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重難點:重點:文化遺產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難點: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世界遺產公約》、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思結合教材思考(1)文化遺產保護的原因。(2)文化遺產保護的措施。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1.保護文化遺產的原因(1)必要性: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這些由各民族在數千年歷史進程中創造的文化財富,一直收到嚴重威脅。(2)重要性①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的載體。②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具有重要意義。③是歷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學研究的重要資源。④世界遺產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進行交流學習的寶貴資源。(3)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戰爭、自然災害、環境惡化、文化遺產的年久腐變、過度的旅游開發、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等,使得這些遺產不斷遭到破壞。圓明園遺跡巴黎圣母院大火2025年緬甸7.9級地震佛塔倒塌2.保護文化遺產的措施針對如何保護文化遺產,各國也采取了不少舉措。留下了寶貴的經驗。(1)古代——文物收藏世界各國歷史上都有保護及研究文物的傳統。①在古代世界,收藏文物,往往是從藝術珍品開始的,成為人們擁有財富與權力的體現。②在歐洲各國的皇室、貴族和教會中,收藏藝術珍品和宗教遺物之風頗為盛行。③中國歷代帝王、達官貴人和民間收藏家十分重視收藏各種器物、字畫、書籍等,針對古代器物進行分類、著錄的金石學還發展成為專門之學。乾隆的三希堂趙明誠《金石錄》最早提出“金石”一詞。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偏重于著錄和考證文字資料,以達到證經補史的目的,特別是其上的文字銘刻及拓片。(2)近現代——立法保護大約從19世紀開始,一些國家通過立法進行現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①西方a.1834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b.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保護文物古跡的高潮。c.1964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有著深遠的意義。《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核心編寫人員大家承認,為子孫后代而妥善地保護它們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們必須一點不走樣地把它們的全部信息傳下去。第六條 古跡的保護包含著對一定規模環境的保護。凡傳統環境存在的地方必須予以保存,決不允許任何導致改變主體和顏色關系的新建、拆除或改動。第九條 修復過程是一個高度專業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跡的美學與歷史價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確鑿文獻為依據。一旦出現臆測,必須立即予以停止?!秶H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②中國a.清政府;由中央政府對文物估計進行保護始于1906年清政府頒布的《保護古物推廣辦法》。b.中華民國: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公布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文物保護法律《古物保存法》。c.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起專業化的文物保護體系,并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文物普查。·1961年3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共180處。到2019年,國務院已公布8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為5058處。第一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五臺山佛光寺c.新中國·1982年通過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是由國家最高立法機關頒布的法律,致力于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利用,以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繼承。這不法律還特別指出,由國務院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并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城市”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從而建立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文物保護的特點(1)歷史悠久。(2)專業化、法律制度化、體系化。(3)漸進性、遺產數量增多、保護范圍更廣。(4)全方位(從中央到地方,個人、國家、世界)。閱讀史料,概括清政府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其影響在《保存古物推廣辦法》基礎上,清政府于1909年擬定的《保存古跡推廣辦法章程》提出針對古跡的六條調查事項,以及五條保存事項,重點說明:周秦以來碑碣、石幢、石磬、造像及石刻、古畫、摩崖字跡之類,現存何縣、何地,及某縣某種物共有若干,某物字跡現存若干,有無斷折殘缺情形,擬令督撫飭屬詳查咨部存案備核。——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纂,蔣傳光點?!洞笄逍路?1901-1911)》(1)保護措施:通過制定并頒布規章章程,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從調查與保存兩個方面對文物古跡的保護進行了規范。(2)影響:有利于文物古跡的摸底排查和保護,對民國時期的古跡保護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但在當時特殊的內政與外交環境下,該章程并不能得到完全有效的實施根據材料,分析文化遺產保護的原則2002年,故宮實施大規模修建工程,所有修復技術都按照傳統方式進行,這些建筑工程從建造這座宮殿的時候就存在了,同年,為了不損傷頤和園的借景風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數億投資,將頤和園附近地上架設高壓線的方案改為地下鋪設電纜。 ——《世界遺產在中國》(1)真實性,是指遺產產生時及后來形成的各種特征,包括形式與設計、材料與實施、傳統與技術、位置與環境等。(2)完整性,一是指范圍上的完整性,要盡可能地保持遺產組織與結構及其周圍環境。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盡可能的保持遺產地理位置上互相連接的相關部分,完整地體現其文化價值。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彩繪銅牛馬修復前后對比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貴財富,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資源,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筑中國夢磅礴力量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中共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2018.7)(1)文化:文化遺產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特質。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有助于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2)歷史: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就是記錄和傳承文明發展史,以史鑒今。(3)社會: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基本素材,繼往開來,為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實現民族復興提供有力支撐。(4)經濟:良好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在擴大對外交流、發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發揮著作用。議檢1.一位國際專家在對我國某項世界遺產進行監測考察時,曾諄諄告誡,這是你們的一只金雞,你們可不要殺了它來取蛋??!該專家的意思是( )A.世界遺產的開發價值高B.世界遺產應合理開發C.我國世界遺產價值最高D.世界遺產屬于全人類B2.2020年世界遺產中心對威尼斯再次進行監測,報告指出:威尼斯世界遺產城市面臨嚴峻威脅……當地居民是遺產突出普遍價值的重要支撐,作為城市基本社會結構的組成,他們應得到支持,并通過可負擔住房、促進就業和相關基礎設施保障等手段,維持城市居民的數量,同時大幅度減少游客人數,特別是將禁止大型船舶進入作為一項優先工作給予落實。由此可知A.旅游和居民流失是威尼斯遺產地的兩大威脅B.當地經濟現狀可以維持威尼斯城市生活的平衡C.大型船舶進出并不影響威尼斯遺產地的發展D.威尼斯在各個領域存在的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A思結合教材思考(1)《世界遺產公約》的內容、地位。(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型。(2)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二、《世界遺產公約》1.《世界遺產公約》(1)原因:任何文化和自然遺產都是人類共同財富。(2)通過: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這一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3)宗旨:旨在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4)地位:這是目前擁有締約國最多的公約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標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標志主體是一個抽象的希臘神廟輪廓,象征智慧、文化與文明的共同遺產。神廟的柱形結構代表支撐人類知識的基石,其上方是英文縮寫“UNESCO”。希臘神廟作為古典文明的象征,強調教科文組織保護全球文化遺產的職責。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標志象征著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相互依存關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類創造的形狀,圓圈代表大自然,兩者密切相連。世界遺產公約標志呈圓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著要進行保護。考慮到某些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為全人 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存。摘編自《世界遺產公約》前言部分(5)內容①《世界遺產公約》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②該公約還規定,對于一部分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以重點保護。1978年,確定的首批12處世界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截止2019年7月,列入的遺產數量達1121處,分布在167個國家。自1979年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將存在嚴重威脅的遺產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③世界遺產公約》確定了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種類型。文化遺產的含義在本公約中,以下各項為“文化遺產”:1.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窟洞以及聯合體;2.建筑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筑群;3.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云南麗江古城2.非物質文化遺產(1)提出: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條例》,正式提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2)完善: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又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3)意義:這不僅完善了對文化遺產的認識,而且表明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有著重要意義。思考點:為什么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1)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的迅猛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面臨諸多問題,如缺乏科學管理、不合理開發利用、傳承比較困難等。(2)當今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體現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成為提升文化軟實力、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舉措。3.中國對世界遺產的保護和傳承(1)措施①1985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②2004年8月,中國又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針對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國還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辦法。③2006年審議通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④2011年,中國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該法指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2)方針:強調“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確保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br/>根據 2016年9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3)意義①通過上述舉措,保護遺產、傳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②中國成為推動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力量,體現出一個文明大國守護人類共同財富的擔當。故宮博物院為什么把養心殿的修復定位為“研究性保護項目” 2018年9月啟動的“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強調“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歷史信息”“不改變古建筑的文物原狀”“在修繕過程中進行古建筑傳統修繕技藝傳承”三大原則。 ——摘編自《故宮古建怎么修》以保護為目的,最大限度地保留古建筑的歷史信息;在修復過程中,不改變古建筑的文物原狀;通過對故宮養心殿的科學保護,將傳統建筑修繕技藝傳承下去,為中國古建筑的保護與研究提供范例。檢1.依據如表可以說明在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利用方面我國致力于( )B通過年份 文件名稱198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0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2006年 《長城保護條例》201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22年 《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A.探索民主管理機制 B.完善相關法治建設C.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D.加強與各國的合作2.近年來,遼寧省綏中縣幾段長城遭砂漿抹平,原本野性十足的長城變成了被硬化的路面,如下圖所示。其違反的文物保護原則是A.合理性 B.完整性C.真實性 D.嚴謹性C3.2003年5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報道說,人口生態學家威廉·薩瑟蘭對6 809種人類語言的瀕危程度進行統計后發現:“根據人口規模和下降趨勢來看,人類語言的瀕危程度比鳥或哺乳動物要大得多。”下列有助于改變這一狀況的是( )A.《世界遺產名錄》B.《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C.《世界遺產公約》D.《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B思結合教材思考(1)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的代表。(2)我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有哪些。三、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1.世界文化遺產(1)古代①地位:古代文明的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都代表著文明所留下的輝煌,并且其價值得到世界的肯定。②代表: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遺跡主要包括雅典衛城、古羅馬城、阿布辛拜勒神廟、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2)近代:不同于古代,近代同樣留下很多著名的文化遺產,佛羅倫薩就成為展示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文化遺產。這里有眾多的歷史建筑和藏品極為豐富的博物館,堪稱包羅萬象的藝術之城。佛羅倫薩在15世紀和16世紀的美第奇時代達到經濟上和文化上的頂峰。眾多卓越的藝術家在此留下了大量閃耀著文藝復興時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繪畫作品。2.中國文化遺產(1)代表:中國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長城、莫高窟、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五項世界文化遺產,以及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泰山。(2)非物質文化遺產①數量和意義:截至2020年底,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已達42個。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國務院批準命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截止2014年共有1372項。②意義:這既表明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又意味著傳承與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任重道遠。檢1.截至2022年6月11日,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數達到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數量均居世界第一。1985~2021年,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和雙遺產年均旅游收入超140億。這反映了現代中國A.文物保護立法得到了落實B.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并舉C.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突出D.文化事業服務于經濟建設B課堂總結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世界遺產公約》保護文化遺產的原因保護文化遺產的措施《世界遺產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對世界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文化遺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