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

資源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17題,每小題2分,共34分)
1.(2025八下·福田期末)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將5月1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全國放假一日。每年“五一”節期間,各地舉行群眾性的集會游行活動,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此舉表明(  )
A.人民政府重視民生 B.節日內容豐富多彩
C.社會主義制度優越 D.經濟發展助推變革
2.(2025八下·福田期末)蘇北薛集村土改初,村民大會到者僅半且無精打采,鄉里召開黨團、干部等各類會議,黨員干部與土改隊隊員發言后,土改順利推進。這說明(  )
A.土地改革缺乏廣泛群眾基礎 B.開會是完成土改的重要手段
C.共產黨的領導起了關鍵作用 D.封建土地制度已經徹底廢除
3.(2025八下·福田期末)“我們的身后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后退一步!”首戰兩水洞···塵戰長津湖、血戰上甘嶺····一個個最可愛的人用生命譜寫雄壯史詩。他們身上體現的精神是(  )
A.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B.愛國情懷,英雄氣概
C.團結一心,無私奉獻 D.不屈不撓,與時俱進
4.(2025八下·福田期末)圖是我國歷史上某個時期的宣傳畫,該畫體現了(  )
A.非常高的藝術水平 B.男女平等即將實現
C.經濟建設熱情高漲 D.工業化建設已完成
5.(2025八下·福田期末)圖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設示意圖。據此可知,當時我國(  )
A.政治制度體系已初步成型 B.政治協商制度取代人大制度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已成熟 D.僅靠綱領文件推進政治建設
6.(2025八下·福田期末)1956年,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章程》規定:“社員私有的土地轉為合作社集體所有,取消土地報酬;實行統一經營,以勞動日(工分)計算報酬。”史料可用于研究(  )
A.土地改革運動 B.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7.(2025八下·福田期末)“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20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人民在縣委領導下,用10年時間,在峰巒疊嶂的太行山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建成了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以上情景體現了(  )
A.“一五”計劃成果豐碩 B.改革開放的基建成果
C.大躍進運動的完成 D.集體奮斗的時代精神
8.(2025八下·福田期末)關鍵詞的提煉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要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煉一個最準確的關鍵詞,應該是(  )
A.市場經濟 B.科教興國 C.改革開放 D.港澳回歸
9.(2025八下·福田期末)20世紀80年代某企業家回憶:“以前辦廠,從買機器到招工人,都要等政府批文,等批下來市場機會都錯過了。后來政策變了,只要符合基本規定,我們能自主決定這些事,廠子一下就活起來了。”此變化得益于(  )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C.農村生產經營模式局部試行 D.思想界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10.(2025八下·福田期末)1987年深圳首次公開拍賣國有土地使用權,由此創立的土地拍賣、土地開發市場化、住宅商品化等模式逐漸推廣到全國,改變了計劃經濟住房分配模式。據此可知,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旨在(  )
A.堅持計劃經濟政策指導 B.實現土地開發的市場化
C.發揮其探索和示范作用 D.完成居民住宅的商品化
11.(2025八下·福田期末)某同學在整理歷史筆記時,收集了以下史料:
從“論從史出”的角度分析,這些史料可以佐證的結論是(  )
①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提出“三個有利于”標準 ②當時報紙評論:“許多人放下了“怕資本主義’的思想包袱” ③1992年之后,中國新注冊企業數量大幅增長
A.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辟 B.思想解放促進改革深化發展
C.中國商品進入國際市場 D.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形成
12.(2025八下·福田期末)我國在不同地區實施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政策:內蒙古自治區通過雙語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發展草原特色產業;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據《基本法》保持經濟繁榮,與內地深化合作。其共同目的是(  )
A.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B.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C.促進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 D.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3.(2025八下·福田期末)某班同學收集了以下素材做黑板報。據此判斷該黑板報的主題是(  )
1949年,我國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成立2012年,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 1956年,我國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 2016年殲-20飛機首次亮相中國航展
A.經濟發展、國力強盛 B.社會生活、日新月異
C.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D.科技強軍、鋼鐵長城
14.(2025八下·福田期末)《人民日報》真實記錄了新中國外交的發展歷程。下列刊登在20世紀70年代《人民日報》上的是(  )
A.《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
B.《中美聯合公報》
C.《萬隆會議十項原則》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決定》
15.(2025八下·福田期末)2023-2024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鋼鐵、水泥等行業智能化改造”,“建設風電光伏大型基地”,并“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場”。這些政策主要體現了(  )
A.堅持綠色發展 B.解決能源危機
C.全面振興鄉村 D.實現經濟增速
16.(2025八下·福田期末)2025年1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核工業創建七十周年》紀念郵票,一套3枚。
這些郵票的設計主題最能反映中國核工業發展的特點是(  )
A.核武器研發是核心目標 B.兼顧國防、能源與民生
C.主要依賴外國技術支持 D.以商業盈利為主推動力
17.(2025八下·福田期末)截至2025年,中國已與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1個自貿協定,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為全球最大自貿區;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中國牽頭成立“全球綠色發展聯盟”,協助發展中國家建設清潔能源項目。這些舉措表明中國政府(  )
A.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著力發展單邊外交關系
C.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D.專注參與區域經貿合作
二、非選擇題(18 題 20分,19題 16分,共36 分)
18.(2025八下·福田期末)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是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窗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初創時期:1950年代】
材料一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是中國首個大型汽車制造廠,“一五”計劃期間作為蘇聯援助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其建設獲全國各地支援。1956年7月13日,該廠成立三周年前夕,被毛澤東命名為“解放牌”的第一批載重汽車試制成功,中國汽車制造工業揭開了歷史性一頁。同年10月,該廠正式建成移交并開始批量生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獨立發展奠定基礎。
——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技術引進時期:1980年代】
材料二下表為1984-1985年合資汽車企業技術引進情況(部分)。
合資項目 簽約時間 外方技術 首年國產化率 數據來源
上海大眾 1984年 德國 2.7% 上汽集團1985年年報
北京吉普 1985年 美國 5.1% 北汽檔案(BQ-1986-014)
廣州標致 1985年 法國 3.8% 《廣州汽車工業志》2005版
——根據《上海汽車工業史(1984-1994)》、《北京汽車工業志》(1999)、《廣州汽車工業志》(2005)整理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一五”計劃期間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的建設特點與歷史意義。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84-1985年中國合資汽車企業技術引進的主要特征,以及分析合資企業建立的歷史背景。
【   時期:2020年代】
材料三 2020年3月29日,深圳車企比亞迪自主研發的“刀片電池”正式發布,其順利通過“針刺穿透測試”的完整視頻也首次對外公布,截至2023年,該電池已獲超200項核心專利,覆蓋多領城。2024年1月12日央視網報道,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全球第一。
——整編自學習強國平臺報道
(3)參照材料一、二的標題形式,為材料三擬定一個標題并說明理由。
(4)綜合以上材料,從“中國式現代化”的角度,闡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歷程的啟示。
19.(2025八下·福田期末)發現身邊歷史。深圳某班圍繞“城市變遷中的歷史記憶”分組開展專題探究,并依據各自探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組別 素材 探究角度
第一組 深圳黨史館展出華南地區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年代:1949年 尺寸:長21米寬1.5米 材質:棉布1949年10月1日清晨,粵桂邊縱隊近千名部隊干部和學生、群眾在大鵬王母墟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的升旗典禮。《王母墟升旗油畫》描繪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情景。15天后,寶安縣城(即后來的深圳)解放。深圳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摘編自學習強國平臺報道2022年11月15日 紅色記憶
第二組 時間人口流入主要情況1980-1995 年特區建設驅動,“六五”期間(1981-1985)常住人口年均增 21.5%;“八五” 期間(1991-1995)非戶籍增速超100%1996-2005 年“三來一補”產業吸引農民工,前五年常住人口年均增21.8%(歷史峰值),2000年突破700萬2006-2014 年產業向高新技術轉型,落戶政策吸引技術人才與大學生,戶籍人口增速加快(2010年戶籍人口占比26%),制造業人口增速放緩2015年至今2015-2019年年均凈增約53萬;2022年首現凈流出, 2023年回流,2024年新增約62萬(凈流入量全國第二)——根據《深圳統計年鑒》、人口普查公報及《深圳經濟特區年鑒》等官方數據整理
建設人員
第三組 1980年深圳建市時僅有兩個公園,1982年后荔枝公園等陸續建成。1992年啟動系統規劃,2002年公園數量大增,2019年成“千園之城”,2025年4月達1320個。2022年“公園深圳”上線公眾號及APP,集成多功能,優化服務提升市民體驗感。 ——相關數據來自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環境變遷
第四組 深圳龍崗區布吉大芬村,曾是農耕小村。1989年港商引入油畫加工出口業務,逐漸形成規模化產業。2004年借文博會聲名遠揚。2008年后開啟轉型,在政策扶持下拓展業態、推動原創,從“世界油畫工廠”逐步邁向“國際藝術高地”。 ——整編自學習強國平臺報道 文化新篇
(1)同學們選出“最打動我的素材”:王母墟升起的五星紅旗照片。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該素材的入選理由。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同學們在歷史探究過程中可能使用的研究方法
(3)深圳從邊陲小鎮到現代化都市的蛻變,有人認為“政策是關鍵”,有人強調“人民是根本”,還有人提出“要抓住科技機遇”……根據上述材料和八年級中國現代史所學知識,至少選擇一個角度簡要闡述你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價值觀正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
把5月1日定為法定勞動節,全國放假一日,并且舉行群眾性集會游行活動來表彰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勞動者是人民群眾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勞動者的重視,給予他們法定假日以及榮譽表彰等,這體現了人民政府對人民生活(民生)方面的關注 。重視勞動者的權益、通過節日等形式表達對勞動者的尊重,是重視民生的一種表現,A正確;
題干主要強調的是將5月1日定為勞動節以及相關對勞動者表彰的活動,重點并非在描述節日內容的豐富多彩。題干未詳細闡述勞動節除了集會游行和表彰勞動者外還有其他眾多豐富多樣的內容,B錯誤;
社會主義制度在1956年底三大 - 改造基本完成后才基本確立,1949年12月當時還未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通過這一舉措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的說法,C錯誤;
題干中并沒有提及經濟發展與此次將5月1日定為勞動節以及相關活動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沒有表明是因為經濟發展才推動了把5月1日定為勞動節等變革,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點是新中國重視民生。解題方法:結合所學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2.【答案】C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鄉里召開黨團、干部等各類會議,黨員干部與土改隊隊員發言后,土改順利推進。這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通過組織會議,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對土地改革進行了有效的領導和組織,從而推動土改順利進行,說明共產黨的領導起了關鍵作用,C正確;
材料中最初村民大會到者僅半且無精打采,但后來在黨團、干部等各類會議以及黨員干部與土改隊隊員發言后,土改順利推進,這并不能說明土地改革缺乏廣泛群眾基礎。因為后續的順利推進表明群眾是支持土改的,只是一開始可能認識不足等原因導致積極性不高 ,A錯誤;
開會只是一種動員和組織的方式,并非完成土改的重要手段。土改能夠順利推進的核心因素不是開會這種形式,而是通過開會體現出的黨的領導和組織作用,B錯誤;
材料描述的是土改初期的情況,此時土改才剛開始推進,不能得出封建土地制度已經徹底廢除的結論。封建土地制度徹底廢除是在土改完成之后,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土地改革。解題方法:結合土地改革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3.【答案】B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題干描述了志愿軍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首戰兩水洞、鏖戰長津湖、血戰上甘嶺等英勇事跡,強調他們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不后退一步,用生命譜寫雄壯史詩。志愿軍戰士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甚至不惜犧牲生命,充分展現了深厚的愛國情懷以及大無畏的英雄氣概,B正確;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主要體現的是在國家建設等方面依靠自身力量、克服困難進行發展的精神,與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戰士為了祖國和人民英勇奮戰的精神關聯不大,A錯誤;
“團結一心,無私奉獻”雖然也是優秀的精神品質,但題干重點強調的是志愿軍戰士為祖國和人民而戰的愛國和英勇,C選項表述不夠準確,C錯誤;
“與時俱進”側重于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進步,在題干所描述的抗美援朝戰爭情境中,并非主要體現的精神,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抗美援朝。解題方法:結合抗美援朝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4.【答案】C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
宣傳畫的標題“為投身于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這種表述能夠明顯反映出當時人們對于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充滿熱情,積極主動地想要投身到經濟建設(工業化建設是經濟建設的重要部分)當中,體現了經濟建設熱情高漲,C選項符合宣傳畫所傳達的主旨,C正確;
宣傳畫主要目的通常是宣傳某種理念、激發民眾行動等,從題干信息看,重點并非強調這幅畫的藝術水平有多高。宣傳畫中突出的是“為投身于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的主題,所以不能從該宣傳畫得出其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水平這一結論,A錯誤;
宣傳畫中沒有任何內容體現男女平等相關信息,其核心是關于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所以B選項與宣傳畫表達的主題無關,B錯誤;
我國的工業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即使到現在也仍在不斷推進和完善。在這幅宣傳畫所代表的時期,只是強調人們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奮斗的決心,遠遠沒有達到工業化建設已完成的程度,D選項不符合史實,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社會主義工業建設時期。解題方法:結合社會主義工業建設時期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5.【答案】A
【知識點】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解析】【分析】
從示意圖可以看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三大政治制度 。這三大政治制度構成了新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標志著我國政治制度體系已初步成型,A正確;
政治協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不同的政治制度,有著不同的職能和作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二者不能相互取代。1954 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但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B錯誤;
新中國成立初期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剛剛確立,1954 年憲法正式確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但此時說其已成熟不準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后續的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C錯誤;
新中國成立初期不僅依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作用),還依靠 1954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推進政治建設。1954 年憲法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為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法律基礎。所以“僅靠綱領文件推進政治建設”說法錯誤,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點是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解題方法:結合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6.【答案】B
【知識點】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可知,1953 ——1956年我國進行三大改造,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題干中“1956年”“社員私有的土地轉為合作社集體所有”“實行統一經營,以勞動日(工分)計算報酬”,這些信息都符合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中建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特征,即把農民土地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實行集體經營和按勞分配 ,所以該史料可用于研究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B正確;
土地改革運動主要是在1950 - 1952年進行,其核心是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與題干中“1956年”“社員私有的土地轉為合作社集體所有”等信息不符。土地改革后土地是農民私有,并非轉為合作社集體所有,A錯誤;
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于1958年,其特點是“一大二公”,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與題干中的“1956年”時間不符,C錯誤;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后開始實行的,主要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把土地長期承包給農戶使用,“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與題干“1956年”“社員私有的土地轉為合作社集體所有”等信息不相符,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三大改造。解題方法:結合三大改造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7.【答案】D
【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成就
【解析】【分析】
20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人民面臨艱難的自然條件,在縣委領導下,花費10年時間建成紅旗渠。這一過程展現了林縣人民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的精神,D正確;
“一五”計劃是1953 - 1957年,主要集中在工業等方面,與紅旗渠的建設時間和背景不符,A錯誤;
改革開放開始于1978年,與題干中20世紀60年代的時間不符,B錯誤;
大躍進運動主要體現在工業生產的高指標等方面,紅旗渠的建設重點體現的是人民的奮斗精神,并非大躍進運動的完成,C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點是新中國的重大工程成就。解題方法:結合新中國的重大工程成就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8.【答案】C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對外開放
【解析】【分析】
1978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改革開放”能很好地體現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核心內容,C正確;
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無關,A錯誤;
“科教興國”戰略是1995年正式提出的,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沒有直接聯系,B錯誤;
香港回歸是1997年,澳門回歸是1999年,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時間和內容都不相關,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改革開放。解題方法:結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9.【答案】A
【知識點】國有企業改革
【解析】【分析】
20世紀80年代,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其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擴大企業自主權。材料中企業家從之前辦廠各項事務需政府批文,到后來能自主決定一些事,這正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的體現,A正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是在21世紀初,與題干中20世紀80年代的時間不符,B錯誤;
農村生產經營模式局部試行主要是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農村進行的改革,與企業經營自主權的變化無關,C錯誤;
思想界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主要是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與企業經營自主權的變化沒有直接關聯,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點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解題方法:結合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0.【答案】C
【知識點】經濟特區
【解析】【分析】
從材料“1987年深圳首次公開拍賣國有土地使用權,由此創立的土地拍賣、土地開發市場化、住宅商品化等模式逐漸推廣到全國”可以看出,深圳經濟特區在土地使用、開發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探索,并且這些創新模式推廣到了全國。這充分體現了深圳經濟特區發揮了對全國改革的探索和示范作用,這符合經濟特區設立的重要目的,C正確;
材料中提到“改變了計劃 - 經濟住房分配模式”,這表明深圳經濟特區的改革舉措是對計劃經濟的突破,而不是堅持計劃經濟政策指導,A錯誤;
“實現土地開發的市場化”只是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過程中的一個具體表現和成果。深圳經濟特區設立有著更宏觀的目的,并非僅僅局限于土地開發市場化這一點。所以選項B過于片面,不能作為深圳經濟特區設立的目的,B錯誤;
“完成居民住宅的商品化”同樣只是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帶來的一個成果。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是為了在多方面進行改革探索并為全國提供經驗,而不是單純為了實現居民住宅商品化。所以選項D也過于片面,不能作為深圳經濟特區設立的目的,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改革開放。解題方法:結合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1.【答案】B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
【解析】【分析】
分析史料①:1992 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提出“三個有利于”標準。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它突破了長期以來“左”的思想束縛 ,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新的方向。
分析史料②:“許多人放下了‘怕資本主義’的思想包袱”,這表明鄧小平南方談話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讓人們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有了更科學的認識,不再被一些傳統的、錯誤的觀念所束縛。
分析史料③:1992 年之后,中國新注冊企業數量大幅增長。這是因為思想解放后,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被激發,對發展市場經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信心,從而推動了經濟領域改革的深化,促進了企業的大量涌現。從這三則史料可以看出,鄧小平南方談話帶來了思想的解放(史料①②體現),而這種思想的解放又推動了經濟改革的深化,使得新注冊企業數量大幅增長(史料③體現),整體反映了思想解放促進改革深化發展。從南方談話解放思想到企業數量增長體現的改革深化,該選項能夠準確概括這三則史料的關系,B正確;
沿海經濟開放區主要涉及的是對外開放在地域上的拓展,與題干中這些史料所體現的思想解放與改革深化的關系不大,A錯誤;
題干史料主要強調的是國內思想解放與經濟改革發展的情況,沒有直接涉及中國商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內容,C錯誤;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在 1987 年黨的十三大上系統闡述的,與題干中 1992 年南方談話等史料所反映的內容不相關,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改革開放。解題方法:結合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2.【答案】C
【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香港回歸
【解析】【分析】
內蒙古自治區通過雙語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發展草原特色產業,這明顯是促進內蒙古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據《基本法》保持經濟繁榮,與內地深化合作,目的也是促進香港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在合作交流中也有利于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所以這些政策共同目的是促進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C正確;
題干中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民族文化、特色產業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經濟繁榮與內地深化合作等舉措,重點并非直接體現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通常更多體現在涉及領土邊界、主權歸屬等重大政治層面的行動,這里未突出這一目的,A錯誤;
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堅持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同。題干強調的是內蒙古和香港不同的發展政策,并非共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B錯誤;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要側重于從民族融合、民族團結等角度,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民族這個共同體的認同。題干中內蒙古和香港的發展政策表述未直接指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目的,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中國經濟發展。解題方法:結合所學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3.【答案】D
【知識點】海、陸、空軍的建設;新時代強軍之路
【解析】【分析】
從 1949 年海軍部隊成立,到 1956 年仿制成功殲 - 5 型殲擊機,再到 2012 年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以及 2016 年殲 - 20 飛機首次亮相航展,充分體現了我國在軍事科技方面的不斷進步,展示了科技強軍,鑄就鋼鐵長城的歷程,D正確;
題干中所給素材主要圍繞軍事方面,并非經濟發展相關內容,A錯誤;
這些素材都與軍事建設有關,和社會生活的日新月異沒有直接聯系,B錯誤;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等的方針,與題干中的軍事素材無關,C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點是新中國的國防建設。解題方法:結合新中國的國防建設 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4.【答案】B
【知識點】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這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的重大事件,符合題意,B正確;
《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是在1954年提出的,1954年不屬于20世紀70年代 ,A錯誤;
萬隆會議召開于1955年,《萬隆會議十項原則》也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1955年不屬于20世紀70年代,C錯誤;
中國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不屬于20世紀70年代,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新中國的外交成就。解題方法:結合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5.【答案】A
【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
【解析】【分析】
“推動鋼鐵、水泥等行業智能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有助于提高這些行業的生產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建設風電光伏大型基地”,風電和光伏屬于清潔能源,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可以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降低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場”,這一舉措旨在通過市場機制來控制碳排放,鼓勵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發展。這些政策綜合起來都圍繞著綠色發展理念,強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A正確;
雖然建設風電光伏大型基地等舉措有助于緩解能源方面的壓力,但這些政策不僅僅是為了解決能源危機。它們更強調的是整個經濟社會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范圍比單純解決能源危機更廣,B錯誤;
題干中所提及的“推動鋼鐵、水泥等行業智能化改造”“建設風電光伏大型基地”“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場”這些政策,主要聚焦于工業領域、能源領域以及生態環境領域的發展,并沒有直接體現全面振興鄉村的內容,C錯誤;
這些政策重點不在于單純實現經濟增速,雖然智能化改造等可能會對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核心是圍繞綠色發展,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并非以追求經濟增速為主要目標,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點是中國的綠色發展。解題方法:結合所學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6.【答案】B
【知識點】“兩彈一星”
【解析】【分析】
“核鑄利器”反映了核工業在國防建設方面的作用,比如研制核武器等保障國家安全,這是國防層面。核能先鋒”體現了核工業在能源領域的發展,核能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在能源供應等方面發揮作用,屬于能源方面。“核惠民生”表明核工業成果惠及民眾生活,比如在醫療、工業應用等諸多與民眾生活相關的領域發揮作用,這是民生方面。所以這三個主題全面體現了中國核工業兼顧國防、能源與民生的特點,B正確;
“核鑄利器”確實體現了核工業在國防領域用于制造武器裝備等方面,但是郵票主題除了這一點,還有“核能先鋒”“核惠民生” 。僅強調核武器研發是核心目標過于片面,不能全面反映中國核工業發展特點,A錯誤;
中國核工業的發展是依靠自身科研人員的努力、自主創新等取得的成果,并不是主要依賴外國技術支持 。郵票主題中也未體現與外國技術支持相關內容,C錯誤;
中國核工業的發展更多是從國家戰略、國防安全、能源供應以及改善民生等多方面考慮,并非以商業盈利為主推動力。郵票主題也沒有突出商業盈利這一內容,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中國核工業發展。解題方法:結合中國核工業發展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7.【答案】C
【知識點】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
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中國推動自貿協定簽署,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牽頭成立“全球綠色發展聯盟”協助發展中國家建設清潔能源項目,這些舉措都是為了促進全球共同發展,體現了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正確;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強調在國際事務中自主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不受他國干涉。題干中重點強調的是中國在經濟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舉措,并非突出獨立自主決定外交態度這一立場,A錯誤;
中國奉行多邊外交,主張在多個國家和地區之間開展交流與合作,而不是著力發展單邊外交關系。題干中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協定、成立聯盟等行為都是多邊合作的體現,B錯誤;
題干中不僅提到了區域經貿合作,還涉及到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說明中國并非專注參與區域經貿合作,其合作領域是多方面的,D選項表述片面,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解題方法:結合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8.【答案】(1)建設特點:①蘇聯援助(或答是“一五”計劃中蘇聯援助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2建設獲全國各地支援。
歷史意義:①“解放牌”載重汽車的成功試制,使中國汽車制造工業翻開歷史新篇(或答1956年7月試制成功第一批“解放牌”載重汽車,中國汽車制造工業翻開歷史新篇;②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獨立發展奠定基礎(或答1956年10月正式建成投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獨立發展奠定基礎。
(2)主要特征:①技術來源多元化,外資多元化(技術來自德、美、法等國);②國產化率低;③集中在沿海地區或沿海開放城市或一線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歷史背景:①政策角度一: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與推進,處于改革開放初期,改革開放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②政策角度二:實行對外開放政策,1984 年開放沿海城市,鼓勵外資合作,或“引進來”、“引進外資和技術”政策或“市場換技術”策略;③技術角度:國內汽車工業基礎薄弱,需通過國際合作來提升;④經濟角度: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企業開始注重技術升級以提高經濟效益。⑤國際角度:發達國家汽車產業尋求海外投資,中國成本優勢吸引外資。
(3)標題: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飛躍/創新突破/創新引領/從技術追隨到全球領先/走向世界
理由:①體現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轉變/核心技術的突破;②反映新時代中國科技實力的提升;③市場地位的躍升。
(4)啟示:(1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2技術自主是關鍵;③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相結合;④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交通、通訊的發展
【解析】【分析】
(1)特點:依據材料“‘一五’計劃期間作為蘇聯援助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可知,①蘇聯援助(或答是“一五”計劃中蘇聯援助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依據材料“其建設獲全國各地支援”可知,建設獲全國各地支援。
意義:依據材料“1956年7月13日,該廠成立三周年前夕,被毛澤東命名為“解放牌”的第一批載重汽車試制成功,中國汽車制造工業揭開了歷史性一頁”可知,“解放牌”載重汽車的成功試制,使中國汽車制造工業翻開歷史新篇(或答1956年7月試制成功第一批“解放牌”載重汽車,中國汽車制造工業翻開歷史新篇;依據材料“同年10月,該廠正式建成移交并開始批量生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獨立發展奠定基礎”可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獨立發展奠定基礎(或答1956年10月正式建成投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獨立發展奠定基礎。
(2)主要特征:①:從表格看,上海大眾技術來自德國、北京吉普來自美國、廣州標致來自法國 。不同國家汽車技術流入中國,體現技術與外資來源的多元性;②表格里上海大眾首年國產化率2.7%、北京吉普5.1%、廣州標致3.8% ,均處于較低水平。這是因為合資初期,中國汽車產業在零部件生產、制造配套體系等方面基礎薄弱,大量依賴外方提供零部件與技術,難以快速實現本土化生產,所以國產化率低成為顯著特征;③合資項目是上海、北京、廣州,這些城市要么是沿海開放城市(如上海 ),要么是國內經濟發達、工業基礎相對好的一線城市。改革開放初期,沿海城市率先開放,政策支持外資合作,且交通便利、工業配套有一定基礎,便于對接國際技術與資本,因此合資企業集中在此,所以體現的是集中在沿海地區或沿海開放城市/一線城市。
背景:政策角度:①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改革開放啟動,20世紀80年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探索階段,國家積極推動經濟與國際接軌,為汽車產業引入外資合作創造政策環境,從宏觀層面開啟了利用國際資源發展國內產業的窗口。②1984年國家開放14個沿海城市,鼓勵外資合作,汽車產業響應“引進來”,通過“市場換技術”,以國內市場為依托,吸引外方帶技術入股合資,借助外方技術提升自身,這是政策引導產業開放合作的直接體現。技術角度:對比“一五”計劃后汽車產業發展,長期計劃經濟下,中國汽車工業以國企為主、產品單一,技術研發與創新滯后。面對國際先進汽車技術,自身難以快速突破,急需通過國際合作(合資 )獲取技術,彌補短板。經濟角度: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開,企業逐漸從計劃經濟約束中解放,開始追求經濟效益。汽車企業為在市場競爭(未來開放市場后,要面對國際品牌 )中存活發展,需要技術升級,合資引入先進技術成為企業自發選擇,契合經濟轉型中“搞活企業”“提升效益”的需求。國際角度: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汽車產業飽和,急需開拓海外市場。中國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低,且有潛在龐大市場,對海外汽車資本有吸引力,外方愿意帶著技術來中國合資,實現市場與利潤拓展,這是國際產業轉移與中國市場優勢共同作用的結果。①②③④⑤
(3)標題:結合2020年的中國技術的發展情況可知,中國技術實現來自主研發以及技術創新再到引領世界,我們可知從這些方面來擬定標題如: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飛躍/創新突破/創新引領/從技術追隨到全球領先/走向世界。
理由:依據材料三“2020年3月29日,深圳車企比亞迪自主研發的“刀片電池”正式發布”再結合材料一盒材料二可知,中國的技術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轉變/核心技術的突破;依據材料“該電池已獲超200項核心專利,覆蓋多領城”可知,反映新時代中國科技實力的提升;依據材料三“2024年1月12日央視網報道,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全球第一”可知,市場地位的躍升。
(4)啟示:結合所學對三則材料的史料信息和結論進行分析總結即可。
【點評】本題考點是一五計劃、改革開放。解題方法:(1)特點:閱讀史料,摘出關鍵信息“‘一五’計劃期間作為蘇聯援助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其建設獲全國各地支援”,再結合一五計劃的相關知識分析關鍵信息即可。
意義:閱讀史料,摘出關鍵信息“被毛澤東命名為“解放牌”的第一批載重汽車試制成功,中國汽車制造工業揭開了歷史性一頁”、“同年10月,該廠正式建成移交并開始批量生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獨立發展奠定基礎”再結合一五計劃的相關知識分析關鍵信息即可。
(2)主要特征:結合所學從技術和資金來源、國產化率以及分布地區等方面來分析表格。
背景:結合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從政策角度、技術角度、經濟角度、國際角度等方面來分析即可。
(3)標題:結合所學分析2020年中國技術發展的情況可知標題。
理由:閱讀史料,找出關鍵信息“2020年3月29日,深圳車企比亞迪自主研發的‘刀片電池’正式發布”、該電池已獲超200項核心專利,覆蓋多領城”、“2024年1月12日央視網報道,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全球第一”再結合材料一盒材料二的相關結論分析關鍵信息即可,
(4)啟示:結合所學對三則材料的史料信息和結論進行分析總結即可。
19.【答案】(1)入選理由:這張照片說明深圳和全國一起迎來了新中國誕生。革命文物為證,經濟特區的底色是紅色的,華南地區首次舉行的集體升旗儀式就發生在深圳,這面五星紅旗是最有力的見證。
(2)人物訪談(口述歷史)、問卷調查、查閱資料、實地調查(田野調查)、統計數據、其他方法。
(3)觀點:政策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關鍵
論述:深圳的發展歷程充分展現了政策引領的重要作用。1980年,國家設立深圳經濟特區,賦予其特殊政策支持。這一重大決策推動深圳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建設者和投資者,推動了人口快速增長和產業持續升級。比如,第二組材料數據顯示1981-1985年間常住人口年均增長21.5%;第四組材料可知,在政策扶持下大芬村從“世界油畫工廠”逐步向“國際藝術高地’轉型。
結論:深圳的成功實踐證明政策創新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知識點】經濟特區;開國大典
【解析】【分析】
(1)入選理由:依據材料“1949年10月1日清晨,粵桂邊縱隊等在深圳大鵬王母墟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的升旗典禮 ,這是華南地區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15天后寶安縣城(后來的深圳 )解放,深圳歷史由此翻開新頁”可知,新中國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這是全中國人民共同的歷史節點。深圳在新中國成立當日舉行升旗典禮,體現深圳與全國同步,共同迎來新中國誕生,成為深圳融入國家歷史進程的標志事件。深圳后來成為經濟特區,但材料呈現的是1949年革命時期的紅色故事。華南地區首次集體升旗儀式發生在深圳,這面紅旗作為革命文物,證明深圳在經濟特區建設前,就有深厚紅色基因 。把“深圳與全國共迎新中國誕生”“紅旗作為革命文物見證紅色底色”“華南首次集體升旗的獨特性” 結合,就得出:照片說明深圳和全國一起迎來新中國誕生,革命文物(紅旗 )見證經濟特區紅色底色,華南地區首次集體升旗儀式在深圳,紅旗是有力見證 ,對應答案的邏輯鏈條。
(2)研究方法:結合教師在平時課堂上的講授的相關研究方法進行總結即可。
(3)觀點:從題目所給多個角度(政策、人民、科技機遇等 )中,再結合自身歷史知識儲備程度選擇一個觀點,比如選取“政策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關鍵”作為觀點,這是基于對深圳發展歷程中政策起到核心引領作用的整體認知,先明確核心論點,為后續論述定方向。
論述:第一:簡述在深圳的發展過程中和政策的關系;第二:結合所學簡述在深圳特區建立時政策支持的作用;第三:簡述政策帶來的影響;第四:總結升華,照應主題。
【點評】本題考點是改革開放。解題方法:(1)入選理由:結合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分析第一組的史料信息即可。
(2)研究方法:結合教師在平時課堂上的講授的相關研究方法進行總結即可。
(3)觀點:從題目所給多個角度(政策、人民、科技機遇等 )中,再結合自身歷史知識儲備程度選擇一個觀點,比如選取“政策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關鍵”作為觀點,這是基于對深圳發展歷程中政策起到核心引領作用的整體認知,先明確核心論點,為后續論述定方向。
論述:第一:簡述在深圳的發展過程中和政策的關系;第二:結合所學簡述在深圳特區建立時政策支持的作用;第三:簡述政策帶來的影響;第四:總結升華,照應主題。
1 / 1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17題,每小題2分,共34分)
1.(2025八下·福田期末)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將5月1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全國放假一日。每年“五一”節期間,各地舉行群眾性的集會游行活動,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此舉表明(  )
A.人民政府重視民生 B.節日內容豐富多彩
C.社會主義制度優越 D.經濟發展助推變革
【答案】A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
把5月1日定為法定勞動節,全國放假一日,并且舉行群眾性集會游行活動來表彰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勞動者是人民群眾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勞動者的重視,給予他們法定假日以及榮譽表彰等,這體現了人民政府對人民生活(民生)方面的關注 。重視勞動者的權益、通過節日等形式表達對勞動者的尊重,是重視民生的一種表現,A正確;
題干主要強調的是將5月1日定為勞動節以及相關對勞動者表彰的活動,重點并非在描述節日內容的豐富多彩。題干未詳細闡述勞動節除了集會游行和表彰勞動者外還有其他眾多豐富多樣的內容,B錯誤;
社會主義制度在1956年底三大 - 改造基本完成后才基本確立,1949年12月當時還未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通過這一舉措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的說法,C錯誤;
題干中并沒有提及經濟發展與此次將5月1日定為勞動節以及相關活動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沒有表明是因為經濟發展才推動了把5月1日定為勞動節等變革,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點是新中國重視民生。解題方法:結合所學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2.(2025八下·福田期末)蘇北薛集村土改初,村民大會到者僅半且無精打采,鄉里召開黨團、干部等各類會議,黨員干部與土改隊隊員發言后,土改順利推進。這說明(  )
A.土地改革缺乏廣泛群眾基礎 B.開會是完成土改的重要手段
C.共產黨的領導起了關鍵作用 D.封建土地制度已經徹底廢除
【答案】C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鄉里召開黨團、干部等各類會議,黨員干部與土改隊隊員發言后,土改順利推進。這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通過組織會議,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對土地改革進行了有效的領導和組織,從而推動土改順利進行,說明共產黨的領導起了關鍵作用,C正確;
材料中最初村民大會到者僅半且無精打采,但后來在黨團、干部等各類會議以及黨員干部與土改隊隊員發言后,土改順利推進,這并不能說明土地改革缺乏廣泛群眾基礎。因為后續的順利推進表明群眾是支持土改的,只是一開始可能認識不足等原因導致積極性不高 ,A錯誤;
開會只是一種動員和組織的方式,并非完成土改的重要手段。土改能夠順利推進的核心因素不是開會這種形式,而是通過開會體現出的黨的領導和組織作用,B錯誤;
材料描述的是土改初期的情況,此時土改才剛開始推進,不能得出封建土地制度已經徹底廢除的結論。封建土地制度徹底廢除是在土改完成之后,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土地改革。解題方法:結合土地改革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3.(2025八下·福田期末)“我們的身后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后退一步!”首戰兩水洞···塵戰長津湖、血戰上甘嶺····一個個最可愛的人用生命譜寫雄壯史詩。他們身上體現的精神是(  )
A.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B.愛國情懷,英雄氣概
C.團結一心,無私奉獻 D.不屈不撓,與時俱進
【答案】B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題干描述了志愿軍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首戰兩水洞、鏖戰長津湖、血戰上甘嶺等英勇事跡,強調他們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不后退一步,用生命譜寫雄壯史詩。志愿軍戰士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甚至不惜犧牲生命,充分展現了深厚的愛國情懷以及大無畏的英雄氣概,B正確;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主要體現的是在國家建設等方面依靠自身力量、克服困難進行發展的精神,與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戰士為了祖國和人民英勇奮戰的精神關聯不大,A錯誤;
“團結一心,無私奉獻”雖然也是優秀的精神品質,但題干重點強調的是志愿軍戰士為祖國和人民而戰的愛國和英勇,C選項表述不夠準確,C錯誤;
“與時俱進”側重于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進步,在題干所描述的抗美援朝戰爭情境中,并非主要體現的精神,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抗美援朝。解題方法:結合抗美援朝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4.(2025八下·福田期末)圖是我國歷史上某個時期的宣傳畫,該畫體現了(  )
A.非常高的藝術水平 B.男女平等即將實現
C.經濟建設熱情高漲 D.工業化建設已完成
【答案】C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
宣傳畫的標題“為投身于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這種表述能夠明顯反映出當時人們對于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充滿熱情,積極主動地想要投身到經濟建設(工業化建設是經濟建設的重要部分)當中,體現了經濟建設熱情高漲,C選項符合宣傳畫所傳達的主旨,C正確;
宣傳畫主要目的通常是宣傳某種理念、激發民眾行動等,從題干信息看,重點并非強調這幅畫的藝術水平有多高。宣傳畫中突出的是“為投身于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的主題,所以不能從該宣傳畫得出其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水平這一結論,A錯誤;
宣傳畫中沒有任何內容體現男女平等相關信息,其核心是關于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所以B選項與宣傳畫表達的主題無關,B錯誤;
我國的工業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即使到現在也仍在不斷推進和完善。在這幅宣傳畫所代表的時期,只是強調人們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奮斗的決心,遠遠沒有達到工業化建設已完成的程度,D選項不符合史實,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社會主義工業建設時期。解題方法:結合社會主義工業建設時期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5.(2025八下·福田期末)圖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設示意圖。據此可知,當時我國(  )
A.政治制度體系已初步成型 B.政治協商制度取代人大制度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已成熟 D.僅靠綱領文件推進政治建設
【答案】A
【知識點】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解析】【分析】
從示意圖可以看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三大政治制度 。這三大政治制度構成了新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標志著我國政治制度體系已初步成型,A正確;
政治協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不同的政治制度,有著不同的職能和作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二者不能相互取代。1954 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但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B錯誤;
新中國成立初期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剛剛確立,1954 年憲法正式確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但此時說其已成熟不準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后續的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C錯誤;
新中國成立初期不僅依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作用),還依靠 1954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推進政治建設。1954 年憲法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為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法律基礎。所以“僅靠綱領文件推進政治建設”說法錯誤,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點是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解題方法:結合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6.(2025八下·福田期末)1956年,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章程》規定:“社員私有的土地轉為合作社集體所有,取消土地報酬;實行統一經營,以勞動日(工分)計算報酬。”史料可用于研究(  )
A.土地改革運動 B.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答案】B
【知識點】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可知,1953 ——1956年我國進行三大改造,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題干中“1956年”“社員私有的土地轉為合作社集體所有”“實行統一經營,以勞動日(工分)計算報酬”,這些信息都符合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中建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特征,即把農民土地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實行集體經營和按勞分配 ,所以該史料可用于研究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B正確;
土地改革運動主要是在1950 - 1952年進行,其核心是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與題干中“1956年”“社員私有的土地轉為合作社集體所有”等信息不符。土地改革后土地是農民私有,并非轉為合作社集體所有,A錯誤;
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于1958年,其特點是“一大二公”,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與題干中的“1956年”時間不符,C錯誤;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后開始實行的,主要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把土地長期承包給農戶使用,“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與題干“1956年”“社員私有的土地轉為合作社集體所有”等信息不相符,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三大改造。解題方法:結合三大改造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7.(2025八下·福田期末)“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20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人民在縣委領導下,用10年時間,在峰巒疊嶂的太行山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建成了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以上情景體現了(  )
A.“一五”計劃成果豐碩 B.改革開放的基建成果
C.大躍進運動的完成 D.集體奮斗的時代精神
【答案】D
【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成就
【解析】【分析】
20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人民面臨艱難的自然條件,在縣委領導下,花費10年時間建成紅旗渠。這一過程展現了林縣人民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的精神,D正確;
“一五”計劃是1953 - 1957年,主要集中在工業等方面,與紅旗渠的建設時間和背景不符,A錯誤;
改革開放開始于1978年,與題干中20世紀60年代的時間不符,B錯誤;
大躍進運動主要體現在工業生產的高指標等方面,紅旗渠的建設重點體現的是人民的奮斗精神,并非大躍進運動的完成,C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點是新中國的重大工程成就。解題方法:結合新中國的重大工程成就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8.(2025八下·福田期末)關鍵詞的提煉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要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煉一個最準確的關鍵詞,應該是(  )
A.市場經濟 B.科教興國 C.改革開放 D.港澳回歸
【答案】C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對外開放
【解析】【分析】
1978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改革開放”能很好地體現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核心內容,C正確;
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無關,A錯誤;
“科教興國”戰略是1995年正式提出的,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沒有直接聯系,B錯誤;
香港回歸是1997年,澳門回歸是1999年,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時間和內容都不相關,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改革開放。解題方法:結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9.(2025八下·福田期末)20世紀80年代某企業家回憶:“以前辦廠,從買機器到招工人,都要等政府批文,等批下來市場機會都錯過了。后來政策變了,只要符合基本規定,我們能自主決定這些事,廠子一下就活起來了。”此變化得益于(  )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C.農村生產經營模式局部試行 D.思想界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答案】A
【知識點】國有企業改革
【解析】【分析】
20世紀80年代,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其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擴大企業自主權。材料中企業家從之前辦廠各項事務需政府批文,到后來能自主決定一些事,這正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的體現,A正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是在21世紀初,與題干中20世紀80年代的時間不符,B錯誤;
農村生產經營模式局部試行主要是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農村進行的改革,與企業經營自主權的變化無關,C錯誤;
思想界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主要是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與企業經營自主權的變化沒有直接關聯,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點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解題方法:結合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0.(2025八下·福田期末)1987年深圳首次公開拍賣國有土地使用權,由此創立的土地拍賣、土地開發市場化、住宅商品化等模式逐漸推廣到全國,改變了計劃經濟住房分配模式。據此可知,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旨在(  )
A.堅持計劃經濟政策指導 B.實現土地開發的市場化
C.發揮其探索和示范作用 D.完成居民住宅的商品化
【答案】C
【知識點】經濟特區
【解析】【分析】
從材料“1987年深圳首次公開拍賣國有土地使用權,由此創立的土地拍賣、土地開發市場化、住宅商品化等模式逐漸推廣到全國”可以看出,深圳經濟特區在土地使用、開發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探索,并且這些創新模式推廣到了全國。這充分體現了深圳經濟特區發揮了對全國改革的探索和示范作用,這符合經濟特區設立的重要目的,C正確;
材料中提到“改變了計劃 - 經濟住房分配模式”,這表明深圳經濟特區的改革舉措是對計劃經濟的突破,而不是堅持計劃經濟政策指導,A錯誤;
“實現土地開發的市場化”只是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過程中的一個具體表現和成果。深圳經濟特區設立有著更宏觀的目的,并非僅僅局限于土地開發市場化這一點。所以選項B過于片面,不能作為深圳經濟特區設立的目的,B錯誤;
“完成居民住宅的商品化”同樣只是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帶來的一個成果。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是為了在多方面進行改革探索并為全國提供經驗,而不是單純為了實現居民住宅商品化。所以選項D也過于片面,不能作為深圳經濟特區設立的目的,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改革開放。解題方法:結合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1.(2025八下·福田期末)某同學在整理歷史筆記時,收集了以下史料:
從“論從史出”的角度分析,這些史料可以佐證的結論是(  )
①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提出“三個有利于”標準 ②當時報紙評論:“許多人放下了“怕資本主義’的思想包袱” ③1992年之后,中國新注冊企業數量大幅增長
A.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辟 B.思想解放促進改革深化發展
C.中國商品進入國際市場 D.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形成
【答案】B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
【解析】【分析】
分析史料①:1992 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提出“三個有利于”標準。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它突破了長期以來“左”的思想束縛 ,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新的方向。
分析史料②:“許多人放下了‘怕資本主義’的思想包袱”,這表明鄧小平南方談話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讓人們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有了更科學的認識,不再被一些傳統的、錯誤的觀念所束縛。
分析史料③:1992 年之后,中國新注冊企業數量大幅增長。這是因為思想解放后,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被激發,對發展市場經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信心,從而推動了經濟領域改革的深化,促進了企業的大量涌現。從這三則史料可以看出,鄧小平南方談話帶來了思想的解放(史料①②體現),而這種思想的解放又推動了經濟改革的深化,使得新注冊企業數量大幅增長(史料③體現),整體反映了思想解放促進改革深化發展。從南方談話解放思想到企業數量增長體現的改革深化,該選項能夠準確概括這三則史料的關系,B正確;
沿海經濟開放區主要涉及的是對外開放在地域上的拓展,與題干中這些史料所體現的思想解放與改革深化的關系不大,A錯誤;
題干史料主要強調的是國內思想解放與經濟改革發展的情況,沒有直接涉及中國商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內容,C錯誤;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在 1987 年黨的十三大上系統闡述的,與題干中 1992 年南方談話等史料所反映的內容不相關,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改革開放。解題方法:結合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2.(2025八下·福田期末)我國在不同地區實施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政策:內蒙古自治區通過雙語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發展草原特色產業;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據《基本法》保持經濟繁榮,與內地深化合作。其共同目的是(  )
A.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B.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C.促進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 D.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答案】C
【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香港回歸
【解析】【分析】
內蒙古自治區通過雙語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發展草原特色產業,這明顯是促進內蒙古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據《基本法》保持經濟繁榮,與內地深化合作,目的也是促進香港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在合作交流中也有利于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所以這些政策共同目的是促進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C正確;
題干中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民族文化、特色產業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經濟繁榮與內地深化合作等舉措,重點并非直接體現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通常更多體現在涉及領土邊界、主權歸屬等重大政治層面的行動,這里未突出這一目的,A錯誤;
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堅持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同。題干強調的是內蒙古和香港不同的發展政策,并非共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B錯誤;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要側重于從民族融合、民族團結等角度,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民族這個共同體的認同。題干中內蒙古和香港的發展政策表述未直接指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目的,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中國經濟發展。解題方法:結合所學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3.(2025八下·福田期末)某班同學收集了以下素材做黑板報。據此判斷該黑板報的主題是(  )
1949年,我國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成立2012年,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 1956年,我國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 2016年殲-20飛機首次亮相中國航展
A.經濟發展、國力強盛 B.社會生活、日新月異
C.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D.科技強軍、鋼鐵長城
【答案】D
【知識點】海、陸、空軍的建設;新時代強軍之路
【解析】【分析】
從 1949 年海軍部隊成立,到 1956 年仿制成功殲 - 5 型殲擊機,再到 2012 年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以及 2016 年殲 - 20 飛機首次亮相航展,充分體現了我國在軍事科技方面的不斷進步,展示了科技強軍,鑄就鋼鐵長城的歷程,D正確;
題干中所給素材主要圍繞軍事方面,并非經濟發展相關內容,A錯誤;
這些素材都與軍事建設有關,和社會生活的日新月異沒有直接聯系,B錯誤;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等的方針,與題干中的軍事素材無關,C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點是新中國的國防建設。解題方法:結合新中國的國防建設 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4.(2025八下·福田期末)《人民日報》真實記錄了新中國外交的發展歷程。下列刊登在20世紀70年代《人民日報》上的是(  )
A.《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
B.《中美聯合公報》
C.《萬隆會議十項原則》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決定》
【答案】B
【知識點】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這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的重大事件,符合題意,B正確;
《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是在1954年提出的,1954年不屬于20世紀70年代 ,A錯誤;
萬隆會議召開于1955年,《萬隆會議十項原則》也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1955年不屬于20世紀70年代,C錯誤;
中國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不屬于20世紀70年代,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新中國的外交成就。解題方法:結合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5.(2025八下·福田期末)2023-2024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鋼鐵、水泥等行業智能化改造”,“建設風電光伏大型基地”,并“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場”。這些政策主要體現了(  )
A.堅持綠色發展 B.解決能源危機
C.全面振興鄉村 D.實現經濟增速
【答案】A
【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
【解析】【分析】
“推動鋼鐵、水泥等行業智能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有助于提高這些行業的生產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建設風電光伏大型基地”,風電和光伏屬于清潔能源,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可以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降低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場”,這一舉措旨在通過市場機制來控制碳排放,鼓勵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發展。這些政策綜合起來都圍繞著綠色發展理念,強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A正確;
雖然建設風電光伏大型基地等舉措有助于緩解能源方面的壓力,但這些政策不僅僅是為了解決能源危機。它們更強調的是整個經濟社會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范圍比單純解決能源危機更廣,B錯誤;
題干中所提及的“推動鋼鐵、水泥等行業智能化改造”“建設風電光伏大型基地”“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場”這些政策,主要聚焦于工業領域、能源領域以及生態環境領域的發展,并沒有直接體現全面振興鄉村的內容,C錯誤;
這些政策重點不在于單純實現經濟增速,雖然智能化改造等可能會對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核心是圍繞綠色發展,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并非以追求經濟增速為主要目標,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點是中國的綠色發展。解題方法:結合所學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6.(2025八下·福田期末)2025年1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核工業創建七十周年》紀念郵票,一套3枚。
這些郵票的設計主題最能反映中國核工業發展的特點是(  )
A.核武器研發是核心目標 B.兼顧國防、能源與民生
C.主要依賴外國技術支持 D.以商業盈利為主推動力
【答案】B
【知識點】“兩彈一星”
【解析】【分析】
“核鑄利器”反映了核工業在國防建設方面的作用,比如研制核武器等保障國家安全,這是國防層面。核能先鋒”體現了核工業在能源領域的發展,核能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在能源供應等方面發揮作用,屬于能源方面。“核惠民生”表明核工業成果惠及民眾生活,比如在醫療、工業應用等諸多與民眾生活相關的領域發揮作用,這是民生方面。所以這三個主題全面體現了中國核工業兼顧國防、能源與民生的特點,B正確;
“核鑄利器”確實體現了核工業在國防領域用于制造武器裝備等方面,但是郵票主題除了這一點,還有“核能先鋒”“核惠民生” 。僅強調核武器研發是核心目標過于片面,不能全面反映中國核工業發展特點,A錯誤;
中國核工業的發展是依靠自身科研人員的努力、自主創新等取得的成果,并不是主要依賴外國技術支持 。郵票主題中也未體現與外國技術支持相關內容,C錯誤;
中國核工業的發展更多是從國家戰略、國防安全、能源供應以及改善民生等多方面考慮,并非以商業盈利為主推動力。郵票主題也沒有突出商業盈利這一內容,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中國核工業發展。解題方法:結合中國核工業發展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17.(2025八下·福田期末)截至2025年,中國已與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1個自貿協定,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為全球最大自貿區;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中國牽頭成立“全球綠色發展聯盟”,協助發展中國家建設清潔能源項目。這些舉措表明中國政府(  )
A.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著力發展單邊外交關系
C.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D.專注參與區域經貿合作
【答案】C
【知識點】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
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中國推動自貿協定簽署,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牽頭成立“全球綠色發展聯盟”協助發展中國家建設清潔能源項目,這些舉措都是為了促進全球共同發展,體現了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正確;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強調在國際事務中自主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不受他國干涉。題干中重點強調的是中國在經濟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舉措,并非突出獨立自主決定外交態度這一立場,A錯誤;
中國奉行多邊外交,主張在多個國家和地區之間開展交流與合作,而不是著力發展單邊外交關系。題干中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協定、成立聯盟等行為都是多邊合作的體現,B錯誤;
題干中不僅提到了區域經貿合作,還涉及到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說明中國并非專注參與區域經貿合作,其合作領域是多方面的,D選項表述片面,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解題方法:結合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二、非選擇題(18 題 20分,19題 16分,共36 分)
18.(2025八下·福田期末)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是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窗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初創時期:1950年代】
材料一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是中國首個大型汽車制造廠,“一五”計劃期間作為蘇聯援助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其建設獲全國各地支援。1956年7月13日,該廠成立三周年前夕,被毛澤東命名為“解放牌”的第一批載重汽車試制成功,中國汽車制造工業揭開了歷史性一頁。同年10月,該廠正式建成移交并開始批量生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獨立發展奠定基礎。
——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技術引進時期:1980年代】
材料二下表為1984-1985年合資汽車企業技術引進情況(部分)。
合資項目 簽約時間 外方技術 首年國產化率 數據來源
上海大眾 1984年 德國 2.7% 上汽集團1985年年報
北京吉普 1985年 美國 5.1% 北汽檔案(BQ-1986-014)
廣州標致 1985年 法國 3.8% 《廣州汽車工業志》2005版
——根據《上海汽車工業史(1984-1994)》、《北京汽車工業志》(1999)、《廣州汽車工業志》(2005)整理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一五”計劃期間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的建設特點與歷史意義。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84-1985年中國合資汽車企業技術引進的主要特征,以及分析合資企業建立的歷史背景。
【   時期:2020年代】
材料三 2020年3月29日,深圳車企比亞迪自主研發的“刀片電池”正式發布,其順利通過“針刺穿透測試”的完整視頻也首次對外公布,截至2023年,該電池已獲超200項核心專利,覆蓋多領城。2024年1月12日央視網報道,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全球第一。
——整編自學習強國平臺報道
(3)參照材料一、二的標題形式,為材料三擬定一個標題并說明理由。
(4)綜合以上材料,從“中國式現代化”的角度,闡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歷程的啟示。
【答案】(1)建設特點:①蘇聯援助(或答是“一五”計劃中蘇聯援助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2建設獲全國各地支援。
歷史意義:①“解放牌”載重汽車的成功試制,使中國汽車制造工業翻開歷史新篇(或答1956年7月試制成功第一批“解放牌”載重汽車,中國汽車制造工業翻開歷史新篇;②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獨立發展奠定基礎(或答1956年10月正式建成投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獨立發展奠定基礎。
(2)主要特征:①技術來源多元化,外資多元化(技術來自德、美、法等國);②國產化率低;③集中在沿海地區或沿海開放城市或一線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歷史背景:①政策角度一: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與推進,處于改革開放初期,改革開放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②政策角度二:實行對外開放政策,1984 年開放沿海城市,鼓勵外資合作,或“引進來”、“引進外資和技術”政策或“市場換技術”策略;③技術角度:國內汽車工業基礎薄弱,需通過國際合作來提升;④經濟角度: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企業開始注重技術升級以提高經濟效益。⑤國際角度:發達國家汽車產業尋求海外投資,中國成本優勢吸引外資。
(3)標題: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飛躍/創新突破/創新引領/從技術追隨到全球領先/走向世界
理由:①體現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轉變/核心技術的突破;②反映新時代中國科技實力的提升;③市場地位的躍升。
(4)啟示:(1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2技術自主是關鍵;③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相結合;④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交通、通訊的發展
【解析】【分析】
(1)特點:依據材料“‘一五’計劃期間作為蘇聯援助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可知,①蘇聯援助(或答是“一五”計劃中蘇聯援助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依據材料“其建設獲全國各地支援”可知,建設獲全國各地支援。
意義:依據材料“1956年7月13日,該廠成立三周年前夕,被毛澤東命名為“解放牌”的第一批載重汽車試制成功,中國汽車制造工業揭開了歷史性一頁”可知,“解放牌”載重汽車的成功試制,使中國汽車制造工業翻開歷史新篇(或答1956年7月試制成功第一批“解放牌”載重汽車,中國汽車制造工業翻開歷史新篇;依據材料“同年10月,該廠正式建成移交并開始批量生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獨立發展奠定基礎”可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獨立發展奠定基礎(或答1956年10月正式建成投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獨立發展奠定基礎。
(2)主要特征:①:從表格看,上海大眾技術來自德國、北京吉普來自美國、廣州標致來自法國 。不同國家汽車技術流入中國,體現技術與外資來源的多元性;②表格里上海大眾首年國產化率2.7%、北京吉普5.1%、廣州標致3.8% ,均處于較低水平。這是因為合資初期,中國汽車產業在零部件生產、制造配套體系等方面基礎薄弱,大量依賴外方提供零部件與技術,難以快速實現本土化生產,所以國產化率低成為顯著特征;③合資項目是上海、北京、廣州,這些城市要么是沿海開放城市(如上海 ),要么是國內經濟發達、工業基礎相對好的一線城市。改革開放初期,沿海城市率先開放,政策支持外資合作,且交通便利、工業配套有一定基礎,便于對接國際技術與資本,因此合資企業集中在此,所以體現的是集中在沿海地區或沿海開放城市/一線城市。
背景:政策角度:①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改革開放啟動,20世紀80年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探索階段,國家積極推動經濟與國際接軌,為汽車產業引入外資合作創造政策環境,從宏觀層面開啟了利用國際資源發展國內產業的窗口。②1984年國家開放14個沿海城市,鼓勵外資合作,汽車產業響應“引進來”,通過“市場換技術”,以國內市場為依托,吸引外方帶技術入股合資,借助外方技術提升自身,這是政策引導產業開放合作的直接體現。技術角度:對比“一五”計劃后汽車產業發展,長期計劃經濟下,中國汽車工業以國企為主、產品單一,技術研發與創新滯后。面對國際先進汽車技術,自身難以快速突破,急需通過國際合作(合資 )獲取技術,彌補短板。經濟角度: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開,企業逐漸從計劃經濟約束中解放,開始追求經濟效益。汽車企業為在市場競爭(未來開放市場后,要面對國際品牌 )中存活發展,需要技術升級,合資引入先進技術成為企業自發選擇,契合經濟轉型中“搞活企業”“提升效益”的需求。國際角度: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汽車產業飽和,急需開拓海外市場。中國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低,且有潛在龐大市場,對海外汽車資本有吸引力,外方愿意帶著技術來中國合資,實現市場與利潤拓展,這是國際產業轉移與中國市場優勢共同作用的結果。①②③④⑤
(3)標題:結合2020年的中國技術的發展情況可知,中國技術實現來自主研發以及技術創新再到引領世界,我們可知從這些方面來擬定標題如: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飛躍/創新突破/創新引領/從技術追隨到全球領先/走向世界。
理由:依據材料三“2020年3月29日,深圳車企比亞迪自主研發的“刀片電池”正式發布”再結合材料一盒材料二可知,中國的技術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轉變/核心技術的突破;依據材料“該電池已獲超200項核心專利,覆蓋多領城”可知,反映新時代中國科技實力的提升;依據材料三“2024年1月12日央視網報道,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全球第一”可知,市場地位的躍升。
(4)啟示:結合所學對三則材料的史料信息和結論進行分析總結即可。
【點評】本題考點是一五計劃、改革開放。解題方法:(1)特點:閱讀史料,摘出關鍵信息“‘一五’計劃期間作為蘇聯援助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其建設獲全國各地支援”,再結合一五計劃的相關知識分析關鍵信息即可。
意義:閱讀史料,摘出關鍵信息“被毛澤東命名為“解放牌”的第一批載重汽車試制成功,中國汽車制造工業揭開了歷史性一頁”、“同年10月,該廠正式建成移交并開始批量生產,為中國汽車工業獨立發展奠定基礎”再結合一五計劃的相關知識分析關鍵信息即可。
(2)主要特征:結合所學從技術和資金來源、國產化率以及分布地區等方面來分析表格。
背景:結合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從政策角度、技術角度、經濟角度、國際角度等方面來分析即可。
(3)標題:結合所學分析2020年中國技術發展的情況可知標題。
理由:閱讀史料,找出關鍵信息“2020年3月29日,深圳車企比亞迪自主研發的‘刀片電池’正式發布”、該電池已獲超200項核心專利,覆蓋多領城”、“2024年1月12日央視網報道,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全球第一”再結合材料一盒材料二的相關結論分析關鍵信息即可,
(4)啟示:結合所學對三則材料的史料信息和結論進行分析總結即可。
19.(2025八下·福田期末)發現身邊歷史。深圳某班圍繞“城市變遷中的歷史記憶”分組開展專題探究,并依據各自探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組別 素材 探究角度
第一組 深圳黨史館展出華南地區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年代:1949年 尺寸:長21米寬1.5米 材質:棉布1949年10月1日清晨,粵桂邊縱隊近千名部隊干部和學生、群眾在大鵬王母墟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的升旗典禮。《王母墟升旗油畫》描繪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情景。15天后,寶安縣城(即后來的深圳)解放。深圳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摘編自學習強國平臺報道2022年11月15日 紅色記憶
第二組 時間人口流入主要情況1980-1995 年特區建設驅動,“六五”期間(1981-1985)常住人口年均增 21.5%;“八五” 期間(1991-1995)非戶籍增速超100%1996-2005 年“三來一補”產業吸引農民工,前五年常住人口年均增21.8%(歷史峰值),2000年突破700萬2006-2014 年產業向高新技術轉型,落戶政策吸引技術人才與大學生,戶籍人口增速加快(2010年戶籍人口占比26%),制造業人口增速放緩2015年至今2015-2019年年均凈增約53萬;2022年首現凈流出, 2023年回流,2024年新增約62萬(凈流入量全國第二)——根據《深圳統計年鑒》、人口普查公報及《深圳經濟特區年鑒》等官方數據整理
建設人員
第三組 1980年深圳建市時僅有兩個公園,1982年后荔枝公園等陸續建成。1992年啟動系統規劃,2002年公園數量大增,2019年成“千園之城”,2025年4月達1320個。2022年“公園深圳”上線公眾號及APP,集成多功能,優化服務提升市民體驗感。 ——相關數據來自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環境變遷
第四組 深圳龍崗區布吉大芬村,曾是農耕小村。1989年港商引入油畫加工出口業務,逐漸形成規模化產業。2004年借文博會聲名遠揚。2008年后開啟轉型,在政策扶持下拓展業態、推動原創,從“世界油畫工廠”逐步邁向“國際藝術高地”。 ——整編自學習強國平臺報道 文化新篇
(1)同學們選出“最打動我的素材”:王母墟升起的五星紅旗照片。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該素材的入選理由。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同學們在歷史探究過程中可能使用的研究方法
(3)深圳從邊陲小鎮到現代化都市的蛻變,有人認為“政策是關鍵”,有人強調“人民是根本”,還有人提出“要抓住科技機遇”……根據上述材料和八年級中國現代史所學知識,至少選擇一個角度簡要闡述你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價值觀正確,)
【答案】(1)入選理由:這張照片說明深圳和全國一起迎來了新中國誕生。革命文物為證,經濟特區的底色是紅色的,華南地區首次舉行的集體升旗儀式就發生在深圳,這面五星紅旗是最有力的見證。
(2)人物訪談(口述歷史)、問卷調查、查閱資料、實地調查(田野調查)、統計數據、其他方法。
(3)觀點:政策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關鍵
論述:深圳的發展歷程充分展現了政策引領的重要作用。1980年,國家設立深圳經濟特區,賦予其特殊政策支持。這一重大決策推動深圳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建設者和投資者,推動了人口快速增長和產業持續升級。比如,第二組材料數據顯示1981-1985年間常住人口年均增長21.5%;第四組材料可知,在政策扶持下大芬村從“世界油畫工廠”逐步向“國際藝術高地’轉型。
結論:深圳的成功實踐證明政策創新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知識點】經濟特區;開國大典
【解析】【分析】
(1)入選理由:依據材料“1949年10月1日清晨,粵桂邊縱隊等在深圳大鵬王母墟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的升旗典禮 ,這是華南地區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15天后寶安縣城(后來的深圳 )解放,深圳歷史由此翻開新頁”可知,新中國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這是全中國人民共同的歷史節點。深圳在新中國成立當日舉行升旗典禮,體現深圳與全國同步,共同迎來新中國誕生,成為深圳融入國家歷史進程的標志事件。深圳后來成為經濟特區,但材料呈現的是1949年革命時期的紅色故事。華南地區首次集體升旗儀式發生在深圳,這面紅旗作為革命文物,證明深圳在經濟特區建設前,就有深厚紅色基因 。把“深圳與全國共迎新中國誕生”“紅旗作為革命文物見證紅色底色”“華南首次集體升旗的獨特性” 結合,就得出:照片說明深圳和全國一起迎來新中國誕生,革命文物(紅旗 )見證經濟特區紅色底色,華南地區首次集體升旗儀式在深圳,紅旗是有力見證 ,對應答案的邏輯鏈條。
(2)研究方法:結合教師在平時課堂上的講授的相關研究方法進行總結即可。
(3)觀點:從題目所給多個角度(政策、人民、科技機遇等 )中,再結合自身歷史知識儲備程度選擇一個觀點,比如選取“政策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關鍵”作為觀點,這是基于對深圳發展歷程中政策起到核心引領作用的整體認知,先明確核心論點,為后續論述定方向。
論述:第一:簡述在深圳的發展過程中和政策的關系;第二:結合所學簡述在深圳特區建立時政策支持的作用;第三:簡述政策帶來的影響;第四:總結升華,照應主題。
【點評】本題考點是改革開放。解題方法:(1)入選理由:結合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分析第一組的史料信息即可。
(2)研究方法:結合教師在平時課堂上的講授的相關研究方法進行總結即可。
(3)觀點:從題目所給多個角度(政策、人民、科技機遇等 )中,再結合自身歷史知識儲備程度選擇一個觀點,比如選取“政策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關鍵”作為觀點,這是基于對深圳發展歷程中政策起到核心引領作用的整體認知,先明確核心論點,為后續論述定方向。
論述:第一:簡述在深圳的發展過程中和政策的關系;第二:結合所學簡述在深圳特區建立時政策支持的作用;第三:簡述政策帶來的影響;第四:總結升華,照應主題。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远市| 靖江市| 呈贡县| 民权县| 桑日县| 安泽县| 井冈山市| 昌乐县| 高青县| 东至县| 乌审旗| 金塔县| 镇江市| 天柱县| 深水埗区| 广安市| 普兰县| 正镶白旗| 武汉市| 叙永县| 新宁县| 荣昌县| 北流市| 洛川县| 宣威市| 宜君县| 册亨县| 剑川县| 大埔县| 西乌珠穆沁旗| 张家港市| 孙吴县| 城步| 重庆市| 桐城市| 遂平县| 安陆市| 安溪县| 普兰店市| 鄱阳县|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