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06一、選擇題 (下列各題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答案,請將所選答案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答題欄內。本大題共 25 題,每小題 1 分,共 25 分)1.1949年,周恩來對黃炎培說:“它是由全國各黨派一起千斟萬酌制定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劇本’。”這“劇本”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種“根本性變化”表現在A.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B.民族振興,國家富強C.全境解放,祖國統一 D.經濟繁榮,文化昌盛3.黃繼光、邱少云等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在朝鮮戰場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他們被譽為A.抗戰英烈 B.人民公仆 C.最可愛的人 D.兩彈元勛4.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當時所產生,可直接作為歷史研究的原始史料。下列屬于研究土地改革的第一手史料是A.電影《偉大的土地改革》 B.歌曲《春天的故事》C.小說《暴風驟雨》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5.圖 1中歷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圖 1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計劃”的實施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大躍進”高潮的掀起6.1954年《人民日報》刊登的《難忘的一天》中寫道:“六億的人民,加上無限大的權力,這一切……都是為了社會主義的實現。”這反映出當時A.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B.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 D.封建土地制度已消滅7.圖 2“走進勞動模范,追求時代精神”板報中的橫線處可填圖 2A.開天辟地、敢為人先 B.救亡圖存、勇于創新C.獨立自主、解放思想 D.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第 1 頁 共 4 頁8.1976年《人民日報》標題中“階級斗爭”一詞出現 205次,但在 1980 年的《人民日報》中僅出現 4次,且新增了《經濟簡訊》等新欄目,經濟新聞成為報道重點。這體現了A.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發生轉移 B.農村體制改革不斷推進C.對外開放地區范圍逐步擴大 D.國企改革取得顯著成效9.“糧票”“布票”“油票”等各種票證的消失,反映的實質問題是我國經濟體制A.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 B.由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轉變C.由傳統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 D.由閉關鎖國向對外開放轉變10.1984年鄧小平說:“聽說深圳治安比過去好了,跑去香港的人開始回來。”這是因為深圳A.實施西部大開發 B.成為沿海開放城市 C.成為經濟特區 D.建立現代管理制度11.200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 5098億美元,到 2010年增長為 29700 億美元,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開始開放沿海城市 B.建立海南經濟特區C.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2.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點是A.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B.實行計劃經濟體制C.機械地照搬馬克思主義 D.堅持階級斗爭為綱13.2022年,“水立方”驚喜變身為“冰立方”,成為冰壺的重要賽場,利用二氧化碳制冷劑取代傳統冷媒氟利昂,還實現制冰過程中余熱全部回收利用。這體現了A.創新、協調 B.綠色、創新 C.開放、共享 D.共享、協調14.圖 3體現的共同主題是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藍圖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圖 3A.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C.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D.主導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15.在執行國家法定節假日基礎上,某自治區政府安排民族節日放假 7天。這體現的是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邊疆開發C.節日活動精彩紛呈 D.旅游行業蓬勃發展16.“從這一天起,中國再也沒有一寸領土由外國管治了,在中華民族的自強奮斗史上,這是一件大事,值得歡欣慶祝。”“大事”是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勝利 C.香港回歸祖國 D.澳門回歸祖國17.進入 21世紀后,中央政府擴大香港人民幣業務,推動內地企業在港上市;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中心,在珠海橫琴島建設澳門大學新校區。上述舉措A.有利于保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 B.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C.推動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D.表明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18.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峽兩岸關系進一步發展的今天,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最根本的是A.消除兩岸制度差異 B.加強兩岸經貿往來C.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團結廣大臺灣同胞第 2 頁 共 4 頁19.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堅定步伐。以下屬于 20世紀 60年代我國國防建設成就的是A.建立華東軍區海軍 B.自行研制導彈驅逐艦C.組建第二炮兵部隊 D.仿制殲—5型殲擊機20.美國記者曾評論 1955年某次會議時說:“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這次會議是A.巴黎和會 B.雅爾塔會議 C.日內瓦會議 D.萬隆會議21.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陳列著一份 1971年 10月聯合國秘書長吳丹致中國外交部代部長的電報,這份電報為中國人民傳來了一個大喜訊。這個“大喜訊”是指中國A.成立上海合作組織 B.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獲得奧運會舉辦權 D.成功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22.1972年《紐約時報》發表社論:“尼克松政府最終書寫了歷史,他的對華政策引人注目地成為杰出外交的范本。”該社論評述的是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 B.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3.1964年李宗仁向來訪者說:“西方人終于將我們視為一個智慧的民族。”當時導致西方人觀念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國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C.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D.載人飛船第一次升入太空24.“可堪為硬漢柔腸,一生情系中華,唯期百姓無饑,三秋有獲;從不慕高官厚祿,四季汗拋熱土,應許稻枝懂你,產量酬君。”該對聯贊頌的人物是A.焦裕祿 B.王進喜 C.鄧稼先 D.袁隆平25.圖 4所示哪吒形象的演變清代哪吒畫像 動畫《哪吒鬧海》 電影《哪吒 2》圖 4A.說明哪吒形象的誕生與演變 B.表明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C.反映改革開放后的藝術潮流 D.體現文化固守傳統而缺乏創新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26 題 8 分,27 題 9分,28 題 8分,共 25 分)26.(8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國在建國初期所遇到的國際環境,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國為首的反動勢力的敵視和侵略……作為一個新型的國家,要為拋棄舊中國的外交傳統,建立新中國獨立、自主、平等的外交關系而努力。——王紹坊《中國外交史》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印度共和國政府,為了促進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貿易和文化交流,并便利兩國人民互相朝圣和往來起見,雙方同意基于下列原則締結本協定:(一)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內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于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第 3 頁 共 4 頁(1)據材料一指出建國初期我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新中國所采取的外交政策。(3分)(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國外交原則,并結合所學分析其對推動國際關系發展的作用。(3分)(3)改革開放后我國推行全方位外交,結合所學知識舉兩例說明。(2分)27.(9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摘自《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歌詞材料二 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那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未來。——摘自《走進新時代》歌詞材料三 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 ——摘自《天路》歌詞(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中國人民志愿軍“打敗美帝野心狼”的影響。(4 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歌曲歌頌的中國重大歷史事件。(2 分)(3)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這條鐵路的名稱及其影響。(3 分)28.(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表 1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1957 年糧食產量表(糧食產量/萬噸)200001800016000140001200010000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材料二圖 5 圖 6 圖 7長春一汽的解放牌汽車生產線 公私合營股票憑證 安徽鳳陽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表 1糧食產量變化的趨勢,并分析其變化的原因。(3分)(2)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材料二 3幅圖片反應的歷史事件。(3分)(3)綜上所述,談談你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認識。(2分)第 4 頁 共 4 頁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題,每小題 1 分,共 25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C A C D B C D A A C D A B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B A D A C C D B B A D 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26 題 8 分,27 題 9分,28 題 8 分,共 25 分)26.(8分)(1)特點: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國為首的反動勢力的敵視和侵略。(2分)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2)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 分)作用:為實行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提供了交往和溝通的基礎,能夠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2分)(3)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等。(其他言之成理亦可,2分)27.(9分)(1)影響: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任答 4點即可,4分)(回答:“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也可給 2 分,小題最多 4分)(2)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2 分)(3)青藏鐵路(1分),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西藏青海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2 分)28.(8分)(1) 趨勢:不斷增加。原因:土地改革,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3分)(2)一五計劃,三大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3分)(3)認識: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人從實際出發總結經驗做出正確的抉擇。(其他言之成理亦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