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測評八年級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5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2.選擇題答案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非選擇題答案用 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選擇題部分(共20分)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計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1.無聯不成春,有聯年更濃,春聯內容往往和社會時事相聯系。以下春聯反映新中國成立的是A.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B.土地還家江山麗,農民翻身喜氣揚C.中華兒女多奇志,保家衛國譜新篇 D.天問追星開遠景,地龍破土啟新程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人民政府進行談判,雙方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A.西藏徹底廢除農奴制度 B.祖國獲得完全統一C.西藏確立社會主義制度 D.祖國大陸獲得統一3.英雄烈士飽含深情的家書承載著時代精神。以下家書內容承載的精神財富是男現在為了祖國人民,需要站在光榮戰斗最前面,為了全祖國家中人等過著幸福日子,男有決心在戰斗中為人民服務,不立功不下戰場! ——黃繼光家書 到戰場我一定拼命打仗,不怕死,為了讓所有的受苦人都能過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個啥! ——邱少云家書A.實事求是、敢闖新路 B.英勇頑強、舍生忘死C.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D.敢為人先、埋頭苦干4.建國初期,農村社會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作為剝削階級的地主被徹底打倒,農民成為土地和基層社會的真正主人,中國共產黨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莊嚴承諾?!俺兄Z”的實現A.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B.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C.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 D.促進了農業生產恢復發展5.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前,有1.5億人參與憲法草案的討論,118萬條修改和補充意見。這說明A.全國政協職能發生變化 B.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憲法充分反映人民意志 D.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確立6.“由于中國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將是在無產階級掌握政權并建立起強大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條件下進行的,而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又具有兩面性,這就保證了這種過渡可以采取和平轉變的方式?!睘榇?,我們國家A.制定“一五”計劃 B.開展手工業合作化C.實行了贖買政策 D.走農業集體化道路7.下表是1953—1957年工業生產發展的部分情況,該表可用于說明我國工業生產發展情況 中國 英國 美國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速度 18% 4.1% 2.8%增產400萬噸鋼所用時間 5年 24年 15年A.工業發展水平世界領先 B.“一五”計劃取得的成就C.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完成 D.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8.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對在國民經濟恢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勞動者授予“勞動模范”稱號;工業化起步后,又增設“先進生產者”等稱號。這些舉措的共同目標在于A.發動政治運動 B.激勵生產建設 C.推動改革開放 D.吸引海外人才9.我國第一座工人紀念館坐落于大慶市,它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石油魂》為主題,展示了鐵人精神,成為石油工人的精神家園,是我國最具石油特色的文化景觀。這一“精神”的代表人物是A.鄧稼先 B.焦裕祿 C.雷鋒 D.王進喜10.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特約評論員文章,12日《人民日報》便轉載了這篇文章,隨即點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國性辯論的火花。這場"辯論"的主題是A.真理標準問題 B.姓"資"姓"社"C.黨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錯案11.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分配中存在平均主義,企業吃國家“大鍋飯”,職工吃企業“大鍋飯”,嚴重制約了企業和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對此,80年代國家采取的措施是A.國有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 B.開放經濟特區,引進外資企業C.建立市場經濟,推動社會發展 D.分田包產到戶,農民自負盈虧12.“從打開‘一扇窗’,到打開面向全世界的‘大門’?!蛔鞘泄蠢粘鲋袊母镩_放的大棋局。”材料中的“一扇窗”是指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深圳13.時空觀念作為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下圖所示內容反映了A.中國已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發展C.中國躋身世界創新型國家的前列 D.中國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已經形成14.史詩《瑪納斯》敘述了瑪納斯家族領導柯爾克孜族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者的掠奪和奴役的故事。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該史詩進行了系統的搜集與整理,陸續出版了多種語言版本。這反映出我國A.在邊疆地區實施興邊富民行動 B.各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C.重視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 D.完成了少數民族地區的民主改革15.下圖是2012年以來中國農村貧困人口變化情況。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布局中,與其有直接對應關系的是A.全面深化改革B.全面從嚴治黨C.全面依法治國D.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6.從下表兩則言論中我們可以得出的歷史認識是臺灣問題是中國統一的問題,這是一個主權問題。不能設想中國人民會同意以任何形式把臺灣從中國國土上分割出去,這不可能。 ——鄧小平 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習近平A.中國維護統一的堅定意志 B.海峽兩岸關系日益改善C.統一是兩岸人民共同夙愿 D.海峽兩岸文化同根同源17.某小組為開展項目化學習準備了“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殲-5型殲擊機仿制成功”“遼寧艦交接入列”“第二炮兵部隊更名為火箭軍”等材料。由此可知,他們學習的主題是A.外交成就 B.祖國統一 C.國防建設 D.科教興國18.2025年是中國和印尼建交75周年,兩國堅持戰略自主,尊重彼此發展道路選擇;堅持互利共贏,攜手應對發展難題;堅持公平正義,共同維護國際秩序,兩國建交以來取得顯著成就。據此可知,中國與印尼兩國的外交體現了A.“另起爐灶”方針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不結盟外交政策 D.全方位外交的政策19.2025年4月24日,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當天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中國航天日的設立是為了紀念1970年同日發生的A.“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B.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C.“神舟一號”開啟飛天之旅 D.“神舟七號”實現太空行走20.下面兩幅圖片反映了我國20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衣著的變化。這一變化主要體現了 20世紀70年代 20世紀80年代A.娛樂方式的轉變 B.交通設施的發展C.生活水平的提高 D.居住條件的改進非選擇題部分(共3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請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把答案書寫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21.(10分)某班同學圍繞“交通·時代”開展歷史探究活動,請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務。【任務一:覽公路建設】名稱 概況川藏公路 1954年建成通車,鄧小平題詞:“為鞏固祖國的西陲國防而努力!”川藏公路在此后的西藏民族改革和中印自衛反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青藏公路 1954年建成通車,青藏公路是大部分進出西藏物資的重要運輸通道之一,沿線道路運輸使旅游、服務等當地其他相關產業迅速發展。新藏公路 1957年建成通車,這條從新疆南部通往西藏的公路,是當時整個藏北高原連接外界的唯一通道。京原公路 京原公路起自北京市,與太原公路相接,1969年建成通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性投資最大、技術標準最高、通過能力最大的國防公路工程,被譽為“山區公路教科書”。滇藏公路 滇藏公路于1950年開工建設,1973年建成通車,是連接云南和西藏的重要通道。墨脫公路 墨脫縣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原先進出只能靠爬山過河,2013年墨脫公路建成后,更多的教師醫生愿意前往墨脫。(1)據任務一,判斷下列表述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2分)A.連接西藏與外界的幾條公路均在一五計劃期間修建完成。( )B.新修建的公路許多位于邊疆地區,說明國家非常重視邊疆的建設。( )(2)據任務一,分析這些公路的修建對國家發展的歷史意義。(2分)【任務二:悟鐵路精神】孫貽蓀,1950年17歲的他參與修建新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作為西南軍區軍工筑路第一總隊參謀,他全身心投入到鐵路修建過程中。孫貽蓀和工友們面臨諸多困難,如土匪的騷擾、物資的匱乏等,但他們憑借著堅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難,確保了鐵路的順利修建。李金城,2000年擔任青藏鐵路第三任總設計師。接到任務那一刻他說自己始終處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狀態,他不允許自己的工作有任何失誤。作為總設計師,一年內他在現場來來回回跑了不下10萬公里,鐵路沿線,沒有他不知道的地形,沒有他不了解的地質,因此被人們譽為“活地圖”。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它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3)據任務二概括“鐵路精神”的內涵。(至少兩點)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和“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相關的國家政策。(3分)【任務三:觀航空巨變】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民航事業基本上是處于真空狀態,除了國家干部和生意人,普通老百姓根本沒有機會乘坐。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民航航線里程在2018年已達837.98萬公里,是1950年的735倍有余;從飛機數量來看,民用飛機架數從1981年的396架增加至2018年的6134架,增加了14.49倍。乘坐飛機逐漸成為人民大眾出行的一種重要方式。——據《新中國成立以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變遷研究》(4)根據任務三,概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航事業發展的表現。(3分)22.(10分)鄧小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78年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一個光輝的起點,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嚴重的挫折中重新奮起,帶領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了新的偉大革命……社會主義中國將在這場新的革命中告別貧窮和落后,走向繁榮和進步。——據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結合所學,指出材料一中“這次會議”的名稱,并說出“新的偉大革命”具體指的是什么。(2分)材料二 鄧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從農村做起的。”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之所以首先從農村開始,一方面是因為農村是受傳統計劃經濟制度壓抑較嚴重的社區……廣大農民群眾對改革傳統計劃經濟制度具有更高的積極性。其次,在傳統計劃經濟制度下……使得農村的經濟制度變遷可以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內進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較小。——據許經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制度變遷回顧與思考》(2)據材料二,概括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產生的積極影響。(3分)材料三 以鄧小平南方講話為先導,中共十四大明確指出了中國制度變遷的目標,這堪稱中國新時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隨著鄧小平南方講話,我國對外開放從沿海逐步向內地推進,在地理區域上進一步開放。到2001年12月,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據蕭國亮、隋福民《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中國制度變遷的目標”,并說出“到2001年12月,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標志性事件。(2分)材料四 我們提出的大陸與臺灣統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統一后,臺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一個統一的中國。——鄧小平《穩定世界局勢的新辦法》(4)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鄧小平為實現祖國統一提出的創造性構想是什么?寫出該構想成功實踐的兩個地區。(3分)23.(10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經濟成就】材料一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工業人口只占總人口的0.4%,工業產值約占全國經濟總量的10%,新式產業僅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7%。到2016年,我國很多工業產品的產量已經排在世界第一。1990年,中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為2.7%,到2017年已經達到28.6%,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器和穩定器。 ——摘自《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的擴展與世界意義》(1)據材料一,概括我國經濟發展的表現。(2分)【外交成就】材料二①萬隆會議期間 的周恩來 ②毛澤東會見美國 總統尼克松 ③習近平宣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開始④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 ⑤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的提案通過后,多國代表歡呼慶祝(2)據材料二,找出符合以下時期的外交史實。(3分)20世紀50年代:_______ ;20世紀70年代:_______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_______【科技成就】材料三 “兩彈一星”事業,是在外有壓力、內有困難的特殊條件下展開的,從一開始就受到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和蘇聯的限制?!皟蓮椧恍恰惫リP時期,正值我國三年自然災害,糧食不足,副食短缺,研制人員餓著肚子搞科研,他們運用有限的科研基礎條件和試驗手段,頑強拼搏,先后攻破幾千個重大的技術難關,在較短時期內連續取得重大成功,硬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兩彈”搞了出來,把衛星送上天去。——摘編自熊杏林《“兩彈一星”精神是如何生成的》(3)據材料三,概括說明“兩彈一星”“外有壓力、內有困難”的研制背景,并簡述你從中體會到的“兩彈一星”精神內涵。(3分)(4)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我國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至少兩點)(2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測評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計20分。1-5 ADBDC 6-10 CBBDA 11-15 ADBCD 16-20 ACBAC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21.(10分)(1)(2分)A:√ ; B:×。(每點1分)(2)(2分)歷史意義: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有利于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利于內地和邊疆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等。(任意兩點言之有理即可2分)(3)(3分)內涵:全身心投入、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的堅韌意志和不懈追求的崇高品質。(寫出兩點品質言之有理即可2分)政策:西部大開發。(1分)(4)(3分)趨勢:運輸里程增加、民用飛機數量增加、飛機成為大眾出行的重要方式。(每點1分)22.(10分)(1)(2分)會議名稱:十一屆三中全會。(1分) 新的偉大革命: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1點即可)(1分)(2)(3分)原因:農村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壓抑較重;農民對改革有更高的積極性;農村改革阻力較小等。(任意兩點言之有理即可2分)影響: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1點即可1分)(3)(2分)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分)標志性事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分)(4)(3分)構想:一國兩制。(1分) 地區:香港、澳門(2分)23.(10分)(1)(2分)表現:①許多工業產品的產量已居世界第一;②制造業占全球比重大幅度提升或制造業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器和穩定器。(每點1分,共2分)(2)(3分)20世紀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④ 。(1分)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②⑤。(1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外交成就:③。(1分)(每組1分,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3)(3分)研制背景:外有壓力是指新中國受到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和蘇聯的限制;(或美蘇冷戰,國際局勢動蕩不安)(1分)內有困難是指當時我國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糧食物資短缺,科研條件艱苦,技術手段薄弱等。(1分)(從國內外角度,分別答出任1點背景即可)精神內涵: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艱苦創業精神;頑強拼搏、勇于登攀的開拓創新精神等。(任1點言之有理即可1分)(4)(2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深化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堅持先進理論的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立足國情,調整政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強國際合作,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科學家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等。(任意2點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