞核中,染色體分布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
【答案】D
【解析】選。染色質和染色體都分布在細胞核中。
2.[(2025·鎮江高一期中)]下圖為細胞核的結構示意圖,①~③代表不同的結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有些細胞含有多個細胞核
B. ①與核糖體中的合成、加工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C. ②的主要成分是和
D. ③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答案】C
【解析】選。有些細胞含有多個細胞核,形成多核細胞,正確;①為核仁,與核糖體中 的合成、加工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正確;②為染色質,其主要成分是 和蛋白質,錯誤;③為核膜,核膜是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正確。
考點二 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調控中心
新知導學
1.細胞核的功能:通過變形蟲分割實驗和傘藻移植實驗說明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①_ _ 中心。
【答案】調控
2.制作真核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型
(1) 模型
①概念:模擬被研究事物(原型)的結構形態、生理形態或運動形態,是原型的某個表征和特征,也是對原型的抽象和概括。能體現原型的②_ _ _ _ _ _ _ _ 。
②物理模型:根據相似原理,把真實事物按③_ _ 放大或縮小制成的模型,可以模擬真實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質。
③實例:生物學中的實物模型(如生物體細胞結構模型)就是一種物理模型。
(2) 模型的制作
①確定模型的④_ _ 、模型內各部分的大小及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
②確定材料,制訂模型制作方案。
③分別制作各部分模型,再將它們組合在一起。
【答案】(1) 本質特征;比例
(2) 大小
辨正誤
(1)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儲存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
(2) 某些細胞無細胞核,說明細胞核不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所必需的。( )
(3) 在設計制作細胞模型時,模型的美觀程度是放在第一位的。( )
【答案】(1) ×
(2) ×
(3) ×
【解析】
(1)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儲存的主要場所和細胞代謝的調控中心。
(2) 沒有細胞核的真核細胞,既不能生長也不能分裂,細胞核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所必需的。
(3) 在設計制作細胞模型時,模型的科學性是放在第一位的。
合作探究
[探究1].美西螈核移植實驗。
(1) 實驗過程:該實驗中,_ _ _ _ _ _ _ _ 提供細胞核,_ _ _ _ _ _ _ _ 提供細胞質、細胞質膜等結構。
(2) 實驗結果:子代美西螈全部發育成色。
(3) 實驗結論:美西螈皮膚顏色的遺傳是由 _ _ _ _ _ _ 控制的。
(4) 延伸:從實驗設計的原則上分析,該實驗的設計并不嚴密,不嚴密之處與完善方法為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黑色美西螈;白色美西螈
(2) 黑
(3) 細胞核
(4) 該實驗沒有設置對照。可將白色美西螈胚胎細胞核移植到黑色美西螈去核卵細胞中進行培養作為對照,增強實驗的說服力
[探究2].蠑螈受精卵的橫縊實驗。
(1)
(2) 經對照可以看出,_ _ _ _ _ _ 控制著細胞的分裂、分化。
【答案】(1) 無;停止;有;能;有;開始;有;能;慢一些
(2) 細胞核
[探究3].變形蟲的切割實驗。
由實驗可以得知,變形蟲的攝食、應激性及生長和分裂等各項生命活動都離不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答案】細胞核; 細胞核
[探究4].傘藻移植實驗和傘藻核移植實驗。
【答案】假根; 細胞核; 細胞核
微歸納
探究細胞核的功能實驗分析
(1)變形蟲切割實驗、傘藻移植實驗與傘藻核移植實驗均遵循了對照原則。
(2)傘藻核移植實驗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質的影響,是對傘藻移植實驗的補充,進一步驗證細胞核的功能。
(3)變形蟲切割實驗還可說明細胞只有保持結構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動。
對點訓練
1.[(2025·無錫六校高一期中)]科學家將黑色美西螈胚胎細胞的細胞核取出,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細胞中,移植后發育長大的美西螈全為黑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根據實驗結果可初步推斷美西螈的膚色是由細胞核控制的
B. 該實驗不能證明細胞核與細胞質相互依存的關系
C. 該實驗中白色美西螈的細胞質在膚色形成中不發揮作用
D. 為使實驗結論更加準確,應再增加一組對照實驗
【答案】C
【解析】選。將黑色美西螈的細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細胞中,發育長大的美西螈全為黑色,說明美西螈的膚色是由細胞核控制的,正確;該實驗未探究細胞核與細胞質的關系,正確;去核卵細胞中有白色美西螈的細胞質,該實驗不能說明白色美西螈的細胞質在膚色形成過程中是否發揮作用,錯誤;該實驗缺少對照實驗,為使實驗結論更加準確,應增加對照實驗將黑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細胞與白色美西螈胚胎細胞的細胞核結合,形成重組細胞并進行培養,正確。
2.(多選)下圖為傘藻移植實驗與傘藻核移植實驗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實驗及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傘藻是一種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組成的多細胞生物
B. 傘藻形態結構的建成取決于細胞核
C. 該實驗證明了細胞核是細胞代謝的調控中心
D. 實驗結果說明細胞核是細胞遺傳的調控中心
【答案】BD
【解析】選。傘藻是一種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組成的單細胞生物,錯誤;傘藻移植實驗和傘藻核移植實驗證明了傘藻帽的形狀是由細胞核控制的,說明生物體形態結構的建成與細胞核有關,正確;該實驗沒有證明細胞核是細胞代謝的調控中心,錯誤;該實驗結果說明細胞核是細胞遺傳的調控中心,正確。
【知識框架】
隨堂 效果檢測
1.細胞核移除后,變形蟲不能攝食和分裂,對外界刺激不再發生反應;重新植入細胞核后,該變形蟲恢復正常生活。這說明了細胞核是( )
A. 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B. 遺傳物質儲存的場所
C. 細胞遺傳的調控中心 D. 細胞生命活動的調控中心
【答案】D
2.[(2025·鎮江高一期中)]模型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的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等
B. 拍攝的黑藻葉綠體照片屬于物理模型
C. 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真核細胞模型屬于物理模型
D. 物理模型可以模擬真實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質
【答案】B
【解析】選。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等,正確;拍攝的黑藻葉綠體照片屬于亞顯微結構的實物圖,不是模型,錯誤;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真核細胞模型是以實物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屬于物理模型,正確;物理模型可以模擬真實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質,正確。
3.下列關于和在細胞中分布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觀察染色情況時,可直接用高倍鏡觀察
B. 聚合程度高,易與甲基綠結合,顯示綠色
C. 聚合程度低,易與派洛寧結合,顯示紅色
D. 利用甲基綠—派洛寧染色液處理蟾蜍血細胞,發現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答案】A
4.[(2025·徐州十校高一期中)]下圖為以某種動物受精卵為材料進行三組實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 實驗①和實驗③對比,可說明細胞核對維持細胞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性
B. 實驗②和實驗③對比,可說明細胞質對維持細胞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性
C. 實驗③的結果可說明細胞核是細胞的代謝中心和遺傳的調控中心
D. 實驗①、②、③的結果可說明細胞核和細胞質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答案】D
【解析】選。實驗①和實驗③對比,可說明細胞質對維持細胞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性,錯誤;實驗②和實驗③對比,可說明細胞核對維持細胞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性,錯誤;實驗③的結果只能說明細胞核是細胞遺傳的調控中心,不能說明細胞核是細胞的代謝中心,錯誤;實驗①、②、③的結果可說明細胞核和細胞質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二者同時存在才能正常存活,正確。
5.[(2025·常州高一期中)](多選)大分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民市| 家居| 三原县| 隆安县| 鄂托克旗| 定日县| 扎鲁特旗| 云和县| 五指山市| 南雄市| 苗栗市| 高尔夫| 华亭县| 敦化市| 高邑县| 谷城县| 铜山县| 格尔木市| 茌平县| 嘉黎县| 泽普县| 寻甸| 潞城市| 界首市| 盐城市| 蓬溪县| 靖西县| 大理市| 简阳市| 十堰市| 涡阳县| 娱乐| 永川市| 鹰潭市| 石嘴山市| 博爱县| 犍为县| 额敏县| 蒙自县| 雷波县| 泸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