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授課課件(共25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授課課件(共25張PPT)

資源簡介

(共25張PPT)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古代不同朝代的興衰更替,并非簡單的重復和循環,而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亂世中藏生機,分裂中孕統一,破壞中有發展。長時段的分裂局面之后,往往迎來的是更強大的統一盛世。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的大繁榮——隋唐時期,領略大放異彩的隋唐盛世。
中國在歷史上產生過九個統一的全國的大朝代,我們可稱秦漢為“第一帝國”,隋唐宋為“第二帝國”,明清則為“第三帝國”。
第二帝國大規模和有系統地科舉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將經濟重心由華北的旱田地帶逐漸轉移到華南的水田地帶……若將第二帝國和第三帝國比較,則可以看出第二帝國“外向”“開放”,帶“競爭性”……而第三帝國則帶“收斂性”。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導入新課
1.隋朝建立
581年楊堅代周稱帝,改國號隋,定都長安;
589年隋滅陳,完成統一。
楊堅
一、隋的興亡
2.隋朝建設
(1)隋朝在長安、洛陽兩都和地方廣設倉庫,積儲豐富。
隋氏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陜州太原倉,儲米數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石。天下義倉,又皆充滿。京都及并州庫,布帛各數千萬。而錫賚勛庸并出豐厚,亦魏晉以降所未有。
——《通典》卷7《食貨典·丁中》
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庫。經考古發掘,遺址面積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倉窖口徑最大的達18米,最深的達12米。
一、隋的興亡
2.隋朝建設
(2)隋煬帝興建的洛陽城,宏偉壯麗,聞名于世。
洛陽宮城和皇城以里見方的棋盤狀里坊布局而在中國都城建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隋煬帝修建洛陽城,具有統治國家的戰略考慮,到了五代、北宋時,洛陽城仍在使用。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
一、隋的興亡
(3)修建大運河
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多千米。
大運河的開鑿溝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促進了沿岸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
2.隋朝建設
一、隋的興亡
(3)修建大運河
唐朝沿用了隋朝開辟的大運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間,每年從外地通過運河輸送到長安的糧食約20萬石,唐玄宗天寶年間增加到250萬石。安史之亂后,唐朝還能再延續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運河轉運的東南財賦支持。
2.隋朝建設
一、隋的興亡
一、隋朝興亡
材料一 帝……登基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導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達河,北通涿郡。筑長城東西千余里,皆征百余萬人。丁男不充,以婦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通典》卷7《食貨典·歷代盛衰戶口》
材料二 親征吐谷渾,駐軍青海,遇雨雪,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駕東征遼澤,皆興百余萬眾,饋運者倍之。又逆征數年之賦,窮侈極奢。舉天下之人十分九為盜賊,身喪國滅,實自取之。
——《通典》卷7《食貨典·歷代盛衰戶口》
依據材料,概括隋朝滅亡的原因?
①隋煬帝自恃強盛,大興土木,窮奢極欲,又三次大舉征伐高麗。
②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
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
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瓦崗軍討伐隋煬帝檄文
3.隋朝滅亡
一、隋的興亡
農民軍逐漸形成了李密、竇建德、杜伏威為首的三支主力部隊,分別活動在今河南、河北、山東和江淮一帶,將隋的統治核心極其主力軍隊分隔于江都、洛陽、長安三處。 隋朝陷入四分五裂當中,隋的貴族和地方官看見大勢已去,也紛紛稱王稱帝,建立割據政權。
617年,李淵假造隋煬帝詔書,謊稱征發太原、雁門等地20-50歲男子,東征高麗,引起民怨沸騰,反隋情緒高漲。李淵集結兵力攻克長安。
618年,隋煬帝被部將勒死之后,李淵稱帝,定都長安。
618年,隋煬帝被部將殺死。
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
618年,李淵建立唐朝
3.隋朝滅亡
一、隋的興亡
煬帝爰在弱齡,早有令聞,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
——《隋書》
煬帝此舉,為其國促數年之祚,而為后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者矣。
——顧炎武
思考:結合學思之窗,以大運河的修建為例,如何評價隋煬帝?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皮日休
有功有過,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功:早年平陳、完成統一;開鑿的大運河,消除分裂隱患,促進南北經濟交流和沿岸發展。
過:大興土木,窮奢極欲,窮兵黷武,超過社會承受極限,引發起義,可謂暴君。
618年 李淵稱帝唐朝建立
唐太宗
武則天
唐玄宗
907年
唐朝滅亡
貞觀
之治
開元
盛世
政啟開元
治宏貞觀
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
唐朝前期的繁榮
1、唐朝的建立及統一
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隨后消滅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完成統一
(1)政治
貞觀之治,繁榮初現
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
武周之治,持續發展
繼續勸課農桑,開創殿試和武舉,選拔人才
開元盛世,空前繁榮
選賢任能,改革吏治,發展生產,大興文治,改革兵制。
唐玄宗
2、唐朝的繁榮
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
唐朝前期的繁榮
2、唐朝的繁榮
(2) 經濟
農業、手工業、商業繁榮
曲轅犁(耕犁基本定型)
筒車
唐三彩
手工業:①絲織業:絲織技術高,還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
②陶瓷業: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還有著名的“唐三彩”(最名貴的陶)。
③造紙業:宣州、益州的紙都十分有名。
農業:江南地區制造了曲轅犁,并創造新型灌溉工具---筒車。
商業:①貨幣統一:開元通寶。
②市場發達,邸店、柜坊、飛錢。
③繁華大都市,如長安、洛陽、揚州等。
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
1)含義:指不同民族之間不同生產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響和滲透,是民族之間的自然交融。
2)概況:
民族 方式 概況
突厥 東突厥
西突厥
回紇
吐蕃
靺鞨
戰爭
滅亡東突厥汗國
戰爭與
設機構
聯合回紇滅西突厥;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統轄天山南北
冊封
冊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后回紇改名回鶻,現在的維吾爾族。
和親與
會盟
松贊干布遣使求婚,文成公主下嫁
長慶會盟
冊封
封其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
3.民族交融
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點、意義及啟示
材料一 (唐太宗認為)人主(君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恰,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敵。
——《資治通鑒·唐紀十三》
材料二 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設置羈縻府州,任命該族首領為都督或刺史,世襲其職,但必須由中央任命。其賦稅不上交中央財政,戶口一般也不上報戶部。該制度在突厥實施成功后,又推廣到其他少數民族地區。
——摘編自韋慶遠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等
1)特點:
①政策開明包容;
②措施靈活多樣;
③以“和”為主;
④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3)啟示:
①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政策;
②尊重少數民族的習俗、宗教信仰;
③堅持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2)意義:
①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②促進邊疆地區的開發;
③促進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史料探究
思考 根據我們剛才所學的隋朝和唐朝的建設,歸納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從歷史大勢看:
經歷魏晉南北朝的動亂,人心思定;
2)從唐朝統治看:
政治:
經濟
文化:
軍事:
民族關系:
群眾:
國家統一,政治清明,社會穩定;
發展生產,輕徭薄賦;
開創并完善科舉制,大興文治,興學重教;
改革兵制、對外節制用兵;
政策開明,民族交往密切;
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
隋唐帝國在其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表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不僅達到中國歷史上的新高峰,就世界范圍來看也稱得上最富庶、最文明的國度。
——張帆《輝煌與成熟:隋唐至明中葉的物質文明》
背景:
①政治腐敗:唐玄宗統治后期,沉于享樂,怠于政事;
②邊疆危機:邊疆形勢隨著版圖的拓展日益緊張;
③軍事失當:任用胡人擔任節度使;兵力外重內輕。
過程:
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歷時八年,763年被唐平定。
影響:由盛轉衰
①迫使北民南遷,破壞北方經濟,促進江南地區的進一步開發;
②平叛將領擁兵自重,中央集權被削弱;邊防空虛,少數民族趁機侵擾。
三、唐朝的衰亡與五代十國
安史之亂
藩鎮割據
節度獨霸
彼此征戰
削弱唐室
人民遭難
黃巢起義
橫掃中國
攻入長安
朱溫降唐
廢唐稱帝
五代十國
合久必分的產物
藩鎮割據的延續
武將奪權建國
北方戰亂南方發展
三、唐朝的衰亡與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實質還是藩鎮割據的延續。
五代十國
周世宗改革:澄清吏治;選才納諫;修訂刑律;整頓禁軍;限制佛教;興修水利等
三、唐朝的衰亡與五代十國
課程總結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隋朝的建立與統一
隋朝的建設
隋朝的滅亡
唐朝的建立與統一
唐朝的繁榮
唐朝的民族關系
隋朝興亡
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
唐朝的衰亡和五代十國
安史之亂
藩鎮割據
黃巢起義
五代十國
1.漢代郡縣長官可以任命下級官員,職權重,縣令升到郡守即位同九卿,地方人事變動往往不大。唐代改郡縣為州縣,官員任免權歸吏部,地方官員層級大量增加,升遷變動大。由此可知(  )
A.地方割據問題嚴重
B.階級矛盾有所緩和
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D.監察體系臻于完善
C
課堂練習
2.提到唐朝,“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玄奘西游”“鑒真東二渡”等字眼經常映入眼簾,下列描述最能概括以上主題的是(  )
A.國家的繁榮和統一 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C.政權分立民族交融 D.近代的前夜與危機
B
A
3.《貞觀政要》記載:“(貞觀后期)行旅自京師至于嶺表,自山東至于滄海,皆不赍(籌備)糧,取給于路。人山東村落,行客經過者,必厚加供待,或發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該記載反映出,唐太宗統治時期( )
A.社會安定 B.民族團結
C.政治開明 D.商稅較低
課堂練習
5.唐代,政府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置“羈縻府州”,由少數民族首領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許世襲其職,有財政上的自主權,但必須接受唐代在地方設置的最高行政機構都護府的監領。唐代的這一措施(  )
A.有利于邊疆地區的漢化和封建化
B.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
C.體現了“因俗而治”的治理理念
D.使都護府權力大增妨礙集權
4.唐代的魔術被稱為“幻術”,是當時大眾喜聞樂見的“胡俗”文化,在《舊唐書音樂志》中有“大抵散樂雜戲多幻術,幻術皆出西域,天竺尤甚”的記載。材料可用來說明當時(  )
A.絲綢之路促進了文化交流 B.唐代娛樂文化較為發達
C.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榮 D.中國世界影響力提高
A
C
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康市| 临泉县| 云和县| 临朐县| 禄丰县| 江源县| 常山县| 含山县| 民权县| 岳西县| 凉城县| 徐汇区| 普陀区| 海门市| 济阳县| 旬阳县| 漳州市| 安塞县| 安岳县| 南郑县| 申扎县| 涿州市| 正阳县| 元谋县| 广宗县| 莫力| 大田县| 安溪县| 准格尔旗| 谢通门县| 旬邑县| 潮州市| 宁津县| 临江市| 昭平县| 郁南县| 凤山市| 宁城县| 安溪县| 海门市|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