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一、何謂歷史?歷者,傳也,過也。——漢·許慎《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漢·許慎《說文解字》說明要客觀、公正。由此可見,撰史者應該客觀的記載歷史事實。【歷】:是指經歷、歷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過】:指過去發生的事。歷史就是“對過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觀的記錄”所謂“歷史”,主要包含三層含義:一、過去發生的事件與過程【史實】,即客觀歷史本身。二、有關過去的記錄與研究【史料】,即歷史著述,經過人腦的思考、加工而形成的主體化的歷史【主觀性】。三、指一門學科或者專業,即歷史學。一、何謂歷史?①一手史料(原始文獻):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能反映歷史真實的材料。②二手史料: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一般帶有作者的主觀意見1)按史料的類型①實物史料遺跡、遺址、遺物等:古代建筑、家具、衣物、錢幣、老照片……②文獻史料公私文書、檔案、文集日記、報刊雜志、書信……③口述史料神話、傳說、故事、回憶錄、對話錄、訪談錄……二手史料(主觀)課本報刊歷史文獻歷史題材影視一、何謂歷史?小問題據以上“材料”分析學習歷史的第一個意義?1、考試需要“3+1+2”中的“1”:“3”:數學、語文、英語—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1”:歷史、物理(2選1)—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2”:政、地、生、化(4選2)—等級賦分計入高考成績高一年級學習——學業水平考試選擇歷史科目的同學高二年級學習——高考二、學史何意?2、以史為鑒“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欲滅其國,先毀其史?!? —龔自珍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我們能夠更好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歷史也是一位智者,同歷史對話,我們能夠更好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習近平河北涿州因臺風暴雨形成洪水,面對災情中國人展示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強大力量。自大禹治水開始,中國人在應對洪水災害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先秦時期就已經建立先進的報訊制度,并在此后,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水文觀測,疏浚河道、修筑堤壩、水庫等經驗技術也沿用至今。——為現實和未來服務二、學史何意?3、個人品格明辨是非理性判斷二、學史何意?以《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為例,教材共涉及歷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學、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發明、天文歷法、醫學、數學、農學、地理學、水利工程等重大發明創造50余項,書畫、音樂舞蹈、雕塑、器物等藝術作品40余件……學生讀什么書建構正確全面的歷史認識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物>文獻>口述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歷史價值觀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教學考的關鍵三、如何學史?我們怎么讀書“5W1H”分析法:誰(Who) 什么時間(When) 什么地點 (Where) 是什么(What) 為什么(Why) 怎么樣(How)?就事論事:前因后果代入法:假如我是當事人我在此時此地此景我如何應對?身臨其境:設身處地需求法:回歸歷史情境回答現實問題知古鑒今:服務現實課前預習(熟悉):通讀、梳理、疑問課上精準(有效):聽講、思考、筆記課后復習(提升):識記、練習、整理唯物史觀 揭示人類社會發展演變的本質規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類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辯證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相互作用(階級分析法)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三、如何學史?閱讀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單元導語:單元內各課核心內容,了解本單元的目的要求。情景導入:導入圖和圖解,簡略的文字引出本課講述內容。學習聚焦:以簡練的文字總結、提煉該目的核心內容。思考點:緊密結合正文,簡短設問。史料閱讀:加深對正文的理解,學習閱讀史料、分析史料,深入貫徹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歷史縱橫:正文難以展開又必備歷史概念、事件等。學思之窗:結合材料提出思考問題,提高分析思考能力。與每課內容一一對應,作為線索理解單元結構。學習聚焦和思考點一般圍繞本課重難點展開歷史縱橫和史料閱讀有助于了解歷史事實、梳理歷史線索,是教材正文的補充。1.會預習——自學知識與發現問題;1)一要“掌握知識”:通讀教材,根據課前提示提前掌握基本知識;2)二要“形成體系”:根據教材各級標題與內在邏輯清理知識結構;3)三要“解讀概念”:言簡意賅解讀概念,注意概念的擴充與聯系。(5W1H)4)四要“注意細節”:文字、圖表,弄清是什么、還有什么、為什么這樣;5)五要“發現問題”:圈點批注設問質疑,及時請教或查找資料或等上課講解把握課堂:提高效益【重點、難點、疑點】心理學實驗證明:各種器官記憶的保持率:①單靠口念,過一段時間后,只能記憶10%;②只靠耳聽,過一段時間后,只能記憶20%;③光靠眼看,過一段時間后,只能記憶30%;④耳眼結合,過一段時間后,能保持記憶50%;⑤聽看說寫,過一段時間后,保持率達到90%。識記與理解聽思路聽邏輯聽角度思重點思規律思價值→主動學習、自主學習、高效學習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思故我在我問故我在2.會聽課1)一要“耳到”:聽重難點、聽疑難、聽補充;2)二要“眼到”:板書;捕捉關鍵字詞、結構與結論;3)三要“手到”:記筆記:板書結構、重難點、補充、問題;練習講評課:錯題錯處、補充處、方法、規律。系統邏輯規范4)四要“口到”:復述要點,有助記憶;發言反饋,教學相長;5)五要“心到”:字斟句酌常思量,意義記憶助理解;——聽課選擇性針對性有效性:掌握史實、概念、聯系3.會復習1)時機:自習課:有時間系統復習;善用碎片:飯間\課后、睡前\睡后2)方法:嘗試回憶;熟能生巧;各種整理;列寫結構;相互抽查;查漏補缺;勤思善問;前因后果;聯系實際。3)目標:從板書宏觀體系到概念結論微觀細節深化拓展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粗讀精讀廣讀多思考多總結及時復習防遺忘,經常溫故而知新——及時復習、由點到面、學以致用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史通》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史學理論著作)提出史家三長:“史才”、“史學”、“史識”。史學,是歷史知識;史識,是歷史見解;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思維、認知、價值判斷、辨析鑒別等高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能力你信不?漢朝人用蟲子就變成了大批金銀珠寶。唐朝人用樹葉就變成了大批金銀珠寶。宋朝人用泥土就變成了大批金銀珠寶。三、如何學史?以文化人 以史化人生命是可以塑造的!心中有夢想!胸中有方向!你就可以塑造成為你希望的那個人!歷史是你我他塑造的!把握今天,你就為明天塑造歷史!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該做可以做必須做今天是昨天的明天今天是明天的昨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