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調研七年級歷史試題(總分 100 分 考試時間 60 分鐘)注意事項:1.本試題分第 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第 Ⅰ卷為選擇題,50 分;第Ⅱ卷為非選擇題, 50 分;共 100 分。2.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號和準考證號按要求填寫在答題卡及試卷的相應位置。3.第 Ⅰ卷每題選出答案后,都必須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ABCD) 涂黑,如需改動,必須先用橡皮擦干凈,再改涂其它答案。4.第Ⅱ卷必需用 0.5 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到答題卡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域,不得超出 預留范圍。5.切記不要直接在試卷上答題。第 Ⅰ卷(選擇題 共 50 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1.“喜馬拉雅山再高也有頂,雅魯藏布江再長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邊,共產 黨來了苦變甜?!备柙~反映的事件是 ( )A.新政協召開 B.新中國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西藏自治區成立2.羅伯特 ·奧古斯德在《有限戰爭》中寫道:“當變成第一個在重要戰役中取得打敗 西方軍隊勝利的國家時,似乎一夜之間,中國便躍進為世界強國之列。”這說明抗美援朝 戰爭 ( )A.打破了美國的封鎖包圍 B.提升了中國軍隊的戰斗力C.動搖了美國的霸權地位 D.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3.1954 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憲法規定,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政務院C.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D.國務院4.1954 年至 1956 年底,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的改造實現了和平過渡,主要得益于 ( )A.集體化道路 B.合作化運動 C.贖買政策 D.沒收手段5.下圖是 1956 年我國公私經濟成分比重統計圖。據此可知,我國進入了 ( )A.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6.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成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良好開端, 主要是因為中共“八大 ”( )A.選舉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 B.正確分析了當時國內主要矛盾C.提出了社會主義總路線 D.決定開展文化大革命7.下圖是 1952—1965 年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示意圖(GDP 指數以 1952 年為 100)。其 中,1962—1965 年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的原因是 ( )A.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 B.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C.國民經濟八字方針的實施 D.冤假錯案的平反8.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污蔑為“叛徒、內奸、工賊 ”,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文化大 革命 ”中最大的冤案。這表明“文化大革命 ”時期 ( )A.民主與法制被肆意踐踏 B.國內階級斗爭形勢嚴峻C.國民經濟建設遭受破壞 D.文化事業遭到嚴重摧殘9.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其中,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 ”的是 ( )A.王進喜 B.雷鋒 C.焦裕祿 D.袁隆平10.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的會議是 (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C.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11.下面年代尺中,②處的階段特征是 ( )A.政權鞏固 B.艱辛探索 C.改革開放 D.偉大復興12.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創造了“三天一層樓 ”的驚人奇跡,被稱為“深圳速度 ”。 這種現象的出現得益于 ( )A.經濟特區的建立 B.經濟開發區的建立C.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辟 D.沿海城市的開放13.我國的對外開放不斷推進,逐漸形成的格局為 ( )A.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B.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C.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D.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14.下列事件,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 新空間的是 ( )A.建立深圳經濟特區 B.開放東南沿海城市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設立上海浦東新區15.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中國夢必須走的“中國道路 ”是 ( )A.人民公社化道路 B.農業合作社道路C.工業現代化道路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6.“汲取了傳統中國‘從俗從宜 ’的治邊經驗,根據不同的習俗、文化、制度和歷 史狀態以形成多樣性的中央——地方關系,但這一制度不是歷史的復制,而是全新的創 造 ”。材料中的“這一制度 ”是 ( )A.民主協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特別行政區制度17.近 1 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 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 奇跡。這表明我國 ( )A.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 B.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C.已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18.有學者指出:鄧小平的政治原則的堅守與靈活的外交手段,……為世界提供了一 種用和平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爭端的成功范例。這里的“成功范例 ”是 ( )A.祖國大陸實現統一 B.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C.海峽兩岸實現“三通 ” D.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19.《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指出“持續推進兩岸應通盡通,不斷 提升兩岸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 ”。材料旨在( )A.加強海峽兩岸交流合作 B.保持臺海和平穩定C.打破海峽兩岸隔絕狀態 D.維護國家領土完整20.近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 ”等耳熟能詳的詞 語,被陸續寫進聯合國決議文件。這彰顯了 ( )A.中國奉行和平共處原則 B.中國道路堅持開拓創新C.中國科技引領世界發展 D.中國方案獲得國際認可21.人民海軍成立以來,從小艇到巨艦,從近岸到深藍,從單一兵種到諸軍兵種合成, 正向著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破浪遠航。這體現了人民海軍 ( )A.戰艦數量增加 B.現代化水平提高 C.出航距離更遠 D.已建成世界一流22.“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 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這表明 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平等互利外交C.不結盟外交 D.全方位多邊外交23.1971 年 10 月,第 26 屆聯合國大會以 76 票贊成、35 票反對、17 票棄權的壓倒性 多數通過了 2758 號決議。這一決議 ( )A.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表明中日關系開始走向正?;?br/>C.標志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促進了亞非會議的圓滿成功24.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科學家,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民族振興緊 密聯系在一起,“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打破了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新中 國的國防實力,鑄就了偉大的 ( )A.抗美援朝精神 B.鐵人精神 C.雷鋒精神 D.“兩彈一星 ”精神25.我們可以使用手機 APP 訂外賣,挑選各種美食;一個小小的遙控器,可以打開車 庫門、屋內燈光及家用電器;通過自動購票機輕松購車票等等。這說明 ( )A.人們衣著豐富多彩起來 B.人們飲食結構多元化C.科技發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 D.人們出行方式多樣化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 50 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4 小題,第 26 題 12 分,第 27 題 14 分,第 28 題 12 分,第 29 題 12 分,共 50 分。26.(12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采取一系列措施,鞏固了新政權,并逐步建立 起了社會主義制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 從此站立起來了。 ……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 了。——摘編自毛澤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2分)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站立起 來了 ”的理解。(2 分)材料二 毛澤東主席曾告訴美國記者埃德加 ·斯諾:“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中 國;誰能夠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成立初期,為“解決土地問題……贏 得農民 ”采取的措施及實施的作用。(4 分)材料三(3)材料三反映了哪項重大措施?(2 分)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其基本完成的歷史 意義。(2 分)27.(14 分)我國的工業建設歷經艱辛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據統計,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重工業產值增長了210.7%,輕工業產值 增長了 83.3%,重工業、輕工業的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 25.4%、12.9%,輕工業和重工業 平均增長速度的比例為 1:1.97。——摘編自蕭國亮《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建設的特點及 影響。(4 分)材料二 1980 年,為適應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國務院決定對輕工業實行“六 個優先 ”的原則,即原材料、燃料、電力供應優先,基本建設優先,銀行貸款優先,交 通運輸優先等六個方面的優先。當年。我國輕工業總產值比 1979 年增長 18.4%。——摘自蕭國亮《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2)根據材料二,指出我國工業發展的側重點并簡要分析其原因。(4 分)材料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從 2012 年到2021年,工 業增加值從20.9 萬億元增長到37.3 萬億元;500 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 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 個工業中類、666 個工業 小類,成為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摘編自中國社科院《改革開放簡史》(3)根據材料三,概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發展的特點。(2 分)結合所學知識, 舉一例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采取的重大措施。(2分)(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國工業建設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2 分)28.(12 分)思想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根本保障。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78 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終于動搖了“文化大革命 ”“左 ”傾錯誤路 線,使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得以重新確立。循著這條思想路線,中共十一 屆三中全會才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摘編自孫海濤《中國改革開放戰略決策的歷史考察》(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確立的思想路線 及重要意義。(4 分)材料二 鄧小平南方談話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從根本上沖破了把計劃經濟 和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傳統思想束縛,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最 終確立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摘編自遲成勇《論鄧小平南方談話的歷史貢獻與時代價值》(2)根據材料二,概括鄧小平南方談話對改革開放的作用。(2分)結合所學知識, 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是哪次會議上提出的?(2分)材料三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 新成果。黨的十九大報告及經十九大修正后的《黨章》均列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王建平、周靜主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學習指導》(3)根據材料三,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哪些理論成果?(2 分)結 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些理論成果的認識。(2 分)29.(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頒布的法律文件(部分)時間 法律文件1949 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54 年 《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1984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5 年 《反分裂國家法》2020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1)從上述材料中分別找出起臨時憲法作用和確立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文件。 (4 分)(2)從上述材料中,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關聯的文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 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試論結合,條理清楚。8 分)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調研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1.C 2.D 3.A 4.C 5.B 6.B 7.C 8.A 9.C 10.B 11.B 12.A 13.D14.C 15.D 16.C 17.D 18.B 19.A 20.D 21.B 22.A 23.A 24.D 25.C二、非選擇題:26 題 12 分,27 題 14 分,28 題 12 分,29 題 12 分,共 50 分。26.(1)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成立);(2 分)理解: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2分)(2)措施:進行土地改革(或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 分)作用: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 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 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答出兩點, 符合題意即可,2 分)(3)措施:三大改造;(2 分)意義: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 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答出兩點, 符合題意即可,2 分)27.(1)特點:優先發展重工業;(2 分)影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分)(2)側重點:對輕工業發展給予政策傾斜;(2 分)原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平衡工業比例;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答出一點即可,2 分)(3)特點:新型工業化步伐加快:工業整體規模大;工業門類齊全等;(答出兩點即可, 2 分)措施:深入實施“一帶一路 ”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 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等。(答出一點即可,2 分)(4)原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 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答出兩點 即可,其它符合題意,言之成理也可,2 分)28.(1)路線: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2 分)意義: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 準;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2 分)(2)作用:從根本上沖破了傳統思想束縛,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最終確立奠定 了理論基礎;(2 分)會議:中共十四大。(2 分)(3)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思想;(2 分)認識:這些理論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旗幟;是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的根本指針;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等。(答出兩點即可,其它符合題意,言 之成理也可,2 分)29.(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2 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 分)七年級歷史答案 第 1 頁(共2 頁)(2)評分標準分值區間 擬定的觀點 材料運用與論述7—8 分 明確,有新意或有 思想深度 緊扣自己的觀點加以論述,運用材料中兩個或兩個以上 的史實,能夠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5—6 分 明確 能夠圍繞觀點論述,運用了材料中的史實,但不夠充分 或不夠典型,條理基本清楚3—4 分 不夠明確 有論述或說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論結合不充分0—2 分 沒有凝練出觀點 觀點、論述與材料無關,或僅僅重復材料中的史實【示例】觀點:法律文件的頒布是國家加強法制建設的重要表現。(2 分)1949 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 綱領》,它規定了新中國的國家性質,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這一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1954 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 國第一步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它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奠定 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的基礎;1984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進一步明確了民族區域自治制 度,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在維 護名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方面意義重大;2005 年,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體現了黨和政府和平統一的一 貫立場,表明了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2020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推 動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對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 ”制度體系,維護國 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確保香港長治久安和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由此可見,法律文件的頒布是國家加強法制建設的重要表現。(圍繞法律文件的頒布對國家加強法制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或意義論述,言之成理即可; 從法律文件是國家法制建設成就的集中體現、法制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等方面論述也 可,其它觀點,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也可,6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