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高一歷史導言開學第一課“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清 龔自珍 《尊史》何為歷史為何學史如何學史壹貳叁一、何為歷史?歷者,過也(人類的經(jīng)歷、足跡)史者,記事者也。(記錄者,人類足跡的記錄) ——許慎《說文解字》簡單來說,過去發(fā)生的一切都是歷史六個要素: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jīng)過、結果。史實史實歷史解釋背景、特點、影響、意義、比較、評價通常我們所使用的“歷史”一詞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指過去發(fā)生過的事件,一是指我們對過去事件的理解和敘述。——何兆武《歷史與歷史學》歷史本身是客觀存在的,但歷史書寫是帶有主觀性的。歷史家的任務在于區(qū)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接受的。——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批判思維、全面思考的能力一、何為歷史?拓展:史料按表現(xiàn)形式(載體)主要可以分為以下:1、文獻史料:以文字形式記錄的資料。2、實物史料:歷史上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具體實物。3、口述資料:口頭講述并被記錄下來的史料。4、音像資料:反映歷史活動的聲像記錄。5、圖像史料:影像史料,一般指地圖、圖片等傳媒對象,也包括繪畫、雕刻等一、何為歷史?按史料價值(可信度)分為兩類:1、一手史料(直接)即歷史人物、事件、現(xiàn)象發(fā)生的那個時代留下來的材料,特別是當事人和目擊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對象的情況。2、二手史料(間接)(歷史認識)距離那個時代較遠的記錄、轉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間接反映了研究對象的情況。拓展:史料小貼士①實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②文獻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③口述史料輾轉相傳,更需要仔細甄別。一、何為歷史?元謀人、北京人是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獲取有關他們生活狀況的第一手資料的途徑是( )A、神話傳說 B、學者推斷C、史書記載 D、考古發(fā)掘——2021 年 7 月吉林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D一、何為歷史?1.基礎學科“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習近平致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賀信二、為何學史?2.公民教育“若一民族對其以往了無所知,此必為無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份子對其民族必無甚深之愛,必不能為其民族有奮斗而犧牲,此民族終將無爭存于世之力量。故欲知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以往歷史有深厚之認識。”——錢穆《國史大綱》二、為何學史?3.以史為鑒“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唐玄宗“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宋神宗二、為何學史?學史明理 學史增信學史崇德 學史力行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緣身在此山中君子以自強不息 君子以厚德載物胸藏文墨懷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中華民族從遠古走來,生生不息、綿延永續(xù),一脈相承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始終是我們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以大歷史觀察古觀今,從社會制度的興廢變遷、不同文明的盛衰轉移、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互動中,探究規(guī)律、總結經(jīng)驗,掌握歷史思維、獲得歷史啟迪,用歷史智慧助力民族復興,讓歷史之光照亮未來。——高翔 《人民日報》專題史:《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jīng)濟與社會生活》《文化交流與傳播》拓展課程,多角度認識歷史的發(fā)展與變遷。通史:《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基礎課程,對中外歷史的整體認識。高一年級學習(合格性考試)選擇歷史科目的同學高二年級學習三、如何學史1、高中歷史學什么?從圖可以看出:初中與高中教材編寫的明顯區(qū)別:初中詳細具體,高中從簡摘要,更注重概括性與分析性。七年級上冊目錄中外歷史綱要上目錄初中:高中:是什么(時間、事件、人物等)是什么(特點)、為什么(原因)、怎么樣(影響、評價)、橫向縱向相互關聯(lián)等重點是歷史事件的原因、本質以及其意義;基礎是歷史事件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建構正確全面的歷史認識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2.掌握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三、如何學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在特定的時間聯(lián)系和空間聯(lián)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xiàn)歷史真實的態(tài)度和方法以史料為依據(jù),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tài)度、能力和方法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對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三、如何學史四、如何學習高中歷史?【單元導語】概述本單元所涉及的主要歷史內容和學習要求,便于在學習開始之時了解本單元的內容線索和應掌握的必備知識。【本課導入】置于每一課的課文標題之下。通過導圖和導入語,以情境導入方式,生動、簡潔地引出本課要講述的內容。幫助理解本課內容,增加學習興趣。【學習聚焦】每目設一個學習聚焦,置于每一目的標題旁,以精練的文字概括或提煉本目的基本內容。有利于自學和重點難點的掌握,也有利于幫助提高綜合概括能力。【思考點】 緊密結合正文提問,可即時回答, 以提高興趣和關注力,并訓練歷史理解與歷史思維能力。【歷史縱橫】 (初中相關史事)從時間和空間等角度,擴展、補充正文內容,通過相關史事的講述,揭示不同時空條件下歷史的延續(xù)、變遷與發(fā)展。【史料閱讀】 (初中材料研讀) 配合課文,提供簡要的文獻材料,作為知識的補充或拓展,加深對正文內容的理解,提升證據(jù)意識和閱讀、分析、解釋史料的能力。【問題探究】(初中課后活動)結合每課正文內容設置一個思考題,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深入掌握本課基本內容,培養(yǎng)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等素養(yǎng)。【學習拓展】(初中知識拓展)根據(jù)本課所學內容進一步擴展歷史思維。【圖表】 指與課文內容相契合的各種插圖和表格。各種文化遺址、文物、歷史文獻、歷史人物、圖畫、歷史事件的照片、圖畫及示意圖、歷史地圖、地名表和反映統(tǒng)計數(shù)字的柱狀圖,加強學習的直觀性。3、課前預習:自主學習、讀懂教材4、課堂聽講耳到:認真聽講眼到:看課本、課件手到:做好筆記(不同顏色)口到:積極回答問題心到:帶著一顆學習的心做到五到抓住重難點(課標)多開動腦筋思考,掌握方法和培養(yǎng)能力三、如何學史5、課后復習整理筆記、梳理線索制作、記憶思維導圖及時背書、經(jīng)常復習、嘗試默寫認真完成作業(yè)、訂正、整理錯題不懂就問這些課堂準則請記住:1.上課鈴響前就應在教室內自己位置上坐好等待上課,并把歷史教材、歷史配套練習以及其他學習用具(如:筆、筆記本、地圖冊等)準備好,放在桌子上,不能遲到!2.上課認真聽講,不睡覺,不發(fā)呆,不講小話,不私下?lián)Q座位,不埋頭寫練習(包括歷史練習),不看其他的無關書籍。3.作業(yè)及時上交,單元練習認真對待,嚴禁抄襲作業(yè),用紅筆訂正,將會隨機檢查。4.每次課前隨機抽查預習和筆記情況。5.隨機抽背(幾個小問題,主要為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背不出的進行提綱梳理和相應教材內容的抄寫。6.準備紅、藍、黑筆各一支,用于課堂筆記;文件袋或文件夾,將資料整理放好。《如果國寶會說話》《世界歷史》《敦煌》《河西走廊》《中國通史》《故宮100》推薦紀錄片類三、如何學史新學期 新挑戰(zhàn) 新希望我希望歷史帶給你們的:是抽絲剝繭地找尋真相并偶有所得的快樂;是閱盡千帆后對古人和往事的理解之同情;是體察世界著眼過去展望未來的現(xiàn)實關懷;更是思想自由不“人云亦云”的批判精神。謝 謝 聆 聽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