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導入新課玻利瓦爾與圣馬丁會面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戰役中拉美于19世紀20年代基本獲得獨立,但仍面臨繼續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非洲除了埃塞俄比亞保持獨立;其他抗爭全部失?。?br/>亞洲覺醒,但都沒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自由的任務課標要求:理解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民族民主運動對國際秩序的影響。一、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二、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三、非洲獨立意識的覺醒四、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五、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影響概念解釋民族民主運動:"民族運動"或"民族主義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民族獨立的運動。"民主運動"或"民主主義革命"是指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封建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的斗爭。(到帝國主義時代,開始出現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或民主革命,如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重點探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相關史料一戰期間和戰后,大多數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資本主義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都提高了。一方面是因為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無暇他顧,加之軍事訂貨的增加,使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另一方面各帝國主義為獲取高額利潤和壟斷資源,也不斷地 增加對殖民地的投資,從而加速了資本輸入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這種經濟上的變化反映到階級關系上就是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隊伍擴大了,力量增強了,貧苦農民的境況更加惡化,整個被壓迫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激化了。——王助民、李良玉、陳恩虎:《近現代西方殖民主義史(1415-1990)》①一戰期間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量壯大一、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重點探討相關史料十月革命的勝利,在以“民族監獄”著稱的俄國,打碎了民族壓迫的鎖鏈,實現了民族平等與民族自決原則,這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王繩祖主編《國際關系史》(一戰后)英國的對外貿易聯系破壞了,使它不能像過去那樣執世界之牛耳。沿著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國在戰爭中被德軍占領了10個省,工農業生產損失嚴重。沙皇俄國永遠從帝國主義列強的名單中勾銷了。德國戰敗,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經濟困境。——《世界經濟史》②一戰削弱了帝國主義勢力,為民族民主運動提供了契機③十月革命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一、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重點探討相關史料1929年外國壟斷公司在印尼的企業利潤達30—40%,有時達170%。沉重的剝削加速了廣大殖民地農民、手工業者的破產,工人生活日益貧困,引起殖民地人民群眾強烈的反抗斗爭。——王助民《近現代西方殖民主義史(1415-1990)》由于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和戰后帝國主義加強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掠奪,如進行不等價的商品交換,開辦工業運輸業和農場對勞動群眾直接進行超經濟的剝削以及舉辦銀行高利貸業務等等,以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王助民、李良玉、陳恩虎:《近現代西方殖民主義史(1415-1990)》④一戰后列強卷土重來,使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矛盾尖銳⑤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期間,帝國主義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轉嫁危機,矛盾更加激化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一、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重點探討相關史料①一戰期間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量壯大;②一戰削弱了帝國主義勢力,為民族民主運動提供了契機;③十月革命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④一戰后列強卷土重來,使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矛盾尖銳⑤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期間,帝國主義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轉嫁危機,矛盾更加激化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一、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1.中國:中共成立;國共第一次合作(漢口、九江);中國共產黨繼續領導反帝反封建的斗爭。2.印尼共產黨人發動反對荷蘭殖民統治的民族大起義3.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斗爭6.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國大黨的領導下,發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5.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爆發了反英、法占領的斗爭4.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爭二、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一)概況:基礎梳理二、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二)主要斗爭:基礎梳理東南亞:印尼民族解放運動二、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一)概況:基礎梳理南亞: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二、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一)概況:基礎梳理南亞: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以愛、真理和非暴力爭取印度自治和獨立的思想。(2)動員群眾、運用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與英印當局進行斗爭(取消印度各階層與英國人合作的運動)思考:(1)“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主張是什么?(2)“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方式是什么?二、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一)概況:基礎梳理南亞: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過程:“非暴力不合作”再解讀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愛與道義行動:合法、和平手段用非暴力限制群眾運動,把群眾運動控制在資產階級允許的范圍內,維護資產階級領導地位。用不合作發動群眾,反對英國殖民統治,迫使英國讓步,爭取印度獨立自治。反映印度資產階級立場的兩重性。二、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一)概況:基礎梳理南亞: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評價:①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運動,束縛了人民的手腳,影響了革命的深入開展;②對英國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在反帝斗爭中的動搖性、妥協性和不徹底性;③抵制西方物質文明,不利于印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進步性①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推動印度民族民主運動發展;促進了人民的團結,增強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印度的獨立奠定了基礎;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國的經濟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經濟的發展;③甘地所創立的非暴力斗爭理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深刻影響了爭取和平改革的國際運動。局限性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魯爾為首的華夫脫黨領導下的民族獨立運動埃塞俄比亞人民的抗意斗爭摩洛哥里夫人民與西、法殖民軍的斗爭(一)概況:基礎梳理三、非洲獨立意識的覺醒(二)主要運動:基礎梳理三、非洲獨立意識的覺醒(一)概況:基礎梳理四、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諾抗美斗爭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智利成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勢力上臺。阿根廷共產黨領導工人進行罷工和戰斗。(二)主要運動:基礎梳理四、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四、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二)主要運動:基礎梳理尼加拉瓜桑地諾抗美斗爭相關史料時間:組織者:目標:戰旗:斗爭對象及方式:結果:1926年桑地諾(以玻利瓦爾為精神之父)把美國侵略者趕出國土與美國扶植的反動獨裁政權展開武裝斗爭1933年美軍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諾被刺殺;象征“自由和死亡”的紅黑雙色戰旗桑地諾被譽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標志”四、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二)主要運動:基礎梳理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1、背景:相關史料①墨西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尚未完成。(封建大地產制依舊盛行,土地兼并嚴重;外資控制墨西哥經濟命脈)②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嚴重影響了墨西哥社會經濟,國家財政極其困難,社會矛盾尖銳;③卡德納斯提出的競選綱領,得到廣泛擁護,當選總統。四、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二)主要運動:基礎梳理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2、主要內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尚未完成經濟上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政治上軍事獨裁統治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侵略仍在繼續土地改革改組國民革命黨,遏制軍人勢力,確立總統一任制度。捍衛國家主權和本國資源,石油國有。四、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二)主要運動:基礎梳理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3、評價:性質: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改革。影響:①沉重打擊了封建大地產制,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完成了民族經濟體系的獨立,引領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②自上而下地解決了民主化、恢復經濟和解決所有制三大問題,完成了護憲運動的任務,為墨西哥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③對外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提升墨西哥的國際地位;④為亞非拉各國人民開展反帝斗爭提供了經驗。重點探討相關史料材料一:在他們所占據的地方,遲早將出現獨立的中國、自治的印度、代議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僅僅是供他人進行商業剝削的)非洲。——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社會主義革命不會僅僅是或主要是每一個國家無產者反對本國資產階級的斗爭,不會的,這個革命將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國家、一切附庸國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斗爭……各先進國家的勞動人民反對帝國主義者和剝削者的國內戰爭正開始同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民族戰爭結合起來。——《列寧選集》①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力量,動搖了世界殖民體系,成為影響國際秩序的重要因素;②促進亞非拉地區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進程,推動民族經濟恢復和發展;③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壯大世界無產階級力量;④人權、平等、民族自決等理念成為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加速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五、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影響本課小結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一、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二、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三、非洲獨立意識的覺醒四、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五、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影響課堂練習1.甘地領導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發生了華夫脫運動、墨西哥卡德納斯進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他們涉及的主題是( )A.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B.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C.資產階級改革D.反殖民主義斗爭2.“計劃的內容包括:(1)所有印度人都應當放棄殖民政府授予的頭銜和榮譽職位。(2)如果第一條不發生效力,就對立法機關、政府機構、法院和學校實行普遍抵制……”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華夫脫運動 B.卡德納斯改革C.印度的提拉克起義 D.非暴力不合作運動AD3.下列對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全部內涵,理解最準確的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國殖民者統治B.以和平手段抗議英國殖民當局的壓迫C.以不合作的態度抗議、抵制英國統治D.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贏得印度自治4.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在埃及建立了殖民保護制度,使埃及由半殖民地變為殖民地,埃及民眾深受殖民保護制度之苦,反英情緒激烈,埃及爆發了華夫脫運動。與這一運動有關的人物是( )A.甘地 B.扎格魯爾C.華夫脫 D.卡德納斯5.埃及華夫脫運動的結果是( )A.取消了英國在埃及的特權B.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C.埃及爭得徹底獨立D.運動遭到英國當局的殘暴鎮壓DBB6.20世紀二三十年代桑地諾領導的抗美游擊戰爭發生在( )A.洪都拉斯 B.尼加拉瓜C.危地馬拉 D.厄瓜多爾7.卡德納斯改革在經濟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B.推行土地改革,將大型工業收歸國有C.發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D.降低田賦、廢除食鹽專賣法8.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埃及是法國殖民地B.1922年,英國承認埃及完全獨立C.墨西哥的1917年憲法改變了國家的落后狀況D.1934年的墨西哥改革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BBD9.一戰后亞非民族解放運動再次高漲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國主義存在矛盾B.一戰期間亞非國家民族資本主義發展C.蘇俄對亞非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D.戰后帝國主義戰勝國重新瓜分殖民地10.甘地說:“非暴力……并不是服服帖帖地服從壞人的主意,而是說用自己整個精神去反對專制魔王的意志。”1920年,國大黨提出“用和平與合法手段獲得自治”。1930年,國大黨又提出“印度必須跟英國斷絕關系,完全獨立”。1948年,國大黨宣布“批準發動最大規模群眾性斗爭”。由此可見( )A.非暴力主義具有明顯的反帝反殖性質B.甘地的思想客觀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C.國大黨的斗爭策略與總體目標發生根本變化D.國大黨的理念與甘地思想之間存在嚴重分歧DA11.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埃及人民在華夫脫黨領導下進行了反英運動。這一運動的結果是 ( ?。?br/>A. 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B. 埃及取得徹底獨立C. 取消了英國在埃及的特權D. 運動遭到殘酷鎮壓,歸于失敗A12. 1935 年 10 月,意大利發動了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埃塞俄比亞軍民英勇頑強地抗擊意大利的侵略,最后在 1936 年 5 月,意大利占領埃塞俄比亞。關于 20 世紀 30 年代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斗爭的表述,正確的是 ( )埃軍曾一度控制全國戰局 B. 未能粉碎意軍速勝的企圖C. 得到國際力量的大力支持 D. 失敗的原因在于國力較弱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