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學科 歷史教材簡析和學情分析課程要求:通過了解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 教材簡析:本課是初中歷史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屬于秦漢時期的歷史范疇,主要講述了西漢的建立以及隨后的文景之治時期。在課程地位上,本課在秦漢時期的歷史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上承秦朝的統一與滅亡,下啟漢武帝時期的大一統局面,是連接秦朝與漢朝的重要紐帶。 在主要內容方面,本課主要包括西漢的建立、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三個部分。西漢的建立部分主要介紹了劉邦推翻秦朝、戰勝項羽并建立漢朝的過程;休養生息政策部分則詳細闡述了漢初統治者為了恢復經濟、穩定社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文景之治部分則重點講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 學情分析:本節課面向的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如秦朝的統一與滅亡等。但與此同時,他們的歷史知識儲備還相對有限,對于西漢建立初期的社會背景、政策實施以及文景之治的具體措施等可能缺乏深入了解。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喜歡探索未知領域。同時,他們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和批判性思維,對于歷史事件和人物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思考。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圖片展示、視頻觀看、小組討論等)來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學目標1.時空觀念:了解楚漢之爭的過程及性質,知道西漢建立的基本史實,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 2.史料實證:通過研讀史料,認識漢初統治者治國理政的成功之處。 3.唯物史觀:能分析楚漢之爭項羽失敗的原因,并結合文物和文字史料分析“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問題的能力。 4.歷史解釋:通過對西漢初年社會境況的學習,理解漢初休養生息政策實施的原因。 5.家國情懷:通過學習漢初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成功經驗,認識到“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道理,以史為鑒,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西漢建立的基本史實以及文景之治時期的主要措施和影響。 教學難點:理解休養生息政策對西漢初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文景之治時期為何能夠形成治世局面。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動構建歷史知識框架。 強調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將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認識到歷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歷史經驗對現實社會具有指導意義。通過分析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歷史背景、措施及影響,引導學生思考其對當今社會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采用圖片展示、視頻觀看、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學流程設計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首先,展示“漢并天下”和“與天長久”兩塊瓦當的圖片,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塊瓦當上的文字代表什么嗎?它們背后有哪些歷史故事呢?”簡短介紹瓦當的用途,并指出這兩塊瓦當與西漢建立的歷史背景緊密相關。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的相關知識。” 新課講授 (一)楚漢之爭與西漢建立 教師活動:簡述秦朝滅亡后的歷史背景,引出楚漢之爭。 提問:楚漢之爭的雙方是誰?時間是什么時候?結果如何?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概括劉邦戰勝項羽的重要原因。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回答問題,并歸納劉邦戰勝項羽的原因。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引導學生概括西漢建立時的社會景象。 提問:造成這種殘破荒涼景象的原因有哪些?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引導學生思考:漢高祖劉邦采取了哪些對策來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 明確治國理念:道家黃老思想——清靜無為:休養生息 治國措施:①讓士兵回鄉務農;②將一些奴婢釋放為平民,增加農業勞動力;③鼓勵農業生產;④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相應地減免徭役及兵役;⑤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思考并回答教師的問題。 小組討論:漢高祖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具體措施有哪些?這些措施對西漢的發展有何影響?派代表分享小組成果,全班交流。 (三)“文景之治” 教師活動:提問:文帝、景帝的統治時期出現了怎樣的治世局面?被稱為什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文景之治”的統治措施。 明確統治措施:簡述文帝和景帝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情況,以農為本、輕徭薄賦、勤儉治國。強調文帝和景帝在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方面的貢獻和成就。 提問:文景時期經濟發展有何表現?文景時期出現了怎樣的局面? 展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和素紗單衣圖片,介紹文景時期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情況。強調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發展對西漢經濟的推動作用。簡要介紹長安城的規模和布局以及邊境貿易的情況。 局面:“文景之治”時期出現的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口增長、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 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引導學生認識到休養生息政策和統治者的明智決策對治世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 學生活動:聽講,記錄關鍵信息。閱讀教材,概括“文景之治”的統治措施和經濟發展表現。觀察圖片,感受文景時期的經濟繁榮。思考為什么會出現“文景之治”這樣的治世局面?出現這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學生發表看法,全班交流。 三、課堂小結 總結要點:簡要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楚漢之爭與西漢建立、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的統治措施和經濟發展表現。強調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與現實相聯系: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民生問題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理解?”展示習近平書記的一段話,請同學們齊聲朗讀。引導學生認識到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的重要性。 課堂檢測 以“漢并天下”的瓦當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開展新課學習。 通過教師講述和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了解楚漢之爭的基本概況,并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通過材料分析和小組討論,使學生理解漢高祖實施休養生息政策的背景和措施以及重要意義。 通過教師講述、學生閱讀教材和觀察圖片,使學生了解“文景之治”的統治措施和經濟發展表現,培養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 通過課堂小結,幫助學生鞏固本課學習的知識點,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歷史事件對現代社會的啟示。 通過課堂檢測,強調解題方法和技巧,如審題、提取關鍵信息、分析選項等。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板書設計天下歸心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漢高祖 文、景帝 休養生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