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課件(30張PPT 內嵌視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課件(30張PPT 內嵌視頻)

資源簡介

(共30張PPT)
導入新課
2025年5月下旬至6月初,日本國立公文書館突然展出了當年中日簽訂的《馬關條約》原件。通過展覽歷史文件,日本試圖強化民眾對臺灣、澎湖及釣魚島曾經被日本占領的歷史法理依據的認知,這種行徑助長了日本擁臺、占據釣魚島的心理預期,實在令人作惡。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核心素養:
1.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發生的時間、背景、過程和影響,了解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表現,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
2.通過漫畫、文字、圖表等多種史料的研讀,學生能理解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原因、中國戰敗的原因和《馬關條約》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3.通過學習鄧世昌等民族英雄的抗爭史實,感受他們的愛國情懷;感悟民族危亡下各階層的抗爭精神,認識“實業救國”的愛國性(家國情懷)
1.背景
一、甲午中日戰爭
材料1:日本從“明治維新”后,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國力逐漸強盛……經濟上,封建剝削殘余大量存在,國內市場狹小…日本統治集團急需通過對外侵略擴張以轉移國內矛盾,爭奪國外市場,尋求出路。 ——許知遠《110年的中國變革》
材料2: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支那完全被我國征服,其它為小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東亞為日本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遺策,是亦我帝國存亡上必要之事也。 ——田中奏折
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市場狹小資源有限
內部起義矛盾尖銳
對外擴張
對外擴張
軍國主義色彩濃厚
對外擴張
(1)日本:明治維新后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實現富國強兵,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對外推行大陸政策.
1.背景
一、甲午中日戰爭:
材料3:經過這場中英戰爭,中國一觸即潰、俯首求和的現實,使中國的形象一落千文,西方人很快以傲慢的神情看待中國。一個英國軍官在《英軍在華作戰記》中寫到:“中國是個長期愚昧而又驕傲的國家,是一個沒有自我更新能力和缺乏活力的國家。”普魯士傳教士郭士立在參加這場不義戰爭后也曾斷言:“中國的龍要被廢止。”
——摘編自李文海、匡繼先主編《世紀噩夢: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寫實》
材料4:兩次災難性的戰爭打破了中國人的閉關自守和驕傲自滿: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1856-1858 年同英、法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受到的恥辱性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傲慢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其結果就是入侵和反入侵的連……它產生了一個新中國,其影響至今仍在震撼著遠東和全球。
——L·S·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2)中國:清政府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已經從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國淪為列強宰割的對象.
希望日本成為其侵略
中國和朝鮮的助手
利用日本牽制俄國
在遠東發展勢力
日 本
支持
支持
乘機奪取
新的權益
侵略中國東北和朝鮮
的準備尚未就緒
支持
暫時默許
3、歐美列強:向帝國主義過渡,加大對外侵略和掠奪默許或支持日本侵略。





第二次工業革命
1.背景
一、甲午中日戰爭:
1.背景
一、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5月,朝鮮發生東學道起義。應朝鮮國王請求,清政府派兵幫助鎮壓,日本乘機出兵朝鮮。起義平息后,日本繼續增兵,蓄意挑起戰爭。
(4)朝鮮:東學道起義。
(1)日本:明治維新后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實現富國強兵,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對外推行大陸政策;
(2)清政府:清政府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已經從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國淪為列強宰割的對象;
(3)歐美列強:向帝國主義過渡,默許或支持日本侵略。
(4)朝鮮:東學道起義
直接原因(導火索)
根本原因
2.經過
一、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農歷甲午年)7月25日,日軍進攻駐守朝鮮的中國軍隊,并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甲午中日戰爭開始爆發。
1894年9月
同時
1894年7月
1895年初
豐島海戰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平壤戰役平壤失陷
黃海海戰
北洋艦隊主力尚存,但失去制海權
威海衛戰役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之后
遼東半島戰役 制造旅順大屠殺
①豐島海戰
②平壤戰役
③黃海海戰
④遼東半島戰役
⑤威海衛戰役
1.航母的命名:
首艦遼寧,銘記北洋水師中日甲午海戰
次艦山東,銘記山東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三艦福建,銘記福建馬尾的馬江海戰(中法海戰)
2.為什么第一艘航母遼寧艦舷號是16
因為北洋水師艦隊“七鎮八遠”15艦,最后全部戰敗,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所以航母從16號開始。
3.結果
一、甲午中日戰爭:
結果:
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標志洋務運動破產。它使京畿(jī)地區門戶洞開,清政府失去重要海上防御力量。中國第一次現代化運動被日本打斷!




【家國情懷】甲午中日戰爭中涌現出了哪些愛國將領?體現了哪些精神?
平壤戰役
左寶貴
回族抗日英雄。左寶貴是甲午戰爭中清軍高級將領血戰沙場,壯烈殉國的第一人。
黃海海戰
鄧世昌
鄧世昌,廣東人,清末北洋水師名將,民族英雄。9月17日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指揮"致遠"艦全速撞向敵艦。不幸魚雷發射管被敵擊中,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與全艦官兵250余人一同壯烈犧牲。
遼東半島戰役
徐邦道
清末名將,其指揮的土城子阻擊戰是甲午戰爭爆發以來清軍的一次重大勝利。1895年病逝于軍營。
威海衛戰役
丁汝昌
清朝晚期將領,北洋水師提督。1895年威海衛之戰中,因令在港內待援,最后援軍未至,拒絕勸降,自殺殉國。
英勇頑強、不畏犧牲、勇于反抗外來侵略、斗爭到底的愛國主義精神
“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為之死也。敵人注目,吾何懼乎?”
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于海,義也,何求生為!
“若不滅此異類,誓不同生,區區私念,如此足矣。”
予絕不棄報國大義,
今惟一死以盡臣職”
4.失敗原因
一、甲午中日戰爭:
【歷史解釋】有這么多愛國將領奮勇殺敵,緣何甲午戰爭以清政府失敗告終?
材料5: 黃海海戰中日雙方兵力對比表
項目 軍艦 平均航速 總噸位 總兵力 火炮/速射炮
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噸 2000余人 173/0
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噸 3500余人 268/97
材料6:1888年開始,慈禧太后又花費巨款,甚至挪用海軍經費公開大規模整修頤和園……自1888年以后,海軍就沒有再增添一艦。 ——吳杰章《中國近代海軍史》
材料8:明治天皇于1887年諭令:“朕以為在建國事務中,加強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茲決定從國庫中提取30萬日元,聊以資助,望諸大臣深明朕意。”
——外山三郎《日本海軍史》
材料7: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祐亨寫給丁汝昌的勸降書:“貴國目前的處境……源于一種制度,這是幾千年的傳統,當貴國與外界隔絕時,這一制度可能是好的,現在它卻過時了,在今天的世界里,已不可能與世隔絕了”。
(1)雙方軍事實力差距;
(2)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敗落后;清軍武器落后,備戰不足。
(3)日本:已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蓄謀已久,準備充分。
1.概況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
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議和。最終,中日雙方簽訂《馬關條約》
初相識時,李鴻章是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伊藤博文是日本參政兼宮內卿;李鴻章62歲,伊藤博文44歲。兩人以忘年交的方式結緣。10年后,李鴻章咽下《馬關條約》這枚苦果時,或許會想不通,為什么他對伊藤博文的情誼,卻只換來凌辱?!
中方代表李鴻章
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2.主要內容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
內容 影響
割地
賠款
通商
設廠
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中國的領土主權進一步喪失,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加重人民的負擔,加劇社會矛盾,便利了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開放重慶、沙市、杭州、蘇州為通商口岸
列強的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入中國內陸腹地。
日本可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由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阻礙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蘇州
杭州
重慶
沙市
3.深遠影響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
條約   《南京條約》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馬關條約》
割地 香港島 九龍司地方一區 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
賠款 2 100萬銀元 800萬兩白銀 2億兩白銀
開放口岸 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漢口、南京、天津等十一處 沙市、重慶、蘇州、杭州
其他 協定關稅 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割地增多
賠款增加
伸入腹地
新增設廠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甲午戰敗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列強不但劃分了“勢力范圍”,而且彼此協調關系,共同奴役中國。
3.深遠影響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
材料9:“是日本人打開了世界的眼界,讓人們看到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
……清國政體是一個明顯失敗的政體” 。 ——《紐約時報》評論
(2)《馬關條約》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事件 具體表現
開端
發展
繼續
三國干涉還遼
沙俄聯合法、德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向中國索取了3000萬兩作為“贖遼費”
列強在中國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
搶奪筑路、開礦等權;德國強占膠州灣、法國強租廣州灣、沙俄搶占旅順、大連等;并自行劃分“勢力范圍”。
1899年美國提出
“門戶開放”
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和既得權利。
要求各國在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的貿易機會。
列強不但劃分了“勢力范圍”,而且彼此協調關系,共同奴役中國。
3.深遠影響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
《時局圖》反映了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機。
3.深遠影響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
材料10:洋商設廠,奪我利權,中國實業幾無立足之地。
——張謇《馬關條約后之中國》
材料12:“1895年-1900年間,列強在華設廠總數從原來80余家激增到933家。外資企業憑借雄厚的資本,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料,節省運費,獲得巨額利潤,嚴重排擠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產品”。
——《中國近代史1840-1919》
(3)開啟了列強資本侵略路徑,資本輸出激增,嚴重阻礙了我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材料11:1894年日本對華資本輸出額為 881萬余日元,1897年增至2132萬日元, 1903年更是增至6499萬日元以上, 十年左右大約增加了6倍以上。 ——守屋典郎《日本經濟史》
3.深遠影響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
材料13:甲午戰后大事記(截止到1900年)
1895年春,日本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回國內,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各省舉人上書光緒帝,史稱“公車上書”。
1895年10 月,孫中山策劃廣州起義,因計劃泄露遭清政府破壞,陸皓東等人被捕犧牲。
1898年6月—10月,康有為、梁啟超等組織維新變法運動。
1898-—1900 年,民間組織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給列強以沉重打擊。
1899年,江蘇南通人張謇放棄科舉功名,創辦大生紗廠,力求實業救國。
材料14:梁啟超曾說:“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
材料15:著名史學家陳旭麓也說:“曱午大敗成中國之巨禍,中華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也因此而開始。”
(4)促進了各階層民族意識的覺醒。
三、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材料16:甲午中日戰爭前30年間,民族資本的總額只有680 萬元,而甲午中日戰爭后了年間,民族資本的總額就增加了一倍多。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僅表現為商辦企業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而且還表現出由沿海向內地的擴展。
(5)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初步發展。
何謂民族資本主主義?
繼昌隆繅絲廠
(1873年陳啟沅創辦于廣東)
發昌機器廠
(1866年方舉贊、孫英德創辦于上海)
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1840—1949年)在中國設立的、由民族資本創辦的、使用機器和機械動力生產的制造工業。
3.深遠影響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1.發展歷程
(1)產生:
19世紀70年代,受外商刺激和洋務運動影響,我國開始出現商辦企業
材料17:鴉片戰爭期間,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輸出商品,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區逐漸破壞著中國傳統的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使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著新的變化,中國的商品生產開始被納入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材料18:正是在洋務派主持下,中國擁有了第一批機器生產的兵工廠、造船廠、紡織廠、鋼鐵……在“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的企業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漸向資產階級轉化。 ——《從洋務、維新到資產階級革命》
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
張之洞開辦漢陽鐵廠
張之洞開辦湖北織布局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1.發展歷程
(2)初步發展:
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清政府放松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狀元實業家張謇(jiǎn)回到家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許多中國人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
材料20:甲午戰后,有些愛國民族企業經營者和其他工商界人士,痛感戰敗之辱,發出“實業救國”的呼聲,提出自辦鐵路,自開礦山,設立工廠以“抵制洋商洋廠”。…清政府既已允許外國人在華投資設廠,再對本國民間投資設廠限制過嚴,于理不合。只好放松限制,允許民間設廠。 ——《中國近代史1840-1919》
材料19:《馬關條約》里有關于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條款。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根據片面最惠國待遇也獲得了這項權利。
狀元 實業家張謇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1.發展歷程
(2)初步發展:
大生紗廠
南通博物苑
張謇的貢獻:①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 ;②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③重視教育,提出“父實業,母教育”;④創辦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2.主要特點
材料21:華人在上海創辦了六家絲廠,資本總額120萬元,而同時期,法國商人在上海開辦的寶昌絲廠一家就有資本110萬元,接近上海六家華商絲廠資本的總和。工廠自身技術力薄弱主要考英國的支持,很多設備都是西方淘汰產品。
(1)總體:比較落后,起步晚,資金少,規模小,技術落后。
紡織業
面粉業
(2)分布不均衡:
①從地區看: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②從行業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紡織、面粉)部門,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2.主要特點
時間 地點 企業 概況
1896-1912 上海、無錫 廣生錢莊、茂新面粉廠、振新紗廠 甲午戰后,與人合資,家族起步;
1912-1932 上海、無錫 濟南、武漢等 茂新面粉廠、福新面粉廠、申新紗廠 民國成立,迅速發展,時人稱之為“面粉大王”, “棉紗大王”;
1932-1936 上海、無錫等 福新、茂新、申新 經濟危機,連年虧損,資不抵債,家族走向分裂和衰退;
1937-1945 上海、重慶、寶雞等 福新、茂新、申新 抗日戰爭,空前浩劫,部分內遷;捐款捐物支援抗戰;
1945-1949 上海、無錫 茂新、申新 國共內戰,遭遇國民黨綁架勒索,
停產歇業;力阻遷廠。
材料22:榮氏企業發展概況簡表
(3)發展歷程艱難曲折,在夾縫中求生存
知識拓展: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劉永福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50年間,毫無人性的日本侵略者殘忍殺害了約數十萬臺灣民眾,平均每6個臺灣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國難。
《春愁》
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
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萬萬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臺灣。
日本
甲午中日戰爭
結果
影響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中國民族危
機空前嚴重
根本原因
導火線
日本侵略中國
蓄謀已久
東學道起義(1894年)
朝鮮
刺激了
中國戰敗
簽訂《馬關條約》
推動了
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課堂小結
檢測提升
1.(2025·山東威海)2024年5月18日,“紀念甲午海戰130周年暨山東省水下考古成果展”在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地舉辦,定遠艦、來遠艦等甲午沉艦出水文物首次面向公眾開放。據此,該成果展的舉辦地是( )
A.威海 B.旅順 C.青島 D.大連
2. 1895年,朝臣和士大夫紛紛上折條陳反對議和,張之洞等人指出,如批準條約,不僅臺灣人民反抗鬧事,各省軍民也“必致痛哭深怨,斷不甘心”,結果會“外患迭至,內變將出”。與這一條約有關的內容是( )
A.開放了五處通商口岸 B.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C.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 D.清政府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A
B
3.(2025·河北·模擬預測)戰爭失敗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深刻認識到中國與西方的差距,進一步激發了民族覺醒,救亡圖存的思潮興起,推動了戊戌變法等一系列政治變革運動的開展。材料中的“戰爭”是指(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4. 1894年12月,《世界報》記者發表《日軍大屠殺》的文章,該報評論:“……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點,日本人在這件事中重新回到了野蠻。”這篇報道提及的是( )
A.平壤戰役 B.威海衛戰役 C. 黃海海戰 D. 旅順大屠殺
B
D
4.1899年8月23日,[美]約翰·S.皮尤創作了如下漫畫,標題是《PUTTINGHIS FOOT DOWN》(堅決反對)。漫畫中人物的腳下是中國地圖(Map of China),圍繞地圖的歐洲五國(德、意、英、俄、法)正準備用剪刀裁剪中國地圖,遠處的奧匈帝國皇帝正在磨刀霍霍。而中間站立者則是試圖阻止這一行動的美國總統。美國“堅決反對”的原因是( )
A.美國與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B.美國力圖開拓中國市場
C.美國力圖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D.美國力圖維護自身的霸主地位
B
5.(2025·廣東廣州)以下資料介紹的歷史人物是( )
A.嚴復 B.李鴻章 C.張謇 D.譚嗣同
6.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之間的半個世紀里,中國因條約而陸續開放的通商口岸積久漸多,其趨向由沿海入長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進入內陸腹地。這些埠口,使中國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這說明近代西方列強侵華的特點是( )
A.侵略國家日益增多 B.僅限東部沿海地區
C.由沿海深入到內地 D.由內地擴大到沿海
D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县| 婺源县| 读书| 周口市| 青河县| 萨嘎县| 安康市| 张北县| 山阳县| 安国市| 定南县| 宁津县| 昌宁县| 山丹县| 南涧| 无为县| 邵武市| 珲春市| 遵义市| 蓬莱市| 土默特左旗| 宣威市| 上饶市| 盈江县| 虹口区| 德庆县| 贵定县| 怀来县| 邹平县| 榆林市| 佛坪县| 宝兴县| 商洛市| 贵德县| 阜阳市| 横山县| 射阳县| 久治县| 原平市| 汝州市|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