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朱元璋**1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第12 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學習目標1.結合明朝政治體制的變化,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明朝時期封建專制的發展和制度創新。2.結合明朝對西藏和東北的治理,從“時空觀念”角度認識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3.了解東南沿海的抗倭斗爭和荷蘭、西班牙殖民者侵占臺灣等史實,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1644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康乾盛世1616年163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大金皇太極改國號大清1571年隆慶和議時空坐標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二. 明朝的中外交往的新變化三. 明朝邊防的新變化1.了解明朝封建專制的發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2.了解明朝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課標要求:目錄第12 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歷史檔案姓名::朱重八、朱國瑞性別:男民族:漢學歷:無文憑,秀才舉人進士統統不是,曾自學過職業:皇帝家庭出身:貧農。父親朱五四、母親陳氏,皆農民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還是我的主要經歷:1328 年-1344 年:放牛1344 年-1347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鐘1352 年-1368 年:起兵造反1368 年-1398 年:做皇帝明朝疆域圖時間:國都:疆域:1368年—1644年共計276年(十二帝)應天府(南京)15世紀前期遷都北京北控蒙古、西有西域、東北征服了女真族、西南方管轄西藏,并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明代極盛時國土面積約達一千萬平方公里。戶部禮部刑部中書省皇 帝皇 帝吏部工部兵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元朝中央官制明朝中央官制思考1:對比圖片,元朝至明朝中央機構最大的變化體現在哪兒?1、廢丞相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思考2: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有何影響?材料1: (胡惟庸)獨相數歲,生殺黜陟罰,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四方躁進之徒及功巨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遺金帛、名馬、玩好不可勝數。——《明史·胡惟庸傳》根本原因:相權過大,嚴重威脅皇權導火線:“胡惟庸”案件材料2:“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材料3:據統計,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處理奏章207件,411 事。影響: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大大加強了皇權。皇帝政務繁多,力不從心。材料3:明成祖在位時,選拔一些文官到皇宮內的文淵閣值班,充當秘書,從而形成“內閣”,其官員稱為某殿或某閣大學士。設內閣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1、廢丞相設內閣,作為常設的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內閣大學士擁有票擬權深得皇帝信任,權利很大,被比喻為宰相設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太祖成祖宣宗神宗(時期)1明內閣政治地位演變圖2、設內閣2341思考3:內閣首輔是不是宰相?票擬,替皇帝瀏覽百官奏章,草擬處理意見。批紅:用紅筆正式批復奏章。本來是皇帝職權,后由宦官掌握,導致宦官專權。一個常設的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內閣≠宰相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明朝中后期出現宦官專權的局面①司禮監獲得批紅權②宦官負責提督東廠,控制錦衣衛。◎錦衣衛腰牌及木印無論閣臣當政還是宦官弄權,其權力本質仍出自皇權,實質上都是專制皇權不斷加強的產物。3.宦官專權明朝皇帝擔心內閣變成事實上的宰相,威脅皇權,于是以司禮監的太監牽制內閣。萬歷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從憲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沒有召見大臣,這就使太監的權力越來越大。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明朝君主專制強化的其他表現:①廢除行省,設三司,使地方的權力分散。②改革科舉制:考試命題專取四書五經,寫作時必須遵循程朱理學的有關解釋,行文格式一律固定為“八股文”。③設立錦衣衛,東廠,西廠。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1351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攻占北京、明朝滅亡、清軍入關海禁政策鄭和下西洋(1405—1433年)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獲得澳門租住權明朝建立明朝滅亡15世紀末16世紀初新航路開辟1519—1522年麥哲倫第一次環球航行世界文明明朝(一)海禁與開禁材料八:永樂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時福建頻海居民,私載海舡,交通外國,因而為寇,郡縣以聞。遂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司防其出入。——《永樂實錄》卷二十七經濟:自然經濟處于主導地位,重農抑商政策影響政治:防止海內外敵對勢力勾結,確保海疆的穩定思想:傳統儒家思想保守落后,海洋觀念意識淡薄思考:實行海禁的原因?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一)海禁與開禁厲行海禁倭寇猖獗戚繼光等抗倭材料九:隆慶元年(1567),上諭“準販東、西二洋”。萬歷十七年(1589)規定,每年準往東、西洋的商船各44只,后不斷增加。 ——王天有、高壽仙著《明史:多重性格的時代》放松私人海外貿易限制明朝為防沿海軍閥余黨與海盜滋擾,實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斷,于是與倭寇連結為亂。政府遣戚繼光等人平倭,同時逐漸放松對民間海外貿易限制,沿海形勢逐漸穩定。材料表明當時A.東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 B.倭患隔斷了中外商品貿易C.政府失去對民間貿易的控制 D.政策轉變促成倭患的解決D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二)鄭和下西洋與朝貢貿易時間 15世紀前期(1405—1433)條件概況 先后七次率領船隊出海,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目的 “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朝貢貿易)影響①國家統一,國力強盛 ②造船、航海技術先進③統治者的支持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航海 對比航行時間 1405年—1433年 1492年—1504年航行次數 7 4 船只數量 最多有200多艘 3-17艘 船只大小 大寶船長151.8米 寬57米 長24.5米,寬6米 最遠到達 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美洲 隨行人數 達27000多人 1000多人 開始早持續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寶船與哥倫布旗艦對比——湖北教育出版社《中國造船史》思考:應當如何看待明朝統治者“下西洋”政策的變化?興→廢 政治目的>經濟目的 成本>收益中國政府與海外諸國官方的進貢和回賜關系。(厚往薄來)唐代以前,國家富強,很多國家前來尋求同中國建立友好關系。這些國家使節來朝貢,貨物由朝廷處置,廣州只負責過境和接送任務。在唐朝之前,這種朝貢貿易占主導地位。朝貢貿易材料:各國使節搭乘鄭和的船隊,紛紛前往中國朝覲明朝皇帝,在下一次下西洋時,鄭和又把他們送回各自的國家。這種“四方來朝”的局面,就是明朝皇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摘編自樊樹志《國史十六講》財政負擔,未能持續。影響:①積極:②消極:空前規模,大大領先;宣揚國威,協和萬邦;與鄰為善,和平交往敢于探險,不畏艱難,開放包容的人文精神地位:是在資金、裝備、技術等方面領先于西方半個多世紀的世界上規??涨暗倪h洋航行;大大加強了中國與南洋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宣揚國威,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響和平交往,體現了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和與鄰為善、世界大同的社會意識。代表了中華民族一種不畏艱難、敢于探索的人文精神。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地 域 威 脅 結 果東南沿海 倭寇與民間走私 戚繼光抗倭獲勝,政府放松海禁廣 東臺 灣葡萄牙攫取澳門租住權荷蘭、西班牙荷蘭擊退西班牙占據臺灣(三)東南海疆 閱讀頁,歸納威脅明朝沿海形勢的信息1662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擊潰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紅毛夷自古不通中國, 亦不知其國何名, 其地在何所……當此夷初至內地,海上官軍素不習見,且狀貌服飾非向來諸島所有,亦未曉其技能,輒以平日所持火器遙攻之。彼姑以舟中所貯者相酬答,第見青煙一縷,此即應手糜爛,無聲跡可尋。徐徐揚帆去,不折一鏃,而官軍死者已無算。 ——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30武器制造技術落后腐朽的專制體制的束縛貿易體制的落后三、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明朝形勢圖(1433年)思考:明朝對陸地邊疆的具體方略是什么,呈現何種特點?蒙古地區(韃靼、瓦剌)戰:重修長城,土木之變和:1571年,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訂立:隆慶和議①冊封俺答汗為順義王②恢復并擴大貿易,進行“互市”,直到明末基本維持了和平的局面。西藏地區(烏思藏):封授僧俗首領法王、王等稱號設行都指揮使司管理西藏軍民事務。任用藏族上層人士管理東北地區(女真):招撫設奴兒干都司對女真各部落首領封授官號特點:恩威并施 因俗而治 多元一體三、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一)經略邊疆萬歷后期至天啟年間中國氣候顯著變冷,北方風沙壅積日甚,旱災逐年增多,農業收成銳降。整個明末時期始終伴隨著旱災、寒流、蝗災、水災、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氣候持續下降,天下大亂,狼煙蜂起。嘉靖年間是明代吏治的重要轉折點,特別是嘉靖中期以后,風氣大變,貪污受賄、奢侈靡費發展為貴族、官紳等的普遍行為。 ——《明代后期社會轉型研究》氣候變冷自然災害增多明末農民起義為減輕壓力明朝不斷收縮對東北的管理導致女真部落在逐步強大的同時,南下尋找更多的生存機會推翻明朝滅亡取代政治黑暗官員腐敗三、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二)明清易代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禎帝自縊1649年1月30日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1616年1636年1644年1664年后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大金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禎帝自縊,明亡。清軍入關攻入北京清基本消滅明殘余勢力,確立了在全國的統治三、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二)明清易代相比于前代,明朝變了嗎唐朝明朝三省六部制廢丞相設內閣永樂盛世開元盛世羈縻府州經略邊疆鄭和下西洋玄奘天竺取經平定倭患抵御外辱改朝換代局限于封建體制框架內相對于世界,中國變了嗎課堂總結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崇禎帝自縊,明亡,清軍入關1632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經略邊疆海防、內陸少數民族政體變化廢丞相、權分六部設內閣、設司禮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