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宋太宗:“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記”——《續資治通鑒長編》卷32宋太宗為何如此關心內患?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960年北宋建國1127年南宋建立1276年南宋亡國1069年王安石變法1141年紹興和議1271年蒙古改元宋朝建立五代十國實際是唐朝中后期藩鎮割據的一種延續。宋朝的建立:公元960年,后周禁軍統帥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基于以上宋朝建立背景的認識,如果你是宋太祖,你認為最要緊的事情是什么?雪夜訪普圖普(宋太祖)問曰:“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普曰:“此非他故, 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清)畢沅《續資治通鑒》方鎮太重,君弱臣強宋朝統治者是如何奪其權、制錢谷、收精兵?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方鎮太重:加強中央集權這些措施有哪些特點?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長官,節度使逐漸變為虛銜;設路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賦稅大部分上交朝廷;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守內鎮外定期換駐地。奪其權(行政)制錢谷(財政)收精兵(軍政)在地方,包括轉運司在內,先后設立了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合稱“四監司”,從不同方面對各州進行監控。州一級增設通判,與知州共同簽署文書,彼此制約。——《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中央路府州軍監縣安撫使司轉運使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知州通判知縣)收權分權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第三幕 方鎮太重:加強中央集權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長官,節度使逐漸變為虛銜;設路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賦稅大部分上交朝廷;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守內虛外定期換駐地。奪其權(行政)制錢谷(財政)收精兵(軍政)這些措施有哪些特點?崇文抑武文官政治權力分割中央集權守內虛外強干弱枝擴大科舉規模,提高文人地位“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須文德致治”——宋太宗唐宋宰相情況對比表 時期 登科 人數 宰相人數 進士出身的宰相人數唐朝 6603 123 22兩宋 45640 135 111宋名臣職位表(部分) 時期 姓名 出身 職位仁宗 范仲淹 科舉 參知政事仁宗 歐陽修 科舉 副樞密使仁宗 曾鞏 科舉 知州仁宗 文彥博 科舉 副樞密使神宗 王安石 科舉 參知政事哲宗 劉摯 科舉 御史中丞恭宗 文天祥 科舉 參知政事君弱臣強——加強君主專制宋朝:二府三司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秦漢:三公九卿制通過對比,請你談談宋代宰相的職權和地位有何特點?得出怎樣的歷史趨勢?特點:分化事權趨勢:從漢唐到宋朝相權逐漸削弱,君權逐漸加強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如此一來,宰相……沒有了軍權、財權,形成政事堂主管政治、樞密院主管軍事,三司主管財政的局面,三權分離,各不相知,一切都要通過皇帝。與此同時,又提高御史臺、諫院等監察機關的權利和地位,可以糾察、彈劾各級官員,迫使宰相不得不屈從于作為皇帝耳目的臺諫官。——樊樹志《國史十六講》武將勢大——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①罷免宿將兵權,用文官擔任樞密院長官。②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北宋文官出行圖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成效材料一: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維,輕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材料二:諸鎮皆自知兵力精銳非京師之敵,莫敢有異心者。由我太祖能強干弱枝、致治于未亂故也。——司馬光《涑水記聞》預防內部動亂,鞏固國家統一,強化中央集權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1.宋遼協議遼太宗:占領了燕云十六州,對中原形成嚴重威脅,與中原王朝沖突加劇。宋太祖:執政晚期,雙方友好,互通使節。宋太宗:兩次發起奪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慘敗。宋真宗:遼軍大舉南下,逼迫北宋簽訂協議,維持已有邊界,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為“歲幣”。通過這項協議,北宋勉強獲得了北部邊防的安定。是為“澶淵之盟”。宋遼邊境形勢圖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2.宋夏和議后來,北宋又與西北黨項族新建立的西夏發生戰爭,也是屢戰屢敗。雙方最終達成和議。是為“慶歷和議”,內容包括:西夏保持帝號,同時向北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歲賜”。【議一議】你覺得北宋這種“以錢財換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為什么?黨項族崛起與西夏建立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北宋與遼(契丹族) : “澶淵之盟”北宋與西夏(黨項族): “慶歷和議”積貧積弱“以錢財換和平”冗費冗官冗兵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討論:北宋這種“以錢財換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為什么?雖每歲贈遺,較于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續資治通鑒長編》不可取:北宋作為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政權簽訂和議,每年付出一大筆錢財,是一種屈辱的行為。可取:北宋軍事積弱,“以錢財換和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宋面臨的困境。和約簽訂后,北宋在政治上并不屈辱,而經濟損失有限。且互市繁榮,民族交融,和平主流下中華文明繼續發展。3.北宋財政危機(1)冗兵:北宋雖在邊疆戰事中頻吃敗仗,但卻供養了一支空前龐大的軍隊(募兵制)。軍隊不斷擴編,導致軍費直線上升,占到國家財政開支的一半以上。(2)冗官:北宋政府機構設置重疊,官僚子弟入仕過濫,致使官僚隊伍也不斷膨脹。北宋冗官冗兵表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北宋募兵政策目的:通過廣泛募兵而穩定社會治安、消除動亂因素。“不收為兵,則恐為盜”“饑歲莫急于防民之盜,而防盜莫先于募民為兵”。實際情況:多而不精,管理混亂,訓練廢弛,素質低下;軍費惡性膨脹,成為財政支出的大宗。“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養兵。”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推行“慶歷新政”,整頓吏治,清理不合格、不作為官吏,打擊貪污腐敗官吏。慶歷新政嚴重地冒犯了官僚集團的利益,讓官員再不能“躺著掙錢”,引發了其集體對抗,以“朋黨”之罪彈劾之,并使之被貶。范仲淹被貶之后,先后又在邠州、鄧州、青州等地做過地方官。在這期間,他仍然為官清廉,盡職盡責,千古名篇 " 岳陽樓記 " 就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其中的精華之句: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至今仍廣泛傳頒,激勵后人。范仲淹(989——1052 )慶歷新政三、王安石變法項目 宋真宗景德年間 (1004—1007) 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4)商稅 450萬貫 1975萬貫酒稅 428萬貫 1710萬貫鹽稅 355萬貫 715萬貫總計 1233萬貫 4400萬貫材料一:北宋前期,統治者認為:“富室田連阡陌,為國守財爾!緩急盜賊竊發,邊境擾動,兼并之財,樂于輸納,皆我之物。”于是宋朝統治者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農業政策。材料二:宋代有人說:“歷代以來的一切苛捐雜稅,本朝都有”。三、王安石變法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政治改革家這位中國封建社會惟一不愿讓人抬、不坐轎的宰相,拒奢華、拒納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無任何遺產的宰相,一個本來應該大寫的儒者.三、王安石變法“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變革天下之弊法”——王安石《言事書》三、王安石變法措施 具體內容 作用青苗法 政府貸款或谷物給農民,收獲后還本付息 農民免受高利貸盤剝,政府收入增加。募役法 向應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戶收免役錢, 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錢。 減輕了農民的差役負擔,保證了農民生產時間。農田水利法 鼓勵開墾荒地和興修水利, 規定按戶等高下分派費用。 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方田均稅法 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賦稅,地主官僚不例外。 增加了國家的賦稅收入均輸法 要了解生產和需求情況,就近采購,以節省國家開支。 減輕納稅戶的負擔,增加國家收入。市易法 設置市易務,收購滯銷物品,市場短缺時賣出。 限制商人對市場控制,增加國家收入。富國之法三、王安石變法措施 具體內容 作用保甲法 編定保甲,閑時訓練, 維持治安,戰時從軍 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減少政府軍費開支保馬法 百姓養馬,可減賦稅,馬死賠償 節約了政府開支,降低馬匹死亡率將兵法 以“將”為軍隊編制單位, 設正將一名,專管訓練 改變了更戍法中兵將脫節的局面,提高了軍隊戰斗力設軍器監 監督兵器制造,嚴格管理, 提高武器質量 提高了武器數量和質量強兵之法取士之法措施 具體內容 作用改革科舉 進士科專考經義策論 為政府培養實用人才整頓太學 設三舍法,上舍生成績優秀者直接做官 學校成為為變法造輿論、培育人才的地方三、王安石變法評價(1)變法達到了富國目的,增加了大筆收入。(2)強兵的效果并不明顯,北宋與西夏開戰,又以失敗告終。(3)一些措施在執行過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引起激烈爭議。(4)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日益嚴重,北宋逐漸走向衰亡。強調:①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②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為出發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改變,負擔依然沉重。三、王安石變法《滿江紅》岳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結合教材回答:“靖康恥,猶未雪”指什么?岳飛是否實現了“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想法?岳飛像1127年,靖康之役,北宋滅亡。四、南宋的偏安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北宋康王趙構南渡,在應天府稱帝,后定都臨安,史稱南宋。南宋初年,宋軍在與金軍對抗中素質明顯提高,尤以岳飛指揮的岳家軍戰績卓著。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檜卻視岳飛為心腹之患,主動向金議和。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紹興合議。南宋向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歲貢”,岳飛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殺害。四、南宋的偏安《宋史·岳飛傳》:“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宋史的兩段記載看:岳飛壯志未酬的遺憾《宋史·岳飛傳》:“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四、南宋的偏安課堂小結前代之弊防弊之政1.方鎮太重,君弱臣強。2.武將專權,皇權失威。1.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2.分散各級機構權力,使其相互牽制。3.崇文抑武。新的問題冗官冗兵冗費王安石變法加速北宋滅亡南宋偏安“靖康之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