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新課導入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文化出現貧富分化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1.早期城市大約在何時逐漸形成?2.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是什么?遼寧朝陽牛河梁遺址問題1:早期城市大約在何時逐漸形成?大約在5000多年前,我國原始社會的農業、畜牧業有了較大發展,人口顯著增長并開始向區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早期城市城邦(城市國家)觀察圖片,談談何為“國(國)”?人口土地疆域軍隊問題2: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是什么?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原始農業、手工業、畜牧業的發展剩余產品私有制誕生貧富分化出現階級分化——階級壓迫國家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1、良渚古城時間:地點:距今約5300-4300年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及外圍水利系統結構示意圖→規模在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是同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市發達、興建大型工程都反映了良渚文化社會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統治者較強的調動、組織能力。工程建設:宮殿區、內城、外城、考古還發現了20萬千克炭化稻谷水利工程300m 630m 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1、良渚古城玉琮祭祀用品玉器及神人獸面紋玉鉞(象征軍事指揮權)玉璧及刻畫符號貴族墓地:陪葬品包括數十件至數百年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著軍事指揮權的玉鉞。和隨葬品稀少普通墓葬對比鮮明,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1、良渚古城意義(歷史價值):良渚古城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良渚遺址的復雜程度和階級制度,已經達到了“國家”的標準。——考古學家科林·倫福儒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習近平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2、陶寺古城陶寺遺址平面示意圖(1)時間:(2)地點:(3)考古發現:距今約4300-4000年山西襄汾①宮城、高級建筑基址和陶制的建筑材料②墓葬。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隨葬品表明墓主人的高貴身份。小型墓葬沒有任何隨葬品。說明當時階級分化嚴重③隨葬品。大型墓葬的隨葬品來源十分廣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匯聚中原二、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陶寺遺址銅環陶寺遺址獸面形玉飾陶寺遺址石磬陶寺遺址彩繪龍紋陶盤朱書符號的陶壺2、陶寺古城④小件青銅器、帶有書寫符號的陶壺,有可能是觀象臺的遺跡。(4)意義:陶寺古城遺址的發現,表明當時黃河中游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從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考古發現,談談為什么當時已進入文明社會。都發現了墓葬隨葬品出現私有制隨葬品數量都有顯著差別出現階級分化生產發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有較高經濟發展水平,產生公共權力出現早期國家私有制、階級、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人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黃帝炎帝蚩尤五六千年前,我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黃河流域主要有炎帝、黃帝、蚩尤等幾個較大的部落。遠古的傳說遠古的傳說1.阪泉之戰的交戰雙方、勝利者。3.海內外華人為何自稱“炎黃子孫”?4.黃帝之后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哪些?首領之位是通過什么制度確定的?黃帝陵,位于今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炎帝陵,位于今湖南株洲炎陵縣2.涿鹿之戰的交戰雙方、勝利者。五六千年前,我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問題1:阪泉之戰的交戰雙方、勝利者。炎帝失敗,歸順黃帝,兩大部落結成聯盟。問題2:涿鹿之戰的交戰雙方、勝利者。炎黃部落聯盟與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戰。蚩尤戰敗,其部落部分歸附炎黃部落聯盟。傳說,涿鹿之戰十分激烈。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施展法術,突然間風雨大作,使黃帝、炎帝迷失了方向。黃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車,辨別了方向,才把蚩尤打敗。問題3:海內外華人為何自稱“炎黃子孫”?炎黃部落聯盟的勢力和聲望大增,黃帝被推舉為聯盟首領。這一部落聯盟逐漸演化為后來的華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部落黃帝部落炎黃聯盟蚩尤部落華夏族阪泉之戰華夏族形成過程其他部落涿鹿之戰因此后人尊崇炎帝與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問題4:黃帝之后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哪些?首領之位是通過什么制度確定的?勤儉賢明的堯明德教化的舜治理水患的禹堯、舜、禹實行禪讓制,首領傳位給賢德之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你聽說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嗎?我們能從中學習到大禹怎樣的精神?含義: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傳給賢德之人材料研讀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點?由錯居雜處的眾多民族,在不斷的交往、交流過程中逐漸融合而形成。說一說遠古傳說和真實歷史之間關系。小組合作學習遠古傳說通常帶有后人的附會夸張,遠古傳說≠真實歷史,不能信以為真。但遠古傳說又含有一定的真實的歷史,可以幫助我們推測出一些歷史真相。經過考古證明的遠古傳說具有可靠性。課堂訓練1.(2024·廣東·模擬預測)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盤古開天、女姻造人,黃帝創制等傳說來自不同地區。在中國走向大一統的過程中,這些地域性傳說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傳說系統。這表明,中華文明具有( )A.創新性特質B.區域性差異C.連續性特點D.一體性特征D課堂訓練2.(2024·山西朔州·三模)在原始社會末期的“三皇五帝”時期,存在著一種“政治美德”,有人稱其為政治行為的“童話”,指的是傳位賢者。到禹和啟時期,變為傳位于子,即王位世襲。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 )A.階級壓迫出現B.分封制的瓦解C.生產力的發展D.道德水準下降C課堂訓練3.(2024·廣東惠州·二模)陶寺遺址自發掘以來,發現了大量的磨制石器,包括日常使用的工具如斧、刀,威望物品,裝飾品,武器和生產石器的工具,而出土的日用工具占出土石制品一半。這表明了( )A.磨制石器成為主要生產工具B.該遺址處于舊石器時代C.原始居民日常生活豐富多彩D.此時期出現了早期國家A課堂小結中華文明的起源一、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二、良渚古城與陶寺都城三、遠古的傳說1.時期1.良渚古城2.陶寺都城2.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原始社會末期2.炎黃 聯盟漢族華夏族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國家和文明;多元一體產生·生產力提高——剩余產品出現(私有制)——出現社會貧富分化和不平等——階級出現----國家機器出現----早期國家形成鞏固練習相傳在黃帝時期,黃帝的屬下倉頡創造文字,伶倫制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黃帝的妻子嫘祖會繅絲,擅長紡織。考古學者在河南、陜西、山西、甘肅、浙江等地發掘距今約8000-6000年的骨笛、蠶繭和絲織品等。由此可知( )A. 傳說近乎神話,完全不可信B. 考古發現證實傳說具有一定的歷史真實性C. 傳說是真實的歷史D. 考古發現證實了黃帝的傳說都是真實的B中考鏈接(2022重慶A卷)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了黃帝、堯、舜等遠古傳說。有學者指出,司馬遷對五帝關系的記述不一定準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遠古時期我國部落集團逐漸融合的歷程。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 遠古傳說純屬后人主觀臆造B. 司馬遷的記述完全符合事實C. 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據D. 遠古傳說可為探究歷史提供參考D中考鏈接(2023黑龍江龍東)五六千年前,黃河流域出現的華夏族逐漸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其首領被后人尊奉為“人文初祖”的是( )A. 黃帝和蚩尤B. 炎帝和蚩尤C. 黃帝和炎帝D. 堯、舜、禹C中考鏈接(2023湖南常德)海內外華人以炎黃子孫自稱。每年,滿懷虔誠與崇敬的中華兒女會以多種形式祭祀炎帝和黃帝。其原因是( )A. 他們創造了使用至今的漢字B. 他們帶領人們根治了水患C. 他們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D.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D中考鏈接(2022湖南常德)《史記》提出“祖黃帝說”,認為黃帝是華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還是匈奴人、鮮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體現的觀念是( )A.民族認同B.華夷有別C.民族差異D.國家統一A課后作業黃帝陵位于陜西黃陵縣城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果你來當黃帝陵的導游,你對游客如何介紹黃帝的事跡?黃帝陵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