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課標要求:1.了解冷戰及其基本特征;2.理解冷戰的發生、發展與世界格局變化之間的相互影響。第八單元 20世紀下半葉世界的新變化目 錄一、冷戰與兩極格局二、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三、邊緣地帶的反噬第壹節冷戰與兩極格局一、冷戰與兩極格局1.冷戰的含義:指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逐步形成的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長期對峙與競爭狀態。2.原因(1)制度差異:美國和蘇聯是兩個社會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級大國。(2)同盟關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戰時同盟的基礎不復存在。(3)根本原因:兩國的國家利益存在嚴重沖突,意識形態也尖銳對立。3.開始標志:1947年3月,杜魯門發表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的演說。4.主要表現領域 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 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政治 杜魯門主義:宣布世界已經分裂為兩個對立的營壘,美國將支持所有反對共產主義的國家具有明顯的反蘇、反共色彩 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宣布世界已經分裂為帝國主義和反帝國主義兩個相互敵對與斗爭的陣營經濟 實施馬歇爾計劃,鞏固了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 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形成了以蘇聯計劃經濟模式為主導的經濟體系地理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軍事 1949年4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1955年,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一、冷戰與兩極格局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 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治 1947年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經濟 1949年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軍事 1955年成立“華約”,對抗“北約”,標志著兩極格局正式形成。地緣 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 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出臺,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1947年美國提出“馬歇爾計劃”扶持和控制西歐1949年成立“北約”1、第一階段(50中—60初):既有緩和又有對抗2、第二階段(60中—70末) :蘇攻美守3、第三階段(80年代 ): 美攻蘇守4、總體:全面冷戰、局部熱 戰并存冷戰過程一、冷戰與兩極格局【情境探究】杜魯門講話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為什么說它是美國對外政策的轉折點? (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我們愿意幫助各自由國家的人民維持他們的自由體制和國家完整,抵制謀求把極權主義政權強權強加于他們的侵略活動……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會危及我們自己國家的加于他們的侵略活動……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會危及我們自己國家的利益……——杜魯門1947年3月在國會的講話觀點:抵制蘇聯與社會主義。原因:杜魯門主義既是美國對蘇冷戰開始的標志,也是美國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的宣言書。一、冷戰與兩極格局5.兩極格局(1)正式形成: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蘇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正式形成。(2)概括:美國及其盟國的總體實力始終強于蘇聯及其盟國。有些國家處于兩大陣營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亞等。一、冷戰與兩極格局請在此輸入標題【拓展提升】 美蘇冷戰下國際關系的特點(1)陣線分明:美蘇及其盟國互相爭奪和對抗,陣線比較分明和穩定。(2)主導力量: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作為對立雙方的盟主,在國際事務中起著主導作用。(3)斗爭方式:冷戰是斗爭的主要方式,表現為政治上的對抗、軍事上的對峙、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經濟上的割據。(4)體現矛盾:體現著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其內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終仍要服從美、蘇戰略利益的大局。(5)對峙地區:歐洲是美蘇雙方最重要的爭奪地區;亞洲是各自勢力范圍的交界地區。一、冷戰與兩極格局第貳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冷戰的發展1961年柏林墻修筑第二次柏林危機。1961年8月,民主德國人大量涌入西柏林,民主德國在東西柏林間修筑柏林墻。西方對此提出抗議,美國表示要不惜動用武力保衛西柏林。美蘇雙方出動坦克部隊在柏林墻兩邊對峙,接著兩國競相恢復核試驗,持續三年之久的第二次柏林危機達到高潮。后因利益未受影響,西方默認了柏林墻(于1989年11月10日拆除)。直到1961年十月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二大宣布取消締結對德和約的期限,美蘇緊張對峙的局面才得以緩和,第二次柏林危機結束;二、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古巴導彈危機”蘇聯為了扭轉自己與美國在核對抗中的劣勢地位,開始向古巴部署中程彈道導彈。因為當時蘇聯從本土發射能夠打到美國的導彈只有不超過十枚,而美國可以打到蘇聯的超過100枚。為了扭轉這樣一個劣勢,蘇聯從1962年開始向古巴部署中程彈道導彈,如果一旦完成,蘇聯能將美國大部分地區覆蓋在其核導彈的打擊范圍之內,并且留給美國的預警時間不超過5分鐘,蘇聯就能夠在與美國的政治對抗中獲得優勢地位。冷戰的發展二、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1、西歐走向聯合,謀求獨立自主2、日本崛起——謀求政治大國3、中國崛起——成為國際社會中不可忽視的力量4、第三世界興起——不結盟運動二、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多極力量的成長(1)沖擊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出現(2)緩和冷戰緊張局勢(3)推動世界和平與經濟增長二、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多極力量的成長第叁節兩極格局的瓦解(1)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實施“戰略防御計劃”。▲蘇聯入侵阿富汗1、冷戰變化▲美國戰略防御計劃,又稱“星球大戰”計劃。20世紀80年代初里根政府提出并開始實施的以空間定向能和動能武器技術為主的長遠研究計劃,是一種使核武器失效的反彈道導彈多層綜合戰略防御系統。三、兩極格局的瓦解(1)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實施“戰略防御計劃”。(2)1985年后,美蘇關系走向緩和,蘇聯實行戰略收縮。▲蘇軍撤離阿富汗▲德國統一以蘇聯的退讓和妥協為前提▲1989年鄧小平會見戈爾巴喬夫,宣布中蘇關系正常化▲美蘇簽署《消除中程導彈條約》1、冷戰變化三、兩極格局的瓦解東歐劇變東歐劇變是指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東歐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社會主義制度最終演變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劇烈動蕩。它是東歐社會主義事業的失敗,使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東歐劇變的實質是東歐各國的社會性質發生改變。2、冷戰的結束三、兩極格局的瓦解材料一:20世界30年代蘇聯在斯大林時期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斯大林體制,在當時極大的促進了蘇聯社會的發展,但后來逐漸僵化,弊端日益暴露,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先后有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進行改革,不但沒有突破這一模式,反而使國家陷入危機之中。材料二:1985年戈爾巴喬夫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路線,其實質是背離了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思想路線。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國內局勢失控,蘇聯迅速走向解體。材料三:從外部條件來說,東歐劇變和西方“和平演變”的鼓勵政策,都對蘇聯解體,起了推動作用。(1)歷史/根本: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弊端(2)直接:戈爾巴喬夫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3)外部:東歐劇變和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2)蘇聯解體(1991年12月)閱讀材料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蘇聯終于解體,冷戰結束,兩極格局不復存在,美國是否可以慶祝自己完全可以獨霸天下了呢?2、冷戰的結束三、兩極格局的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目前是“一超多強”。美蘇爭霸結束了,美俄關系依然緊張;冷戰結束了,冷戰思維依然存在。3、當今世界格局三、兩極格局的瓦解知識擴展:影響世界格局變化的因素①國際政治格局演變和中心舞臺轉移的根本原因:生產力發展的變化。②世界格局變化的主要原因: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長以及力量對比的變化。③世界格局變化的直接動因:主角對自己國家利益的考慮以及對外政策的調整。④世界格局變化都和主要國家社會制度之間的斗爭和改變相聯系。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美蘇冷戰兩極對峙中,國際關系可謂跌宕起伏,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那么,我們能從這段歷史中獲得哪些啟示?1、要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社會發展具有多樣性,我們應尊重各國人民根據國情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2、綜合國力的強弱取決于經濟發展的好壞,我們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3、冷戰思維不利于社會主義獲得良好的國際環境,大國的強權政治依然成為和平的潛在威脅。4.我們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我們能從這段歷史中獲得哪些啟示?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美蘇冷戰兩極對峙中,國際關系可謂跌宕起伏,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那么,我們能從這段歷史中獲得哪些啟示?1、要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社會發展具有多樣性,我們應尊重各國人民根據國情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2、綜合國力的強弱取決于經濟發展的好壞,我們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3、冷戰思維不利于社會主義獲得良好的國際環境,大國的強權政治依然成為和平的潛在威脅。我們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冷戰后,地緣政治仍是影響國家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北約東擴1、1945年,美國國務院呈交總統專用秘密情報說:“自從雅爾塔會議以來,差不多在對我國對外關系中發生的每一個重大問題上,蘇聯政府都采取了強硬的、毫不妥協的立場。”這實質上說明( )A. 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結束B. 蘇聯實力比美國強大C. 美蘇國家利益沖突加劇D. 美蘇冷戰已經開始【隨堂訓練】C2、有人這樣評價馬歇爾計劃:“對美國來說,馬歇爾計劃達到了一箭幾雕的目的。”這里的幾雕是指( )①穩定西歐經濟②有助于美國商品的輸出③遏制蘇聯④把受援助國納入美國全球稱霸的戰略軌道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A【隨堂訓練】3、二戰后,導致德國和朝鮮半島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 美蘇兩大國插手干涉B. 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C. 社會意識形態的差異D. 消滅法西斯勢力需要 A【隨堂訓練】4、美國某學者曾經在其著作中寫道:“美國人正在喪失他們習慣于向世界發號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國無所阻攔的威力已經受到一些限制。”使美國當時受到限制的國際力量主要有( )①歐共體 ②日本 ③俄羅斯 ④中國A. 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C【隨堂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