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宿松五校聯考三模歷史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秦)穆公求士……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強國;惠王用張儀之計……逐散六國之從;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業。”李斯意在強調( )A. 人才為秦國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B. 歷代秦王都勵精圖治C. 商鞅變法是秦國強大的主要原因 D. 秦滅六國是大勢所趨2.有研究發現,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狀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歷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2%。這反映出當時( )A. 與察舉制相比選官方式相同 B. 科舉制消融了階級差別C. 科舉制錄取名額受到限制 D. 上層社會具有入仕優勢3.以下是某歷史老師整理的北宋的統治措施。這些措施( ?。?br/>①派遣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地方官②科舉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遷比其他出身者便捷③宋太祖親自主持殿試,并成為制度④武將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A. 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 B. 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C. 提高了宋朝軍隊在戰場上的應對能力 D. 杜絕了地方和軍隊貪污腐化現象的發生4.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如圖所示的是隆宗門內的軍機處,該建筑見證了( ?。?br/>A. 空前強化的君主專制 B. 氣勢磅礴的皇家建筑C. “和同為一家”的漢藏關系 D. 朝氣蓬勃的經濟發展5.下面體現了兩者共同的價值追求是(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繼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A. 高度愛國 B. 開拓創新 C. 知行合一 D. 自強不息6.如圖所示是我國1825-1855年茶葉出口值和鴉片進口值,其中茶葉出口值和鴉片進口值增長最快階段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條約》的簽訂 B. 《天津條約》的簽訂C. 《馬關條約》的簽訂 D. 《辛丑條約》的簽訂7.“先生之功偉哉,首介革命,創造共和,抱定三民五權,到底力行弗懈,雖未全償夙志,大名宇宙已昭垂?!边@是文化界名人送給某偉人的挽聯,該偉人是( )A. 孫中山 B. 毛澤東 C. 陳獨秀 D. 李大釗8.1920年出版的《新青年》第8卷第1號正式啟用了新的封面(如圖);封面上的法語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地球和從東西半球伸出兩只緊緊相握的大手。封面的變化主要是因為( ?。?br/>A. 中國共產黨已經誕生B.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C. 民主科學思想的影響D. 工農群眾運動高漲9.曾擔任紅軍總參謀長的劉伯承回憶道:“1935年這次會議后,我軍一反長征初期處處被動挨打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穿插于敵人之間,處處主動?!边@次會議是( ?。?br/>A. 八七會議B. 古田會議 C. 遵義會議 D. 中共七大10.如圖為1953年出版的《我們熱愛勞動》年畫。該作品反映的時代風貌是( ?。?br/>A.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B. 一五計劃崇尚勞動C. 雙百方針激發活力D. 改革開放樹立新風11.亞歷山大崇尚威嚴赫赫的東方宮廷禮節,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袞服,在埃及拜謁阿蒙神廟,在巴比倫下令重建被毀的馬都克神廟,遠征中亞時與當地貴族女子羅克珊娜結婚。亞歷山大旨在( ?。?br/>A. 推行神人同形同性的理念 B. 獲得更為廣泛的統治基礎C. 提升馬其頓軍隊戰斗能力 D. 加強東西方間的經濟聯系12.在大航海時代,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穿過南美大陸南端的海峽,進入太平洋,途經菲律賓群島,滿載香料穿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循著非洲西海岸北行,回到西班牙。該船隊取得的成就是( ?。?br/>A. 發現好望角 B. 開辟東達印度的航路C. “發現”美洲 D. 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13.俄國十月革命后,西方國家的勞動人民在擺脫貧困、文盲、缺乏公民權和經濟權的道路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爭取到40小時工作周、增加工資、婦女選舉權、強制性社會保險、罷工和工會組織合法化等權益。上述材料表明,十月革命( ?。?br/>A. 推動了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擴展 B. 促進了國際無產階級運動走向聯合C. 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民主化進程 D. 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14.20世紀70年代,不結盟運動將重點議題從政治上爭取和維護各國的民族獨立、反對霸權主義和殖民主義轉移到經濟上追求經濟解放。如圖為1961-1979年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中經濟相關宣言、決議與綱領的數量變化圖,據此可知,70年代( ?。?br/>——摘編自徐思寧《論不結盟運動對世界和平的維護1961-1991》A. 傳統的殖民體系已經瓦解 B. 不結盟運動與美蘇關系緩和C. 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 D. 第三世界國家經濟實力增強15.有人認為:美國是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但在解決重大國際問題時,沒有其他大國合作,它會孤掌難鳴;其他大國得不到美國支持,也會困難重重。由此反映的現象是( )A. 冷戰對峙局面結束 B. 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增強C. 美國推行霸權主義 D.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二、辨析改錯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8分。16.(1)隋朝大運河以都城長安為中心,北起涿郡南至余杭。判斷: ______ ;改正: ______ 。(2)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判斷: ______理由: ______(3)《人權宣言》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判斷 ______改正 ______(4)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這是在斯大林領導下,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判斷: ______ ;改正: ______ 。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17.(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江澤民在紀念圖三勝利六十周年大會上,將其概括為五種精神:把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念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定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1)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一事件的歷史意義?說明圖一、圖二事件的關系?(4分)(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圖三反映事件的歷史意義。列舉這一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的史實一例。(4分)(3) 結合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請你總結這一階段革命的特征。(2分)18.(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最初歐洲的經濟總量遠遠無法與亞洲的中國、印度相比,歐洲人在從亞洲輸入香料、絲綢、瓷器、棉織品等商品時,能向亞洲銷售的產品極少,多數情況下只能以金、銀等貴金屬交易。盡管在13、14世紀連接歐亞非地區的世界貿易網已經形成,但歐洲在其中一直處于邊緣地位。隨著歐洲人越來越廣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貿易體系,并在其中發揮日益增大的影響力,到19世紀末期歐洲終于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的中心。——摘編自弗蘭克《白銀資本》材料二:二戰后很長時間內,美國多任政府均把實現歐洲一體化作為美國的重要戰略。在美國看來只有統一強大的歐洲才能有效地“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又可以避免德國民族主義死灰復燃,歐洲復興也是美國經濟的需要。20世紀70年代,鑒于政治上和經濟上新的局面,美國決定重新調整對歐關系,對歐洲一體化實行有條件的支持。冷戰結束后,美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政策逐漸清晰,形成了“新歐洲”戰略,積極介入歐盟擴大事務,支持親美國家入盟,以此增加約束和控制歐盟的籌碼。——摘編自華芳《美國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角色轉變》(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末期歐洲終于成為世界經濟貿易中心”的原因。(4分)(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美國對歐洲一體化態度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變化的原因。(4分)(3) 綜合上述材料,歸納影響歐洲地位變化的因素。(2分)四、探究與實踐題20.(12分)(1)蔡倫改進造紙術(2)萬隆會議10周年(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4)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5)“一帶一路”建設(6)抗戰勝利50周年紀念(7)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40周年紀念(8)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9)一國兩制材料二:21世紀以來,中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綜合國力穩步提升,對穩定世界發展所做的貢獻日益顯著,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彰顯大國責任與擔當。在當前的世界大變局中,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和行動,不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摘編自嚴文斌《解構百年大變局之“變”與“局”》(1) 請給材料一擬一個恰當的標題: ______ 。將材料一郵票所反映的歷史事件進行歸類,屬于“中國智慧”的是 ______ ,屬于“中國方案”的是 ______ ,屬于“中國力量”的是 ______ 。(填寫編號即可)(4分)(2) 根據材料一、二,選擇一個主題,予以闡釋。(要求觀點正確,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述清晰。)(8分)2025年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宿松五校聯考三模歷史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5ADAAA 6--10AABCB 11--15BDCDD二、辨析改錯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8分。16.(1)×,“都城長安”改為“洛陽”(2)√(3)×,把“《人權宣言》”改為“《獨立宣言》”(4)×,斯大林改為列寧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17.(1)歷史意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關系: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將領導工人運動作為中心任務。(4分)(2)歷史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史實: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等。(4分)(3)特征:革命道路艱難曲折。(2分)18.(1)原因: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亞非拉諸國變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附庸。(4分)(2)變化:由支持歐洲一體化到有條件支持再到積極介入歐盟擴大事務。原因:維護美國霸主地位的需要;歐盟實力增強;冷戰的興起與結束。(4分)(3)因素:資產階級革命;經濟發展;美國援助;國際形勢變化;世界大戰等。(2分)19.(1)小郵票,大歷史?!爸袊腔邸保海?)(4)(2)。“中國方案”:(5)(9)?!爸袊α俊保海?)(6)(7)(8)。(4分)(2)示例一:史事:蔡倫改進造紙術、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等。論點:中國智慧推動人類文明發展。論述:東漢時,蔡倫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造紙術,降低了造紙的成本,同時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便利典籍的流傳,為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杰出貢獻。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這種雜交水稻能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戰略措施,中國的雜交水稻被推廣到印度、越南、菲律賓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增產效果十分明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有重要貢獻。結論:綜上,中國智慧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8分)示例二:史事: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一國兩制”、共建“一帶一路”等。論點:中國方案推動國際合作交流。論述:中國積極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萬隆會議,會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保證了會議的順利進行,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針對臺灣歷史遺留問題,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方針。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與相關國家的經濟合作,共同繁榮提供新的平臺和新的動力。2017年,中國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結論:綜上,中國方案為推動國際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多機會,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8分)示例三:史事: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論點:中國力量推動構建國際新秩序。論述: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站起來了,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1971年10月25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同一切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站在一起,為促進人類進步的事業而共同奮斗,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結論:綜上,中國為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8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