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素養測評卷滿分:100分+10分 時間:40分鐘 得分:一、用心填一填。(第1題6分,第6題5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1.(1)12個南瓜,每( )個放一籃,可以放( )籃。□○□=□(2)12個南瓜,平均放在( )籃里,每籃放( )個。□○□=□2.先將乘法口訣補充完整,再寫出相應的除法算式。( )十二 五五( )3. 被除數是30,除數是5,商是( );15 里面有( )個3。4.從2、4、6、8、12中任選三個數,寫出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5.一副七巧板由( )種不同的圖形組成,其中有( )個三角形。6.在()里填合適的數。( )÷4=2 18÷( )=3 ( )×3=12÷( )2×3=( )÷( ) ( )×( )=30÷5有一堆同樣長的小棒,如果擺成單獨的,那么可以擺3個。如果擺成單獨的那么可以擺( )個。8.每只小兔分得2個,可以分給()只小兔;至少添上()個,就可以平均分給4只小兔。9.有兩根12米長的彩帶,將其中一根對折一次剪開,每段長( )米;將另一根對折兩次剪開,每段長( )米。10.周阿姨有一些糖果,糖果的顆數比20多,比30少,把它們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正好分完。周阿姨有( )顆糖果。二、細心選一選。(每空2分,共14分)1.下面的分法中,( )是平均分。2.下面的算式中,與算式“5÷5”用同一句乘法口訣的是( )。①5×5 ②5+5 ③5÷13.有8枝百合和2個花瓶。若一個花瓶里插2枝,則另一個花瓶里插()枝;若每個花瓶里插得一樣多,則每個花瓶里應插( )枝。①4 ②6 ③104.小杰和他的3個好朋友每人買了1本筆記本,一共花了12元。平均每本筆記本( )元。①3 ②4 ③55.二年級一班在班干部選舉活動中用畫“正”字的方式記錄票數,可可得了30票,她的票數要畫( )個“正”字。①5 ②3 ③66.有一些草莓,能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也能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還能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這些草莓至少有( )顆。①6 ②12 ③ 24三、耐心算一算。(共16分)24÷6= 5×3= 20÷4= 10÷2=0÷5= 18÷3= 30÷5= 18+3=8÷2= 4×4= 30-5= 0×6=6×2= 4÷2= 5÷5= 15÷3=四、看圖寫算式。(共12分)1. (4分) 2.(8分)□÷□=□ □+□=□ □×□=□□÷□=□ □÷□=□ □÷□=□五、解決問題。(共28分)1.手工興趣小組的4個小朋友做了紅、黃兩種顏色的小旗共12面。(1)平均每種顏色的小旗做了幾面 (3分)(2)平均每人做了幾面 (3分)2.(4分)3.(1)每個盤子里放6個蘋果,3個盤子里一共放了多少個蘋果 (4分)(2)有 18個蘋果, ,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 請選擇合適的信息并解答。(6分)①分給6個小朋友 ②又買來6個蘋果 ③每個小朋友分得6個我選擇信息( )。(填序號)解答:4.花店里運進了30枝月季和24枝百合,每6枝月季和4枝百合扎成一束。(1)最多能扎幾束 (4分) (2)當月季用完時,百合還剩幾枝 (4分)附加題。(共10分)王師傅把一根木頭鋸成4段,一共用了12分鐘,照這樣計算,如果把這根木頭鋸成5段,那么需要( )分鐘。第二單元素養測評卷一、1.(1)3 4 12÷3=4(2)4 3 12÷4=32. 三四 12÷4=3 12÷3=4 二十五25÷5=5(前3空答案不唯一)3. 6 54. 答案不唯一,如2×6=12 6×2=1212÷6=212÷2=65. 3 56. 8 6 1 4 12 2 1 6(后6空答案不唯一)7. 2 8. 5 29.63 解析:對折一次剪開,是把彩帶平均分成 2 段,求每段長幾米,用除法計算,即12÷2=6(米);對折兩次剪開,是把彩帶平均分成 4 段,求每段長幾米,用除法計算,即12÷4=3(米)。10.25 解析:想5 的乘法口訣,其中積大于20、小于30的只有“五五二十五”。二、1. ② 2. ③ 3. ② ① 4. ① 5. ③6. ②三、4 15 5 5 0 6 6 21 4 16 250 12 2 1 5四、1. 18÷3=618÷6=32. 4+4=84×2=8 8÷2=48÷4=2五、1. (1) 12÷2=6(面)(2) 12÷4=3(面)2. 4×3=12(塊) 12÷4=3(塊)3. (1)6×3=18(個)(2)③ 18÷6=3(個)4.(1)月季:30÷6=5(束)百合:24÷4=6(束)5<6 最多能扎5束(2)4×5=20(枝) 24-20=4(枝)[附加題]16鋸木頭時,鋸的次數比段數少1,鋸成4段即鋸了 4-1=3(次)。鋸3次用了 12 分鐘,平均鋸 1 次需要 12÷3=4(分)。要把這根木頭鋸成 5 段,即要鋸5-1=4(次),鋸4次需要4×4=1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