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 6 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 50 分,考試時間 60 分鐘。2.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 上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共 20 小題,20 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 的。1. 1949年 10月3日,《解放日報》發表張樂平的新聞漫畫《大旗招展全球》,與該漫畫內容直接相關的歷史 事件是( )A. 抗日戰爭 B. 解放戰爭 C. 開國大典 D. 抗美援朝2. 下列事件中標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 ,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的是A. 北平和平解放 B.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C. 西藏和平解放 D.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 1950 年 6 月 28 日,毛澤東發表談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10 月 3 日,周恩來請印度駐華大使轉告美國政府. “ 如果美軍越過‘ 三八線’ ,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 管。” 這表明( )A. 新中國為了正義 事業不畏強敵 B. 新中國成立后外交成就碩果累累 C. 新中國和亞非國家共同抵御侵略 D. 民族獨立后新中國國力大大提升4. 走進抗美援朝紀念館,可以參觀 “ 震撼世界的較量” “ 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 朝鮮戰場上的第 1頁/共 10頁地下長城” “ 血戰上甘嶺” “ 鏖戰長津湖” 等專題展覽。在 “ 血戰上甘嶺” 展廳,我們能看到哪位英雄人 物的感人事跡( )A. 楊根思 B. 黃繼光 C. 邱少云 D. 羅盛教5. “ 當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試車成功,當新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戰斗機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 當新中國工業無 數個‘ 第一 ’ 層出不窮的時候,中國人一輛汽車、 一架飛機、 一輛坦克、 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的時代一去 不復返了!” 這主要得益于( )A. 土地改革運動的開展 B.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C. 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6.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4 年)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 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在實行這一 “ 改造” 過程中的重要 創舉是( )A. 建立農業合作社推動經濟發展 B. 通過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C. 建立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 D. 在全國實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7. 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開始于( )A. 土地改革完成以后 B. 中共八大以后C.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D. 中共十八大以后8. 下圖是 1977 年恢復高考制度后第一次考試的考場,當時的時代背景是( )A. 以階級斗爭為綱 B. 文化大革命結束C.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 撥亂反正 完成9. 下圖是我國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五十周年( 1965—2015)紀念郵票,此郵票可用于研究( )第 2頁/共 10頁A. 新中國生物科學 發展成就 B.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C. 新中國的民主法治建設歷程 D. 改革開放后文化事業的發展10. 習近平主席在 2018 年曾說:“1978 年,在鄧小平先生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 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 ”這段話主要論 述了改革開放的( )A. 背景 B. 性質 C. 進程 D. 作用11. 對下面三幅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表述最準確的是( )A. 新中國人民政權的鞏固 B.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C. 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D.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2. 1984 年,剛上任的青島冰箱廠廠長張瑞敏說:“ 歡迎我的是 53 份請假報告。上班八點鐘來,九點鐘走, 十點鐘時,隨便往大院里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 從青島冰箱廠存在的問題可以判斷出我國城市經濟體 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應該是( )A.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 增強企業活力C.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 實行改革開放13.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隨后城市經濟體制改 革全面展開。同年,我國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廣州等 14 個沿海城市。這說明( )A. 特區的建立為改革提供了示范 B. 改革開放呈現 “ 點線面體” 的格局C. 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同步進行 D.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國建立14. 以下從左至右所列四個城市體現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這格局是( )珠海 青島 鎮江 十堰第 3頁/共 10頁A. 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 ·B.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C. 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 D. 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沿海開放城市15. 在我國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 徑,有利于我國經濟進入全球市場” 的是( )A. 興辦深圳經濟特區 B. 開放陸地邊境城市 C. 建立上海浦東新區 D.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6. 下表為中國經濟數據變化統計表(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年度數據)。項目 1978 年 1988 年 1998 年 2008 年GDP (億元) 3678. 7 15180. 4 85195. 5 319244. 6進出口總額(百萬美元) 20638. 0 102784. 0 323949. 0 2563255. 0外匯儲備(億美元) 1. 67 33. 72 1449. 59 19460. 30該表反映出( )A. 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 B. 國際貿易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C.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D. 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輝煌成就17. 1989- 1991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每年的增幅只有 5%左右,而在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后,這個數字就增加到 12. 8%。此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快速的國家之一。這可說明( )A. 杰出人物決定歷史發展的走向 B. 思想解放推動社會進步C.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D.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8. 下圖所示內容的主題是( )A.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光輝奮斗歷程 B. 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完善C.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D.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19. “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為民造福是立 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中共二十大報告中,“ 人民” 是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這體現了( )·第 4頁/共 10頁A. 我國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B. 黨始終堅持和不斷推進理論創新C. 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D. 真正地實現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20. 2020 年,我國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近 1 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 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這表明( )A. 我國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B. 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C. 我國已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D.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二、非選擇題(共 5小題, 30分)21.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 世紀 40 年代末,著名民主人士張元濟重游中南海,不勝感慨地說:“ 與這個勤政殿一別已 52 年了,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 ……自己能夠參加這個人民的協商會議,真是高興極了。”材料二:“ 代表們從車床邊來,從田地里來,從礦井來,從海岸的防哨來。放下鉗子,放下犁把,放下 鎬頭,放下筆桿、圓規 ……同他們所愛戴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們一起,商量著國家的大事。他們有很多是各個 民主黨派、各個民主階層的代表者,他們是六億人民的共同意志的表達者。”——摘編自《六億人民心花開》( 1954 年)材料三: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大轉折。這個歷史性的大轉折,包括一系 列前所未有的大轉變——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轉變, 等等。因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發生的事情,是一個重大的政治變動。——新華網( 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召開 “ 這個人民的協商會議"的主要工作是什么?這次會議為我國 民主政治的發展做出什么貢獻?( 2 )根據材料二、概括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總結這次會議的成果有哪些?( 3 )根據材料三,指出 “ 大轉折” 的表現還有哪些?22.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50-1953 年中國農村不同階層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變化表1950 年(%) 1953 年(%)階層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 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 重第 5頁/共 10頁貧農、中農 85.5 45.2 92.1 91.4富農、地主 14.5 54.8 7.9 8.6材料二:這場運動的宗旨是提高產量、防止富裕農民重新冒頭、爭取更大程度的農業專業化,以及加 速實現社會主義改造的進程 ……到 1956 年年底,約 96%的農戶正式成為合作社社員。——摘自徐中約著《中國近代史》材料三:(單位:千克)建國后至 20 世紀末,我國糧食人均產量變化柱狀圖( 1 )根據材料一 ,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 2 )材料二中的 “ 運動"是指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該運動后所有制方面的變化。( 3 )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黨和政府調整農業政策,應當考慮哪些因素?23. 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 “ 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中共十七大報告材料二 經過對政治、經濟、國際環境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復權衡和深入討論之后,大家認為必須 從發展原材料、能源、機械制造等重工業入手。得出這樣的結論,其理甚明 ……我們亟需建立軍事工業以增 強國防力量。這些因素是客觀現實,不是我們的主觀意志可以改變的。——薄一波在《若干重大歷史決策與事件的回顧》材料三 新時期以來,工業化演進的因素開始由單一因素轉變為多元因素。 1984 年《中共中央關于經 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通過,促進了以個體工業與私營工業為主的非公有制工業的發展,“ 三資 ”工業產值 所占的比重也不斷提高。工業內部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重工業穩步增長的同時,輕工業整體上也有較 大的發展。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舊的工業產業結構,并形成了新的產業結構,促進了信息產業的廣泛興起。——任保平《新中國60年工業化的演進及其現代轉型》第 6頁/共 10頁( 1 )材料一中,我國開始進入 “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2 )根據材料二指出 “ 這樣的結論” 具體指什么,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得出 “ 這樣的結論” 背后的原因有些?( 3 )根據材料三、概括我國工業化的發展趨勢。( 4 )綜合上述材料和探究,談談你對我國 “ 工業化” 的認識。24.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1978年到2018年,鄭州市經濟總量實現了從20. 3億元到萬億元的突破,轄區內上市公司累 增至 37家。這期間,鄭州市被確定為內陸開放城市(1992年)并成立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93年) . , 1993年首家上市的白鴿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曾是股份制改革的典型 ……截至 2023年 9月,中豫號中歐班列累 計開出 9224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建設也使得“ 買全球、賣全球 ”在中原大地變為現實。——摘編自《“ 改革開放的河南實踐 ”鄭州篇:見鄭崛起》等 材料二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大事年表(部分)1986年,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干規定》,提倡進行股份制改革試點。 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 絲綢之路經濟帶 ”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摘編自統編教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1 )據材料一 ,概括改革開放后鄭州城市經濟發展變化的趨勢。( 2 )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二與材料一內容之間的聯系。( 3 )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說城市其他方面的發展給你生活或學習帶來的便利。25. 觀察下面兩幅圖片,確定主題,提煉觀點,寫一篇 80~ 120 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 明確,緊扣主題;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第 7頁/共 10頁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 6 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 50 分,考試時間 60 分鐘。2.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 上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共 20 小題,20 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 的。【 1 題答案】 【答案】C 【 2 題答案】 【答案】C 【 3 題答案】 【答案】A 【4 題答案】 【答案】B【 5 題答案】【答案】C【 6 題答案】 【答案】B【7 題答案】 【答案】B【 8 題答案】 【答案】B【 9 題答案】 【答案】A【 10 題答案】 【答案】C【 11 題答案】第 8頁/共 10頁【答案】D【 12 題答案】 【答案】B【 13 題答案】 【答案】C【 14 題答案】 【答案】B【 15 題答案】 【答案】D【 16 題答案】 【答案】D【 17 題答案】 【答案】B【 18 題答案】 【答案】C【 19 題答案】 【答案】C【 20 題答案】 【答案】D二、非選擇題(共 5小題, 30分)【 21 題答案】【答案】( 1 )主要工作: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貢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 度正式確立。( 2 )特點:代表具有廣泛性;制定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大會選舉毛澤 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等。( 3 )表現: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轉變。【 22 題答案】【答案】( 1 )信息:貧農、中農人口比重和土地占有比重不斷增加;富農、地主人口比重和土地占有比重 不斷減少。影響: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 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第 9頁/共 10頁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2 ) 事件:農業合作化運動(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變化:農民土地所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集體)公有 制。( 3 )因素:遵循客觀經濟規律;依據國情制定政策;維護農民的利益等。【 23 題答案】【答案】( 1 )事件:三大改造的完成。( 2 )結論:優先發展重工業。(或從發展重工業入手)。原因:增強國防 需要;建國初期,我國重工業基礎薄弱;借鑒蘇聯的經驗。(任意兩點)( 3 )趨勢:工業化演進 因素由單一走向多元;非公有制工業不斷發展;工業結構由以重工業為主轉向輕 重工業并舉;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信息產業廣泛興起等。( 4 )認識:大力發展工業可以增強國防力量;工業發展應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完善;工業發展應重視科技 創新等。【 24 題答案】【答案】( 1 )趨勢:經濟總量大幅增長;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成為內陸開放城市并設立國家級經濟技 術開發區;中歐班列發展迅速,航空港建設成效顯著,對外貿易日益活躍。( 2 )聯系:國家頒布的關于深化企業改革的規定,為鄭州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促進了像白鴿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發展 ;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推動了改革開放的深入,為鄭州的開放和發 展營造了更好的環境;共建 “ 一帶一路” 倡議推動了鄭州中歐班列的發展和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建設, 進一步促進了鄭州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 3 )舉例:例如城市交通越來越便捷,地鐵、公交網絡不斷完善,方便了我們的日常出行;城市信息化水 平提高,網絡覆蓋廣泛,讓我們學習獲取知識更加方便快捷;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更加完善,圖書館、公園 等增多,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和休閑方式。【 25 題答案】【答案】示例:題目:《人民公仆,時代楷模》 觀點: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推動社會進步。短文:焦裕祿一心一意為蘭考人民謀幸福,鞠躬盡瘁。他的精神激勵著無數人。在新時代,也有許多像他 一樣的干部,為人民無私奉獻。他們用行動詮釋責任,推動國家發展,是時代的楷模。第 10頁/共 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