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教材編寫思路介紹目錄一、八年級上冊教材修訂概況二、教材總體結構的調整三、各單元修訂重點四、欄目、插圖、地圖的修訂五、教學建議①①②用@⊙一、八年級上冊教材修訂概況一、采用通史體例,將原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的專題內容有機融入通史敘述中。二、精簡合并課次,將總課數由27課調整為22課(含活動課),更加符合一線教學的課時安排。三、進一步增強教材育人功能,系統講述近代以來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反抗,中國社會各階級探索救國道路的努力及其局限性,中國共產黨成立并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加強對歷史背景的講述,充實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四、根據統一要求,改進各項輔助欄目,優化文字表述、插圖、地圖。二、教材總體結構的調整(一)專題史融入通史的情況1.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的主體部分移到第5課“甲午中日戰凈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作為第三子目。G相關史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甲午戰敗后,張謇抱著“實業救國”的思想,在江蘇南通創辦大生紗廠,獲利19世紀70年代,受外商刺激和洋務運動頗豐。他還創辦是牧公司、輪船公司、面粉廠、油料廠和治鐵廠等企業。他熟心文影響,我國開始出現商辦企業。甲午中日戰爭化和公益事業,創立學校、圖書館、博物苑等機構。其中,1905年創辦的南通博物后,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清苑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政府放松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狀元實業家張謇(d)此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但總的來說還比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到家鄉創辦大生紗廠,較落后。它們資金少,規模小,技術落后,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1903年張賽建立的大生紗廠分廠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門、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地區分布也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二、教材總體結構的調整(一)專題史融入通史的情況2.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其余部分,在第7、第10、第17、第21課中以欄目形式體現。第7課《知識拓展》《知識拓展》第10課中國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清末新政與北洋軍閥中華民國成立后,南京格時政府獎實業,激發了實業家投資辦廠的熱情。各《辛丑條的》簽訂后,清政府為應對統治危機,不得不推行“新政”,在官制軍事、商業、教育等方面選行一系列改革。這些改蘋大多流于形式,但客觀上有種實業團體紛紛浦現,獄起發展民族工業的熱潮。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拿因主義國家暫時放松了對中因的輕濟陵略,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迎來短暫的春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使民族資產階級進一步壯大。新政期間,直兼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奉命在新建胎軍基礎上滿練北洋常備軍。他大力培植私人勢力,遠天。從1912年到1919年,新建廠礦600多家,新增資本13億多元,提過過去半個漸形成以他為首的北洋軍閥集團。世紀的總量。共中,紡織、面粉行業發展最快。然而,隨著歐洲戰亭結來,列強卷上重來,加之軍閑成戰不新,中國民工業很快箭條下去。第17課〉相關史事⑧相關史事第21課全國抗戰瀑發后,東部沿海地區一找重要工廠企業和技術人員陸續向大后方遷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依靠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商品大量移。截至1940年,內遷工廠總數有600家左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涌入中國市場,舞擠國貨。國民黨官僚資本迅速膨脹,壟斷經華北、華東、華中地區的100余所高校和中央研究院等科研機構也遷到西南、西北。濟,擠壓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國民黨政府還不斷增加肯捐雜稅、這些工廠、學校和科研機構的內遷,為國家保存了工業發展的基礎和文化教有的濫發紙幣,導致惡性通貨膨張,民族資本主義陷入絕境,國統區人才。人民在饑俊中掙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