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北周末年,他掌握大權。581年,他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589年,他滅掉陳朝,統一全國。“他”是( )A.楊堅 B.楊廣 C.李淵 D.李世民2.某班開展歷史知識競猜活動。有一個謎語的謎面上有“金榜題名、連中三元、名落孫山”等詞,其謎底應是( )A.分封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3.歷史上稱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局面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4.皇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楊貴妃 B.武則天 C.文成公主 D.李清照5.毛澤東說:“唐明皇(唐玄宗)前半輩會做皇帝……”這是基于他統治前期出現了( )A.光武中興 B.貞觀之治 C.文景之治 D.開元盛世6.唐朝時期,既是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又是聞名中外的國際大都市的是( )A.北京 B.洛陽 C.長安 D.西藏7.下列事件中,標志著唐朝由盛轉衰的( )A.安史之亂 B.黃巢起義 C.玄武門之變 D.藩鎮割據8.“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滅亡以后進入的分裂時期是( )A.春秋戰國 B.魏晉南北朝 C.遼宋夏金 D.五代十國9.她遠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她是(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太平公主10.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 )A.元昊 B.玄奘 C.楊堅 D.鑒真11.貞觀初年,不畏艱險,歷經磨難,西行前往天竺取經的高僧是( )A.張騫 B.玄奘 C.鑒真 D.鄭和12.我國古代被尊為“藥王”的醫學家是( )A.張仲景 B.李時珍 C.扁鵲 D.孫思邈13.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涌現出了很多杰出的詩人。其中被稱為“詩仙”的是( )A.杜甫 B.白居易 C.王維 D.李白14.被稱為“詩圣”的他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這位詩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15.與“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典故相關的人物是( ) .A.黃巢 B.耶律阿保機 C.趙匡胤 D.李林甫16.“宋王室歷世相傳的家訓之一,是優待士大夫,永遠讓文人壓在武人的頭上。”這反映了宋朝的治國策略是( )A.民貴君輕 B.分解相權 C.重文輕武 D.強干弱枝17.10世紀初,統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權的少數民族首領是A.元昊 B.阿骨打 C.耶律阿保機 D.忽必烈18.他是黨項族的杰出首領,他建立了大夏國。他是( )A.阿保機 B.元昊 C.寇準 D.趙匡胤19.11世紀末,統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大金政權的是( )A.完顏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爾哈赤 D.耶律阿保機20.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卻被奸臣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他是( )A.寇準 B.岳飛 C.文天祥 D.李自成二、材料題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觀察下列圖片,回答下列問題: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1)圖一所示是我國哪一古代工程建筑?它是在哪一朝代修建的?(2)主持建造者是誰?中心點在哪里?(3)修建的目的是什么?(4)依據此圖分析:一位商人如果從北京到杭州去做生意,乘船走水路的話,應該途徑哪幾個河道?(5)請依據所學說出圖一的歷史作用。(6)從上述工程建筑中,你體會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身上的什么品質?22.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有關下列歷史人物的問題。(1)圖一中的歷史人物是誰?他東渡到了哪個國家?(2)圖二中的歷史人物是誰?他西行到了哪個國家?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書籍是什么?(3)他們的那些精神值得我們的學習?23.讀圖回答問題。請回答:(1)寫出圖一、圖二中少數民族政權A、B的名稱及建立者?(2)北宋與A政權之間的盟約名稱是什么?(3)北宋與西夏議和的內容是什么?(4)南宋與金議和的內容是什么?(5)這些條約有什么共同點?24.請依據下面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 ) 試卷第1頁,共3頁《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C B D C A D B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D B C C C B A B1.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定都長安。楊堅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滅掉陳朝,統一南北,A項正確;楊廣是隋朝第二位皇帝,排除B項;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排除C項;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排除D項。故選A項。2.D【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是隋朝開創的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金榜題名” 指科舉得中;“連中三元” 是指在科舉考試中,鄉試、會試、殿試都取得第一名;“名落孫山” 則表示考試未被錄取。這些詞匯都和科舉考試密切相關,D項正確;分封制是西周時期實行的政治制度,與 “金榜題名、連中三元、名落孫山” 所代表的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概念無關,排除A項;郡縣制是秦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涉及地方行政管理體制,和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無關,排除B項;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創立,唐朝進一步完善的中央官制,這一制度主要是為了分散相權,加強皇權,提高行政效率,和題目中提到的這些詞語代表的考試情境不相關,排除C項。故選D項。3.C【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各族友好關系進一步發展,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C項正確;文景之治出現于西漢初年,與唐太宗無關,排除A項;光武中興出現于東漢初年,與唐太宗無關,排除B項;開元盛世出現于唐玄宗統治時期,與唐太宗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4.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時期,重用人才,獎勵農業生產,促進了唐朝經濟的發展,她的統治被稱之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B項正確;楊貴妃是唐玄宗時期的寵愛的妃子,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文成公主主要事跡是入藏,增進了漢藏兩族人民的友誼,排除C項;李清照是著名的女詞人,排除D項。故選B項。5.D【詳解】根據材料“唐明皇(唐玄宗)前半輩會做皇帝”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號為“開元”,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D項正確;光武中興與東漢光武帝有關,排除A項;貞觀之治與唐太宗相關,排除B項;文景之治與西漢文帝、景帝相關,排除C項。故選D項。6.C【詳解】根據材料“唐朝時期,既是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又是聞名中外的國際大都市的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的長安城既是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也是聞名中外的國際大都市,C項正確;北京在元朝時期是大都,是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也是聞名中外的國際大都市,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A項;洛陽在唐朝時期為東都,地位不如唐朝的都城長安,排除B項;西藏在唐朝時期還未正式劃歸中央,為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加強了其與唐朝的聯系,排除D項。故選C項。7.A【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唐朝中期,政治日益腐敗,唐玄宗后期貪圖享樂,不理政事,任用奸臣,導致朝政混亂。同時,地方節度使勢力膨脹,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 “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大量人口南遷,社會動蕩不安。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A項正確;黃巢起義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但它是在唐朝已經走向衰落的基礎上發生的,并非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排除B項;玄武門之變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他開創了 “貞觀之治”,使唐朝逐漸走向繁榮昌盛,是唐朝上升時期的重要事件,排除C項;藩鎮割據嚴重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權,加劇了唐朝的衰落,但它是安史之亂后出現的現象,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表現之一,而不是標志,排除D項。故選A項。8.D【詳解】據題干“唐朝滅亡以后進入的分裂時期”和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滅亡于907年,此后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同時南方及北方存在多個割據政權(十國),合稱“五代十國”,D項正確;春秋戰國為東周時期,遠早于唐朝,排除A項;魏晉南北朝在東漢之后、隋朝之前,排除B項;遼宋夏金是五代十國之后的宋與周邊政權并立時期,排除C項。故選D項。9.B【詳解】根據題干“她遠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和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在位時期,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聯姻,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B項正確;金城公主是唐中宗時期遠嫁吐蕃的,不如B項合適,排除A項;王昭君是漢代遠嫁匈奴的,排除C項;太平公主沒有出嫁吐蕃,排除D項。故選B項。10.D【詳解】據題干“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和所學知識可知,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他是揚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前5次都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辛勞過度而雙目失明。但鑒真矢志不渝,繼續進行第6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D項正確;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排除A項;貞觀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不畏艱險,歷經磨難,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排除B項;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排除C項。故選D項。11.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貞觀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不畏艱險,歷經磨難,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B項正確;張騫生活在是西漢時期,排除A項;鑒真東渡日本,排除C項;鄭和生活在明朝時期,排除D項。故選B項。12.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孫思邈是唐代醫藥學家,被后人譽為“藥王”,他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完成了不朽著作《千金要方》,D項正確;張仲景是東漢時期著名醫學家,被稱之為醫圣;李時珍是明朝時期的醫學家,代表作是《本草綱目》,被后世尊稱為藥圣;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創造了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三人均與“藥王”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13.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了昂揚的進取精神,表現出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他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李白因此享有“詩仙”的美譽,D項正確;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排除A項;白居易被稱為詩魔,排除B項;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被稱為“詩佛”,排除C項。故選D項。14.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三吏”和“三別”是傳頌千古的名篇,被尊為“詩圣”,B項正確;李白被尊為“詩仙”,排除A項;白居易的詩直面社會現實,揭示人民疾苦,“三吏”和“三別”與其無關,排除C項;“三吏”和“三別”不是杜牧代表作,排除D項。故選B項。15.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以黃袍加身,奪取前朝政權,建立北宋,以開封(稱為東京)為都城,趙匡胤就是宋太祖,C項正確;黃巢起義,給唐朝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與“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沒有聯系,排除A項;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遼,都城上京臨潢府,與“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沒有聯系,排除B項;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宰相,與“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沒有聯系,排除D項。故選C項。16.C【詳解】據材料“是優待士大夫,永遠讓文人壓在武人的頭上”可知,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C項正確;民貴君輕是孟子的思想,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A項;分解相權是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與“文人壓在武人的頭上”無關,排除B項;“強干弱枝”強調加強中央實力,如充實中央禁軍等,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7.C【詳解】916年,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遼國,都城在上京,故C符合題意;元昊是黨項族,建立的是西夏政權,排除A;阿骨打是女真族,建立的是金政權,排除B;忽必烈是蒙古族,建立的是元朝,排除D。故選C。18.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元昊是黨項族的杰出首領,他建立了西夏國。B項正確;阿保機是遼國的建立者,排除A項;寇準是北宋的宰相,排除C項;趙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排除D項。故選B項。19.A【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1世紀末,完顏部首領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權,國號大金,A項正確;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排除B項;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史稱后金,排除C項;10世紀,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權,契丹人多次更改國號,有時稱契丹,有時稱遼,排除D項。故選A項。20.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岳飛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收復了很多失地,卻被宋高宗和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B項正確;寇準是北宋時期人物,排除A項;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元名臣,排除C項;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排除D項。故選B項。21.(1)隋朝大運河 隋朝(2)隋煬帝 洛陽(3)促進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4)永濟渠 通濟渠 邗溝 江南河 李春(5)促進了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隋朝對全國的統治。(6)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充滿創造力。【詳解】(1)根據圖示內容和所學可知,圖一所示是我國古代的隋朝大運河,是在隋朝時期修建的。(2)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主持開鑿大運河的是隋煬帝,隋朝大運河的中心點在洛陽。(3)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4)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一個商人從北京到杭州做生意,乘船走水路,即從北到南,所以途徑的幾個河道分別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5)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圖一中大運河的開鑿促進了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隋朝對全國的統治。(6)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綜合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進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充滿創造力。22.(1)人物:鑒真。國家:日本。(2)人物:玄奘。國家:天竺或印度。書籍:《大唐西域記》。(3)精神: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矢志不渝等。【詳解】(1)歷史人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鑒真是唐朝高僧,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所以圖一人物是鑒真,東渡國家是日本。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他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播佛經、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2)歷史人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玄奘是唐朝高僧,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他西行前往天竺(今印度半島地區)。所以圖二人物是玄奘。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天竺的那爛陀寺鉆研多年后,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并主持譯經工作。所以西行國家是天竺(或印度)。書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所以書籍是《大唐西域記》。(3)精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鑒真東渡過程中歷經磨難,多次失敗仍不放棄;玄奘西行路途遙遠、環境惡劣且充滿未知危險,但他們都堅持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從他們的事跡中可以看出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矢志不渝等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這些精神體現了他們在追求目標過程中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23.(1)A遼,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機;B金,建立者是阿骨打。(2)名稱:《澶淵之盟》。(3)內容: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4)內容: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5)共同點:都是宋給對方歲幣,換取和平。【詳解】(1)政權A:根據圖一信息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是遼,由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遼是北方重要政權,與北宋長期并立;政權B:根據圖二信息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B對應金,由女真族首領阿骨打建立,金崛起后滅遼、攻宋,影響宋金對峙格局。(2)名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與遼(A政權)簽訂《澶淵之盟》。澶州之戰后,宋遼議和,遼撤兵,宋給遼歲幣,此后宋遼保持較長時間和平,促進邊境貿易與交流。(3)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與西夏議和,內容為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這一和議結束雙方戰爭狀態,促進西北邊境穩定,推動宋夏經濟文化交流。(4)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宋與金議和,內容是南宋向金稱臣,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和議后宋金形成對峙局面,一定程度上維持南方社會穩定,但南宋屈辱稱臣,加重百姓負擔。(5)共同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條約(澶淵之盟、宋夏和議、宋金和議)的共同點是宋朝給對方歲幣,以換取和平。反映宋朝在民族政權并立中,常以經濟妥協換取和平,雖維持暫時安定,但也體現軍事弱勢與財政壓力。24.評分要求語句通順,史實準確,題目恰當即可給分。若字數不夠80字則適當扣分。沒有題目直接扣分。岳飛岳飛,南宋著名抗金名將,一生廉潔正直,精忠報國,南宋初年,金軍大舉南下,岳飛等將領率軍北伐,收復許多失地,并且岳飛統率的“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可宋高宗和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危及統治,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詳解】根據圖片岳飛可以擬定標題:抗金英雄岳飛;根據岳飛的事跡論述如下:岳飛,南宋著名抗金名將,一生廉潔正直,精忠報國,南宋初年,金軍大舉南下,岳飛等將領率軍北伐,收復許多失地,并且岳飛統率的“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可宋高宗和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危及統治,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