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歷史上的疫病與醫學成就重難點:重點: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與影響。難點:了解中醫藥的主要成就和西醫在中國的傳播、發展過程。1古埃及唐明1928中華人民共和國《本草綱目》明末鼠疫牛痘接種法天花席卷尼羅河沿岸17世紀中國西方扁鵲四診法戰國6世紀歐洲黑死病地中海沿岸爆發鼠疫18C晚期屠呦呦團隊分離出青蒿素“麻沸散”《傷寒雜病論》東漢14世紀《千金方》《唐本草》《心血運動論》費萊明發明青霉素一、歷史上的疫病1.疫病的概念疫病指由細菌、病毒等強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體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人類飽受疫病的折磨。“疫病”≠“疾病”疾病:各種病的總稱。吳有性提出新的傳染病原“癘氣”致病的學說,更接近近現代的認識,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性。“疫者,民皆病也。”——許慎《說文解字》“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明吳有性《溫疫論》2.重大疫病表現(1)天花①概念: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傳染性強,因為感染者最后會在臉上留下永久性的瘢痕,俗稱麻子,故而得名天花。其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和繁殖能力,感染患者通常在3到5天內就會死亡。病人去世以后,病毒依然能存活數月之久。致死5億多人至今保持最高紀錄,有“古代的瘟疫之王”。②爆發a.古埃及時期,天花席卷尼羅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他的木乃伊面部就有天花瘢痕。b.18世紀,歐洲天花肆虐,俄國彼得二世、法國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c.中國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得過天花。d.被天花傳染的普通百姓不計其數。彼得二世11歲登基,1729年14歲死于天花路易十五(1774年死于天花)順治帝為避天花曾長期不上朝,但偏偏天花卻“愛”上了他,致使其沒活滿24歲。順治有十四個兒女,其中四個皇子、五個皇女都死于天花,第三子玄燁得過天花,獲得免疫力,被立為皇位繼承人,是為康熙皇帝。(2)鼠疫(黑死病)①概念:是一種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大規模嚙齒動物流行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患者會出現高熱、咳嗽、呼吸困難、出血,以及其他嚴重毒血癥狀,在面部、腋下、腹股溝長出大腫塊,并且皮膚會出現黑斑,大多會在感染48小時內死去。②爆發a.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伯羅奔尼撒戰爭前期,雅典突然爆發嚴重的鼠疫,死亡軍民人數在一半以上,雅典將軍伯里克利也未能幸免。《雅典大瘟疫》油畫希臘著名的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當時這樣描述這場恐怖的瘟疫“人像羊群一樣死去”。b.6世紀,地中海沿岸爆發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國人口銳減一半。拜占庭歷史學家普羅柯比:“拜占庭城的瘟疫流行了4個月時間,其傳染最強烈的階段持續了大約3個月。后來,死亡總人數高達每天5000人,最多時甚至達到每天10000人或更多。”它使正常的食物生產與供給體系受到破壞,重創了帝國經濟和帝國軍隊,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的居民死亡。此后它還繼續肆虐了半個世紀,直到1/4的羅馬人口死亡。這次鼠疫使東羅馬帝國元氣大傷,走向崩潰。而且對拜占庭帝國、地中海、歐洲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c.14世紀時,歐洲鼠疫大流行,由于患者身上出現眾多黑斑,故被稱為“黑死病”。“鳥嘴醫生”:黑死病橫行歐洲,當時的醫生為“了杜絕感染,身穿泡過蠟的亞麻或帆布衫,頭頂戴著黑帽,戴上可過濾空氣、狀如鳥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護著,手著白手套,持一木棍,用來掀開病患的被單或衣物或指揮病人如何療病。黑死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死亡恐懼促使人們把目光由來世投向現世,推動人們對人生問題的深入思考,反思自身既定的生存方式。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文主義的興起。中世紀鳥嘴醫生d.中國明朝末年鼠疫橫行,明軍、大順軍及大量民眾染病,患病者發高燒,脖子腫大,大批患者死亡。e.1910-1911年東北鼠疫流行1642年,大明崇禎15年,全國瘟疫橫行,十戶九死 。南北直隸、山東、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間益盛,"一巷百余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僅存者"。醫生們都用傷寒法治療,毫無效果。吳又可(吳有性)親歷了每次疫情,積累了豐富的資料,推究病源,潛心研究,依據經驗所得,撰寫成了全新的《溫疫論》一書,開我國傳染病學研究之先河。他以畢生的治疫經驗和體會,大膽提出"癘氣"致病之學說,在世界醫傳染病學史上也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因此贏得后人的廣泛尊重。伍連德,馬來西亞華僑,公共衛生學家,醫學博士,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3.其它疫病(1)黃熱病:17世紀暴發于墨西哥的黃熱病,在美洲、非洲與歐洲流行,肆虐兩個世紀。(2)斑疹傷寒:20世紀早期,斑疹傷寒在俄國和波蘭大流行,造成數百萬人死亡。(3)西班牙大流感:1918-1919年,全球大爆發大流感,死亡人口在2000萬人以上。1937年南美微生物學家馬克斯·泰勒獲得黃熱病疫苗并因此獲得諾貝爾獎。它是人類歷史上致命的傳染病,其名字的由來并不是因為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百萬人感染,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經造成全世界約5億人感染。導致2500萬-1億人死亡。而當時的世界總人口不過17億人左右。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疫病始終伴隨著人類歷史而存在。據《中國疫病史鑒》記載,自西漢以來的兩千多年里,中國先后發生過352次重大流行疫病。那中國兩千多年時間,平均多久會爆發一次瘟疫呢,答案是六年一次。在古代醫療水平下,瘟疫爆發后,人們大都只能等死。疫病的特點(1)頻繁性、周期性。(2)時空分布不均衡。(3)突發性、持續性。(4)危害大、范圍廣。(5)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原因(1)政治:政府腐敗,戰亂動蕩。(2)疫病:瘟疫自身傳染性強。(3)社會:傳播地區人口密集。(4)災害:氣候導致的災害。(5)醫學:公共衛生條件差。4.疫病的影響(1)消極①直接:疫病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巨大威脅。②經濟:勞動力短缺,生產停滯,經濟衰退。黑死病流行了3個世紀,歐洲人口死亡過半、導致勞動力短缺,生產停滯,歐洲許多地方發生嚴重饑荒。在中世紀以前,這些數字是無法確知的,但僅在1351年黑死病消退時,已有大約3000萬歐洲人死亡,1/4到1/3的人被消滅。據估計,這一時期倫敦原有的6萬居民損失了35000人。——魏健《改變人類社會的20種瘟疫》(黑死病導致)大批官員死亡,使公共治安、法庭審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都陷入癱瘓狀態中。另一方面,幸存的普通民眾也在絕望中轉向了狂飲暴食和悠意縱欲。毀壞勞動成果,謀財害命、欺騙、通奸、盜竊,已成通常之事。——選自張緒山:《14世紀歐洲的黑死病及其對社會的影響》③政治:社會秩序混亂,政局動蕩,國家衰落,影響政治走向。a.古希臘伯羅奔尼撒戰爭前期,雅典突然爆發嚴重的鼠疫,死亡軍民人數在一半以上,雅典將軍伯里克利也未能幸免,雅典政治的走向明顯轉變。b.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巴比倫身染疫病而亡,他一手建立的亞歷山大帝國隨之土崩瓦解。伯羅奔尼撒戰爭是雅典與斯巴達之間的一場戰爭。公元前404年,雅典突如其來的瘟疫至少使1/3到2/3的雅典人死亡,包括雅典著名的將軍伯里克利,最終斯巴達獲得勝利。雅典民主政治也就此衰落。——《全球通史》馬其頓王國、托勒密王國(末代女王克婁奧帕特)、塞琉古王國/條支,后安息/帕提亞王國c.中國明朝末年鼠疫橫行,明軍、大順軍及大量民眾染病,患病者發高燒,脖子腫大,大批患者死亡。d.17世紀暴發于墨西哥的黃熱病,在美洲、非洲與歐洲流行,肆虐兩個世紀。這些疫病給歷史發展造成一定影響。中國13世紀以來鼠疫就十分頻繁,而崇禎年間格外嚴重,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和流離失所。與此同時崇禎還面臨著小冰河期氣候帶來的干旱減產、農民起義、女真入侵,這些因素一起鑄成了明末的死局--任何人都無法解開的死局。——曹樹基、李玉尚《鼠疫:戰爭與和平中國的環境與社會變遷(1230-1960年)》一書指出奴隸貿易、海地革命、美西戰爭、巴拿馬運河④思想:帶來精神沖擊,出現信仰危機。⑤軍事:削弱軍隊戰斗力,影響戰爭局勢。(2)積極①思想:促進新思想的醞釀與傳播(文藝復興)。②醫學:客觀上推動了醫療和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③政治:促進民族國家的形成。這場瘟疫極大地沖擊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使教會失去了精神上的權威,失去了人們的支持。許多人的信仰發生了動搖和變化,人們把目光從對天國的期許中轉向了對現世的關注。……一些具有推動意義的新思想得以醞釀和傳播,促使中世紀向近現代社會發展。瘟疫——改變人類歷史走向:雅典瘟疫——民主政治由盛轉衰;亞歷山大在巴比倫身染疾病而亡,他一手建立的亞歷山大帝國隨之土崩瓦解;明末鼠疫——明朝滅亡;黑死病——歐洲人信仰動搖,把目光從對天國的期許轉向對現世的關注;天花——印第安人滅絕的元兇;西班牙大流感——一戰休止符。5.抗疫措施(1)古代①重視公共衛生在與疫病的斗爭中,古人逐漸重視公共衛生與疫病的防治。a.古羅馬非常注意公共衛生,把修建飲水道、下水道當作重要工程。b.中國古代不少地方官,在任期間組織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災之后,及時掩埋尸體,發放藥物,采取各種方法預防疫病。古羅馬公共水道系統漢長安城直城門南門道地下3米處發現的巨型排水涵洞“舊有豫章溝……民病途潦。公曰溝洫不通……疫癘所由生也。亟命疏浚,民得爽塏以居。”—— 《朱文公文集》②重視防治疫病的方法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大量防治疫病的方法。a.東晉葛洪所著《肘后備急方》記載了青蒿對瘧疾的治療作用。b.中國古人為了防治天花,發明了人痘接種。人痘接種法在明朝中期廣泛使用,后來傳到歐洲葛洪《肘后備急方》我國在16世紀時就已經發明了人痘接種法,它同四大發明一樣,是中國人民對人類的偉大貢獻。③建立救治機構古人已經建立疫病的救治機構。a.西漢后期,政府對疫病患者進行隔離,“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b.隋唐時期,寺廟病坊也收治病人。c.古羅馬時期的醫院也收治疫病患者。宋代安樂坊唐代寺廟病坊和養病坊漢代“病遷坊”隔離麻風病人(2)近代近代醫學的就進步,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傳播。①18世紀晚期,英國醫生詹納發明牛痘接種法,使天花的發病率大大降低。②19世紀,細胞與細菌學說發展迅速。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創立的巴氏滅菌法,被廣泛應用到醫學領域。③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改變了人類對細菌傳染束手無策的狀態。英國醫生詹納1796年試用牛痘預防天花,獲得成功。人類最終消滅天花。巴斯德創立的巴氏滅菌法及1885年研制出狂犬病疫苗,戰勝狂犬病,是他對人類的重大貢獻。弗萊明發現的青霉素思考點:古人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鑒?①公共衛生觀念:采取清理污水、 隔離患者以及掩埋尸體等措施②建立疫病救助機構:隔離病患,減少傳播,符合現代科學③利用中醫藥探索治療疫病的方法:對治療天花、瘧疾、等疫病形成一定的經驗④推廣接種防疫:頒布醫方,群防群治⑤政府設立醫局:管理疫情發生后的派發醫藥和救治工作⑥減免賦稅,賑災救濟:使得百姓得以維持生計巴氏滅菌法(pasteurization),亦稱低溫消毒法,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的低溫殺菌法,是一種利用較低的溫度既可殺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營養物質風味不變的消毒法,常常被廣義地用于定義需要殺死各種病原菌的熱處理方法。二戰宣傳畫:感謝青霉素,傷兵可以安然回家。二、中醫藥的成就1.中醫理論體系和臨床診療源遠流長的中醫藥學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不僅有著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而且臨床診斷治療經驗豐富。(1)戰國時期:扁鵲已經用望、聞、問、切四診法進行診斷。(2)戰國至西漢:成書于戰國至西漢間的《黃帝內經》,總結了先秦、秦漢時期大量的醫家經驗,以陰陽五行學說解釋人體的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闡明人與自然的有機聯系,是一部重要中醫基礎理論著作。(3)東漢晚期①名醫華佗精通外科手術,創制了麻醉藥“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戲”。②醫學家張仲景因族人大量死于傷寒,立志從醫,積累臨床經驗,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提出辯證施治的原則,著成《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4)唐朝:醫學家孫思邈總結前代經驗,著成臨床百科全書《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稱為“藥王”。2.方法:針灸針灸在中醫治療中發揮很大作用。它建立在經絡學說基礎上,治療效果顯著,簡單經濟,受中國人的歡迎,也被世界許多其他國家所接受。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灸以針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針法是用金屬制成的針,刺入人體一定的穴位,運用手法,以調整營衛氣血;灸法是用艾絨搓成艾條或艾炷,點燃以溫灼穴位的皮膚表面,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的目的。銅人系青年裸體式,長短大小與真人同,體內裝配五臟六腑,與真人生理結構一致,四肢及內臟均可拼拆。外表刻有三百五十四個穴位(據王惟一專著《銅人腧穴針灸圖》),旁用金字標明穴位名稱。奉宋仁宗旨令,一個針灸銅人置宮中,供鑒賞;一個送醫官院,作為針灸教學模型和測試醫學生及醫人針灸能力的工具。3.中藥學成就數量巨大的中藥典籍,反映了中國古代醫藥學家對藥物性能功用的認識。(1)唐朝:《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2)明朝:李時珍總結千百年來中藥學的經驗,著成《本草綱目》。這部著作集中藥學知識之大成,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談談對《本草綱目》體例特點的認識。(1)全書框架一目了然。(2)體例完備,大綱、條目、解釋、辨誤、圖像、功用全面。(3)重視前代醫學家的研究成果。(4)作者深入臨床實踐,辨析真偽,裨補缺漏。中國古代中醫藥學的特征(1)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重視經驗積累與總結,臨床經驗豐富(3)強調整體觀,辨證施治,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4)在用藥上以草藥為主,講究藥食同源,注重養生(5)人才輩出,成果顯著,影響深遠。4.現代中國的中醫藥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醫藥事業換發了新的生機。(1)創新:在中西醫結合方針指導下,新老中西醫團結合作,不斷總結臨床經驗,使得中醫藥治療水平取得長足進步。(2)傳承①全國廣泛設立中醫院與中醫院校,掀起學習研究中醫的高潮。②中醫藥工作者不斷整理中醫典籍,挖掘秘方驗方,開發中成藥制劑。學科類別 學科名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中醫脾胃病學、中醫腎病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眼科學、中醫急診學、中醫肛腸病學、中醫護理學、針灸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脾胃病科、肛腸科、腎病科、護理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 脾胃病科、針灸科、耳鼻喉科、肛腸科、腎病科、急診科、護理學、康復科河北省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中醫診斷學河北省一流學科建設項目 中醫診斷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藥學河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醫診斷學、中西醫結合基礎、針灸學、中藥分析學、中藥炮制學、中醫文獻學河北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臨床中藥學、藥用植物學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 骨傷科、皮膚科、心血管科、治未病科、肺病科(3)成就①屠呦呦等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受到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關于青蒿抗瘧記載的啟發,從青蒿中分離出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對人類防治瘧疾發揮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②21世紀以來,中醫藥蓬勃發展,走向世界。當年我面臨研究困境時,又重新溫習中醫古籍,進一步思考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有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截瘧記載。這使我聯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溫,由此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方法。……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屠呦呦諾貝爾獎獲獎演講第十六屆世界中醫藥大會在匈牙利召開三、西醫在中國的傳播1.西醫發展概況近代以來,西醫以化學、生物學、物理學等實驗科學為依托,借助精密儀器及數據分析,在解剖學、診斷學、藥學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西醫的概念它是近代西方學者在否定并且摒棄了古希臘醫學之后,以還原論觀點來研究人體的生理現象與病理現象的過程中,所發展出來的一門以解剖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為基礎學科的全新的醫學體系。依托:化學、生物學、物理學等實驗科學借助:精密儀器+數據分析成就:解剖學、診斷學、藥學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2.成就(1)17世紀,英國生理學家威廉·哈維著成《心血運動論》,揭示了血液循環規律。(2)荷蘭人列文虎克手工磨制的顯微鏡,對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進行了細致觀察。(3)19世紀,人們將生理與臨床結合起來,探索各種藥物的功能和作用,創立了實驗藥理學。西醫特點:①通過嚴謹的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驗證藥物與醫療手段;②通過精密儀器、生物學、 化學、物理學推動醫學進步。3.西醫在中國的傳播(1)明末清初,西醫傳入中國,但影響有限。(2)鴉片戰爭后迅速傳播①鴉片戰爭后,西式醫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來。這些醫院分科完備,技術先進。醫生憑借醫療設備,對各種疾病作出診斷,廣受歡迎。牛痘接種法、麻醉術、放射技術以及其他近代西醫成就陸續引入中國。②隨后,西醫院校也建立起來。它們把教學、科研與臨床結合在一起,培養了相當數量的西醫人才。澳門白馬行醫院舊址創辦于1569年,是中國第一家西式醫院1906年的湘雅醫院,是美國雅禮協會在中國大地最早建立的西醫院之一北京協和醫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創辦4.引入西方公共衛生措施(1)西醫憑借特有的消毒、化驗等手段,積極采取措施預防傳染病、隔離傳染源、治療感染者、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對人們的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2)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借鑒了西方的公共衛生措施,推廣自來水、改善食品衛生狀況、處理垃圾與糞便等,中國公共衛生事業初步發展起來。近代西醫傳入中國產生的影響①推動醫療技術的進步,改善國人健康狀況②推動醫療機構的近代化(西式醫院建立)③推動醫療技術的科學化(牛痘接種法、麻醉術、放射技術等引入)④推動公共衛生觀念的形成和公共衛生事業的進步(自來水、食品衛生)19世紀中葉以后,西醫在中國日益廣泛而深入地傳播開來。許多傳教士在華行醫、建立醫院、開辦醫學校、翻譯醫學書籍和出版醫學刊物。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開始官派留學生,1872—1875年選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學,其中有5人從事醫學工作。明治維新后日本西醫發展很快,不少中國留學生在日本間接吸收了西醫知識。19世紀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員和洋務人士(如榮祿、李鴻章等)體驗到了西醫的功效,就帶頭或動員富商捐資教會醫院,各地受醫人數大為增加。20世紀初,中醫人士開始自發地學習西醫,西醫影響逐漸超過了中醫。——郭劍波《論近代“西醫東漸”的途徑與反響》課堂總結歷史上的疫病與醫學成就歷史上的疫病中醫藥的成就疫病的概念重大疫病表現其它疫病疫病的影響抗疫措施中醫理論體系和臨床診療方法:針灸中藥學成就現代中國的中醫藥成就西醫在中國的傳播西醫發展概況成就西醫在中國的傳播引入西方公共衛生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