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 西方的文官制度 課件(共37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 西方的文官制度 課件(共37張PPT)

資源簡介

(共37張PPT)
文官與文官制度
文官:也稱公務員,一般是指經過公開考試被政府擇優錄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機構中長期固定地擔任文職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級的工作人員。
文官制度:是指國家關于各級文官的考試、任用、管理、權利和義務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體制。是以其特定的內容與形式構成的關于文官進、管、出的法律制度。
第6課
西方的文官制度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西方文官制度的歷史變革進程,讓學生對此能夠有整體的時空觀念的認識。
2、分析西方文官制度變革的歷史背景,及其與中國科舉制度的淵源關系,認識政治、經濟、文化等時代因素對選官制度的影響,樹立學生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
3、從史料實證的角度進一步探討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和影響。
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 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歷史作用,學會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問題,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時空觀念】 認識西方的文官制度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
【史料實證】 學習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探究工業革命與文官制度建立的關系,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歷史解釋】 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過程,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家國情懷】 讓學生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淵源關系,增強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認識制度文明的世界性和時代性。
時空坐標
西方古代至近代官員選拔制度的演變
莊園時代
王權時代
議會時代
5——13世紀
14——17世紀
光榮革命
17——18世紀——19世紀后
工業革命
無專任官員
恩賜官職制
個人贍徇制
政黨分肥制
近代文官制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
西方傳統選官制度
(1)無專門政府官員(5-13世紀)
中古時期,莊園是基本治理單位,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領主,封建主直接統治人民。
中古時期,在封建時代的歐洲各國,莊園是基層治理單位,是封建主的私有財產,由莊園主或他指派的管家管理,也就是由封建主直接統治人民,并不特別需要專門的政府官員。在英國,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國家管理的事務相對較多,需要一些政府官員來處理,但這些官員基本由教士和貴族擔任。
(2)恩賜官爵制(14-17世紀)
材料:由于“恩賜制”的影響,英國文官系統相當紊亂......多年來,文官管理缺少統一有效的管理監督,升遷、使用、獎懲和任免缺少常規章法,人員調配不當,工作時間長短不一。有的部門每日僅工作5—6小時,眾人懶散,浮游度日。
——摘編自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
恩賜制度本身特點導致政治亂象頻發
①原因:國王權力擴大,需要處理的事務越來越多。
②選拔方式:國王挑選自己的親信,并賜予他們官職,只為國王和權貴服務,類似仆從。
(3)個人贍徇制(17-18世紀)
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后,少數人或集團掌握官員的任免權,他們將官職作為禮品或商品,私相授受,導致營私舞弊、賣官鬻(yù)爵等政治亂象頻發。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
(4)政黨分肥制(18、19世紀后)
政黨分肥制:競選獲勝的政黨將官職分配給支持者或者親屬的一種任官制
18世紀以后,特別是進入19世紀后,英國、美國等國的資產階級政黨制度日益成熟兩黨制或多黨制逐漸形成。執政黨上臺后,往往會把政府的職位作為戰利品分配給黨內同僚,以犒賞他們在競選時的努力或成績。這就是所謂的“政黨分肥制”。1829年,民主黨人安德魯·杰克遜出任美國總統,他認為政府工作很簡單,任何理智正常的人都可以勝任,因此在競選中獲勝的政黨就應該將政府職位授予本黨人士或幫助競選的工作人員。就任總統后,他的追隨者公開宣稱:“在政治上就像在愛情上和戰場上一樣的公平,肥缺歸勝利者所有。”這也是“政黨分肥制”名稱的來源。
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評價政黨分肥制
忠于個人、貴族化
忠于政黨、平民化
進步性:客觀上打破了政府的貴族化傳統,為更多平民進入政府任職創造了條件
問題:執政黨和政府官員瓜分國家權力造成腐敗泛濫;嚴重影響政府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
政黨分肥制
19世紀后
資產階級政黨制度日益成熟,執政黨把政府職位分配給黨內同僚
個人贍徇制
17-18世紀
重要官員由議會任免,一般官員由國王和貴族控制的樞密院任免
恩賜官爵制
14-17世紀
民族國家興起,國王任命親信擔任政府官員,西方文官制度的萌芽。
無專門
政府官員
5-13世紀
莊園是基本治理單位,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領主,封建主直接統治人民。(莊園法庭)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
西方傳統選官制度
1.歷史因素:
傳統選官制度存在弊端,阻礙社會發展。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
材料: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水平的大提高導致政府管理職能的膨脹,政府面臨著許多新課題:除了維護社會治安、國防、財政、稅收等傳統事務,還要擔負起經濟、文化、科技等新的社會事務的管理,以發揮政權的杠桿作用。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要求上層建筑做出調整。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實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們要求參與行政管理,要求清除舊制度的弊端,要求社會公職向社會開放,要求機會平等、自由競爭,建立一個廉潔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從政治上促進英國經濟的發展,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工業革命猶如經濟魔棍,點化出了19世紀中葉英國政治改革的浪潮,選舉與考試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誕生了。
——鮑紅信《英國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工業革命
經濟基礎
上層建筑
生產力提高
社會分工復雜 政府職能擴大
工業資產階級提出政治訴求
亟需新的職業官僚體系
穩定、持續、廉潔、高效
2.經濟因素:
工業革命后,生產力的發展及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改革選官制度(根本原因)。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
材料:17世紀80年代末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取得最后勝利,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國王權力受到極大削弱,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隨后建立了兩黨輪流執政的政治體制。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黨派掌握了對政府中重要官員的任免權。于是,在議會選舉中取勝而上臺的黨派,便把政府官職看作是“戰利品”,合法地、公開地進行論功行賞,加以分配,這就是所謂的“政黨分肥制”。隨著執政黨的不斷更替和內閣的頻繁變遷,政府行政工作人員不斷的大換班,引發政治周期性的震蕩和資產階級的重重矛盾,嚴重損害了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這一現實促使資產階級下決心改革舊的官吏制度,探索新的人事行政制度。
3.政治因素:代議制民主政治逐漸建立與完善,需要高效的官員錄用制度。
材料:隨著“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們要求平等參與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強烈。于是,向社會開放政府公職、改革官員錄用制度以建立廉潔高效政府的呼聲日益高漲。
材料:日本《明治時期教育普及率》
5.外部因素:中國的科舉制提供了借鑒。
材料:“當我接受聯合國的邀請來中國向諸位講文官制度的時候,我是深感驚訝的。因為在我們西方所有的政治學教科書中,當談及文官制度時,都把它的創始者歸于中國。” ——1983,美國人事署長艾侖 坎貝爾
4.思想上:啟蒙思想的傳播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導致人們平等參與政府工作的愿望強烈。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
6.催化劑(英國):克里米亞戰爭中,政府機構混亂,效率低下,導致英軍傷亡慘重。
石板畫: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傷病士兵們在寒冷中掙扎
1853年至1856年,俄羅斯與英國、法國為爭奪小亞細亞地區權利而爆發的一場戰爭。由于政府機構混亂,官員昏庸無能,后防補給不及時,導致英軍傷亡慘重。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
(2)經濟:工業革命后,生產力的發展及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 改革選官制度(根本原因)。
(1)歷史:傳統選官制度存在弊端,阻礙社會發展。
(3)政治:代議制民主政治逐漸建立與完善。
(4)思想:啟蒙思想的影響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5)外部:中國科舉制度的影響。
(6)催化劑:克里米亞戰爭損失慘重。
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總結
【思考】:通過西方文官制度確立的背景,談一下你的認識
①西方文官制度是隨著資本主義政治、經濟不斷發展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是工業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②任何制度的產生都是一定時代的產物。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國文官制度的確立
(1)18世紀初:除大臣外,其他官員不得當選下議院議員(初現限制王權任免官吏)
(2)19世紀初:設立常務次官,將官員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兩類(兩官分途)
事務官:即文官,包括常務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員,負責具體事務,不受黨派影響,長期任職。
政務官:包括大臣和政務次官或政務秘書,他們與內閣共進退。退。
作用:實現了政治和管理的分離,既維持了代議制下政黨輪流執政的特點,又保證了政府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兩官分途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國文官制度的確立
(1)18世紀初:除大臣外,其他官員不得當選下議院議員(初現限制王權任免官吏)
(2)19世紀初:設立常務次官,將官員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兩類(兩官分途)
(3)1853年(形式探索):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職員運用方面采用了書面考試錄用的方法,不久,英國政府也采用書面考試的辦法錄用文官。(書面考試制度)
書面考試在英國的出現
1702年,英國劍橋大學首次使用試卷對學生進行考試。后來,牛津大學也開始實行書面考試。185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職員任用方面采用了書面考試錄用的方法。不久,英國政府也采用書面考試的辦法錄用文官。
劍橋大學
東印度公司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國文官制度的確立
(1)18世紀初:除大臣外,其他官員不得當選下議院議員(初現限制王權任免官吏)
(2)19世紀初:設立常務次官,將官員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兩類(兩官分途)
(3)185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職員運用方面采用了書面考試錄用的方法,不久,英國政府也采用書面考試的辦法錄用文官(形式探索—— 書面考試制度)
(4)1855年:接受《關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報告》建議,建立不受黨派干涉的文官委員會,對被推薦的候選文官進行考試。
(5)1870年:規定多數重要文官職位必須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文官委員會有權獨立決定文官的基本錄用條件,文官制度最終確立。(最終確立)
文官制度為什么首先在英國出現?
(2)19世紀初:兩官分途
(1)18世紀初:初現
限制王權任免官吏
(3)1855年:文官委員會;書面考試制度
(4)1870年:最終確立
(1)經濟:
(2)政治 :
(3)思想:
(4)歷史傳統:書面考試在英國較早出現。
(5)催化劑:克里米亞戰爭暴露政府諸多問題。
(6)外部:科舉制的影響
工業革命在英國最早開展和完成,工業革命推動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經過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較早建立起民主制度。
啟蒙運動興起于英國,啟蒙思想傳播。
政黨分肥制:1881年,因分官不均,新任總統加菲爾德被刺殺。
文官制度:1883年,美國國會通過由議員彭德爾頓提出的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史稱《彭德爾頓法》),建立了美國的文官制度。
1946年,法國頒布了統一的公務員法,開始將文官的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
1949年,聯邦德國制定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對帝國官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950年又頒布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公務員法》,形成比較完整的現代文官制度。
1947年,日本通過了《國家公務員法》,其主要內容有文官實行公開考試,擇優錄取,實行功績制等。
2、文官制度的推廣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5-13世紀
(中世紀)
莊園是基本治理單位,封建主直接統治人民
(莊園法庭)
無專門官員
14-17世紀
民族國家興起,國王任命親信擔任政府官員,西方文官制度的萌芽
賜官制度
17-18世紀
重要官員由議會任免,一般官員由國王和貴族控制的樞密院任免
個人贍徇制
19世紀后
資產階級政黨制度日益成熟,執政黨把政府職位分配給黨內同僚
政黨分肥制
1870年
重要職位需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文官制度最終確立(英)
文官制度
演變趨勢:從忠于個人到忠于政黨;從貴族化漸趨平民化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和影響
【思考】結合材料及教材P36,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熱點?
材料1:
各種錄用考試都要以公告通知公開進行,公告必須寫明招考的職務、責任、待遇、資格、考試科目及時間地點,成績張榜公布,并通知本人;
所有公民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狀況等而受歧視,主要以“品行”和“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標準;
文官的錄用主要是按考試成績,并參考個人資歷、學歷、品德和健康狀況來鑒別優劣 , 擇優錄用。
——姚琦《略論西方主要國家文官考試制度》
(1)公開考試,擇優錄用
凡是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公民,都可以參加文官考試,成績優異者得到錄用
材料2:
任何公務人員不因此而承擔向政治基金會捐款的義務,也不因此承擔提供政治服務的義務。他們不因拒絕上述捐獻和服務而受到歧視。
任何公務人員都沒有權利利用職權或個人影響去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
——《美國文官法》(1883年1月)
(2)政治中立,服從領導
文官要資產階級各政黨之間嚴格保持中立,不得參與政治活動。文官必須忠實執行政務官制定的政策,在政務官領導下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1.特點
材料3:
《彭德爾頓法》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把聯邦政府官員分成兩個集團—職業文官與政治官員集團……劃入職業文官行列的行政官員不再是由總統或是部門長官任命,也不再與政治家的選舉或任命共進退,而是終身任職。
——Pendleton Act of 1883[R].Basic Documents of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1776-1950 [M].
材料4:
通過建立適當的考試系統,選拔能干的人才從事公共服務。成績突出的公共服務人員可以得到晉升,能夠勝任工作的人員可以得到最高獎勵,以此鼓勵公共服務人員勤勉的工作態度和進取心。
——《關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報告》(1854年)
(3)職務常任,論功晉升
文官只要沒有嚴重過錯,可任職到退休;文官可根據工作成績得到晉升或懲罰。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和影響
【思考】結合材料及教材P36,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熱點?
1.特點
用法律的形式禁止文官參加某些政治活動和經濟活動,使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以減少和避免政黨更迭造成的政策中斷以及行政工作效率下降。
在文官制度建立以前,西方各國基本上沒有對官吏的考核制度,而官員的工作沒有客觀的衡量標準,文官制度建立后實行嚴格的功績制,對于文官的工作態度,工作成績,工作能力,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進行考核,鼓勵文官勤奮工作,提高行政效率。
(4)嚴格考核,獎罰分明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和影響
【思考】結合材料及教材P36,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熱點?
1.特點
西方各國對文官普遍具有嚴格的紀律要求,例如要求文官必須忠于國家,忠于政府,嚴守國家機密,不得參與任何商業性的盈利活動等等。與此同時,各國都有比較完備的關于文官的法律、法規,對文官的身份、地位、權利和義務做出了十分詳備的規定。
(5)官紀嚴明,待遇優厚
(6)職務常任、論功晉升
常任制是指,文官一經錄用,就實行“無過失不受免職處分”的規定。并依法享受較優厚的工資福利和退休金待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資本主義社會中難得的“鐵飯碗”。
英國文官的退休和晉級制度
歷史縱橫
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逐步建立了文官退休制度,解除了文官的后顧之憂,英國還建立了統一的文官等級制度,不同等級的文官可以根據工具和智力得到晉升。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和影響
【思考】結合材料及教材P36,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熱點?
1.特點
【情景模擬】約翰是一名立志成為優秀高級文官的畢業大學生。在遵循文官制度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建議嗎?為什么這么建議?
認真備考
阿諛奉承
公開支持A黨
不站隊不參與
咸魚混日子
勤奮努力
高級文官
公開考試
擇優錄用
政治中立
工作隱名
職務常任
論功晉升
兩官分途:政府官員分為政務官與事務官。政務官與內閣共進退;事務官(文官)負責具體事務,長期任職。文官有志進入政界,則必須辭去文官職務(常務次官為文官)。
小故事:首相帕麥斯頓薦舉一個親信參加文官考試,結果落選。英國文官委員會依法辦事,不但拒絕了首相的“私下關照”,甚至不準其索取試卷回家查看。
新制
新特點
英國文官制度的這種純粹的職業性還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實行不同制度的國家妒忌的——它能讓政府在交替過程中產生的脫節減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通過英國文官考試,女性可以通過公開競爭考試獲得文官職位,有了固定收入,這就大大提高了女性的工作熱情和家庭地位,為女權主義者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曹永勝、王錚《近年來英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的改革和發展》
現如今,中國的公務員制度也在吸收中國傳統人事制度合理成分和借鑒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礎上得以基本確立,并于2005年頒布《公務員法》,反觀我國現行的公務員制度,不僅具有與西方接軌的共性一面,還具有自身不同于西方的個性之處。 ——楊延昭《中國公務員制度與西方文官制度比較研究》
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帶來的影響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和影響
【問題探究】P38
資產階級議會制的國家的全部歷史表明,資產階級立憲國家的歷史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換部長意義極小,因為實際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龐大的官吏隊伍手中。這支官吏隊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識,同地主和資產階級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們。這支隊伍被資產階級關系的氣氛所籠罩,他們呼吸的就是這種空氣,他們凝固了,變硬了,僵化了,擺脫不了這種空氣,他們的恩想、感情、行為不能不是老樣子的。對上司畢恭畢敬的習氣和某些“公”務特權把他們拴住了,通過股票和銀行,這支隊伍的上層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資本的奴才,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響的傳播者。
——[蘇]列寧《革命的一個根本問題》,《列寧全集》 第三十二卷
局限性:
①容易滋生官僚習氣和僵化現象;
②文官人數急劇膨脹,大大增加了國家財政負擔;
③文官層次越來越多,工作項目層層報批,推諉扯皮,出現爭權奪利現象,影響工作效率。
本質:為資產階級服務
探究:探究西方文官制度與中國古代科舉制的異同點
從歷史淵源上講,現時代的公務員制度早在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發展雛形,但是由于受到政治體制和歷史發展階段的局限,這一體現“公平,公正”原則的選拔人才制度在為中國封建王朝選拔大量優秀人才的同時卻日趨沒落……與之相反,大洋彼岸的歐美各國卻在吸收中國科舉制精華內核的基礎之上以制度法令的形式得以確立,并伴隨時代的發展不斷革新和完善。
—楊延昭《中國公務員制度與西方文官制度比較研究》
中國科舉制考試內容 最初為綜合性考試,雖著重強調儒家經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學和政治時事等。漸漸地,這些考試集中于文體和儒家正統觀念。
西方文官制度考試內容 分為必考科目和選考科目兩種: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語、現代或基礎經濟、普通科學、輔助文字等5門;選考科目有文學、歷史、哲學、經濟、法律、政治、數學和自然科學等11門,任選6門。
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與發展之路帶來什么啟示?
人才是國家寶貴財富,要重視人才培養,公平公正地選拔高素質人才
切實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考核,打造廉潔高效政府
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科舉制合理內核)
任何制度構建都不能一勞永逸,必須立足國情、善于學習、與時俱進,不斷革新完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積極性:
①規范了西方國家政府行政部門事務官員的選用和管理,實現了政治和管理的分離
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促進了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地位、推動女權運動的興起
④為世界其他各國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鑒
⑤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⑥促進了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和影響
2.影響
西方的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西方文官制度
的特點和影響
制度演變:無專官→恩賜官爵制→個人恩惠制→政黨分肥制
演變趨勢:從忠于個人到忠于政黨;從貴族化漸趨平民化
歷史淵源:傳統選官制度存在弊端
經濟因素: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
外部借鑒: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影響
社會因素:人們參政意愿的高漲
背景
英國率先建立:政務官和事務官;1870年最終確立
擴展:1883年,美國;二戰后,法國、德國、日本等
特點:公平考試擇優;政治中立;執行政務官政策;職務常任;憑功晉升
影響
積極性
局限性:影響政府工作效率;容易滋生官僚主義;增加國家財政負擔
規范了西方國家行政部門事務官的選用和管理,實行了政治和管理分離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促進了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課堂小結
1.C【詳解】:據材料“英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對政府職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也加大了政府工作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展,社會轉型,政府職能需要作出改變,相應的文官制度也需要逐步建立起來,因此文官制度的形成與工業革命的開展有關,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文官制度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而不是選官制度的弊端,排除B項;材料并未提及官僚隊伍膨脹,排除D項。故選C項。
1、19世紀50年代,英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對政府職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也加大了政府工作量,這使得政府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專業,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員管理這些新老產業。這表明( )
A.文官制度推動了英國經濟發展
B.英國官員選用制度存在弊端
C.經濟發展催生英國文官制度
D.官僚隊伍膨脹降低了行政效率
對點訓練
2:1881年7月2日,美國總統加菲爾德被沒有獲得滿意官職的黨內支持者暗殺。副總統阿瑟就任美國總統。為避免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阿瑟總統的改革措施是(  )
A.加強對總統的安保工作 B.禁止任命本黨人員擔任要職
C.廢除黑人奴隸制 D.實施量才錄用的文官制度
1.D【詳解】加菲爾德被刺殺身亡的主要原因不是當時的安保措施不得力,而是“政黨分肥制”的弊端,解決該問題的辦法是實行文官制度,穩定公務員隊伍,A項錯誤,D項正確。B、C兩項與題意不符。
3. 18世紀,歐美內閣制、政黨制形成以后,執政黨把官職分給黨內同僚,一旦內閣重組或執政黨更換,就需更換幾乎所有的政府官僚。由于政黨更迭頻繁,這就導致政府官僚頻繁更換,政府腐敗泛濫。這說明,歐美國家( )
A.資本主義民主遇到瓶頸 B.實行多黨制不合實際
C.急需進行官員制度改革 D.具備了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
3.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因為政黨更迭,需要大量更換官僚,政府腐敗,所以面對這種情況急需要對官員制度進行改革,故選C項;材料與資本主義民主無關,排除A項;多黨制符合實際,但在官員選任上有不足,排除B項;材料與社會主義革命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4.有學者指出,在西方多黨選舉制度下,由于不同政黨的存在,整個國家的政治人才被政黨切割成幾個部分,并隨政黨共進退。一黨獲勝,哪怕原來的政務官再有能力,也需統統大換血。這揭示出西方政黨政治( )
A.導致了政治人才的匱乏 B.實現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
C.影響了國家治理的質量 D.擴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間
4.C【詳解】:A.材料體現的是多黨制度下政黨對政治人才的爭奪和政治人才的閑置,而不是政治人才缺乏。B.多黨制下,不同黨派秉承不同的政治理念,體現出政治理念的多元性,材料主旨不符。C.材料顯示西方多黨制,選舉造成政治人才政黨化和閑置,這不利于政治人才的整合和作用的發揮,影響到國家治理的質量。D.不同政黨的政治人才隨政黨共進退,非政黨政治人才無法參與國家管理,縮小了政治人才的空間。
5:188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美國文官法》。根據這個法案,美國政府形成了“兩官分途”,政府官員分為具有黨派立場的政治官員和不受黨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務性官員,后者在美國政府中所占比例一開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達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國政府“兩官分途”的形成(  )
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響 B.緩和了兩黨之間的矛盾沖突
C.保證了公共行政的穩定性 D.加強了聯邦政府的行政權力
5.C【詳解】:根據題干材料“政府官員分為具有黨派立場的政治官員和不受黨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務性官員……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兩黨制的發展與政府事務的復雜,美國采用常任文官制,確保在兩黨競選中,國家事務能夠正常運行,故選C項;文官制度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水平,鞏固了統治,而非削弱精英政治的影響,排除A項;文官制度下,文官不參與兩黨之間的競選,排除B項;題干材料強調的是文官制度確保公共行政穩定進行,而非強調加強聯邦政府的行政權力,排除D項。
6.B【詳解】: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883年、1897年。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世紀后期美國建立文官制度,保障文官的中立性,不受黨派活動的影響和文官的合法權益,從而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B項正確;材料是保障文官的中立性,而不是保障政府官員的清正廉潔、沒有擴大文官的職權,排除A、D項;材料是保障文官的中立性,與工作效率無關,排除C項。故選B項。
6、1883年,美國出臺的《彭德爾頓法》規定文官須經考試擇優錄取,總統也不得因為文官拒絕從事政黨活動而對其免職。1897年麥克金萊總統發布命令,規定凡經考試錄用的文官被免職,有權見到書面理由,并可對此進行辯解,否則不能被撤換。這些舉措( )
A.保障政府官員清正廉潔 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
C.降低了政府的辦事效率 D.擴大了政府文官的職權
7.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主要有考試錄用、常任、政治中立。材料反映20世紀80年代英國白金漢宮的文官多數由首相及其大臣根據他們的政治傾向任命,說明了英國政府背離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則,A項正確;材料反映英國文官政治的發展情況,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英國政府背離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則,未涉及官員選用分離,排除C項;材料反映英國政府背離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則,與科技革命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7、自20世紀80年代初到1987年,英國白金漢宮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多數由首相撒切爾夫人與其大臣根據他們的政治傾向任命的。這表明,當時英國( )
A.政府背離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則 B.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出現新變化
C.行政部門實現了官員選用分離 D.文官制度受到科技革命的沖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加查县| 湘阴县| 呼玛县| 长宁县| 广宁县| 东莞市| 明光市| 元谋县| 原阳县| 繁峙县| 岑巩县| 竹北市| 绥滨县| 普格县| 阿拉尔市| 沂南县| 宾川县| 庆阳市| 瓦房店市| 逊克县| 拉萨市| 鹤壁市| 宁乡县| 三江| 肇东市| 张北县| 屏南县| 玛多县| 肇东市| 奈曼旗| 焉耆| 舟曲县| 且末县| 泰顺县| 拜城县| 博湖县| 革吉县| 大足县| 邵武市| 南丹县| 辰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