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新版教材課時背記要點與分層作業】-【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整體教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新版教材課時背記要點與分層作業】-【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整體教學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
【2022年課標】
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感受農民階級的革命精神, 初步認識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思維導學】
【背記要點】
知識點1 洪秀全與金田起義
1.背景: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隨著剝削的加重,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2.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3.永安建制:洪秀全稱“天王”,攻克永安后,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均受天王節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
知識點2 定都天京
1.定都天京:1852年,太平軍從永安北上,圍困桂林、長沙,攻克武昌。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
2.《天朝田畝制度》:
主要內容 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評價 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有實行
積極性:它反映了當時廣大貧苦農民強烈地反對地主階級殘酷剝削的要求,以及獲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會的渴望。
局限性:《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有實行。
北伐和西征:目的是為了推翻清朝統治和鞏固政權,太平天國進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軍曾逼近天津,最后全軍覆沒;西征戰場取得重大勝利。經過3年多的征戰,太平天國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
【想一想】太平軍進軍為什么如此迅速
【參考答案】
一、清廷腐敗與社會矛盾激化: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割地賠款、加重賦稅,民眾對官府不滿情緒強烈,尤其兩廣、湖南等地民生困苦,為起義提供社會基礎。
二、太平天國的思想動員:以“拜上帝教”為旗幟,宣揚“平等平均”理念(如《天朝田畝制度》主張“有田同耕”),吸引廣大農民、手工業者及流民加入。
三、組織與軍事策略優勢:建立嚴密的軍事編制(如“圣庫制度”保障后勤),實行男女分營、軍民合一,紀律較清軍嚴明;利用清軍八旗、綠營腐朽低效的弱點,采取流動作戰、集中優勢兵力突破防線。
四、地方勢力支持與響應:南方天地會等反清勢力與太平軍形成聯動,部分地區民眾主動提供糧草、向導,加速進軍進程。
五、清軍軍備與指揮落后:清軍裝備陳舊、訓練廢弛,且派系林立、協調混亂,難以有效抵御太平軍的迅猛攻勢。
【材料研讀】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 ……
—— 《天朝田畝制度》
閱讀材料,結合當時形勢談談你對太平天國土地分配辦法的看法。
【參考答案】
《天朝田畝制度》的土地分配辦法是太平天國運動的核心綱領之一,在當時具有鮮明的進步性與時代局限性,可從兩方面概括評價。
一、進步性:反封建的革命性與理想主義色彩。否定封建土地私有制:提出“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打破地主階級對土地的壟斷,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剝削、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是中國古代農民運動反封建的最高思想體現。追求平等的社會理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豐荒相通”的調劑原則,構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的平等社會藍圖,極大激發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成為太平天國運動迅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二、局限性:脫離實際的空想性與實施困境。違背社會發展規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追求絕對平均主義,忽視個體勞動差異和土地經營效率,違背了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無法長期維持。缺乏現實可行性:太平天國始終處于戰爭狀態,未建立穩定的基層政權推行土地分配,且其綱領未解決土地所有權與賦稅征收的具體問題,最終淪為無法落地的空想。
結論:該制度是農民階級對封建剝削制度的激烈反抗,但其平均主義理想因脫離時代條件而難以實現,反映了農民運動缺乏科學理論指導的局限性。
【看圖學史】
太平天國運動形勢圖
【讀地圖】1.找出太平軍從金田到南京的進軍路線和太平天國都城天京。
2. 觀察太平軍主要活動區域。
知識點3 天京陷落
1.天京事變: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在軍事征戰和制度建設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領導人開始享樂腐化,爭權奪利。1856年秋,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意圖篡位,結果被殺,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率部出走,使太平軍元氣大傷。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2.鞏固措施:為了改變不利局面,洪秀全封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集中反映了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但由于歷史條件限制,未能付諸實踐。
3.軍事防御:1860年,曾國藩的湘軍包圍安慶,陳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敗,安慶陷落,李秀成率太平軍攻克杭州,進逼上海,遭到華爾率領的洋槍隊和李鴻章率領的淮軍的抵抗和反撲。
4.天京陷落:1862年,湘軍圍困天京,太平軍與敵軍激戰40多天,最終未能解除威脅.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標志著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X|k | B| 1 . c|O
5.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啟示:
主觀上: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太平天國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
客觀上: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啟示:由于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的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6.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堅持斗爭14年,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反封建)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反侵略),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易錯易混】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但是,這種在小生產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的主張,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有實行。
【重點難點】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及教訓
(1)評價: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是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它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人向西方學習資本主義的最早探索;對后來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響。
(2)教訓:太平天國運動及其失敗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階級具有偉大的革命潛力,但它自身不能擔負起反侵略反封建的重任,單純的農民戰爭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
【課后活動】
1. 制作太平天國運動大事年表,簡述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
(1)太平天國運動大事年表
時間 事件
1843 年 7 月 洪秀全與馮云山、洪仁玕在家鄉廣東花縣建立拜上帝會
1844 年 4 月 洪秀全、馮云山等人離開家鄉傳教
1844 年 5 月 洪秀全及馮云山到廣西貴縣傳教,后馮云山轉至紫荊山區一帶,洪秀全回廣東
1847 年 3 月 洪秀全及洪仁玕到廣東,在美國教士羅孝全那里學習,首次讀到圣經
1847 年 8 月 洪秀全回廣西紫荊山,與馮云山發展拜上帝會
1848 年 4 月 楊秀清首次假裝 “天父下凡”
1851 年 1 月 拜上帝會于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國號 “太平天國”,改元 “太平天國元年”
1851 年 3 月 洪秀全稱 “天王”
1851 年 9 月 太平軍攻占永安
1851 年 12 月 在永安封東、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國基本制度,稱為 “永安建制”
1852 年 4 月 太平軍從永安突圍,進圍桂林
1852 年 6 月 南王馮云山傷重死亡
1852 年 9 月 太平軍攻長沙,西王蕭朝貴戰死
1853 年 1 月 太平軍攻陷武漢,湖北巡撫常大淳死。太平軍增至五十萬。曾國藩辦湖南團練,即為湘軍
1853 年 2 月 攻陷安慶,安徽巡撫蔣文慶自殺
1853 年 3 月 攻陷南京,江寧將軍祥厚、兩江總督陸建瀛戰死。南京易名天京,定為首都。清軍建江南、江北大營
1853 年 5 月 太平軍北伐,西征
1854 年 1 月 太平軍攻克廬州,安徽巡撫江忠源自殺
1854 年 6 月 太平軍二克武昌
1854 年 10 月 清軍收復武昌
1855 年 1 月 翼王石達開于鄱陽湖口大敗湘軍
1855 年 3 月 清軍攻下連鎮,北伐軍主將林鳳祥被俘,不久處死
1855 年 4 月 太平軍三克武昌
1855 年 5 月 北伐軍全軍覆沒,李開芳被俘后遭處死
1856 年年初 太平天國東征,攻取揚州,破江北大營;石達開破江南大營;天京解圍
1856 年 9 月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內訌,諸王互殺,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先后被殺
1857 年 6 月 石達開帶兵出走
1858 年 5 月 九江失守,守將林啟榮戰死
1858 年 9 月 李秀成、陳玉成破江北大營
1858 年 11 月 三河鎮大捷
1859 年 4 月 洪仁玕從香港抵天京,封干王。陳玉成封英王、李秀成封忠王
1860 年 4 月 太平軍破江南大營,迫近上海
1860 年 5 月 破江北大營
1860 年 6 月 上海成立 “中外會防局”,由美國人華爾建 “洋槍隊”,助攻太平軍
1861 年 9 月 安慶失守,守將葉云來戰死。李鴻章辦淮軍
1861 年 12 月 李秀成攻占杭州,巡撫王有齡自殺
1862 年 2 月 洋槍隊改為常勝軍
1862 年 5 月 李秀成大敗常勝軍
1862 年 6 月 陳玉成被清軍殺害
1863 年 3 月 英國人戈登接任常勝軍管帶
1863 年 6 月 石達開于大渡河旁投降,在成都被處死
1863 年 12 月 淮軍、常勝軍攻克蘇州
1864 年 6 月 洪秀全病逝,子洪天貴福即位,是為 “幼天王”
1864 年 7 月 天京陷落
1864 年 8 月 李秀成被清軍處死
1864 年 10 月 洪仁玕及幼天王先后在江西被俘
1864 年 11 月 幼天王及洪仁玕先后在南昌被處死
(2)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歷程
興起: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統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太平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占永安后封王建制,初步建立政權。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與清廷對峙,并進行北伐和西征,軍事勢力達到全盛。
轉折: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楊秀清、韋昌輝被殺,石達開出走,嚴重動搖了太平天國的領導核心,軍事力量也被削弱,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衰落:天京事變后,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雖努力支撐局面,取得一些勝利,但未能扭轉整體頹勢。1861年安慶陷落,西部防線瓦解。此后,太平軍在與湘軍、淮軍以及外國侵略勢力的聯合進攻下,節節敗退。
失敗: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被湘軍攻破,李秀成被俘遇害,幼主洪天貴福出逃后被捕,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余部雖繼續抗爭,但最終在1868年前后覆滅。
2.《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獻。查閱相關資料,談談你的認識。
【參考答案】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運動前期頒布的綱領性文獻,集中體現了農民階級對土地和社會理想的追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雙重性特點,以下從進步性、局限性和時代局限三方面分析:
一、進步性:反封建的革命性綱領
1. 土地分配:否定封建土地私有制;社會理想:追求平等與平均。
二、局限性:脫離實際的空想性
1. 絕對平均主義難以實現、 軍事環境下缺乏實施條件、未超越農民階級局限性。
三、時代局限:傳統思想與社會矛盾的產物
思想來源的傳統性、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的交織。
總結:《天朝田畝制度》是中國古代農民運動史上最完整的反封建綱領,其平等思想和反清革命性具有重要歷史意義,但因階級和時代局限,最終未能實現。它的空想性也預示了單純依靠農民階級無法完成近代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為后續資產階級改良和革命提供了經驗教訓。
【知識拓展】曾國藩幕僚趙烈文預感清朝將亡
太平天國給清朝統治以沉重打擊。1867年7月的一天晚上,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憂心忡忡地對其幕僚趙烈文說:聽說京城的形勢很不好,經常有明火執仗的搶劫案發生,而且街市上乞丐成群,民窮財盡,恐怕要出事。趙烈文回答說:“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采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后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40多年后,即1911年,伴隨著武昌起義的槍炮聲,清朝統治在各省獨立的聲浪中迅速土崩瓦解。
【基礎鞏固】
1.(2025·新疆烏魯木齊·一模)掌握歷史事件發展線索是歷史學習的基本目標。下面表格內容反映的事件是( )
興起 全盛 失敗
金田起義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變 天京陷落
A.鴉片戰爭 B.太平天國運動 C.戊戌變法 D.義和團運動
2.(2025·河南信陽·三模)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主張。這反映了其( )
A.徹底廢除封建禮教 B.追求社會財富均等
C.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D.重視反擊外來侵略
3.與“1856年”“楊秀清”“韋昌輝”“由盛轉衰”等歷史信息都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戊戌政變 B.護國戰爭 C.威海衛戰役 D.天京事變
4.下圖所示是太平天國運動中提出的反封建和向西方學習的綱領性文件,這兩個文件的共同之處是( )
A.試圖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B.因脫離社會實際而難以施行
C.順應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D.解決了廣大農民的土地問題
5.如下圖反映了( )
①鴉片戰爭激起太平天國運動 ②西方列強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國
③太平天國運動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雙重性質 ④中外勢力勾結聯合鎮壓太平天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在外國侵略者和湘淮軍的聯合摧殘下,江浙皖及全國許多地區人口銳減,田地荒蕪,“皖南及江寧各屬,數十里野無耕種,村無炊煙。”這段話描述的是( )
A.鴉片戰爭的影響 B.農民起義的失敗
C.外國資本的入侵 D.反動勢力的破壞
【能力提升】
7.(2025·河南漯河·三模)1853年,洪秀全頒發《勸人戒鴉片煙詔》,又在《軍事律令》中明確規定“不準吸煙,犯者斬首不留”。定都南京后規定:“販賣者斬,吃食者斬,知情不稟者一體治罪。”由此可見太平天國致力于( )
A.抗擊外來侵略 B.調整社會秩序 C.推翻封建統治 D.發展資本主義
8.下列圖片所示內容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民族危機的加劇 D.中國人民的抗爭
9.(2021·云南德宏·三模)曾有人評價說:“洪秀全領導的這場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戰爭。它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打擊了外國侵略者,表現出中國人民不屈服的頑強反抗精神”。該運動是
A.維新變法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太平天國運動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10.這是中國近代“某一運動”時期傳唱的民間歌謠:“洋人好比一只鷹,黃毛高鼻綠眼睛。鷂鷹兇惡怕弓打,洋人最怕紅頭軍。”這里的“某一運動”是指( )
A.洋務運動 B.太平天國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維新變法運動
11.(2025·山東濱州·二模)1858年,湖南巡撫駱秉章謂:“道光初年,每銀一兩尚能易錢一千三四百文,自后漸次增長至二千文,近更增至二千三四百文。農民需以錢易銀后納稅。”這一現象( )
A.緣于商品經濟發展 B.不斷激化社會矛盾
C.便于列強資本輸出 D.扭轉中外貿易逆差
12.(2025·山東威海·二模)1853年5月,馬克思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一文熱情地肯定了中國爆發的一場革命,說:“中國連綿不斷的起義……現在已經匯成了一個強大的革命”,而在1862年6月,馬克思在《中國紀事》中,口氣就完全不一樣了。文章開頭他就說:“運動一開始就帶著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沒有任何口號。”馬克思說的中國革命指的是( )
A.太平天國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
【拓展創新】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將大筆軍費和巨額賠款全部轉嫁給勞動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國的工業產品涌進中國,排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副業和手工業,使東南沿海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失去生計。同時,地主加緊了對農民的盤剝,土地兼并更為嚴重。1846—1850年,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省都遭到嚴重的水旱災害,廣大農民家破人亡,陷入絕境。經過積極的醞釀和準備,1850年春夏間,洪秀全發布金田“團營令”。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
——摘編自李侃《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洪仁玕之所以拋卻在香港作為教會中人的平靜生活,冒死投效與清軍血戰正酣的太平軍的行列,除了身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業的因素外,更為其拳拳報國之心所驅使,即試圖在太平天國實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國也走上富強之路。
——摘編自夏春濤《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歷史地位》
材料三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饑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后清軍屠城,許多平民百姓被殺,其慘況無可描述。湘軍攻破天京后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后也到處縱火。
——摘編自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歷史背景。洪秀全發動此次農民起義的開始標志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這一方案的目的。
(3)材料三所敘述的是什么歷史事件?綜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國運動有何歷史意義?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B D D B D C B
題號 11 12
答案 B A
1.B
【詳解】根據題干“興起,金田起義;全盛,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失敗,天京事變,天京陷落”和所學知識可知,1851年,洪秀全發動了金田起義,并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1856年,太平天國軍事上進行了北伐、西征,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領導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引發的天京事變大傷了太平天國的元氣,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因此表格反映的事件是太平天國運動,B項正確;鴉片戰爭是1840年英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與“金田起義”“天京事變”等無關,排除A項;戊戌變法發生在19世紀末,由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領導,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與題干“金田起義”“天京事變”等不符,排除C項;義和團運動發生在19世紀末的山東地區,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與“金田起義”“天京事變”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2.B
【詳解】根據“無處不均勻”可知其強調財富分配的絕對平均性,根據“無人不飽暖”可知其突出保障基本生存需求,這兩點旨在消除貧富差距,共同體現了對財富均等的追求,B項正確;《天朝田畝制度》聚焦土地所有制改革,未系統涉及封建禮教的廢除,其內容主要限于經濟與社會分配層面,排除A項;《天朝田畝制度》以小農經濟為基礎,強調絕對平均主義,而非發展資本主義私有制或商品經濟,排除C項;太平天國運動雖具反清性質,但《天朝田畝制度》本身不涉及民族獨立或反帝主張,排除D項。故選B項。
3.D
【詳解】由題干“1856年”“楊秀清”“韋昌輝”“由盛轉衰”等可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領導者享樂腐化、領導集團內部矛盾尖銳,爭權奪利,由于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矛盾日漸尖銳化,1856年,楊秀清逼封萬歲,結果韋昌輝殺了楊秀清,韋昌輝被處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達開出走,太平軍人心士氣受到嚴重影響,這就是天京事變。天京事變是領導集團的一場血腥內訌,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致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D項正確;戊戌政變發生在1898年,排除A項;護國戰爭發生在1915年,排除B項;威海衛戰役發生在1894-1895年的甲午海戰期間,排除C項。故選D項。
4.B
【詳解】依據所學可知,《天朝田畝制度》反映的是農民階級的理想,這種絕對的平均主義脫離了社會現實;《資政新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對太平天國革命的發展未產生顯著作用,流于空想,B項正確;試圖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是《資政新篇》,排除A項;《資政新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順應了中國近代化的要求,《天朝田畝制度》不符合近代化的要求,排除C項;主張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農民的理想追求的是《天朝田畝制度》而非《資政新篇》,排除D項。故選B項。
5.D
【詳解】根據圖示信息“西方列強、聯合、清政府、鎮壓”可說明西方列強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國、中外勢力勾結聯合鎮壓太平天國,清政府則滿足了西方列強的利益需求,成為其侵略中國的工具,中外勢力聯合絞殺太平天國運動,②④正確,根據圖示信息“反侵略、反封建”可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雙重性質,太平天國既反對清政府統治、又抗擊華爾的洋槍隊,③正確,②③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根據題干信息中沒有涉及鴉片戰爭的信息,不能反映鴉片戰爭激起太平天國運動,①錯誤,ABC項都包含①,排除ABC項。故選D項。
6.D
【詳解】根據材料“在外國侵略者和湘淮軍的聯合摧殘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外國侵略者和湘淮軍對經濟的破壞,他們都是反動勢力,最后聯合鎮壓太平天國運動,D項正確;鴉片戰爭的影響是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材料湘淮軍應該是鎮壓太平天國的,與鴉片戰爭關系不大,排除A項;農民起義的失敗與材料不符,材料反映的是侵略者和國內反動勢力的破壞,排除B項;外國資本的入侵是經濟上的侵略,與材料軍事侵略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7.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輸入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災難,損害吸食者的健康,削弱了軍隊戰斗力,造成白銀外流,加劇了中國的貧弱。因此太平天國頒布禁煙令,體現了太平天國致力于調整社會秩序,B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太平軍抗擊外來侵略,排除A項;太平天國運動以失敗告終,因此沒有推翻封建統治,排除C項;題干沒有體現發展資本主義,排除D項。故選B項。
8.D
【詳解】根據所學解讀圖片可知,林則徐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軍大破洋槍隊等都是中國人民面對外國侵略進行的不屈抗爭,由此可知,這些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中國人民面對外來侵略的抗爭,D項正確;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主要有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華民族危機的加劇,主要是因為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外國的侵略,均與圖片內容不符,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
9.C
【詳解】根據材料“洪秀全領導的這場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戰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林金田村發動了農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因此稱太平天國運動,C項正確;維新變法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排除A項;義和團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排除B項;三元里人民抗英不是洪秀全領導的,排除D項。故選C項。
10.B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中太平軍是頭裹紅布的,所以紅頭軍就是指太平軍,故B符合題意;洋務運動是學習西方的器物發展經濟,故A不符合題意;義和團運動中常用設立神壇、畫符請神等方法秘密聚眾,又稱為“義和拳”,故C不符合題意;維新變法運動是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憲制,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11.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現象直接導致農民稅負激增。農民收入以銅錢為主,但稅賦以銀兩計算,銀貴錢賤意味著農民需用更多銅錢兌換銀兩納稅,生活更加困苦。這加劇了社會不滿,成為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年)等農民起義的重要經濟誘因。駱秉章在1858年(正值太平天國高潮)提及此事,正是對社會矛盾激化的警示,B項正確;商品經濟發展可能促進貨幣流通,但清代銀貴錢賤的主因并非內部商品經濟,而是外部因素主導,19世紀上半葉,鴉片貿易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國內白銀短缺,從而推高銀價,排除A項;資本輸出是19世紀末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主要形式(如借款、設廠),但1858年時列強更側重于商品輸出和鴉片貿易(如《天津條約》簽訂),排除C項;中外貿易逆差(白銀外流)正是銀貴錢賤的根源,該選項因果顛倒,排除D項。故選B項。
12.A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1853年5月”“1862年6月”“中國連綿不斷的起義……現在已經匯成了一個強大的革命”“運動一開始就帶著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沒有任何口號。”和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始于1851年,前期發展迅猛,得到馬克思肯定。但它借助拜上帝教發動群眾,后期領導集團內部爭權奪利,且只是試圖推翻清王朝改朝換代,符合馬克思前后評價,A項正確;義和團運動在19世紀末,以“扶清滅洋”為口號,與材料時間及描述不符,排除B項;辛亥革命1911年爆發,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與材料時間及馬克思描述不符,排除C項;五四運動1919年發生,是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與材料時間及描述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13.(1)背景: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封建剝削導致階級矛盾激化;自然災害嚴重;外國侵略勢力的加劇;西方思想文化的滲透;標志:金田起義。
(2)目的:振興太平天國,反對清王朝;實現國家富強。
(3)事件:天京陷落;意義:使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的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詳解】(1)背景:據材料一“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將大筆軍費和巨額賠款全部轉嫁給勞動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國的工業產品涌進中國,排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副業和手工業,使東南沿海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失去生計。同時,地主加緊了對農民的盤剝,土地兼并更為嚴重。1846—1850年,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省都遭到嚴重的水旱災害,廣大農民家破人亡,陷入絕境。”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歷史背景包括: 一是封建統治的腐敗和剝削:清政府將戰爭賠款和軍費轉嫁給勞動人民,加重了農民的負擔;二是外國資本主義的沖擊:五口通商后,外國工業產品涌入中國,沖擊了傳統的手工業和家庭副業,導致手工業者和農民破產;三是土地兼并和自然災害:地主階級加緊盤剝農民,土地兼并嚴重,同時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遭受嚴重水旱災害,農民生活陷入絕境。 標志:據材料一“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可知,洪秀全發動此次農民起義的開始標志是金田起義。
(2)目的:據材料二“洪仁玕之所以拋卻在香港作為教會中人的平靜生活,冒死投效與清軍血戰正酣的太平軍的行列,除了身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業的因素外,更為其拳拳報國之心所驅使,即試圖在太平天國實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國也走上富強之路。”可知,洪仁玕提出這一方案的目的是一是振興太平天國,試圖通過近代化方案增強太平天國的實力;二是心系攘夷大業,反對清朝統治;三是實現國家富強,希望通過近代化方案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3)事件:據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饑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后清軍屠城,許多平民百姓被殺,其慘況無可描述。湘軍攻破天京后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后也到處縱火。”可知,材料三所敘述的歷史事件是1864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意義:綜合上述材料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動搖了封建制度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激發了中國人民的反抗意識和斗爭精神。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阿县| 双城市| 佳木斯市| 黄冈市| 博客| 西安市| 闵行区| 平定县| 通化市| 府谷县| 康乐县| 紫云| 博白县| 双桥区| 酉阳| 龙山县| 新郑市| 宣化县| 南投县| 凌云县| 潞城市| 长寿区| 呼图壁县| 舞钢市| 卢龙县| 潼关县| 宜兴市| 拉萨市| 库伦旗| 郑州市| 浦北县| 贞丰县| 灯塔市| 兴化市| 遂昌县| 化德县| 镇雄县| 青阳县| 凤庆县| 万盛区| 饶阳县|